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遠不如美國?阿波羅帶回上百公斤月壤,而嫦娥五號才兩公斤

2020-12-15 騰訊網

近段時間,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我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身上,時隔多年,人類終於再次從月球帶回了土壤,這讓世界各國的航天局都投來了羨慕的眼光。多國航天局祝賀我國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共同研究月球土壤的渴望。但是,難免有人要拿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與美國作比較。同美國從月球帶回來的上百公斤土壤相比,嫦娥五號才帶回來兩公斤,難道中國航天真的不如幾十年前的美國?

足夠我們去了解月球

很多人認為,和美國幾十年前帶回來的上百公斤月球土壤相比,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兩公斤算不上什麼,既然月球土壤如此珍貴,為什麼不一次性多帶回來一點。其實,嫦娥五號之所以只帶兩公斤月球土壤,是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精確計算後得出來的數據,滿足我國科研需要的同時,還不會給嫦娥五號探測器造成飛行負擔。當年美國送給我們的,也只不過是1克月球土壤,我國的科學家僅用0.5克便完成了十幾篇論文的研究,剩下的0.5克被保存在了博物館之中。所以兩公斤月球土壤,足夠我們去了解月球。

多種複雜的程序

當然,美國帶回來的上百公斤月球土壤也不是一次性帶回來的,美國當時先後進行了6次登月活動,這6次登月活動 總共帶回了381.7公斤的月球土壤。這也和當年美國的先進航天技術離不開關係,高運載的火箭技術幫助美國完成了登月並帶回月球土壤。

此外,同美國直接派人進行土壤採集不一樣,嫦娥五號進行的是直接的鑽井取土,是立體的,多層次的土壤採取,整個採集過程上有很大的區別。嫦娥五號需要先拍攝,將圖像傳回地面,科研人員經過分析後,再將要採集的區域傳給嫦娥五號,經過多種複雜的程序,嫦娥五號才完成了「挖土」工作,所以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此外,當年的蘇聯也將探測器送到月球上,最後也只帶回了300多克,所以相比起來中國這次帶回2公斤的月壤已經很了不起了。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最多能帶10公斤月壤,為什麼卻只帶回來2公斤回來?
    嫦娥五號按計劃今日返回地球,最令人期待的便是攜帶的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目前有能力採取月球土壤樣本的國家從原有蘇聯和美國又增加了中國。蘇聯在50年前進行了三次無人登月,共計帶回301克月球土壤樣本,而我國的嫦娥五號一次性可以帶回2公斤土壤樣本,這樣看來我們已經進步很多。但要是知道美國在1969到1972年這四年間一共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共計帶回月球土壤300多公斤,其中阿波羅17號一次性帶回月球土壤110公斤,況且這還是載人登月。
  • 登月6次帶回幾百公斤月壤,當年送給中國1克,我們應回贈多少呢?
    自嫦娥五號成功在月球挖取兩公斤樣品並安全返回至返回器中後,引發了全世界包括大洋彼岸的廣泛關注,在月壤樣本沒有返回地球之前,有很多國家就已經紛紛表示想要獲得採集的數據,其中就包括NASA。
  • 美國登月挖土近380公斤,嫦娥5號只帶回2公斤,差別為何這麼大?
    作者:昊彥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標誌著嫦娥五號的歸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航天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航天已經掌握了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技術。但可能存在疑問的是,為什麼嫦娥五號經歷十幾年的研究和開發,卻只能帶回兩公斤的月壤?
  • 起飛重量達800多噸的嫦娥五號,為何只能帶回 2 公斤月壤?
    以嫦娥五號探測器推進系統的實際能力來說,能帶回的月球土壤數量是絕對不止2公斤的,甚至10公斤也是有可能的,之所以只採2公斤是因為無人自動採樣的複雜性和採樣時間的強約束。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月面工作時間僅有48小時,除了採樣還有月面初始化設置、採樣封裝、有效載荷(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礦物光譜儀等)工作、起飛準備等多個任務階段,真正用於採樣的時間其實並不充裕,能採得兩千克的月壤已經相當不易了。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樣品,重量不到2千克,美國人給的月壤不對勁?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嫦娥五號此次帶回的樣品重量,與此前的預估有出入呢?今天我們就從技術角度來聊聊這個話題。如此珍貴的樣品,又不能墩一墩,壓嚴實了,所以只好原樣帶回,重量自然會比預計的小一些。旁邊這塊大石頭,能趕回來就好啊其次,我們在設計初級封裝器的時候,可能參考了美國贈送給我們的那1克月壤的密度和比重,換算過來,這麼大的封裝器,裝滿了剛好是2公斤。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多的月壤,終於不再用0.5克來發論文了
    23天後,嫦娥5號順利完成此次神奇之旅,並帶回來2千克多的月球土壤。(註:「嫦娥五號」實際帶回多少月壤目前並不清楚,本文以此前計劃採樣的重量來表述)嫦娥五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登陸。嫦娥五號帶回2公斤多的月壤到底多不多?美國贈送的一克月壤,其中0.5克已被用來做實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講一個歷史故事。1978年,中美建交初期,為了向中國表示禮節性的友好,美方贈送中國一克月球土壤。
  • 嫦娥五號離開月球,留下阿波羅載人登月之謎,何時才能解開?
    12月6日6時12分,裝有兩公斤月壤的容器成功由返回器「攬收」,12時35分,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兩公斤月壤將在返回器的護送下擇機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將帶回2公斤「月球寶貝」,是按地球還是月球重量計算?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到達月球,正在採樣過程,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國人和世界很多人的心。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的主要任務是採集帶回月壤和月巖2公斤,那麼這2公斤是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呢?不少人有這種疑惑。因為地球上2公斤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0.33公斤。這是怎麼回事呢?
  • 「嫦娥」為何只帶2公斤「土特產」回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根據任務計劃,「嫦娥五號」計劃在月球獲取2公斤左右的樣品並帶回地球。那麼這2公斤的重量是如何確定的呢?  嫦娥五號探測器主任設計師王國欣表示:「我們又有鑽取又有表取,哪樣都能拿回來,就能夠互相來互補一下,我們目前具備的能力是作用到月面以下兩米,然後獲得這個月壤的樣品,它的特點是能夠鑽進去,然後月壤在裡邊它有一個層區分布,這個是不破壞它的層區分布的。」
  • 嫦娥五號帶回 2兩公斤月壤,此舉動你怎麼看呢?
    嫦娥五號帶回 2兩公斤月壤,此事你怎麼看呢?其實很多技術都是第一次。登月可能最大受惠的不是我們當代人,我們生活在物資豐富的年代,不愁吃穿,要說對太空探索的需求,其實並沒有那麼迫切,月壤帶回地球,中國13億人也不能每人分一點。 但我比較悲觀,按人類現在的消耗,我們現在還能追求吃得好,可能未來的人就只能追求吃得飽了,以後的人又會怎麼評價我們這代人。
  • 嫦娥五號只帶回2Kg月壤,美國用50年前的技術為何能帶回382Kg?
    前些天,嫦娥五號攜帶月壤回到地球的消息在全球各大媒體平臺上刷屏。嫦娥五號圓滿地完成了繞月、落月、採集標本及返回的任務,是中國航天載人登月四步計劃中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的成功被稱為中國航天史上的濃重一筆,讓無數人中國人倍感自豪。
  • 嫦娥五號返回器火速轉運北京開艙,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即將被驗證
    經過23天的漫長等待,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我們的嫦娥五號終於得勝回朝,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隨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以最快的速度,陸空聯動轉運到北京,從38萬公裡之外挖來的2公斤月壤即將在這裡開艙。到這為止,嫦娥五號圓滿收官!
  • 可上九天攬月,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壤,為何令我們如此激動?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作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無人登月探測器並且成功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軟著陸。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成功,計劃實現無人月面採樣返回,預計攜帶月壤量2公斤,如果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壤歸來。為什麼中國人對於探月如此執著?
  • 【中國青年報】「嫦娥」歸來 「月壤」入新家---中國科學院
    這樣的問題不斷被提及,10分鐘,20分鐘,終於,「雄鷹報告,直升機目視返回器著陸……」  「滿載而歸的嫦娥五號返回艙被我們找到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現場沸騰了,有人擁抱,有人歡呼,還有人喜極而泣,不同的慶祝方式,蘊含著同一種心情——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航天迎來又一裡程碑。
  • 嫦娥五號帶回的2千克樣品,有怎樣的價值?
    北京天文館收藏的0.5克月球巖石樣本,由阿波羅17號飛船於1972年從月球採集。圖/北京天文館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12月17日凌晨,歷時23天,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兩千克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這趟旅程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嫦娥五號執行的多個任務都是中國首次嘗試。
  • 嫦娥五號月球「取貨」 「土特產」如何帶回?
    央視網消息: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這個「星際快遞員」將在月球表面取「土特產」,隨後帶著2公斤重的月球「包裹」回地球。這項工作具體怎麼進行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劉繼忠:相對於美國、俄羅斯落的區域,我們這是一個新的區域,它的火山噴發的年代和它們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科學上還是會有很多研究價值的。
  • 嫦娥五號剛發射成功,NASA第一時間發聲,拐著彎讓中國「還土」?
    此次嫦娥五號將不僅僅登陸月球,還承擔著帶回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的任務,而這將不僅僅是中國的成就,也是全世界航天的一大成就,引起也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同時各方態度也各有不同。歐洲航空局在表達了對中國的祝賀後,宣布歐空局跟蹤站網絡將為嫦娥五號後續的進程提供支援。而與歐洲航空局相對的,就是美國航天部門了。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不能種菜?未必,滿足四大條件後或可種土豆
    17日凌晨,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最大的成果就是從月球上挖了2公斤土壤,這是國內首次、也是人類44年來再一次從月球採樣帶回珍貴的土壤。不過對於月壤的研究,網上的討論卻歪了。可能是中國人民骨子裡就具有農耕基因,所以很多網民都在問一個問題,那就是月球上能不能種菜?這一問題不得不說,很有意思,同時也很有研究價值。因為如果月球土壤能夠種菜,那麼未來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長期生存也就有了食物基礎了。不過專家的解釋倒是給眾多網友澆了一盆涼水。
  • 嫦娥五號完成交會對接,帶2公斤月壤返程,月壤輻射是否會有危害
    2020年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和軌道道返回器完成交會對接,成功將採集到的月壤轉移到返回艙,這意味著,本次登月的核心任務基本完成。這個時候有人開始關心了,月壤長時間收到宇宙輻射,會不會也帶有輻射?答案是月壤是一定會有輻射的,但是並不會很大,也能夠控制。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返回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嫦娥五號海南文昌發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4個重大首次的突破:這是目前中國的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不僅標誌著我國「嫦娥」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月球採樣返回之後,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是得,之前從月球帶東西回來的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如今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登陸月球並成功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