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與同情心

2021-02-07 南開大熊

同理心(Empathy)是指有能力理解另外一個人的處境,能想像到從他人的視角所看到的東西,體會他人的情緒,是一種情感體驗。

同情心(Sympathy)只是對他人表達關注或悲傷,而不是和他人一起去感受。同情心也是一種情感體驗,但同情是一種看到他人悲傷後,自己的情緒反應。

當你心情低落,感覺到困惑或難受時,同理心就是:「我懂你的感受,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而同情心是:「我覺得很抱歉你這麼難受」

面對有人訴說心事表達情感時,同理心就是不做過多的評判,默默支持鼓勵對方。而同情心是馬上表示同意,隨聲附和,與對方一起陷入批判。

當有人抱怨時,同理心就是安靜的傾聽,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體會對方的情感。而同情心則是在對方沒有詢問的情況下急於給出意見。

有同理心的人會把自己置身於對方所處的位置和環境,真切地體會對方的感受。而同情心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當看到對方遭遇重大困境時,同理心表現出的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一定讓你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同情心表現出來的是:「經歷這樣的事情,你真可憐!」

在與人交談時,同理心表現出來的是注意對方各種語言或肢體動作的細節來體會對方當時的情感。而同情心有時候便會忽視一些細節,只獲得一些表面的信息,來判斷對方的情感。

同理心是坦白承認並用心感受自己以及別人內心的情感,而同情心一般則會壓抑自我和別人內心深處的感受,不願意輕易表露。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同理心是彼此平等,同情心是居高臨下。

(本文作者:光輝合益)

相關焦點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同理心是一種幻覺你可能聽說過,對同理心的定義是「感受別人的感受」。即使在心理學領域,我們也經常這樣解釋同理心。當別人悲傷時,有同理心的人也會感到悲傷。當你目睹他人被打時,同理心可能會讓你自己的大腦被疼痛激活。這幾乎就像擁有通靈能力似的,是吧?
  • 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在很多人看來,同理心和同情心是類似的概念,它們有相同的詞根,有基本相同的情感生發和觸發,但是,從心理學角度看,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缺少同理心的HR管理「走」不遠,不能真正管到員工的心裡,也不能真正成為業務夥伴。
  • 有同理心的問候,讓你更得人緣?|名人案例 同理心典範蔡康永.
    蔡康永一直認為自己說話之道的關鍵在於「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它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去感受對方產生的情感,以及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和看法。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運用。Teresa Wiseman (1996)將「同理心」分成四個部分:
  • 技巧 同理心溝通
    導讀: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算我倒黴,好心沒好報。"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做為心態教練與人溝通時,也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斷語的毛病。這個故事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同理心溝通是多麼重要。而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在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裡,把當事人換成自己,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就是同理心。
  • 人不可沒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今天下班要去禮品城,在「滴滴出行」上叫了一輛車。一坐進去,司機確認我要去的地方。
  • 【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學員《同理心的力量》認證講師同理心教練醫務工作者非暴力溝通踐行者、傳播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曾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
  • 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在本文中,我將與你分享,當某人缺乏同理心時的跡象;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同理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你就不至於會感到沮喪和失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
  • 社工在服務中合理應用同理心技巧的必要性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社工在服務過程當中要多次應用到同理心表達。即社工與案主感同身受,對其處境與現狀有一個正面且明確的認知。讓案主能夠感受到社工與他們同在:有困難一起克服,有喜悅一起分享。
  • 你在運用同情心還是同理心?
    沙比爾·拉提夫(Shabbir Latif)是6秒鐘的情商實踐家和高級講師,他的生活經歷展示了同情心和同理心的重要區別。
  • 遇到了缺乏「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深度好文)
    ,      特別是抑鬱人群,       有同理心你才能夠走近他們。當你身邊的人缺乏同理心,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有這些疑問,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同理心到底是指什麼?同理心是指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
  • 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分享這些點給你
    關注並標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天早07 : 45 按時送達同理心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一項素質,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往往要放下自己,先去考慮用戶的感受。這篇文章,作者給出自己的解答,希望能對你有用。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缺乏同理心的幾個例子:比如朋友約了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見面,你有沒有找路找地很痛苦的經歷,你找不到具體位置,他會告訴你,向左,向東,再向前,右拐一段路,就到了。比如你在預定產品的時候想開發票,但不知道怎麼開?
  • 體驗|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有點捨不得分享給你
    同理心(Empathy),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
  • 【文化廣場】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尋找用戶「痛點」的利器
    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正確理解他人表達內容與感受,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合過程。簡單的說就是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的理解其內心感受及內心世界,並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地圖就是一種簡單、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工具,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有效工具。
  • 淺談同情心、同理心和共情力的異同
    在我實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同理心不但在生活中,用在我所學到專業裡,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我學的專業是品牌管理,其中也涉及到部分有關市場營銷的內容。不管是做營銷還是做品牌,在制定計劃前,都要對目標消費者進行大量的訪談和調研,其目的就是為了總結歸納出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是什麼,再將他們想要的東西,通過具體的活動或產品呈現出來。
  • 【年會進行式】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
    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鄒怡平(與談人):組織轉型這件事相信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但是大家的問題普遍就是,不知道要怎麼與關鍵人物溝通。想請問兩位,當你們要開始關鍵第一步的時候,你們是如何與關鍵人物溝通的?採用什麼樣的溝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