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在查到何小光開虛單的事情後,與弗蘭克直面對抗,弗蘭克為了追求銷售業績,可以說她承擔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當弗蘭克已經都了絕境之時,他去找王漫妮也只不過是發洩發洩情緒了,他已經無能為力。
而王漫妮在擺脫弗蘭克回到家裡的時候,我們才看到一個故作鎮定的王漫妮,其實她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強硬,那麼無所畏懼,但是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自己不想惹事,但是事情惹到了自己,自己也不會退的。
對於王漫妮這個角色,其實爭議也是頗多的,理由就是她有拜金的傾向,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愛慕虛榮,這也是王漫妮自己承認了,當初她和姜辰分手,不就是看清姜辰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嗎?
而且對於普通人來說,想找個有品位有錢的,這不是很正常嘛?找不到滿意的大不了就單身唄,不能說王漫妮沒有和姜辰或者張志在一起就是錯的,我倒是認為,她如果接受了姜辰,那樣對姜辰也不公平了,姜辰多少成為了接盤俠,而且那樣的話,估計王漫妮被罵的會更慘。
我個人認為《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就是太理想主義了,她想要追求美好生活沒有錯,但是她追求的有尊嚴的愛戀,有尊嚴的美好生活太難找了,她個人也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所以說這是王漫妮的問題,所以說她給人的感覺就是,即拜金又不拜金,處於一個很糾結的地位。
嚴格來說,王漫妮是在努力活成想要的自己,不然的話,她有很多機會接受只談錢的戀情,也可以接受梁正賢的不婚計劃,但是她沒有啊,她一直在尋求獨立,你可以說她活得很糾結, 但是不能說她是一個十足的拜金女,我還沒見過哪個拜金女有王漫妮的灑脫和勇氣。
就拿結局來說,魏總已經打算給王漫妮更好的職位了,可以說王漫妮在應收的表現,以及揭發弗蘭克的功勞,都足以讓她在至晟紮下腳跟,更不必說還有魏總的支持,但是她選擇了辭職,她選擇了出國留學,同時她還再度遇到梁正賢,並選擇了拒絕梁正賢的追求。
如果她只是個拜金女,只是貪慕虛榮的話,她哪裡來的勇氣和灑脫能夠做到,得到的東西說捨棄就捨棄,可以說王漫妮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後,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而且也有了相應的可以實現的計劃,並不是單純的抱著幻想,等待這別人替自己去實現了。
王漫妮這個人物,體現一種個人追求的轉變,有些人是待在舒適圈不敢跳出去的,他們還覺得外邊蹦躂的人都在做夢。這不就跟張志理解不了漫妮的追求一樣麼,不給自己留後路的拼勁不是人人都有的。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遇到的這幾個男人,可以理解為,梁正賢代表的是不確定性和競爭,姜辰代表城市裡能安穩的部分,張志代表家的安全感,但是最終王漫妮選擇了繼續不停地奮鬥,所以說她誰都不會去選擇,她要去追求更好的自己,這沒什麼錯。
而且王漫妮這個人物在劇中對待朋友也是真不錯,沒有虛偽算計,可以說整部劇,三位女主都經歷了轉變,王漫妮曾經的確追求過虛幻的事物,在經歷失去和屈辱後,在不想平淡過一生後,她選擇去追求可以攥在手裡的事物,她的30歲,是一個新的開始,是她的新生,三十而已,她要踏上另一條人生路,即便這條路可能滿是荊棘,突然感覺,王漫妮在擺脫幻想,不去期望空中樓閣後,變成了一個願意接受挑戰的人,而且越發的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