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用最簡單的辦法治煩惱

2021-01-16 活法

點擊上方「活法」   關注並置頂  訂閱稻盛哲學精華好文


煩惱大部分都是從比較、計較而來的,我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就少煩惱。


過去我曾講過,你起大樓,我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關係,我可以在你的屋簷下躲個雨,對我還是有利益;你買電視機,我沒有,也不要緊,你坐著看,我可以在後面站著看一下;你建大廟,我只是個小廟,沒有關係!我以後掛單,總可以到你那裡吃一餐飯吧!世間有很多事你要想得開,看得開,不要嫉妒,自然就不會有煩惱。


不一定要求別人非要做到怎麼樣,也不要事事要求別人依著自己的方法做。人本來就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自由,如果別人不合自己之意就生氣,煩惱就會趁著你心智脆弱、愚昧、無明的時候入侵。


這些都可以抵擋萬千的邪魔外道。更重要的是,要發心工作,讓自己忙起來,自然沒有時間煩惱。平時多結交善知識,不跟煩惱人來往,因為借酒澆愁愁更愁,跟煩惱人來往,只有跟著一起煩惱。


《成佛之道》說:「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淨,回入於大乘。」如果只想到自己很好,經常自己原諒自己,總認為:「我就是這樣的看法,我本來就是這樣嘛!」如此就不能改進自己,煩惱就無法去除了。


「三好」,即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能少煩惱。因為你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別人就會讚美你、尊敬你,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本文摘編自

《星雲大師談當代問題3:心安諸事安》

星雲大師妙語開示,有問必答,有惑必解


《星雲大師談當代問題》系列

壹 · 心寬天地寬

貳 · 心淨國土淨

叄 · 心安諸事安

點擊閱讀原文 · 感受佛心智慧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一切煩惱的根源都是「貪嗔痴」,用這三個字可以化解
    雖然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但是依舊煩惱和困惑不斷,精神壓力很大,身心傷害。如何消除煩惱,戒掉「煩惱障」呢?六祖慧能禪師和星雲大師都為人們開出了同樣的三字「妙方」。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其實,世人有八萬四千種世俗煩惱,如果沒有世俗煩惱,用「戒定慧」來修煉,貪嗔痴自然消除,智慧也就經常出現,而不離開自己的本性。這也就是慧能大師所說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 星雲大師:一個人再膽小,面對這7件事也要有勇氣,福報才會增多
    星雲大師遍讀佛家經典後,發現佛經裡有許多菩薩救苦救難的故事,最後總結出菩薩不只是憑著大慈悲、大智慧就夠了,還要有大勇氣。談起勇氣,星雲大師又指出,人生在面對很多的逆境和不順時,都需要有勇氣。具體而言,一個人再膽小,面對以下這7件事也要有勇氣,福報才會增多。
  • 星雲大師的點撥:欲成大事,先除「心賊」
    很簡單,其實就是指人心中的欲望雜念。一個人內心的欲望雜念,即誘惑、迷失、自私、錯誤、痛苦、無知、矯狂、迷惑、猶豫、欲望都隸屬於心賊範疇,它們是阻礙人發展精進的病源,它們的存在會給人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 星雲大師:50歲不算老,但要換一種活法,這2個字助你沒煩惱
    星雲大師就對這「淨心」十分推崇,他曾說過:「一般人只知道澡浴淨身,卻不知道『淨心』的重要,任由我們的心在五欲塵勞、人我是非中奔馳攀緣,計較得失,終至永無解脫之日,所以要懂得『淨心』。」星雲大師這句話就提出了「淨心」的重要性,人的喜怒哀樂等諸多情緒都是源於自己的內心,那麼心不淨,就會煩惱纏身。世人該如何做到「淨心」?
  • 星雲大師:世界上最公平的是這件事,可惜太多人不相信
    其實佛教的因果並沒有這麼簡單,因果並不單純只是善惡之報,而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哲學,有因必有果,這也不僅只體現在善惡之報上,而是萬法皆有。佛說:「今日之果,皆往日之因。」諸多事物的形成,消散,都是先有其「因」,方成其「果」。佛學的傳播者星雲大師對於佛家因果有深刻的體悟。
  • 星雲大師:50歲很尷尬,最好的活法,是「清空」內心雜念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不祥,乃棄之深谷。」「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所以說,在50歲左右的中年,最應該做到的2個字,是「淨心」。何為淨心呢?
  • 星雲大師的點撥:欲成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佛學的傳播者星雲大師對於成功之道曾經開示說:「欲成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受苦受難的決心。成大器者,必備這四個條件。」01經得起煩囂 星雲大師說:「人生起起落落是常事,這是成功必須要有的過程,只要經得起煩囂,最終結果就一定是好的。
  • 星雲大師:福報有定數,做到這三點,才能避免福報耗盡
    星雲大師說過:錢只能這輩子用,福報呢,生生世世都可以用。佛教認為:福報是比錢還要有用的東西。言行便開始肆無忌憚,再也不復之前的善行,結果導致生活中事事不順,事業和家庭中都煩惱連連。星雲大師對此就說過:「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一個樂於行善的人一般是不會遭受不間斷的黴運的。」每個人的福報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若一個人開會黴運連連,那就是他們的福報「漏」了,被消耗殆盡。
  • 星雲大師:如何修持正法
    圖/取自網路 文/星雲大師 什麼是正法我們想在社會上求財,不能用邪法、外道,要用求財正法。此外,在感情上、人情上,不論什麼道,也都有其正法。應如何求得正法呢?在《正行經》裡提到四點: 第一、精進聽聞正法:修持正法的首要態度,就是以一顆精進的心,多聞薰習,如此才會對正知、正見有所了解。聽聞能知道理,聽聞能知意義,最重要的是,聽聞會增加自己的信念。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名滿華夏的星雲大師就十分喜歡「捨得」2個字,他曾說過:「舍,於人是慈悲,於己是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01、星雲大師這句話中的「捨得」,是胸懷,是奉獻,是結善緣。這就是星雲大師那句話的意思。已到50歲的中年人,胸襟更應該寬廣一些,如星雲大師說的:「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有時候寬容一些,讓一步,對自己也是積福。
  • 星雲大師說佛教三法印
    星雲大師是人間佛教文化的傳播者,在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這本書上星雲大師說【戒如清水,能洗滌我們的心地,定如瓔珞,能莊嚴我們的身心,慧如明燈,能照亮我們的前程。】而這本書上在戒定慧的基礎上,星雲大師也論述了佛教【三法印】。星雲大師說佛教三法印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 星雲大師談人間萬事叢書(全十冊)
    **作者簡介**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歲禮志開上人出家。在廣泛參與社會活動之餘,星雲大師笑耕不輟,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 慧傳法師:青少年學佛生涯規劃—以星雲大師度化青年為例
    茲以星雲大師(之後簡稱「大師」)度化青年為例,讓青年學子知道信佛、學佛、行佛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二、 度化青年不惜一切星雲大師說:「一個國家、一個團體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對年輕人是否重視。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年輕的時候就要將基礎打好。」[1]為何星雲大師會有這種感悟?
  • 星雲大師:一個人,若能戒除這8種害怕,福報不請自來
    可我國著名佛學家星雲大師卻認為,生活中,讓人害怕的無非是以下八件事,只有引起重視,積極解決,才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並且福報也會隨之而來。01鬼怪你害怕鬼怪嗎?對此,星雲大師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在他看來,「鬼怪」其實是來自內心,當在生活中做了許多鬼鬼祟祟的事情後,害怕遭受報應,害怕他人的報復,所以內心脆弱、膽怯,從而害怕莫須有的「鬼怪」。俗話常說:「做得虧心事,便有鬼敲門」,這裡的「鬼」,其實是人性的陰暗面,是自己多疑而生的暗鬼,亦是對自己所作出的不正當行為的愧疚。
  • 星雲大師智慧:不管房子好不好,都要掛上一「福壽」,多福多壽
    禪宗高僧星雲大師就對「福壽」二字非常喜歡,他曾說過:「多福多壽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們每日辛苦奔波、汲汲營營,只不過是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間的事業,絕大多數和增強身體、延年益壽有關係,貴如秦始皇還遣令大臣為他求取長生不死之藥,因此求得大富大貴、長命百歲是世人共同的願望。」
  • 煙雨江湖判門後星雲劍法學習辦法介紹
    煙雨江湖有判門玩法,但是在之前的關係裡,除了一個道具可以讓我們重新回到之前的門派,道具冷卻時間是九十天,同時在上次的更新裡,太乙出了新的武學,總體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可惜出師之後就沒有辦法學習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如何在出師或者是判門之後學到星雲劍法和星雲劍訣吧。
  • 蓮華書院:徽派建築原拆原建 星雲大師作品駐展
    一片片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一層樓高的老戲臺,蜿蜒的迴廊帶著大家通往粗布藝術館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堂。大眾網記者王長坤攝一片片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一層樓高的老戲臺,蜿蜒的迴廊帶著大家通往粗布藝術館和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堂。大眾網記者王長坤攝 -副本
  • 星雲大師:人的一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
    對此星雲大師說:「每個人的心中差不多都有這樣一塊『石頭』。它困擾著我們,纏繞著我們,折騰得我們精疲力盡,這時候就要學會放下了……那些壓在我們心上的是非、榮辱、得失、苦樂等,都沒有必要掛懷,應將之忘掉。」星雲大師說的也正是「捨得」的道理。
  • 當年,聖嚴、白聖和星雲以各種手段去對岸,3人為何要如此行徑?
    上文,小編講了中國佛教的一代宗師弘一法師、諦閒大師以及為佛教做出巨大貢獻的歐陽竟無居士。在他們3人裡小編對弘一大師尤為敬仰和傾佩,因為在其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以最難苦行僧的持戒修行,最終得道成為一代高僧。
  • 一指禪~星雲大師
    (本文摘自星雲大師的著作《星雲禪話》 ,無改動。標題是原書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