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理心與同情心
當你心情低落,感覺到困惑或難受時,同理心就是:「我懂你的感受,我會在這裡陪著你!」而同情心是:「我覺得很抱歉你這麼難受」面對有人訴說心事表達情感時,同理心就是不做過多的評判,默默支持鼓勵對方。有同理心的人會把自己置身於對方所處的位置和環境,真切地體會對方的感受。而同情心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別人的感受。
-
社工在服務中合理應用同理心技巧的必要性
同理心,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社工在服務過程當中要多次應用到同理心表達。即社工與案主感同身受,對其處境與現狀有一個正面且明確的認知。讓案主能夠感受到社工與他們同在:有困難一起克服,有喜悅一起分享。
-
技巧 同理心溝通
導讀: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算我倒黴,好心沒好報。"這位眼科醫師尚未診斷就先開處方,誰敢領教?做為心態教練與人溝通時,也常犯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斷語的毛病。這個故事從反面提醒了我們同理心溝通是多麼重要。而同理心溝通,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以心換心、換位思考。在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裡,把當事人換成自己,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就是同理心。
-
同理心被高估了嗎?
同理心是一種幻覺你可能聽說過,對同理心的定義是「感受別人的感受」。即使在心理學領域,我們也經常這樣解釋同理心。當別人悲傷時,有同理心的人也會感到悲傷。當你目睹他人被打時,同理心可能會讓你自己的大腦被疼痛激活。這幾乎就像擁有通靈能力似的,是吧?
-
從心理學角度看,如何區分同情心和同理心?
而同理心好比一瓶高年份的陳釀,歷經時間長,過程彌久而悠長,底蘊氣質完全不同。並且,很多時候,同理心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情商高低的標準,同情心則不然,具體而言,兩者到底有何不同呢?心理過程和心境歷程心理學上,對於同理心的認知和認識是一個深入發展的動態過程,初步結論是:有同理心的人能夠理解、預知別人的情感,並且能夠將自己代入對方的處境,客觀而冷靜的去感知對方的感知,關懷對方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同理心的心理歷程是相當複雜而有序的。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缺少同理心的HR管理「走」不遠,不能真正管到員工的心裡,也不能真正成為業務夥伴。
-
同情心與同理心的區別
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
-
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分享這些點給你
關注並標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天早07 : 45 按時送達同理心是產品經理必備的一項素質,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往往要放下自己,先去考慮用戶的感受。這篇文章,作者給出自己的解答,希望能對你有用。看似簡單的這些舉動,其實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職業水平和做事的靠譜程度。二、有同理心的人讓你如沐春風如果這裡感受還不深刻,下面看一個正面的例子。這周我正好出差,負責安排差旅是一位HR小姐姐,感謝這位小姐姐,和她對接的整個體驗都非常舒服。截取其中部分的對接過程,感受一下這位HR的專業和做事中的同理心。
-
為啥多數人缺乏同理心 ?
那麼同理心到底是什麼根據網上的說法,同理心[專業術語也叫做共情]是:對他人的感覺、想法或態度的心理認同或換位思考。。心理學網站將同理心定義為: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就是讓你試著想像自己處於他們的位置和環境下,去了解他們的感受或經歷。同理心有助於來自內心的親社會(或幫助)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因此我們的行為更具同理心。換句話說,同理心是當你能夠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時的心理特徵,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其他水平上。
-
有同理心的問候,讓你更得人緣?|名人案例 同理心典範蔡康永.
然而蔡康永, 一直是我心中一個很聰明的主持人, 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華橫溢,而是因為他是我見過最有「同理心」的主持人。蔡康永一直認為自己說話之道的關鍵在於「同理心」。同理心(Empathy),就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它是指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去感受對方產生的情感,以及他對這件事情的態度和看法。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該怎麼運用。Teresa Wiseman (1996)將「同理心」分成四個部分:
-
體驗|關於同理心的這個話題,我有點捨不得分享給你
同理心(Empathy),可以理解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覺知、把握與理解,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這是來自百度的一段解釋,在我的理解裡,同理心是能夠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以提前預判和第三視角來看待用戶的消費體驗過程。
-
人不可沒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今天下班要去禮品城,在「滴滴出行」上叫了一輛車。一坐進去,司機確認我要去的地方。
-
【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學員《同理心的力量》認證講師同理心教練醫務工作者非暴力溝通踐行者、傳播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曾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
-
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不給予批評 (這並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喜歡批評)3. 了解他人的情緒,將心比心4. 溝通「Empathy is feeling with people」 (同理心就是要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我們來以圖片說明同理心和同情心
-
【文化廣場】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尋找用戶「痛點」的利器
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正確理解他人表達內容與感受,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合過程。簡單的說就是要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的理解其內心感受及內心世界,並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地圖就是一種簡單、易於理解的視覺圖像工具,它可以捕捉用戶行為和態度的信息,它是幫助團隊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有效工具。
-
遇到了缺乏「同理心」的人該怎麼辦?(深度好文)
, 特別是抑鬱人群, 有同理心你才能夠走近他們。當你身邊的人缺乏同理心,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有這些疑問,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同理心到底是指什麼?同理心是指從他人的角度而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經歷的狀況。
-
一個很有趣的英文小視頻:"同理心"和"同情心"!(英文王子推薦)
究竟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不同呢?同理心會激發人與人的連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情心會使人們關係疏離,感到心灰意冷。這樣來形容兩者的差異或許仍不夠具體,但你能從底下的影片和圖解,去深刻體會到這兩者間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同理心有四大特質:1. 接受他的想法,如此能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理2.
-
從年會看聲明式編程(Declarative Programming)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是用命令式編程的思想來處理,我們看看是怎樣一個過程:HR告知每一個節目負責人:「要開年會了,你們有XXXXX元的預算,自己想辦法去買,怎麼買去哪買自己搞定,記得要發票,拿發票填報銷申請,清楚了嗎?」各節目負責人:「好吧。」
-
同理心地圖:進入用戶頭腦的指南
同理心是人本設計的一個關鍵部分。關於它在用戶體驗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無數的討論,但很少有人關注如何幫助他人實現它。作為研究人員,當我們親身體驗用戶的掙扎、感受挫折、聽到他們的話語時,我們不禁會產生同情。但是在每個用戶體驗背後都有一個團隊,一個客戶,或者一個不存在的公司CEO,他們不了解用戶的需求。幫助他們是我們的工作——但如何幫助他們?
-
LinkedIn:同理心是我們的制勝秘訣 斯坦福創業課
第一件事情,人們試圖用同理心的管理感受是 :與你喜歡的人很容易做到這一點 -但對於相處不來的人就非常難。面臨的挑戰就是同情心不是有條件的。這有憐憫和同理心之間的差異。有一個很好來自達賴喇嘛的故事來說明兩者的區別:如果你正在走著一條路徑,一起去的人被石頭壓著,一個憐憫的反應會是你感覺疼痛,但你無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