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辦事項清單是博士生(或學術人員)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能之一。然而,你有沒有看著你的任務清單而感到焦慮的時候,確定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而時間卻很少?在這篇文章中,我回顧了幾個幫助我克服這種感覺的方法。
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學術界工作了大約二十年。但是,當我定期查看我的待辦事項列表或「我正在做的項目」列表時,我依然會感到心跳加快。內心還是會覺得:我不可能完成所有這些工作。
我的待辦事項清單一部分,注意有很多未完成的任務!
我在2017年左右的待辦事項清單,每一個任務裡面都包含著許多小項目。在最近的一個研討會上,「任務太多的感覺」被大多數博士生和學者選為最緊迫的問題。這種難以將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壓力,在很多關於博士焦慮和抑鬱的研究中也有提及。
然而,對解決這一問題的研究似乎相當匱乏。大多數關於提高博士效率的建議指出,你應該有一個待辦事項清單。待辦事項清單是明確任務和按時完成的非常強大的工具,這時你的大腦就不需要刻意記住這些東西。這對很多人其實都很管用。但是,對於許多博士生來說,有時任務會變得太多,特別是如果你使用可以無限增長的數字任務管理工具。即使是選擇下一步該做什麼都變得很困難。
待辦清單是一個收集任務的地方:從重要的強制性任務——如果不完成就會產生重要的後果,到我們甚至不確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閱讀XXX)。代辦清單往往會收集太多的任務,所以我一般會給出建議是:儘可能多地刪除不必要的任務;優先考慮你最重要的任務;或者把它們和你的首要任務聯繫起來。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想法來概括這些建議:專注。
這裡有一些日常實踐和慣例幫助我抑制了對待辦事項的焦慮。
第零級:日報。這更像是其他程序的推動者,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想法很簡單:每天花5-10分鐘反思今天發生的事情,回顧你完成的事情,計劃第二天。把重要的事情或者內容寫下來,而不僅僅只是思考。檢查你做的任務,寫幾句話(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我的心情、感受或學到的教訓是什麼)。如果你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做,那麼《日報》效果才是最好的,也許會變成你下班後放鬆的一部分。例如,我把它作為我「睡前」必修課,然後再去刷牙。這就會把我的擔憂和計劃轉移到了一張紙上(好建議):我的大腦知道重要的事情已經被處理好了。我現在很少失眠,因為我開始遵守這個習慣。
第一級:今天的待辦事項。在日報上短暫思考今天發生的事情後,看看第二天:你的日曆上有什麼差事或緊急事情要發生。然後,創建一個單獨的小型待辦事項清單,其中包含你認為明天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級:最重要的任務。在我的日報中,我經常會看到一天中30-60%的任務沒有完成。而更難的、長期的重要任務往往被拋在後面。關鍵項目在我的任務隊列中也停滯了幾個星期。問問自己:在今天的任務清單中,有1-3項任務比其他任務重要得多嗎?即使今天不緊急,也能提高後續進度?然後,將當天的日常工作轉換為1-3個最重要的工作。剩下的,可以放在不太顯眼的地方(比如便利貼的背面),把它們想像成重要的事情完成後你可以選擇做的事情。
第三級:放棄待辦事項。是的,你沒看錯。但是你可能會問這樣怎麼讓自己有條理呢?你可以用日曆或日記代替待辦事項。當一個新的任務到來時,除非你找到足夠的空閒時間(也就是說,一個足夠長的時間來完成任務),否則你就不要保證什麼時候完成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最初的計劃改變了,意想不到的會議出現了,事情比你想像的要長……這都是正常的。相應地修改你的日曆,如果你不得不把不太重要的任務移到另一天,那就去做。你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規劃者。而日報正是反思和做這種學習的絕佳時機。
看了這篇文章,你可能會認為我已經把所有這些待辦事項都弄清楚了,對嗎?答案其實是沒有。
我自己也在糾結這個,努力按照自己的建議去做。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一直處於2級水平——我知道我很少能獲得超過兩個最重要的事情。
你是否嘗試過待辦清單?是否也使用不同的技巧?請在下面的評論中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