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古代來說,建立幅員遼闊的大一統王朝是歷代開國君主的夢想。可是有這麼一個朝代,開國就是不完整的。
而且隨著時間的消逝,國土面積越來越小,屢屢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鯨吞蠶食。不僅如此,連皇帝都被擄到塞外噹噹奴隸。這就是歷時三百餘年的宋朝。
那麼宋朝為什麼恥辱至此?真的只是北宋重文抑武國策的原因嗎?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燕雲十六州的丟失。那燕雲十六州是怎麼被割讓出去的?這就要從一個改變了中國幾百年國運的轉折點——晉安寨之戰開始講起了。
一、李從珂與石敬瑭的不睦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陸續出現梁、唐、晉、漢、周等五代。南方又產生了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楚、吳越、閩、南平九國加上太原的北漢,被稱為十國。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時期。
在這個皇帝輪流轉的時代裡,大家誰有兵權,誰兵鋒足誰就是王。不惟如此,有的居心叵測又兵力不足的人依靠少數民族外援,通過割讓邊關和稱臣納貢的代價來換取大寶。
第一個這麼做的人,是後晉的開國君主石敬瑭。他有很多身份,後唐的臣子,後晉的皇帝,還有契丹的兒皇帝。他為了稱帝,曾不惜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比他小几十歲的慈父契丹太宗耶律德光。此地一失,契丹便鐵蹄南下,將觸手伸進中原,開始操縱中原局勢,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收復燕雲十六州,成為了兩宋君臣三百多年未竟的夢想。
十六州都是易守難攻的關隘,和長城大部分地區接壤,商代的東胡、周代的北狄,均從這一帶開始南下。石敬瑭這樣做,無異於引狼入室。他做這件事,和決定他生死的晉安寨之戰有關。
在分裂時代裡,各個王朝不斷上演背叛與徵服的橋段,天下分久必合,終歸一統,所以仍可認為是內部爭鬥,在此期間出現的大多數皇帝均能堅持寸土不讓,阻止外族入侵。
可是,石敬瑭卻為了贏得晉安寨之戰的勝利,將燕雲十六州作為乞援條件割讓給契丹。此地一失,契丹便鐵蹄南下,將觸手伸進中原,開始操縱中原局勢,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
公元933年,後唐明宗李嗣源駕崩,特德兒子李從厚即皇帝位。次年,他的另一個兒子潞王李從珂表示不服,在鳳翔起兵叛亂,沒想到還成功了。他即位後,因為自己的皇位是搶來的,很擔心被人搶走,所以對很多大臣都很防備。
他的姐夫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在明宗在位時,就和李從珂的關係很差,如今從珂當了皇帝,石敬瑭每天擔驚受怕。於是石敬瑭讓他的二個兒子在朝中給他當臥底,傳遞情報。他自己也在以契丹經常犯邊為藉口,天天跟朝廷要錢要人,以便和朝廷分庭抗禮。
李從珂也有自己的臥底,他派武寧節度使張敬達來代州表面巡查,時機監視石敬瑭。親戚之間的無間道確實好看啊。石敬瑭為試探朝廷態度,就說臣老了,不中用了,帶不了兵,讓我回家養老吧。
李從珂便趁機命石敬瑭赴沒有實權鄆州上任。石敬瑭心裡想:這小舅子是容不下我啊,弄不好我人就沒了。反了他的。必須反!
二、快五十歲的老石認爹了
936年五月,石敬瑭於晉陽反叛。李從珂派張敬達與義武節度使楊光遠率兵三萬駐紮晉安寨。石敬瑭只有兩萬多人,掛免戰牌。張敬達也比較可愛,有優勢也不攻城,雙方就這麼僵著。也許老石人格魅力比較突出,沒幾天唐將安審信、安元信、安重榮率兵投降石敬瑭。
這回輪到張敬達掛免戰牌了(手下副將快跑完了),又開始僵著,打算用持久戰圍困晉陽。老石想著,為了能活,抱緊契丹粗腿吧,找人許諾契丹事成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十六州只有一州現在是他的),並跪下喊遼太宗耶律德光爸爸(遼太宗比老石小十歲)。契丹大喜,表示全國人民都願意幫你。
半年後,遼太宗親自帶隊,率兵五萬,直奔晉陽而來,列陣於汾水北側。張敬達率軍於西北山下列陣,契丹以三千輕騎作為誘餌,直衝對方軍陣,唐軍一看才三千人,立功的時候到了,一路追擊,被東北方隱藏的契丹伏兵在山地一分為二,步兵被契丹人殺死一萬多人,其餘逃回晉安寨。
次日老石出兵了,與契丹合圍晉安寨,在周圍一帶設伏,把張敬達的幾萬大軍困在晉安寨。
張敬達被包餃子了,孤立無援。
消息傳到了李從珂耳朵裡,這可不行啊。馬上派聖都指揮使符彥饒將洛陽兵往前線趕;範延光率兩萬魏州兵火速支援張敬達;然後讓北平王趙德鈞從北方繞道契丹軍後方。最後讓耀州防禦使潘環派戍兵救晉安寨。
本來這是個完美的戰術,但是大家好像都不把李從珂放在眼裡(皇位不是靠實力),每一路的將領都遲遲不動身。
老趙更有意思,把自己的軍隊駐紮在晉安寨附近,就停下來了。派人找耶律德光,要是你幫我把老石搞死,率兵拿下洛陽稱帝的話,我可以當你弟弟。遼太宗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人又不傻。認弟弟和認兒子,肯定要認兒子啊。表現上也答應趙德均了,讓他放鬆警惕,其實還是想幫老石的。
張敬達軍被圍倆個月,彈盡糧絕,士兵開始飲馬血,吃馬肉。他的副將紛紛勸張敬達投降,但張敬達很忠心,言辭拒絕道:"吾受明宗及今上厚恩,為元帥而敗軍,其罪已大,況降敵乎?|"其實大家怕的不是老石,是老石義父耶律德光。於是楊廣遠趁張敬達睡著了,一刀解決,帶著老張的頭就來找老石了。
三、後晉滅亡了後唐
各路唐軍見此現狀,各自都散了。除了已經死了的張敬達,被李從珂任命的軍事長官都降了。趙德鈞南奔潞州後投降契丹,河陽節度使萇從簡投降石敬瑭,範延光獻表投降。後唐帝李從珂知道一旦晉陽失守,那洛陽幾乎沒有屏障,只能等死了。帶著家人攜帶傳國印信,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亡。據說從此從秦始皇到後唐的傳國玉璽失蹤了,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沒有了。
結語
契丹一直以來都有進入中原的想法。在石敬瑭的許諾下燕雲十六州被契丹輕易取走後,中原再無險關要塞,中原大地便暴露於北方強勢的遊牧民族之下。
契丹以十六州為橋梁,扶持後晉為自己的附庸,契丹以此影響支配中國政局達百年之久,其中除石敬瑭外,南唐欲借契丹之力奪取天下,北漢王朝依附契丹生存。十六州之禍甚至延續宋朝幾百年,宋朝疆土面積還不到唐朝的三分之二,始終無法恢復中國國運,與晉安寨的失敗深深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