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2021-02-19 英文王子_張介英


你知道,同情心(Sympathy)和同理心(Empathy)的差異嗎?

我只想說,同情心很易,同理心很難!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

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

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

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

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

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

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

「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

下面,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當同理心的你遇到朋友正處於低潮期的時候...

你會看見他頭上頂著一朵烏雲在下雨,他將自己陷在黑暗處,不停想著:「我被擊垮了!」

同理心的你,試圖感同身受,告訴他:「我知道這種感覺,但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

此時,來個同情心的他,他會說:「喔不~ 這真的滿難受的耶!好可憐喔!」

並試著分散注意力、扯開話題說到:「那~ 要不要先吃塊三明治?或許你會好一些。」

但具有同理心的你,知道這麼做並沒有幫到難過的他。

同理心是種選擇,容易受傷的選擇,

因為你必須找出相似的連結,

找出內心能與他相呼應的情緒。

當人們聽到有人向自己傾訴難過的事時,常常給予的是〝一線希望〞,

例如:

〝我流產了,我很難過〞,〝沒關係,至少你知道你能懷孕〞

〝我婚姻要破裂了〞,〝至少你有這段婚姻〞

〝我大兒子要被退學了〞,〝至少你小女兒是資優生〞

我們在面對艱難的話題時,總希望能讓事情好轉一些,

但我想,當我向你傾訴難過的事時,我寧可你對我說...

『我現在不知道我能說些什麼,但我很高興你願意跟我說。』

事實上,大多回應很難讓事情好轉,

而能讓事情好轉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最後,記得,在你要安慰別人時,

你該給予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相關焦點

  • 【周一班會】有趣的"阿一"定律
    另外一顆,落在了你家的水果盤裡,於是你拿起了蘋果,美美的咬起來⋯⋯      又是一周班會課,進入期末考試倒計時了,我沒有和上幾周那樣先拋班會主題,讓學生小組合作來完成。      這節課我和學生們閒聊。考前營造一種輕鬆的迎考氛圍,那是必須的。這幾天,班上同學在爭相傳說著一個"阿一定律"和"阿炳守恆定律"。好奇的我趁著讓次難得的班會,請阿同學分享他的生活感悟。
  • 面試中問薪水"How much is the salary ? " 哪裡不對了
    在英文面試的時候,如何自然地詢問薪資多少?語法上 " How much "用於抽象事物,因此須改用 " What "來詢問薪資。Ben到一家外商面試,到最後面試者問他有沒有問題想問,他想知道這個職位的薪資,就直接問"How much is the salary?"面試最後結束在一種他覺得小尷尬的氣氛中。
  • 成功增員第一步從"設定增員概貌"開始!
    從思維層面,深刻認同"採納高標準的增員哲學"是確保招募優質人才的核心。只有真正內心認同了"成功吸引成功",所謂的理想概貌才能真正意義上落實。否則訂立是訂立,它只是寫在紙上,喊在嘴巴上的口號,而現實中,你並不會用這個概貌和標準去識別和衡量。如果您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那麼您很可能找不到您所需要的東西。
  • 同理心與同情心
    同情心(Sympathy)只是對他人表達關注或悲傷,而不是和他人一起去感受。同情心也是一種情感體驗,但同情是一種看到他人悲傷後,自己的情緒反應。當你心情低落,感覺到困惑或難受時,同理心就是:「我懂你的感受,我會在這裡陪著你!」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跟團隊合作相關的7個實用英文語句
    現在立刻就來學學以下7個與"團隊合作"息息相關的英文慣用語吧!To build a team – 建立團隊共識當一個部門主管為了要凝聚這個部門團隊的向心力時,會舉辦一些活動,讓部門的成員透過活動的過程培養彼此間互信互助的默契,通常我們也會用"team building"這個詞來形容這樣的行為活動。
  • 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 李嘉誠公司排最後一個
    "他補充道:"所以我認為這個排名告訴我們的是,加拿大求職者對職場的文化、氛圍真的很感興趣,這體現在我們讀到的很多反饋中。"來自Indeed網站60多萬成員的反饋,基於五大類別:薪水和福利、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職場提升、公司內部機會、管理和文化。
  • 偽裝學渣 保大還是保小?
    還不如我上次的一個醫生,同樣都是揍人,人家揍起人來,乾脆利索,沒廢話呀這時,賀朝正巧路過「工作時間在說什麼呢?哪個醫生呀?不如加我一個。」賀朝笑嘻嘻的湊上來。「沒有沒有,絕對沒有!」下屬b連忙說。「那上次那個醫生叫什麼。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同情心、同理心這兩個詞。不少學者和企業家也把是否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有多強視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在做網際網路產品方面,在產品經理界名望很高的產品經理,現任滴滴副總裁俞軍就說過,他在看產品新人時,會認為同理心是最關鍵的,「產品經理必須有同理心」。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在很多人看來,同理心和同情心是類似的概念,它們有相同的詞根,有基本相同的情感生發和觸發,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我們和其他人一樣能夠做出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同理心被高估了。這是一種誘人的幻覺。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另一個人的感受,我們也不需要這樣做。我們不需要直覺性的、魔法一般的共情能力來幫助他人或糾正社會的錯誤。我們的行為和選擇比我們的感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