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小編講了中國佛教的一代宗師弘一法師、諦閒大師以及為佛教做出巨大貢獻的歐陽竟無居士。在他們3人裡小編對弘一大師尤為敬仰和傾佩,因為在其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以最難苦行僧的持戒修行,最終得道成為一代高僧。
今天,小編繼續向大家介紹那些曾經為中國佛教發展,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大德高僧們,希望我們能夠從他們身上感悟出一些人生真諦,為我們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許擺脫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一些煩惱和痛苦,以陽光的心態迎接明天的太陽。
惟賢法師,民國初年在四川蜀地出生,1936年考取太虛創辦的漢藏教理院,很快,他取得了年紀最小卻回回考第一的成就。為此,受到了太虛老和尚的關注和器重,把惟賢安排在自己的身邊修行。然而,在大師身邊親近了10年以後,他離開了大師的庇護。
1946年,惟賢跟太虛大師告別,大師語重心長地跟他說:我漢藏的學生裡,你最為聰明,很有成就。目前,佛教衰微是客觀事實,要挽救、復興佛教,必須要建立菩薩學處。可惜,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希望你,要繼續從德行、學問等方面提高,等待機緣。
小編前文有介紹過太虛大師,一生為佛教適應時代,改革僧伽制度而奔走努力。遺憾的是,連年戰亂讓中國佛教的復興成了曇花一現,太虛最終也未有機緣見證他心目中的新佛教的出現。因為,在1947年太虛圓寂,這讓中國佛教界損失了一個卓越的領袖。
當時,正值中國內戰激戰正酣之際,全國上下滿目瘡痍、水深火熱,這樣的大環境導致弘揚佛法的事業被嚴重破壞,中國佛教走向了一條衰落之路。但是,每當中國佛教處於危難之際,都會有奇蹟發生,此時戰事風雲突變,國民黨接連失去東北、華北大片土地。
1949年,潰不成軍的蔣氏父子唯有敗走於一個小小的島嶼上,才算徹底擺脫了被一舉殲滅的下場。從此,兩岸劃海而治、大局初定,
這個時候,中國佛教也隨著時代的洪流走到了岔路口,國內湧現出一批立志弘法的優秀年青僧人,他們選擇去對岸發展佛學,其中就包括:太虛門下弟子聖嚴法師、星雲法師、白聖法師和印順法師等近百名僧眾。正是這些出家人,把「人間佛教」思想帶入島內。
當然,中國佛界當時大部分的大德高僧以及佛教徒,都選擇了繼續留在國內弘法傳經、普渡眾生,其中包括:圓瑛大師、虛雲老和尚,特別是歐陽竟無居士創辦的支那內學院全體師生,沒有一人選擇離開,哪怕時局再怎麼動蕩混亂,他們依然堅守佛心。
實際上,島內的佛教跟中國大陸佛教同出一脈,從清代就深受福建的漢傳佛教影響,開始在島內紮根發芽。不過,早期傳入島內的漢傳佛教,還是延續著傳統的燒香、拜佛以及經懺為主,目的就是滿足島內民眾祈求一些生老病死、升官發財的一種文化形態。
隨後的日據時代,日本佛教的不修戒律和家庭式的佛教形態傳入島內,並且迅速佔領了整個島內佛教徒們的內心,島內的傳統佛教被取代。
到了蔣氏時代,這時島內的佛教日本化程度非常高,我們知道,日本佛教允許僧人娶妻生子、喝酒吃肉,深受佛教徒的追捧。不過,從內地前往島內的白聖法師行動起來,他首先掌控了傳戒法門,並通過傳戒的手段,使得漢傳佛教逐漸取代了日本佛教的影響。
白聖法師,湖北應城人,18歲時,在安徽的九華山受戒出家,其後結緣於圓瑛法師,成為了大師的法脈傳人。
在中國內戰爆發以後,時任佛教總會上海支會常務理事的白聖法師,觀察時局、洞察先機,毅然摒棄一切來到島內,並收購了臺北十普寺當了住持,為日後陸續來島的南亭法師、道源法師等一些佛門高僧,提供了暫時的落腳之地,避免了他人露宿街頭。
據史料記載,當時來島的內地出家人,大概可以分成3類:
一類、就是非常有錢的僧人,他們把內地的寺院財產換成了金條;
二類、就是隨著軍隊而來,像聖嚴法師就是軍人出身;
三類、就是有背景的僧人,像白聖法師就跟一些政要關係密切;
戰爭的炮火,打破了全國各地寺廟的寧靜,大批的青年僧侶在硝煙中顛沛流離,很多人抱著延續佛教法脈的願心,渡海來到島內,年僅23歲的星雲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星雲參加了「僧侶救護隊」的組織,其內都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僧人自發組成。
1949年春,一批從內地抵達島內的年青僧侶們,一下船他們就面臨著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窘境,甚至連一所可以掛單的寺廟都找不到。最後,他們幸運地遇到了慈航大師,就這樣他們這一批年青的和尚都在大師的庇護下,生存下來並且得到了快速成長。
慈航法師,臺島光復後首位來島的內地高僧,1927年在福建佛學院學習,深得太虛理念的影響。1948年,在南洋一帶弘法多年的慈航應邀回臺,並先後創辦了新竹佛學院、靈泉佛學院、獅山佛學院等院校,學校收留了大批從內地赴臺的年輕僧眾。
1949年6月19日,新竹警察突然將慈航、星雲等13名大陸來的僧人,以涉嫌「間諜案罪」逮捕。當時,島內盛傳「對岸間諜冒充和尚混入島內」,為此,島內各大寺院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據星雲法師回憶道:當時被抓僧人以慈航法師和律航法師為首,共計100多名僧侶。其中,星雲如其名字諧音一樣「幸運」,他經過嚴格審查,最後排除了嫌疑,於23天之後被無罪釋放。然而,慈航法師就沒有星雲那麼幸運了,大師被當局關押了115天。
當時,在時任島內防衛司令孫立人及其夫人的努力下,慈航終獲保釋出獄。但之後幾年,一直無法擺脫「間諜」的嫌疑,受到島內當局情治部門的秘密監視。最後,慈航法師在臺北汐止修建了一所彌勒內院,並且對外宣稱道:這裡將是我一生終結的地方。
1954年5月6日,一代宗師慈航法師,圓寂於彌勒內院,他以一生慈悲和改革的精神,成為了島內歷史上第一尊保存肉身不朽,留下全身舍利的金身菩薩,為世人稱頌。
聖嚴,江蘇南通人,1949年隨敗軍來到島內,並且歷經了10年的軍旅生涯。在30歲那年,他在東初老和尚的門下再一次剃度出家。隨後,閉關6年苦修,感到佛法人才青黃不接。於是,聖嚴選擇赴日留學,成就了漢傳佛教史上首位取得博士學位的學問僧。
1989年,一座涵括佛教教育、學術研究、修行弘化以及終生學習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在島內的金山鄉落成。為佛教現代教育揭開了獨具特色的歷史新頁,尤其是「人間佛教」的理念在島內得到了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並且得到了一個發揚光大。
1953年,由虛雲、圓瑛等法師共同發起的中華佛教協會在廣濟寺再次掛牌,結束了當時整個中國佛教界一盤散沙的混亂局面。當然,這也是漢傳佛教史上的首次實現了漢語系、藏語系和巴利語系,這3大佛教語系的大團結,圓瑛法師出任首任會長。
誰曾想,一場持續多年的動蕩接踵而來,整個國內宗教領域均陷於災難之中,首當其衝的佛教也無從倖免。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危難之際,仍然有一批大德居士默默守護著佛法根基。在這其中,一個極具感召力的人物毅然挺身而出,他就是趙樸初老居士。
關於趙老居士的一些傳奇故事,小編會在下文分解,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