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返回艙於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返回四子王旗著陸場。登月挖土的嫦娥五號在今天凌晨回家了,等待嫦娥五號發射之後到返回地球的這段時間好煎熬,無數國人都在迫切地等待她從月球那天,時隔23天,她終於帶著月球上的土壤回來了!
在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說,「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4個重大首次的突破:
1、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2、 首次從月面起飛;
3、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4、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中國的探月計劃嫦娥工程於2004年正式啟動,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我國仍處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這是目前中國的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不僅標誌著我國「嫦娥」工程將完成「繞、落、回」三部曲的第三階段目標,也意味著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月球採樣返回之後,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
是得,之前從月球帶東西回來的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如今中國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登陸月球並成功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從1969年到1976年,6次阿波羅任務和3次月球號任務帶回了月球表面9個區域共計38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正是這些珍貴的月球樣品,讓我們人類能夠真正接觸到有明確產地的月球物質,能真正在實驗室裡全方位分析研究這些月球物質。對這些月球樣品的放射性測定,也讓我們真正確定了月球上一部分區域的準確年齡,並以此建立起了月球45億年的演化歷史。
嫦娥五號的工程意義也是裡程碑式的:採樣返回相比於之前的環繞(嫦娥一號二號)和著陸(嫦娥三號四號)任務,難度係數可以說是上了幾個臺階——嫦娥五號的發射,意味著我國成功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重大貢獻。
去往月球表面的「嫦娥五號」已經回家,去往火星表面的過氣網紅「天問一號」還在路上。下一步,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未來十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並在未來十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距離中國人登上月球表面的時間也就越來越近了,載人登陸火星夢想的也不再是遙不可及了。
中國航天,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我們也祝願此次「天問一號」火星任務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