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刻該做什麼的不確定感(下)

2021-02-12 曉飛翻譯

一次只下一子

下圍棋時,自己能看到落子的10種可能方式。但此刻我只能下出一種,因為自己落子後,便輪到對手落下他們的棋子。

我從中學到的想法點子是:自己一次只能落下一子… 所以必須從十幾種落子方式中走出最好的一步。

此時此刻,你很可能有十幾二十件可以做的事情。自己也許希望能同時去做,並在一小時內全部做完。但你沒法做到!你一次只能完成一項任務。現在也只能落下一枚棋子。

那麼在全局思維下… 哪項任務是你可以做的最重要任務?你不必現在就得出清晰答案,但可以用此問題指導個人選擇。暫時捨棄其他選項,每次只落下一枚棋子。

你眼前只有一枚棋子 —— 請基於直覺挑選一種走法,懷抱全局思維,捨棄其餘選項。捨棄要讓這個選擇確定無誤的內心需求…

與不確定感共舞

你可以懷抱全局思維,嘗試選擇此刻去做的最重要任務… 但自己並非真的知道該選哪項任務。

這沒什麼。沒人真的知道該如何選擇。圍棋中做不到,人生中也做不到。世間從來沒有任何確定性。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坦然接受那種不確定感。基於個人直覺,挑出你感覺正確的那一個。哪個選擇能帶來最多好處,哪個選擇有最大影響力,哪個選擇能減緩我們和他人生活中的最多苦痛?

這類問題可以在不確定感中指導我們,但我們永遠無法消除不確定感。沒有任何系統或法則能永久消除不確定感。

所以讓我們與不確定感共舞。就像闖入未知領地的冒險那樣去探索它。懷著好奇,驚訝和欣喜的心情去探索。

在不確定感中走出每一步。讓自己在行動中帶入喜悅和輕盈心靈。直接走出那一步,懷著好奇心去看可能發生什麼結果。

不留痕跡

現在你選擇了要走的下步棋… 並與不確定感共舞… 然後便是時候完全沉浸在行動中。

請像世間再沒有其他任務一樣去完成這項任務。讓自己不留痕跡地完全燃燒在任務之中。

這項練習是要完全身處任務之中,不再考慮自己,只是沉浸於行動狀態。如同自己和萬物融為一體,沒有了狹隘自我意識,擺脫了考慮個人得失的負擔。

如果上面說的太令人費解,請直接嘗試完全專注於任務本身。讓自己沉浸其中。

上面就是我學到的想法點子…

請在自己選擇該做什麼時懷抱全局思維。

挑出你現在能做的最重要任務,並始終保持全局思維。

在不確定感中完成那項任務。

完全沉浸於任務本身。

Leo Babauta(裡奧·巴伯塔)

2020.02.07

譯者註:感謝Leo公開放棄自己博客內容(zenhabits.net)的版權,本公眾號所有譯文歡迎轉載分享,敬請註明出處:微信公眾號「曉飛翻譯」。

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對於此刻該做什麼的不確定感(上)
    有位朋友常感覺自己沒有清晰生活方向,沒有牢固處世原則,對自己在任意時刻該做什麼也缺乏清晰感。
  • 有意義工作的深深不確定感
    像其他成百上千萬人一樣,他想去做有意義的工作,比如寫本書,為缺少力量的人們抗爭,成立一家創業公司,編寫一款能改變人們生活的手機APP,志願參加慈善組織,創辦一份忠於內心的事業。我們會因為深深的不確定感而推遲去做這些工作。像你們中的很多人一樣,這位男士也不確定自己能否做成此事。他不確定如何著手去做,擔心人們會評判他,擔心人們如何說他。
  • 不確定感促使我們不斷地想要去發展,是原始的動力.
    我們突然之間對自己有了意識,有了自我覺察以後,建立在分離基礎上的,好像變成了一個從整體當中凋落出來的碎片,勢必就會產生一種不確定感。這是生而為人無法消除的一種感覺。這種不確定感促使我們不斷地想要去發展,想要去成長,是一個原始的動力。如果這個恐懼感不能夠被轉化,不能夠被很好的引領引導,就可能出現很多問題。
  • 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別急,三種辦法讓你看清自我
    可以說人生何時不迷茫?當然了,有些小迷茫對我們來說過幾天就想通了,畢竟無痛呻吟的迷茫一點用處也沒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人生最迷茫的是二三十歲找不到奮鬥的方向,不知道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做什麼比較好?最主要的是可以賺多多的錢!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又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做什麼,怎麼辦?
    和上一代人相比,我們在擇業時,在就業時都有很明顯的特點:遵循個人喜好,不喜歡壓力,經常跳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迷茫」,儼然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代名詞。可是細想來,難道上一代人就沒經歷過這些問題嗎?難道他們就不曾迷茫嗎?當年,70後、80後沒有太多工作機會,找到工作就踏踏實實地做,很多人一份工作做一輩子。
  • 市場部到底該做什麼?
    ,其中包括很多國內一線公司,問他們 「咱們市場部到底是在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卻令我吃驚。很顯然,高中學生和內科醫生都知道自己每天到底在做什麼,以及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但一到了當下的市場部工作,就好像換了個世界——我們借勢熱點,運營公眾號,設計幾張海報,但好像不關心這到底是在做什麼。市場部到底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做正在做的這些事情?
  • 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很頹廢,只想躺著刷手機,該怎麼辦?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有所同感。我假設這個問題是有所同感的「你」提的。人們的痛苦,往往是什麼呢?往往是急切的想要改變現狀,付出了一堆的努力,然後收效甚微,遠遠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預期,收益非常不顯著,於是逐漸心灰意冷,不願意再去嘗試,慢慢地變成佛系青年,仿佛看淡了一切,不願再努力了。
  • 情緒耗竭和無意義感
    三是思考什麼是我能控制的,什麼是我不能控制的。踐行斯多葛學派。四是認真的考慮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是否改變一下道路再回來。另外一個職業倦怠的大問題是「無意義感」。昨天發了一篇督導手記,裡面的吐槽中充滿了無意義感的描述。今天讀了文章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原來陷入到了職業倦怠的陷阱裡面。
  • 此刻應有一杯 | Highball
    「此刻應有一杯」是作者結合心情、精心挑選為讀者推薦各種飲料和酒的欄目。
  • 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玩手機,該怎麼辦?
    01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每天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躺著玩手機,該怎麼辦?」 但是,工作做久了,就覺得自己每天做的事都是重複的,枯燥又沒有意義。 每個月的工資剛好夠生活,也沒什麼上升空間,存不下來錢。
  • 工作不開心想辭職,可是又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想做什麼,怎麼辦?
    正因為你過得很悲慘,你就必須從戲院、酗酒、閱讀數不盡的書籍、做社會改革的工作以及其他事情來讓自己分心……你一旦發現真正愛做的事,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然後你就會有能力、信心和主動創造的力量。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愛做的是什麼,你只好去做人人羨慕的律師、政客或這個那個,於是你就不會有快樂,因為那份職業會變成毀滅你自己及其他人的工具。」對於那個時候的我而言。
  • 不安感,如影隨形
    我會經常遊走在「能不能行啊」「大白兔77,你最棒」的不安和成就感之間,會有各種的自我懷疑:這件事值不值得做?這麼做是不是最好的?諸如此類。
  • 迷茫中,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工作?
    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工作,很迷茫 ,希望畢老師能給下建議。@匿名粉絲這位同學,非常感謝你對畢老師的支持和肯定。毫無以為,職場的競爭是激烈的,有時候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被淘汰的。當面對突如其來的辭退,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當被辭退的時候,很多的職場朋友往往也會很長時間都走不出失敗的陰影,認為自己的價值會被貶低,心理的陰影會困擾很長的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好,那麼將對後續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 找不到目標,沒有目標時該做什麼
    小李剛參加工作不久,工作內容都是由領導統一分配的,有了任務就做,沒任務的時候就不知道該做啥了,只能是等著下班;生活上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都用在打遊戲玩樂身上
  • 周依然:作為青年演員,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青年演員專訪
    對於周依然來說,最難讓她回答的問題當屬「你如何形容自己的性格」和「你有怎樣的個人規劃」。因為她不夠了解自己,「我覺得自己是不確定的,沒辦法簡單用幾個詞來下定義」。 整個採訪過程中,周依然不止一次的進行反問:「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是不是不可以不確定?」
  • 工作不開心、有更好的offer...我該離職嗎?
    會不會很難在找下一份工作?對於以後的人生和職業生涯充滿了疑惑和不確定因素。每個人在職場上很正常都會有過這樣的心態,「職場匿名問答」收集了很多比較迷茫的職場人士離職相關的問題。希望這些解答能夠幫你解決問題。
  • 內在的秩序感
    當時對acm有一種新鮮的興趣感,所以開始找一切空餘時間看數據結構。每天早上起來,想到還有那麼多東西沒看,就很緊張,也很期待。雖然最後失敗了,六個題就會兩個,兩個編譯還都沒通過……但是那是一場非常值得珍惜的經歷。那段經歷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在校賽結束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充滿了學習的動力。
  • 挫敗感
    挫敗感 就是你一直認為一件非常可行的事情,結果到最後卻是沒辦法做到任何的效果,這個時候其實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高中生涯規劃目標確定 --我與祖國共命運
    社會大環境對於生涯規劃影響最為深刻就是就業狀況、發展前景和行業生態,但歸根結底社會大環境就是國情。有人問,疫情過後你會選擇在家裡囤口罩嗎?會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也體會過了。正如我們的上一輩人會習慣囤積食物怕浪費,也是因為他們經歷過大饑荒,這是一個時代給這個時代的人留下的印記。
  • 年底該不該辭職?得透過表象看本質!
    分析不同年齡層的離職原因:60後:什麼是離職70後:為什麼要離職80後:收入更高就離職90後:領導罵就離職其實不然,該不該離職也是要結合現實情況來分析的。就拿今年的情況來說,一場疫情,很多人都「被離職」。因為疫情的原因部分企業對內部進行大裁員,企業領導者選擇留下一批能力最突出的,捨去年紀較大或能力不強的。這還算好,一些小型企業直接宣告破產,企業領導者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所以說,不是所有離職都是員工單方面的選擇,也是企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