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2021-02-13 同理心鹿友會

馬靜

N7期【同理心雙認證班】學員

《同理心的力量》認證講師

同理心教練

醫務工作者

非暴力溝通踐行者、傳播者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曾說: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

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

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為得清晰起來。」

傳染科,一個充滿著恐懼的名字,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地方。在這裡,似乎空氣都被蒙上一層別樣的「色彩」呢!

3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還是那個我工作了幾十年的熟悉的崗位,上午更換液體的時候,**床的小夥子問道:「醫生今天怎麼還沒來查房?」

我趕緊問他:「哪裡不舒服啊?」

他說:「沒有,就是想問問我的病情,我又想問醫生又怕見醫生,怕知道自己的病情,心裡非常矛盾。」說著,便低下了頭。

這位小夥子年僅29歲,是位B肝患者,因幹擾素的不良反應中斷幹擾素抗病毒治療而入院。

看著他矛盾糾結的樣子,我趕緊安慰道:「你是不是擔心自己的病啊?」

隔壁床的病友接過話說:「我都勸他好多次了,讓他看開一些。我的病這麼重,我都不怕,你這麼年輕,身體底子又好,你怕啥?可是他就是聽不進去。」

小夥子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只呆呆地凝視著窗外。那一刻,我忽然發現他眼裡的光暗淡了……

29歲,多麼年輕的生命,花季一樣的年齡,本該是朝氣蓬勃的啊!

看著他,那份落寞和消沉忽然間深深觸動了我,我真的特別想幫助他。

可是,我該如何幫助他走出人生的困境,提供他最需要的支持呢?

以前看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會積極鼓勵患者要堅強起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雖然這種方法有時候也會起作用,可隔壁病友說,勸慰對這個小夥子是沒用的。

我還可以做什麼呢?

忽然,我想到自己一直在學習非暴力溝通——是否可以用非暴力溝通同理心的知識,幫助他樹立治療的信心呢?

於是我開始著手準備。查閱資料,翻看書本,梳理相關內容,列出大綱。

同時,我又找到了帶我走進非暴力溝通同理心的鄭雯老師,諮詢如何更有效地做好這次溝通。

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進一步完善和反覆練習,我終於決定和小夥子做溝通了。雖然也帶著忐忑,但我有信心幫助到他呢!

來吧,和我一起,共同見證非暴力溝通的力量吧!

準備好後,我來到患者病床旁溫和地說:「聽到你說你想見醫生又怕見到醫生,看到你特別難過,我們聊一聊好嗎?」

徵得了他的同意後,我們的溝通開始了。

小夥子說:「我怕見醫生,怕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不知道自己的病情到什麼程度了。你知道嗎?我剛來的第二天,就看到同病房的病友好好的就突然吐出大口的鮮血,我特別害怕,我會不會也像他那樣突然吐血然後人就沒了呢?」

說到這裡,他的雙手緊緊握著,我能感覺到他的恐懼。

繼續陪伴他、傾聽他,並不斷安撫他:「聽起來你特別擔心你的病情,其實你也特別渴望與醫生溝通,好好治療是嗎?」

他抬頭看了看我,點點頭。

在我溫和的同理傾聽和引導下,我發現剛才緊緊握著的拳頭慢慢鬆開了。

他繼續說道:「其實我最擔心的是我的病會傳染,我都不敢跟人家說我住傳染科呢!我更怕傳染給我愛人和孩子,我想和他們在一起又害怕傳染他們,我的孩子才8歲······」說著,小夥子眼淚止不住地留下了。

我輕輕地將紙巾遞給他,繼續陪伴著他,體會他的感受並傾聽他。

我說:「聽你這麼說,其實你是對家庭、對孩子負責任有擔當的人呢!你特別渴望看著孩子無憂無慮地長大成人是嗎?其實只要我們好好配合治療,是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的呢!」

「真的嗎?」他似乎看到了光明,眼裡閃耀著期待的光芒……

就這樣,我一直陪著他,用心體會他的感受,同理他的恐懼、擔心和悲傷,並一步步引領他找到人生的希望。

終於,他長出了一口氣,我感覺到他整個人開始松下來,緊鎖的眉頭舒展了,語氣也逐漸緩和了下來……

最後他說:「我這會兒感覺好多了,心裡沒那麼堵了,輕鬆多了!以前他們總是讓我堅強起來,讓我不要多想,安慰我說沒事的。我知道他們的好意,但他們從來沒有理解過我的擔心和痛苦啊!謝謝你,謝謝你特別理解我,真的好多了。我會配合醫生好好治療,早日康復出院,我還要多陪我的孩子和家人呢!」

看到他臉上露出笑容,我也無比激動,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他從痛苦中走出來,積極配合治療,這不正是我們期待的嗎?這也是我們護士的價值體現呢!

出院前,小夥子特意來跟我告別,他說:「我特別感謝醫院,感謝醫生護士,也特別感謝你呢!我去過很多醫院,但從來見到你們這樣的護士,關心我、理解我,不僅治療了我身體上的病,更是治好了我心裡一直以來的擔心和恐懼呢!」

特別感謝這位小夥子的反饋,讓我收到了一份美好的禮物,讓我感受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帶著信心繼續學習。

未來,我會繼續運用非暴力溝通同理心的知識,幫助我們的患者,創造更融洽、更溫暖的護患關係!

醫患關係,本應是一種和諧的關係,然而不知道從何時起,醫務工作者與病人的開始溝通變得小心翼翼:

工作中我們常常擔驚受怕,太多的醫療糾紛讓我們望而卻步。在這種前提下,如何創建和諧的醫患關係呢?

作為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如果我們將非暴力溝通的知識運用於日常護理工作中去,在護患溝通中以理解和體諒患者為前提,鼓勵雙方充分表達需要和感受,而不是指責和或埋怨,又會有怎樣不同的護患關係呢?

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去了解患者的需要,用關愛去理解並包容患者,是不是可以建立我們期待的良好的護患關係呢?

我想,一定會的。

非暴力溝通,又稱愛的語言,由美國的馬歇爾博士發明,它不僅是一種溝通技巧,更是一門學問,它通過運用同理心幫助我們轉變思維模式,幫助我們與自己、與他人建立高品質的連接,幫助人們在人際溝通中創造共贏。

同理心他人,就是與他人的內心連接,同理他的感受和需要。

同理心傾聽,就是陪伴和傾聽他人,用我們的真誠和關愛,引領他們走出生命低谷,活出自由、幸福的生命······

而我們,白衣天使,更可以運用同理心服務於我們的患者,創造出有溫度的、閃著獨特光芒的護患關係!

讓世界更有溫度

參加【同理心雙認證班】

一起見證同理心的力量

最新一期【同理心雙認證班】將於

5月24-26日在北京舉行。

了解課程詳情,歡迎點擊:

N8 • 北京【同理心雙認證班】開課通知

參加【同理心雙認證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初心——我為什麼來上【同理心雙認證班】?

如何用NVC搞定護患關係難題

更多疑問,歡迎諮詢:

【同理心雙認證班項目負責人

龔文強 老師

13920370364

相關焦點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他過度的同理心有時候會把我們彼此推開,而不是幫助我們緊密相連。我們的文化對共情的力量過於痴迷了。每當有政客剝奪一個被邊緣化的群體的權利時,左翼人士就會公開譴責他們缺乏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種幻覺你可能聽說過,對同理心的定義是「感受別人的感受」。即使在心理學領域,我們也經常這樣解釋同理心。當別人悲傷時,有同理心的人也會感到悲傷。當你目睹他人被打時,同理心可能會讓你自己的大腦被疼痛激活。這幾乎就像擁有通靈能力似的,是吧?
  • 技巧 同理心溝通
    導讀: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算我倒黴,好心沒好報。"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做為心態教練與人溝通時,也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斷語的毛病。這個故事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同理心溝通是多麼重要。而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在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裡,把當事人換成自己,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就是同理心。
  • 同理心與同情心
    當你心情低落,感覺到困惑或難受時,同理心就是:「我懂你的感受,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而同情心是:「我覺得很抱歉你這麼難受」面對有人訴說心事表達情感時,同理心就是不做過多的評判,默默支持鼓勵對方。當有人抱怨時,同理心就是安靜的傾聽,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體會對方的情感。而同情心則是在對方沒有詢問的情況下急於給出意見。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缺少同理心的HR管理「走」不遠,不能真正管到員工的心裡,也不能真正成為業務夥伴。
  • 有同理心的問候,讓你更得人緣?|名人案例 同理心典範蔡康永.
    然而蔡康永, 一直是我心中一個很聰明的主持人, 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橫溢,而是因為他是我見過最有「同理心」的主持人。蔡康永一直認為自己說話之道的關鍵在於「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它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去感受對方產生的情感,以及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和看法。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運用。Teresa Wiseman (1996)將「同理心」分成四個部分:
  • 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在本文中,我將與你分享,當某人缺乏同理心時的跡象;為什麼有些人會缺乏同理心;以及如何處理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這樣你就不至於會感到沮喪和失望,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
  • 社工在服務中合理應用同理心技巧的必要性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社工在服務過程當中要多次應用到同理心表達。即社工與案主感同身受,對其處境與現狀有一個正面且明確的認知。讓案主能夠感受到社工與他們同在:有困難一起克服,有喜悅一起分享。
  • 人不可沒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今天下班要去禮品城,在「滴滴出行」上叫了一輛車。一坐進去,司機確認我要去的地方。
  • 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來源:STAYREAL◆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陳釀,歷經時間長,過程彌久而悠長,底蘊氣質完全不同。並且,很多時候,同理心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同情心則不然,具體而言,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呢?心理過程和心境歷程心理學上,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和認識是一個深入發展的動態過程,初步結論是:有同理心的人能夠理解、預知別人的情感,並且能夠將自己代入對方的處境,客觀而冷靜的去感知對方的感知,關懷對方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同理心的心理歷程是相當複雜而有序的。
  • 遇到了缺乏「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深度好文)
    ,      特別是抑鬱人群,       有同理心你才能夠走近他們。當你身邊的人缺乏同理心,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有這些疑問,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同理心到底是指什麼?同理心是指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
  • 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分享這些點給你
    關注並標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天早07 : 45 按時送達同理心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一項素質,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往往要放下自己,先去考慮用戶的感受。這篇文章,作者給出自己的解答,希望能對你有用。增加溝通成本和低效返工以上都是我過往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共性的問題都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造成的結果和反饋當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能過擁有第三視角看整個體驗流程和對方的情境,情況就會大有不同。
  • 體驗|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有點捨不得分享給你
    同理心(Empathy),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
  • 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 【文化廣場】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尋找用戶「痛點」的利器
    上兩圖就是標準的同理心地圖案例,它們將我們每個開車司機上路感受做了明確的分析和列舉,更加明確的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所遇到個各類問題和痛點。同理心地圖是一個很好的整理與展示屬性的工具,後續設計工程與用戶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這個工具作為設計師前期用戶研究和理解設計目的的高效利器。 同理心地圖的構建十分簡單,將目標區域做分割處理,將其劃分為四個不同區域。在每個區域的內定義其具體屬性特點即THINK(想)/HEAR(聽)/SEE(看)/DO(做)/FEEL(感覺,包括痛苦和收穫)。
  • 【年會進行式】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
    同理心與無限動力,從做事細節正面影響團隊鄒怡平(與談人):組織轉型這件事相信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始,但是大家的問題普遍就是,不知道要怎麼與關鍵人物溝通。想請問兩位,當你們要開始關鍵第一步的時候,你們是如何與關鍵人物溝通的?採用什麼樣的溝通策略?
  • 為什麼我們缺乏同理心?
    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我們試著想像自己處於對方的位置和環境中,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 同理心地圖:進入用戶頭腦的指南
    同理心地圖是一種簡單、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有用工具。同理心映射是一種簡單的研討會活動,可以與涉眾、營銷和銷售、產品開發或創意團隊一起完成,為最終用戶構建同理心。對於涉及產品、服務或經驗的設計和工程的團隊來說,同理心映射會話是團隊「進入用戶的頭腦」的一個很好的練習。
  • LinkedIn:同理心是我們的制勝秘訣 斯坦福創業課
    之後,我才意識到在對我自己的團隊需要做同樣的事情——我需要在管理上更具備同理心。我說的希望因為它真的很難。 第一件事情,人們試圖用同理心的管理感受是 :與你喜歡的人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但對於相處不來的人就非常難。面臨的挑戰就是同情心不是有條件的。這有憐憫和同理心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