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風月片「一代宗師」,也是一張照片拍出37萬的攝影大師

2021-01-20 每日街坊劇場
何藩(Fan Ho),曾立志成為費裡尼的「東方布列松」。

第一次聽聞何藩先生的大名已是2015年。

那年11月,他拍攝於1954年的作品《靠近陰影》以37.5萬港幣的拍賣價成交,才知曉這位一生只憑一部雙反Rolleiflex3.5相機便獨步天下的國際攝影大師。

何藩攝影作品:靠近陰影 (Approaching Shadow)

何藩,1931年出生於上海,14歲第一次拿起相機;

自27歲開始,連續8年當選美國攝影學會評定的「世界攝影十傑」;

28歲時,獲得近300個地區和國際性攝影大獎;

29歲之前,已經拍完了一生中的絕大部分照片,開創香港街頭攝影先河;

何藩攝影作品:老香港之夢(Dream Of Old Hong Kong)

同時還是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作品被法國國家圖書館、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收藏……

這些眾人看來已是金光閃閃的履歷,加上家境豐裕、年少成名、30歲不到已然到達巔峰的底色,卻只是何藩傳奇人生的一個段落。

蔡瀾說:硬照攝影師總有一個當電影導演的夢,何藩也不例外。
一個轉身,攝影大師就變電影新人。

1961年,何藩加入邵氏電影公司,從場記做起,後轉作演員,並以「唐僧」一角成名,連拍四部《西遊記》系列電影。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1965年,由何藩飾演唐僧的《西遊記》

也許是仍嫌跨界不夠,也許作演員只是入行電影界的跳板,八年合約一滿,以義大利大師級著名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為偶像的何藩便離開邵氏,正式開始導演生涯,執導的第一部長篇實驗電影《迷》就入圍坎城和柏林影展。

當年的雜誌評論演員何藩:邵氏明日之星
又是一個轉身,當紅小生變導演。

當時,同為資深文藝青年的何藩與吳宇森成為好友,一起遠赴西班牙拍電影,何藩是導演,吳宇森是副導演,醉心光影,不亦快哉,一時間仿佛畢生追逐的藝術電影夢想已然實現。

然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圈的大背景中,藝術片幾乎沒有容身之處。

因此我們所看到的何藩導演作品列表中佔比最多的,是當時最為火爆的風月片。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拍攝於1991年的《我為卿狂》,電影叫好又叫座的同時,也讓時年24歲的女主角葉玉卿爆紅,一躍成為一代性感女神,一時美豔無雙。

一代女神葉玉卿

作為入行時已是獲獎無數的攝影大師,何藩承受的除了投資方和票房的壓力,還有對自己藝術創作的質疑和焦慮——「香港那時候是金錢掛帥,票房為主,我的衣食父母是票房,一個藝術工作者,沒有創作自由如同行屍走肉,讓我去拍風月片簡直是屈辱。」

然而,即使是在這種被自認為「屈辱」的壓力下,即使拍的是人人想看卻故作鄙視狀的風月片,何藩仍然是眾人眼中「溫和、優雅、淡泊的謙謙君子」,和何藩工作過的人都說,從來沒見過脾氣這麼好的導演,他從不發火,溫溫吞吞,公司給什麼拍什麼,一到了現場,他就活著。

「從不發火,溫溫吞吞」的何藩導演

他導演的風月片也絕非感官刺激的粗暴堆砌,而是以光影大師的敏銳審美,精心雕琢出畫面唯美、動人心魄的風花雪月,成為一代影迷的獨特記憶。

1986年何藩導演的《浮世風情繪》入選德國電影年鑑「300部東方經典電影」名單,後來還被北京電影學院用來當作教材,備受張藝謀導演推崇;

1990年,何藩導演的《三度誘惑》成為首部票房超千萬港元的風月片……

從未放下對藝術極度苛求的前攝影大師、導演何藩,終於在風月片的世界也打成了「一代宗師」,開始頻頻被邀請擔任各大電影節的評委,也漸漸擺脫了商業片票房的束縛,有了底氣和空間去拍攝真正的藝術電影。

何藩與妻子、兒女在一起

1996年,何藩離開香港,與早年已在美國加州定居的家人團聚,卻並未囿於退休生活,不但把之前拍攝的約一萬張作品底片全部從香港搬來修復整理,還在年事已高時自學Photoshop,對當年的作品注入新鮮活力,進行二次創作。

晚年依然謙和、優雅的何藩先生

2016年,84歲的何藩先生在加州病逝,攝影界、藝術界一代傳奇落幕。幸得先生晚年結集出版的攝影集:《何藩:香港回憶錄》(Fan Ho: A Hong Kong Memoir)、《昨日香港》(Hong Kong Yesterday)、《生活劇場》(The Living Theatre),將早已流逝的香江歲月得以永存。

何藩先生晚年筆記手稿

何藩先生摯友、著名導演吳宇森在攝影集的序中寫道:「何藩兄的作品可說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叫人不免看一下自身及現今這高科技的世界,我們好像缺失了些什麼……那隻好從他的照片中把失落的記憶追回來。」

那麼最後就用何藩先生最喜歡的作品《日暮途遠》(As Evening Hurries By)來結尾吧,他曾說過:「假如只憑一張作品留名,我希望是這張。」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

何藩攝影作品:《日暮途遠》

相關焦點

  • 何藩,他是演員,也是導演,還是開創香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他是街頭攝影的一代宗師, 他在世界不同之攝影比賽得到超過二百八十個獎項, 連續贏得八屆由美國攝影學會所舉辦之世界攝影十傑的榮銜.他是香港攝影界的傳奇.其實說到街頭攝影,何藩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他很多的作品在網絡上都有傳閱.平時拍攝他喜歡做獨行俠, 他鍾情於香港人來人往的市集眾生和大街小巷的風情, 他對光影的表達充滿戲劇性,他以新派攝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規的傳統風格拍出來的照片都非常好看。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試圖去記錄香港,而是用鏡頭捕捉人物,拍出一個個普通的香港人。
  • 香港「風月片」裡,沒有他的名字,將失去一半顏色
    香港「風月片」大師,劉曉慶摯友,離世時一件事讓劉曉慶至今後悔。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 世人皆知李翰祥是「風月片」大師,卻鮮有人知,他也被稱為「片廠變色龍」。 「我拍的那些喜劇呀,風月片呀,完全是為了賣錢。」
  • 在《一代宗師》小故事的幕後
    我認為《一代宗師》是他軟弱的個人風格一部電影。我想是王家衛。恐怕觀眾聽不懂,觀眾會說他講的故事不好,所以才這麼神秘。哦,真的是天妒英才。一代宗師簡介《一代宗師》是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主演的功夫片。
  • 《葉問4》一代宗師的落幕
    精緻的武打動作設計以及電影中的家國情懷,感染了很多觀眾,捍衛中華民族尊嚴的一代宗師葉問,從此開始和甄子丹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葉問2》的背景放在1950年,葉問57歲。因為戰亂,葉問舉家搬遷到香港,開起了武館維持生計。
  • 奧斯卡特別放映《一代宗師》向王家衛致敬
    新華網香港7月23日電(郭佳 李夢歌)為表彰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在電影領域中所作的貢獻
  • 豔星麥家琪:15歲拍果照後又演風月片,多年後被兒子發現悔不當初
    但是無線電視臺方面則直接撇清了關係:我們也是第二天才知道這事!據說,這些照片正是麥家琪15歲時所拍,那這些照片的源頭究竟是從哪來的?為了躲避風波,麥家琪搬入了新家,但還是被狗仔窮追不捨,甚至被有心之人散發出一張寫著「yin風侵村」傳單...媒體們紛紛等著看她的笑話,然而,這位當時年僅17歲的少女卻表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沉著冷靜。
  • ...莫多爾|邁向天堂樂園|黛安|香菸37號紐約|攝影大師|拍照|馬克...
    60位攝影大師劃時代的傑作與名言「攝影是對現實的反省,取景器中停滯的瞬間畫面,喚起人們更深層的思索。」 攝影大師 Abbas 的這句話,或許精準概況了攝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所存在的意義。許多年前,人們依賴文字表達感受,畫畫描摹場景。
  • 華為手機攝影技巧,功能強大,方便快捷,「會用」也能拍出好照片
    一般的拍照模式下預設是開啟「AI 攝影大師」這個功能的,通過手機內置的晶片,能夠及時去辨認出拍照的場景,同時通過後期運算,這也是華為讓每一張照片都像是大師級照片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新手來說,聽到調整光影、色彩、銳度、一頭霧水,但當這些華為都已經幫你做完後,你還是得自己判斷AI 攝影大師是否幫你選擇了對的智能場景(出錯率很低),如果是選擇錯誤,記得要從紅框處取消掉,不然照片的效果非常差。下面這兩組照片就可以看出差異,第一張為場景錯誤判斷,第二張則是正確的,這裡有兩個重點要注意。
  • 虐遍香港巨星的王家衛,註定成為孤獨的一代宗師
    所以,哪怕他帶著藝術家的豪,幹些不是人幹的事,把那些拍好的鏡頭大把地減掉,可我們卻仍有些執念。畢竟梁朝偉、張國榮、張曼玉、梁家輝、張學友、林青霞、王菲、金城武、張震……隨便一個,都是足以震天動地的名字。畢竟,他是一個為了拍電影都可以把房子賣掉的導演。而現在就讓我們來擼一擼,一代名導王家衛的影史歷程和虐「星」之路。
  • 少年的你將代表香港角逐奧斯卡?好萊塢華人「一代宗師」 曾獲11次...
    實際早在80多年前,好萊塢就有華人為國爭光,他是影史十大攝影師之一,被稱為「拿攝影機的詩人」「光影大師」;他獲得過11次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並2次獲獎;他的事跡被選入《不列顛百科全書》;好萊塢為了紀念他,專門設立吉美獎以表彰有成就的華裔電影攝影師,他的名字叫黃宗霑。
  • 王家衛見趙本山,喊了一聲「大哥」,這才讓《一代宗師》拍下去
    王家衛拍電影《一代宗師》的時候,其中有些戲份要去東北取景,那會兒圈內人都知道,去東北拍戲,找趙本山就穩妥了。於是王家衛這個國際大導演,為了拍好這部戲,也免不了俗,專程坐了飛機去東北拜訪了趙本山。東北人都講義氣,這一聲本山大哥一出來,趙本山就對王家衛拍了胸脯道:「你儘管來東北拍戲,遇到什麼難處你就來找我!」趙本山這話真的不是吹牛,後來《一代宗師》裡的火車站戲份,以及王家衛找不到投資的時候,都是趙本山在後面出錢出力。
  • 他畫家出身,卻靠風月片成名,與妻子相識3600秒閃婚,曾破產抑鬱
    徐錦江於1961年出生在了一個黑龍江的醫學世家,儘管父親是醫生,但卻極其喜歡藝術,並且與嶺南派國畫大師關山月一家是世交。徐錦江卻從沒想過子承父業,反而對畫畫十分感興趣,早年徐父去香港打拼,徐錦江就被託付給了關山月。
  • 電影冷知識:《一代宗師》王家衛為防止劇本被偷,一天只帶一張紙
    hi,大家好呀,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代宗師》,關於它的幕後冷知識你知道嗎?知識一、演員苦練武術早在1997年,電影的劇本就已經寫好了。但是由於電影版權以及公司經費等原因,電影一直沒有開拍。之後王家衛為了搜集更多的歷史資料,花了三年的時間走訪全國各地,上門拜訪了各種門派的百餘名功夫宗師。到了2001年,王家衛重新開始籌備電影的拍攝工作,直到電影正式開拍時,以及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而王家衛不僅對電影嚴格,對演員更是嚴格。由於主演梁朝偉並不是學武術出身的,王家衛就讓他跟著葉問的弟子梁邵鴻苦練詠春拳,後面還把他抓到了開平,打坐修行了9個月。
  • 《一代宗師》一部真正用心拍的電影,一部值得再看的電影
    早在1997年王家衛就開始醞釀《一代宗師》的劇本,2002年他帶著梁朝偉拜訪葉問之子葉準先生然後又等了五年,這一部電影依然沒有聲音,坊間玩笑已經45歲的偉仔對墨鏡王說,再不拍我就老了就打不動了,2009年《一代宗師》
  • 一張照片摘得4個世界著名大獎,攝影大師最動人的肖像作品!
    肖像攝影 他們是攝影界的傳奇人物,他們行走在世界各地,去尋找世間的美景,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在他們手中仿佛信手拈來,他們留下了一張張動人心魄的照片,我們來看看他們其中的一個攝影師的故事吧。
  • 裡希特畫作香港拍出2.1億多港元,班克斯拍出6400多萬
    裡希特畫作香港拍出2.1億多港元,班克斯拍出6400多萬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10-07 10:38 來源:澎湃新聞
  • 徐錦江又演金毛獅王,未曾想他是「風月片教父」,網友:經典大片
    徐錦江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牡丹江市,家族是一個醫學世家,家中世代行醫,並且徐錦江父親也欲意將他培養成一個醫生。不過徐錦江並不愛學醫,而是對畫畫情有獨鍾。不僅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而且還拜了父親的世交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關山月為師傅,成為了關門弟子。藝術是相通的,電影也是表達藝術的另一種方式。
  • 好萊塢最貴的華人女星,長得醜為錢拍「風月片」,沒結婚兒子代孕的
    當然除了這兩位,還有一位女演員在好萊塢也是有較高的地位的。她就是演員楊紫瓊。熟悉楊紫瓊的網友都知道,她可以算得上影視圈的功夫女皇了。作為洪金寶的徒弟,楊紫瓊也是在香港影視圈發展了一段時間。在香港獲得成功後的她,也是像成龍、李連杰一樣,到好萊塢尋求更好的發展機遇。
  • 攝影大師們經典之作
    「攝影是對現實的反省,取景器中停滯的瞬間畫面,喚起人們更深層的思索。」 攝影大師 Abbas 的這句話,或許精準概況了攝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所存在的意義。可以說,攝影師們通過攝影開啟自己藝術般的創作,而觀賞者們,則在觀看的過程中,去領略千重山萬條路,去在他人的故事裡,思索自己的人生,沉澱自己的感悟。分享一組攝影大師們經典之作。
  • 活在電影裡的一代宗師,祖籍在被稱為「南蠻」的廣東——南海縣
    粵語也成為多個國家指定的第二語言,廣東省和香港地區歷來是外僑的重要地區,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移民,更進一步把粵語推向全世界,把粵語文化帶到世界各地。兩位一代宗師的故居——南海縣近代著名的兩位武術宗師祖籍皆是舊時的南海縣,今天的佛山市南海區。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