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人來說:勤洗手和戴口罩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更加重要。
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也就是說,除了戴口罩防飛沫,我們還要小心病毒通過手部接觸,再經揉眼睛、摳鼻子、摸鼻子等行為,造成感染並傳播。
所以,不少人深刻地認識到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出門在外,坐了地鐵公交,逛了商場,都要洗洗手。
但是在頻繁洗手時,我們忘記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護手#。
不抹護手霜或增加感染風險
雖然勤洗手是個好習慣,但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雙手也變得越來越幹。
我們知道正確洗手,需要使用肥皂和流動的水,搓手時間不低於20秒。即使在外邊不方便,也需要使用含有70%~80%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據英國皮膚基金會皮膚科的博士表示,反覆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劑洗手容易導致皮膚表層蛋白質剝離,皮膚屏障受損,進而增加感染風險。
頻繁使用肥皂洗手也會導致皮炎,出現皮膚乾燥、發癢和紅腫等症狀。
本身就有皮膚過敏相關疾病的患者,症狀更明顯。對溼疹、牛皮癬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導致皮膚損傷。
因此,塗抹護手霜就很重要,除了幫手部肌膚保溼,英國皮膚科醫生提醒:洗手後不塗護手霜還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冬季加速手部衰老
皮膚的細膩程度和角質層的含水量密切相關,正常的皮膚角質層含水量在10%~30%。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含水量會慢慢降低。當其低於10%時,就會出現皮膚乾燥、緊繃、粗糙、脫屑等情況。
本來手部皮脂腺分布比較少,導致手部皮膚長期缺乏皮脂,又長時間暴露在外。
冬季的低溫和相對溼度會加速角質層的水分流失,使手部皮膚出現「饑渴」狀態,容易乾燥和起皺,加速手部皮膚衰老,還容易裂口、長凍瘡。
有些人會發現,我也塗了護手霜,但是不一會兒就幹了。
想要雙手保持潤澤,一支好的護手霜要做到兩點:補水、鎖水。
補水
選擇時注意看成分表,常見的保溼成分有葡萄糖、蜂蜜、玻尿酸、乳油木果油、礦物脂、甘油、凡士林、三酸甘油酯等;避免螢光劑、色素及其他刺激性成分。
鎖水
礦油作為封閉劑,起到鎖水的效果,對於一款護手霜來說已經足夠了。
建議平時多備幾支,放在洗手後能拿到的地方:洗手臺旁、隨身包裡、辦公桌上、床頭柜上,洗手後就馬上抹,這樣才能才能有效保護手部皮膚,防止手部的乾燥和老化。
有效塗護手霜,注意4個細節
要想小手護得好,塗抹方法要考量。
1、塗抹姿勢
塗護手霜先用手背對著手背塗抹,相互畫圈塗抹,讓手背充分吸收養分。因為掌心有深淺不一的紋路,可能會將護手霜「吃光」,就沒辦法滋潤手背。
2、塗抹區域
有些人兩手交疊隨便搓搓就完事,這會留下大量「盲區」,比如容易乾燥的虎口、指尖。
應該用拇指、食指,輕揉指肚兩側,減淡手部細紋;用拇指、食指上下輕壓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雙手交叉,兩隻手逆向輕拉,放鬆雙手。
這樣不但能保證塗抹到位,還能經過這段時間的按摩,促進吸收。
注意哦:一定要塗抹到指甲邊緣部位,否則容易形成倒刺。
3、塗抹頻率
塗護手霜,保證一天至少兩次,每天早晚和臉部護膚同時進行。冬季洗手次數多的情況下,只要感覺到了乾燥,就可以塗抹護手霜。
4、塗抹量
建議一次大概1克的量,也就是食指一個關節的長度。如果手部過於乾燥,可以加大用量。
注意哦,無論哪個年齡段,冬季都得注意手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