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眾生平等,人,從來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然而,近日爆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從第一集開始拜金,攀比,看不出一點正能量。
還赤裸裸的將人分成了六個等級,每個等級之間的分劃都十分明顯,且有各自代表的人物。
01地攤老闆—最底層人的勤勞生活
《三十而已》開局分別展現了三位主角,王漫妮,顧佳,鍾小芹各自從早到晚生活的同時,也在第一集的開頭和結尾,分別給了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一個特寫。
那就是做蔥油餅的地攤老闆,她大概也是一個30幾歲的女人,身邊帶著同顧佳一樣大的兒子,他們從早到晚,每一天都在煙燻火燎中,勤勞而又辛苦的度過。
隨後的幾集中,多多少少都會給這個普通而平凡的家庭一些鏡頭,讓觀眾最直面的看到顧佳和地攤老闆生活環境的差異。
無疑,在《三十而已》中,地攤老闆是社會最底層人物的代表。
02王漫妮—看似白領的打工生涯
而我們的女主王漫妮,看似站在奢侈豪華的大商場裡,好像比地攤老闆的生活更體面了一些。
但他們之間,本就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同樣是沒車沒房,都是靠雙手勞動獲得財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漫妮或許還不如地攤老闆賺得多。
苗苗曾經做過一項社會調查,在大城市擺地攤的人,每一天的純收入,大概500元到1000元不等。當然了,這個得分城市和地段。
王漫妮升職之後的工資也僅僅只有一個月1萬8而已,所以,他們之間,除了王漫妮看上去比較光鮮亮麗一點,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而體面恰恰是現代人衡量一個人是屬於那種階層的一個節點,所以,苗苗將王漫妮排在了地攤老闆之上。
03鍾小芹—簡單普通的本地人
同王漫妮相比,鍾小芹要幸運很多。
因為,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從小到大,都被父母捧在手心裡,不知道什麼是辛苦。
每天不用為了錢發愁,更不用擔心交不起房租,水電費什麼的,她只需要上上班,逗逗貓,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好。
但這樣的安逸無波瀾的日子,也註定她的生活不會有什麼晉升的空間。
意思也就是說,鍾小芹的人生可以從頭看到尾,沒有驚喜,沒有意外,更不會有什麼大起大落。
可以說,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樣的日子一定是乏味的。
但於命運多舛的苗苗而言,最想過的就是這種無風無浪的平靜生活。
04顧佳—小有成就的中層主婦
在觀眾眼中,顧佳一定是很多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家庭主婦人選。
別說男人,就連同樣身為女人的苗苗也覺得,顧佳真的是太厲害了。
左手牽著兒子,右手挎著老公,前頭看著公司,後頭跟著保姆,這種日子誰不想過啊!
同鍾小芹比,哦!不,同大多數女人比,顧佳都是最有成就感的那個。
家庭和睦,事業初成,知己兩三,逛街有伴,聊天有人,買東西有錢,哪怕是不屬於她的上層社會,她也能憑藉著自己的智慧混得風生水起,還順帶將自己家的事業弄得更上一層樓。
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顧佳都是一個小有成就的中層主婦。
05王太太—條件優越的富太太
作為窮人的苗苗,原本以為,顧佳的生活已經足夠精緻。但是,當她來到她家的最頂層,一個擁有三層套房王太太家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原來,她的精緻,也僅僅只是表面的精緻,像王太太這種說要買小行星為自己兒子命名的人,才是真的精緻,闊綽,出手大方呢!
在王太太的家裡,不論是桌椅配飾,沙發床墊,哪怕是吊頂壁燈,每一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只是,能買得起莫奈的真跡,卻張冠李戴的將作者說成了梵谷。
有時候想想,突然覺得好笑,就連王太太那樣的人,能買得起高價的畫,卻不識這畫的可貴之處,到底這世上有多少人,是活在偽精緻當中啊?
所以說,王太太在物質上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精神上卻遠遠還不能和上流社會的人相媲美。
這樣也就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下面更高級一層的人物。
06太太圈—上流社會的精緻同樣暗藏玄機
若是說《三十而已》中最凸顯富貴的地方,大概就是所謂的太太圈了。
他們可以因為一個包,將顧佳排除在外,可以因為一套桌椅的高度,一看看透了王太太的偽精緻。
不得不說,這些高級的闊太太們,眼神真的是太毒辣了,那麼為何會這麼毒辣呢?因為,他們不懼金錢的禁錮,有大把的時間和更開闊的視野,讓自己徘徊在窮人看來,永遠也無法企及的高度和見識當中。
說白了,他們不會為了錢發愁,所以,整天沒事兒的時候就只能研究一些高端的東西,所以,對於這些,富人比普通人的見識更寬,更廣。
這就是真正的所謂的上流社會。
07《三十而已》會火的原因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三十而已》除了攀比,拜金之外,真的沒有什么正能量的東西,那麼,這部劇為何會如此火爆呢?為什麼還會如此受大家歡迎呢?
接下來,苗苗就具體和大家說說這部劇會火的理由吧!
1、真實
不管《三十而已》這部劇的主導會帶給大家怎樣的傾斜,不管是正能量?亦或負面影響。但大家都不會否認一點,那就是該劇從開始播出到現在,很多情節太真實了,真實到觀眾想到了我們生活中的自己。
比如,王漫妮商場門口的保安,在不認識的車主面前,不管你有怎樣的理由,都會讓車主按照規矩,繞一圈從南門進入商場。
但是王漫妮一來,一張蔥油餅,一個笑臉相迎,王漫妮的客人便可以打破規矩從這個門直接進入。
這不得不讓我們想起,自己去醫院排隊看病,哪怕是再著急,也阻止不了偶爾出現的,靠關係來的插隊人員。
而《三十而已》這部劇中,類似於這樣真實的場景比比皆是,且處處戳中觀眾的痛點,讓大家產生共鳴。
所以,我們喜歡這樣真實的劇情,比那些脫離現實的劇,更具有吸引力。
2、共情的力量
《三十而已》這部劇中,有很多的臺詞戳中淚點,有很多情節可以帶來共情的力量。
比如,當鍾小芹得知自己懷孕,猶豫著要不要這個孩子,同顧佳聊天時,顧佳說的話,一下子讓這世上所有的媽媽淚目了。
因為,那句:你知道我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真的太共情了。
沒有當媽媽的人不會懂,那種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做了媽媽以後,我們便不是我們了,在孩子能開始吃飯的時候,我們成了一位營養搭配師,整天想著什麼才是最適合寶寶這個階段應該吃的食物。
當孩子生病的時候,我們又變成了兒科醫生,恨不得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將醫生幾年也學不盡的醫學知識,一股腦的塞進腦袋裡……
這就是媽媽啊!媽媽真就如同顧佳說的一樣,具有向死而生的原動力。
而《三十而已》中類似於這樣的橋段更是數不勝數,大家說,如此令觀眾共情的電視劇,誰會不去追呢?
3、颯爽且不完美的角色設定
隨著時代的進步,觀眾的觀念也在不斷的提升和發展,而對於以往的那些偶像劇中的傻白甜角色,觀眾已經看膩了。
再說,世上哪有沒有缺點的完美人設啊?一味的善良畢竟太不真實,太虛偽了,所以,那樣的角色一出現,觀眾自然而然的想棄劇。
而《三十而已》中的三位女主,卻都是不同以往的角色設定。
比如王漫妮,她雖然善良,知恩圖報,積極上進,但是,對於惡的出現,她絕不姑息。
在王漫妮知道她的同事因為升職的問題陷害她後,她沒有像之前的一些電視劇,選擇原諒或者放棄追責,再給壞人陷害她的機會,而是完全按照規矩辦事兒,將陷害她的同事逐出了商場。
再比如,顧佳發現有家長欺負到孩子的頭上,沒有為了什麼所謂的寬容大度而選擇息事寧人,而是對欺負孩子的家長大打出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其實,這樣的劇情,不但能凸顯劇中角色的立體形象,更讓觀眾看得舒爽不已,大家說,能令人心情愉悅的劇,幹嘛不追呢?
總結語
其實,不管是一部電視劇也好,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件也罷,亦或哪怕一段明星們的花邊新聞,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從《三十而已》中,我們是獲得正能量的相關信息也好,還是獲得負面的情緒起伏也罷,都是我們潛意識中自己的選擇。
所以說,能從這部劇中獲得什麼,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