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玩具文化源遠流長
遠在新石器時代
就出現了人類原始的玩具
雖然古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電視機、
遊樂場、IPAD、動畫片
但是孩子們生活卻同樣豐富多彩
一點兒有不比現在乏味
那除了蹴鞠、風箏、毽子、象棋等
我們熟知的遊戲
他們還有哪些玩具「神器」呢?
聲響小玩具
聲響玩具是指能發出聲音的小玩具,撥浪鼓、哨子、小喇叭等都屬於這類,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發明的「陶響球」,則是最早的聲響玩具。
[陶響球]
陶響球大約一個巴掌大,內部中空,裡面裝有彈丸或小石頭,滾動時會沙沙作響,很像現在的逗貓球。一直到漢魏時期,陶響球都是古代幼兒最喜歡的玩具。
撥浪鼓很多同學應該都有玩過,這是一種裝有手柄的小鼓,轉動時會發出「砰砰」的聲響。撥浪鼓早在秦朝就已出現,當時稱為「鞀」(táo),是一種和鼓、簫等一起演奏的樂器。
由於撥浪鼓可以發出特殊的聲響,過去賣貨郎走街串巷時,一般會拿著它邊走邊搖,用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
「宋·李嵩《貨郎圖》(局部)」
畫中的賣貨郎就拿著一隻撥浪鼓
貨擔上則掛滿了各種雜貨和小玩具
低配版「芭比娃娃」
等到孩子長大點,聲響玩具就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了,這時候爸爸媽媽就會買泥塑玩具,送給他們,也叫作「泥貨」、「土偶」。在漢朝時,民間藝人就開始製作泥塑玩具出售,到唐宋時已相當普及,特別是宋朝,泥塑玩具成為民間藝人最拿手的一種作品。
「宋·兒童土偶」
宋朝的泥塑玩具十分「高級」,這些小人雖然是泥做的,卻穿戴了不同的服飾,還可以按照喜好進行搭配、調換,簡直是低配版的芭比娃娃。雖然這種精美的泥塑價格不菲,卻廣為流行,孩子們都喜歡模仿其動作和造型。
「燒腦」益智玩具
就算在古代,益智玩具也是孩子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傳至今的七巧板。七巧板是一種拼板玩具,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廣泛流行於明、清兩代。七巧板是將一塊正方形的紙板分成七塊,玩家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動物、橋、房、塔等等。
由於七巧板變化多端、趣味性足,又有助於智力發展,很早之前就傳到了國外,並有了個好聽的名字——「唐圖」。相傳法國皇帝拿破崙就對七巧板愛不釋手,他即使在滑鐵盧戰役失敗被流放後,仍對七巧板念念不忘。
「清·七巧新譜」
歷史上還有一種叫作「華容道」的燒腦小玩具,它是根據《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算華容」故事發明的,棋盤上共擺有十個大小不一樣的棋子,僅有兩個小方格空著,玩家需要通過這兩個空格移動棋子,用最少的步數把最大的曹操方格移出華容道。
華容道玩具由於布局繁多,走法曲折,被譽為「智力遊戲界三大不可思議之一」。此外,九連環、魯班鎖等也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益智玩具。
「華容道」
高科技玩具
民間的孩子愛玩遊戲,皇宮中的小皇子們當然也愛。但要說古代玩具的集大成者,還得是清朝紫禁城中皇帝們小時候心愛的玩具。那時候比不上電腦、手機,但他們的玩具,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高科技」。
「清·手動轉花板」
轉花板利用玻璃因旋轉而改變角度,從而改變玻璃上的圖案。這樣當轉動時,畫面就活動起來了,產生了靜止時看不到的有趣圖案,簡直像在看動畫一樣。
「清·翻頂機械人」
機械人玩偶是從西洋傳入的一種玩具,它是利用和鐘錶相同的機械原理,操縱、控制人偶的活動,使其在音樂的伴奏下模仿真人的動作。
「清·化學描金花手搖風扇」
所謂「化學」指的是塑料。手搖風扇模擬真的電扇設計,色彩豔麗,小巧輕便。一按按鈕,就會使扇葉轉動,產生陣陣涼風。
了解了那麼多古代玩具
有沒有哪個是你想嘗試一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