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2021-02-13 原素生活

在我們生活的某個階段,我們時常會與一些似乎缺乏同理心的人進行互動。雖然這些經歷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失望,甚至是背叛感,但無法避免的是,這種情況主要還是發生再我們自己需要他人支持的時候。

如果你和一個無法站在你立場上的人相處那麼你可能就會感到有些痛苦。然而比這更糟的是,這些人中常常有很多是我們的朋友甚至是家人,不得不經常與他們接觸,這時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我們的背上放了一座大山一樣。

在本文中,我將與你分享,當某人缺乏同理心時的跡象;

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同理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你就不至於會感到沮喪和失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

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

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

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

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

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你試著想像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和環境下,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

同理心有助於來自內心的親社會(或幫助)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因此我們的行為更具同理心。

換句話說,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此外,同理心是情緒智力的定義特徵和基本要素之一。

真正的同情不僅意味著感受他人的痛苦,還意味著被感動以幫助對方減輕痛苦——丹尼爾·戈爾曼

缺乏同理心的跡象

儘管人類天生就是社會型生物,但同理心並非自然而然地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有些人生來比其他人更有同理心。而在極端的情況下,一些人卻會患有同理心缺陷障礙( EDD )。

道格拉斯·拉比博士,商業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華盛頓進步發展中心主任。說道:

同理心障礙是一種普遍存在但被忽視的疾病。事實上,我們過去幾年日益分化的社會和政治文化表明,EDD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重。它對個人和社會的心理健康都有深遠的影響。

他解釋說,當你遭受EDD時,你會無法走出自己的世界,去了解別人的經歷,尤其是那些感覺、思考和信仰都與你不同的人。這使它成為人際關係破裂以及個人衝突的根源,也是對信仰、傳統或生活方式與自己不同的群體敵對態度(包括仇恨)的根源。

以下是一些跡象,可以幫助您識別周圍的人是否缺乏同理心:

他們在不換位思考的情況下,就會去匆忙地批評別人。

他們一般很冷淡,或者與那些正在受苦或不幸的人切斷了聯繫。

他們100 %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並覺得任何不認為自己正確的人都是是錯誤的、無知的或愚蠢的。

他們很難為別人感到高興。

他們很難交到朋友。

他們與家人相處也有困難。

他們覺得自己有權得到幫助,並利用你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並且不表示感謝。如果不按他們規矩行事,他們甚至會覺得被冒犯。

在一個大環境中,他們會更多的去談論關於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而不會關心別人在分享些什麼。

他們會做或說一些傷害朋友或愛人的話,並時常把他/她的行為歸咎於對方。他們相信過錯是因為那些受傷害的人,因為他們反應遲鈍、太過粗魯或敏感。

事實上,沒有同理心,就很難與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

為什麼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種天生或後天學習到的技能,它是由我們出生時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生活經歷所決定的。如果想要在某種程度上體驗同理心的作用,這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去接觸我們內心的情感。

缺乏同理心的人可能是在那些避免與自己內心接觸,甚至不斷譴責他人的家庭中長大的。有些人在生命的早期就學會了封閉自己的感情,以至於他們也封閉了自己的內心,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感情——以至於這些人就無法去表達或感受到別人的感情。

結果就是,這部分人最終大部分都會缺乏自憐、自愛,並且脫離了他們真實的自我和精神上的聯繫。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分離就像是自我防衛機制,因為如果他們具有同理心,他們就需要不斷聯繫他人,接觸對方的感覺,感受對方的痛苦。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當個體願意改變與他人的關係,並有意識地選擇重新訓練他們的大腦時,發展和培養同理心才是可能的。由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我們可以創造出新的大腦運行模式。

然而,也有其他情況,缺乏同理心與嚴重的紊亂會反應出一些病症,

如無知的自戀、反社會人格紊亂和心理變態等。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就需要得到專業的幫助,如果他們願意接受的話。

如何對待缺乏同理心的人

我知道與缺乏同理心的人打交道是多麼困難,因為他們大都是很敏感的人。當你試圖表達你的感受,得到的絕不是同情和理解,而是會得到憤怒。

這是相當讓人痛苦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會陷入惡性循環,他們越不了解你,你就越覺得受傷,你就越希望他們可以了解你的感受。這幾乎就像請求驗證,也應了那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的歌詞。

大多數時候,與這些人交談會讓你一無所獲,甚至感到筋疲力盡。

所以以下提供了一些簡單的步驟,遵循這些你就可以與缺乏同理心的人去打交道:

1 .不要把他們的憤怒或判斷強加到自己的身上

通過這樣做,你可以擺脫情緒上的起伏。因為這完全和你無關。提醒自己,他們是那些在情感上與他人溝通有問題的人。你自己並沒有問題!

2 .不要試圖讓他們理解你的感受

試圖灌輸同理心或自己的見解就是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這只會增加他們的憤怒和負面判斷。

3 .和他們談論事實

與其和他們談論你的感受,或者他們的所作所為所言讓你感覺如何,不如去談談事實和你的想法。用這種方式交流更容易,因為他們不會覺得受到指責或感覺羞愧。

4 .如果你不和這個人住在一起,試著和他們保持距離

你沒有必要直接結束你們的友誼或來往,但你需要設定一些界限,並注意與他們的互動。保持膚淺的聯繫,避免爭論,不要期望有什麼深度和深層次的理解。

5 .培養與你信任的人之間的關係

花些時間和你信任的人在一起,讓你覺得和別人分享你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是安全的。

6 .要知道你的價值和價值觀並不取決於他們對你的認可和評價

你的自我價值絕不應該建立在他人的認可或評價之上。這裡有一個逐步的指南來幫助你實現你的真正價值:如何建立自尊(一個指南來實現你隱藏的力量)

7 .對自己採取愛的行動

善待自己,練習做一些反映自愛的事情——簡單的就是吃得健康,得到足夠的休息,追求自己的夢想,為自己工作,發展豐富的精神生活,讓自己身邊充滿愛和積極樂觀的人。

8 .最後,如果你覺得太累了,就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找一個有愛心的治療師或教練,在你感到痛苦的時候為你提供指導。要知道,我們的朋友和家人有時並不能提供我們需要的所有情感支持,有些事情,傾訴給陌生人反而會好一些。

如果你正在打交道的這個人表現出願意接受改變,變得更加善解人意和關心他人,那麼你就有機會加強與他們的關係。

總結一下

雖然有些人缺乏同理心有很多原因,和這些人打交道也並不容易。你應該知道你不能改變一個人,但是你可以改變你對他的態度。

記住,你不能拯救每個人,但你可以足夠愛自己,不讓缺乏同理心的人戰勝你。設定界限,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最後,當你不知所措時,不要害怕去尋求專業的幫助。

相關焦點

  • 遇到了缺乏「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深度好文)
    ——青橄欖心理今天想分享這篇有關同理心的文章給大家,因為最近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如果一個有抑鬱情緒的人身邊遇到缺乏同理心的人,很有可能會加重對方的抑鬱,導致對方抑鬱情況越發嚴重。那麼,到底什麼是同理心?面對抑鬱人群,同理心為何如此重要?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同理心是一種幻覺你可能聽說過,對同理心的定義是「感受別人的感受」。即使在心理學領域,我們也經常這樣解釋同理心。當別人悲傷時,有同理心的人也會感到悲傷。當你目睹他人被打時,同理心可能會讓你自己的大腦被疼痛激活。這幾乎就像擁有通靈能力似的,是吧?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缺少同理心的HR管理「走」不遠,不能真正管到員工的心裡,也不能真正成為業務夥伴。
  • 人不可沒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今天下班要去禮品城,在「滴滴出行」上叫了一輛車。一坐進去,司機確認我要去的地方。
  • 同理心與同情心
    當你心情低落,感覺到困惑或難受時,同理心就是:「我懂你的感受,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而同情心是:「我覺得很抱歉你這麼難受」面對有人訴說心事表達情感時,同理心就是不做過多的評判,默默支持鼓勵對方。有同理心的人會把自己置身於對方所處的位置和環境,真切地體會對方的感受。而同情心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 技巧 同理心溝通
    導讀: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只要有信心,你一定看得到的。"經病人一再抗議,醫師居然惱羞成怒。"算我倒黴,好心沒好報。"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做為心態教練與人溝通時,也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斷語的毛病。這個故事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同理心溝通是多麼重要。而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為什麼我們缺乏同理心?
    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我們試著想像自己處於對方的位置和環境中,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 【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學員《同理心的力量》認證講師同理心教練醫務工作者非暴力溝通踐行者、傳播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曾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
  • 有同理心的問候,讓你更得人緣?|名人案例 同理心典範蔡康永.
    我不知道私底下的蔡康永是怎樣的人(那也不是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點),但在做節目的時候他很會注意他人的感受,這種細膩的心思為他在臺上臺下都贏得了好人緣。蔡康永一直認為自己說話之道的關鍵在於「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它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去感受對方產生的情感,以及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和看法。
  • 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陳釀,歷經時間長,過程彌久而悠長,底蘊氣質完全不同。並且,很多時候,同理心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同情心則不然,具體而言,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呢?心理過程和心境歷程心理學上,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和認識是一個深入發展的動態過程,初步結論是:有同理心的人能夠理解、預知別人的情感,並且能夠將自己代入對方的處境,客觀而冷靜的去感知對方的感知,關懷對方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同理心的心理歷程是相當複雜而有序的。
  • 社工在服務中合理應用同理心技巧的必要性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社工在服務過程當中要多次應用到同理心表達。即社工與案主感同身受,對其處境與現狀有一個正面且明確的認知。讓案主能夠感受到社工與他們同在:有困難一起克服,有喜悅一起分享。
  • 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分享這些點給你
    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缺乏同理心的幾個例子:比如朋友約了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見面,你有沒有找路找地很痛苦的經歷,你找不到具體位置,他會告訴你,向左,向東,再向前,右拐一段路,就到了。比如你在預定產品的時候想開發票,但不知道怎麼開?
  • 體驗|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有點捨不得分享給你
    同理心(Empathy),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
  • 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 【文化廣場】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尋找用戶「痛點」的利器
    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正確理解他人表達內容與感受,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合過程。簡單的說就是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的理解其內心感受及內心世界,並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地圖就是一種簡單、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工具,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有效工具。
  • 【年會進行式】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
    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鄒怡平(與談人):組織轉型這件事相信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但是大家的問題普遍就是,不知道要怎麼與關鍵人物溝通。想請問兩位,當你們要開始關鍵第一步的時候,你們是如何與關鍵人物溝通的?採用什麼樣的溝通策略?
  • 同理心地圖:進入用戶頭腦的指南
    同理心地圖是一種簡單、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有用工具。同理心映射是一種簡單的研討會活動,可以與涉眾、營銷和銷售、產品開發或創意團隊一起完成,為最終用戶構建同理心。對於涉及產品、服務或經驗的設計和工程的團隊來說,同理心映射會話是團隊「進入用戶的頭腦」的一個很好的練習。
  • 心之所向 身之所往
    心有所想必有所行,好的想法和思想是每天必須要堅持的過程。人都會在擔憂恐懼中導致精神過度偏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