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落、回」收官,更多探測陸續開啟——去月球挖土的「嫦娥...

2020-12-09 環球網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航天科技人員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慶祝髮射成功。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句頗為形象的話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飛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帶著月壤返回地球,這被認為是我國迄今最複雜的航天工程之一。

「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說。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

任務過程約23天,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一言以蔽之: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阮劍華說。

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裴照宇言簡意賅。

阮劍華介紹,嫦娥五號發射後,將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軟著陸等過程,降落在月球正面風暴洋東北部,然後通過表取採樣機構和鑽取採樣機構,採集月表巖石和土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完成採樣和封裝後,在月面起飛,經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地轉移、再入地球等過程,返回並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整個任務總共11個飛行階段,過程大約持續23天。

23天,看似很長,但其實整個任務流程都很緊湊。「一環接一環,每一環留給我們的時間都不多,每一步工作都要非常準確,各環節環環相扣,不能有失誤。如果有一個出現意外情況,將帶來一系列後續問題。」裴照宇強調。

挖土約2公斤,數量不算少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軌道器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著陸月球後,將在月面工作約兩天,這兩天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挖土。

挖土看似簡單,但不是隨便一鏟子下去就行。嫦娥五號採集的樣品,將被用來研究月球的起因和演化。要讓挖出來的土有更好的研究價值,必須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因此,嫦娥五號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來採集樣品。

科學家給嫦娥五號提出的挖土目標是:約2公斤。根據目前對採樣量的分配,鑽取的樣品是約0.5公斤,表取的樣品是約1.5公斤。

好不容易去一趟月球,為何不多挖點土帶回來?

「採集量的多少會影響到容器的大小,進而影響到整個探測器的體積、重量,以及推進劑的需求。」裴照宇解釋,比如,為了鑽取0.5公斤的樣品,探測器上的鑽取機構要達到七八十公斤;為了表取1.5公斤的樣品,表取機構也要幾十公斤;這100多公斤的採樣機構都要由探測器送到月球去,會影響到探測器整體的重量、體積和功耗。

裴照宇指出,以2公斤的採樣量作為初始值來設計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總重量達到8.2噸。如果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8.2噸很可能不夠,最後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目前的設計是平衡後的結果。「2公斤的數量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他說。

再入地球充滿考驗,帶回樣品就是成功

挖完土並封裝後,嫦娥五號將開啟回家之旅:上升器攜帶樣品從月面起飛,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實現交會對接,樣品從上升器轉移到返回器,然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完成月地轉移,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最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著陸。這正是探月任務「繞、落、回」的最後一步——回。

要從月球回到地球,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很關鍵。這些年來,我們對「交會對接」這個詞並不陌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曾進行過多次交會對接。但這些交會對接都發生在地球軌道,在月球軌道上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是我國第一個。

完成交會對接和月地轉移後,嫦娥五號返回器將進入地球。再入地球的過程,充滿考驗。裴照宇指出,從地球軌道再入地球是7.9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而從月球再入地球將達到11公裡每秒的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增加了30%以上。如此高速之下,探測器面臨的力和熱的環境要惡劣很多。

目前,嫦娥五號任務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飛控和返回器回收工作。「我們的目標是採樣返回,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不管帶多少,都是成功!」裴照宇強調,「當然,既然設計了2公斤,我們會努力爭取實現這個指標。」

為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打基礎

根據之前的部署,我國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此次成功發射嫦娥五號的任務,裴照宇將其總結為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也就是說,嫦娥五號在探月工程中將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國家航天局表示,嫦娥五號任務將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這也意味著,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著我們。

「在探月工程三期研製過程中,我們對後續的月球探測進行了論證,規劃了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這兩次任務的目標是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裴照宇透露。

在裴照宇看來,我們現在對月球的認識,就像一百年前對深海的認識一樣,仍非常有限,需要人類攜手一起探索。「我們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倡議,希望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這將為月球科學探測和月球相關技術的實驗提供共享平臺。」

(本報記者 陳海波)

相關焦點

  • 難度如此大,中國為何還要去月球「挖土」?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難度這麼大,中國為什麼還要去月球「挖土」?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者: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成功返回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嫦娥五號返回艙於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返回四子王旗著陸場。登月挖土的嫦娥五號在今天凌晨回家了,等待嫦娥五號發射之後到返回地球的這段時間好煎熬,無數國人都在迫切地等待她從月球那天,時隔23天,她終於帶著月球上的土壤回來了!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原標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挖土」之旅開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這標誌著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對於月球這個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 「嫦娥」去月球「挖土」之前,他們已經造了11年的土
    當嫦娥五號著陸器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順利展開太陽能帆板,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空間力學團隊師生們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嫦娥」飛月前,在模擬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地面試驗場,團隊圓滿完成了20多種「嫦娥」在月球著陸的工況,以確保著陸器穩穩地踏上月球的土壤。
  • 嫦娥五號前往月球「挖土」,美國曾經給嫦娥四號拍照,清晰可見!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不知道網絡何時流傳了這麼一句話,甚至還有人P了很多圖片。這口號比起「嫦娥九天摘月」要土了不少,可是接地氣啊,能反映出「嫦娥五號」影響力巨大,很多人都在關注。下面咱們一起看看,這些信息是你不容易找到但你肯定想知道的。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攬月①|@玉兔,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來挖土啦!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火箭運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嫦娥五號探測器這趟遙遠的月球之旅將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澎湃新聞推出系列動畫,3D模擬深度解析嫦娥五號探月「挖土」之旅全過程,記錄我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說。「中國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現場視頻回放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時間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點擊(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視頻|攬月而歸,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成功實現了月球表面採樣返回。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圓滿收官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是人類探月歷史60年來由中國人書寫的又一壯舉,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帶著不少四川造 去月球...
    一圖了解嫦娥五號「挖土」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五」奔月,這次任務有多牛?「挖土」之旅要分幾步?「長五」送「嫦五」,這次任務有哪些細節值得關注?戳圖↓九天攬月,築夢蒼穹!
  • 二十年砥礪奮進 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實現了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從「奔月」到「攬月」,中國航天人的探索之路永無止境。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總師顧問 葉培建 :整個過程除了沒有人之外,和載人登月是一樣的,要飛到月球,落下去,工作,再起飛,再對接,再回來。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為什麼發射上天的是嫦娥五號,而返回地球的只有嫦娥五號返回器呢?在智東西此前發表的文章《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中,我們提到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落器、返回器、軌道器四部分組成。
  • 嫦娥五號成功開啟月球採樣之旅,發射現場高清圖來了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挖土」凱旋!嫦五創造五項「中國首次」---三湘都市報數字報刊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求索寰宇開新篇。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長五」成功送「嫦五」去月球「挖土」,離不開阿拉「上海智慧」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是探測器有效載荷之一,將對月球表面著陸採樣區進行光譜探測和礦物組成分布分析。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是姿態控制分系統的重要單機,是探測器能夠成功軟著陸月球表面的重要技術保障。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將在探測器著陸月面時提供遠程距離和速度信息,有望實現國際首次在月球探測器軟著陸階段使用雷射都卜勒測速技術進行三個正交方向速度測量。
  • 月球「挖土」有何用?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