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水產養殖,話說適用方法。
文章嚴謹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鯽魚概述
鯽魚屬鯉形目、鯉科、鯽屬,俗稱:鯽殼(川渝)、鯽拐子(湖北),鯽瓜子(東北),河鯽魚(上海),月鯽仔(廣東),古稱:鰿、鮒、寒鮒。英文名:Goldfish , crucian carp 。鯽魚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鯽魚的適應性非常強,易飼養,不論是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好水或汙水、高溫水(32℃以上)或低溫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以上的強鹼性水域,鹽度高達4.5%的湖泊,仍然能生長繁育。鯽魚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養殖對象,除了肌間刺多是唯一缺點外,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
鯽魚為廣布、廣適性魚類,對各種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從亞寒帶到熱帶,能在其它養殖魚類所不能忍受的不良環境中生長繁殖,能在水中含氧量較低的情況下長期生活著,只有當含氧量低達0.1毫克/升時才開始死亡。鯽魚又是雜食性魚類,它們的食譜極為廣、雜,不挑食,其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均可吃食。鯽魚在南方一般在1冬齡時便開始成熟,北方一般為2冬齡始達性成熟。
雌核發育與異精雌核發育
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魚類的每個體細胞中含有主導遺傳的染色體為數十個至100個,稱為二倍體魚,這些魚所產出的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體數都減半,這種精、卵細胞叫做單倍體。受精時,精子進入卵子後形成含在100個染色體的二倍體受精卵,受精卵分裂發育,其後代有雌亦有雄,這是正常的生物胚胎發育。
(興國紅鯉)
在鯽魚種類中,除日本白鯽外,鯽魚的雌魚天然性的就比雄魚多,雌雄魚的性比約為4:1,正因為性別差如此嚴重,促使引發了鯽魚雌核發育的生物特異能力。無論是異育銀鯽或是豐產鯽、長豐鯽等鯽魚品種,都是利用天然三倍體鯽魚的雌核發育生殖特性為基礎,再使用比鯽魚生長速度更快、個體更大的其它魚類(一般用興國紅鯉)雄魚精子來刺激其卵子(胚胎)發育的繁殖方法。這樣做的原因或原理是:所謂雌核發育即是不需要精子來參與遺傳結合,而是靠外源精子刺激卵子的激動發育,理論上產出的仔魚跟其母本是一致的包括性別,也可稱為"複製魚"(但不是克隆魚),從而發育成全是雌性的後代,這種特殊的受精發育過程稱為雌核發育,形成一個獨特的魚類"女兒國"。
現在所謂的「抗病草魚」其實質就是雌核發育的草魚。所謂雌核發育草魚,就是在草魚繁殖時,不採用草魚做父本,而是利用物理手段處理鯉魚精液,使精子失去正常遺傳活力而又能啟動草魚卵子的正常發育,即完全是草魚母本一方的遺傳基因進入整個受精過程,而經過處理的鯉魚精子僅啟動這一過程,遺傳基因不參與草魚卵子發育過程,這樣新生草魚僅具有母本全部遺傳基因,而完全沒有父本的遺傳基因參與,故稱為雌核發育草魚,由於其只有母本遺傳基因,在以後生長發育過程中,一些不抗病基因完全表現出來,導致魚苗、魚種階段這些不具抗病基因的草魚大量死亡,最後剩下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草魚生存下來。然後將這些抗病雌核發育草魚作為母本,繼續雌核發育,再將二代雌核發育草魚(已具有很強抗病能力)作為親本互相交配,就能得到具有抗病能力的草魚——純(雌)系抗病體草魚。通俗理解就是草魚(母本)+鯉魚(父本)的雜交魚,利用草魚的良好長勢和鯉魚的抗病力強雜交而成的"強強聯合體",標準名稱為全雌性草魚。
至於是否抗病或者有多大的抗病力,應該不一而論!因為有人養了所謂的「抗病草魚」後仍然發病死亡,因為魚類發病的因素除了內因還有外因也很關聯重要,打算內因經過一系列的雌核發育已經控制了,但千變萬化的外因很難控制,因此,只能說有一定的"抗病能力"是恰當的,千萬別理解為完全"抗病"。結合我們的生產實踐可知,雌性草魚的長勢本身就比草魚雄性天然性的肯長得多,所以,全雌性草魚的長勢也許是值得肯定的。
所謂異精雌核發育,不同類的雄魚精子,稱為"異精",也就是說,用其它品種魚類的精子來刺激魚卵的產出及發育,即假授精,精子自身遺傳物質不參與遺傳,也就是"異育"的意思,"異育銀鯽"名稱的來歷也即於此。這樣的好處是形式上是"雜交"了,但後代其實並沒有帶有父本的基因,也就是外表不會像父本而隨母本,也可以稱為"假雜交"。
(生物工程鯽---湘雲鯽/圖據湖南湘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但實際上,經過對其基因檢測表明其後代多少會帶有極少數的父本基因片段,這種現象叫做基因滲透,所以,在實踐生產中常會發現鯽魚有極個別的後代魚,兼具象生物工程鯽那樣象鯽又象鯉的鯉鯽形體。異精雌核發育的後代由於受基因滲透的影響,通常會比母本長速快10-15%,體型也隨之增大。鯽魚種類
我國的鯽魚已知有兩個種(類)群:即鯽魚(也就是平常說的土鯽)和一個亞種鯽魚(銀鯽)。銀鯽分布於黑龍江水系,中科院水生所1975年證實銀鯽是天然雌核發育魚類,後來又相繼報導了江西彭澤鯽亦為雌核發育的不同類型,並與銀鯽的分類特徵相符。因此,可以認為彭澤鯽品種亦屬銀鯽種群。
(銀鯽)
現在,由因鯽魚的地理分布極廣,由於長期的生態適應,使之形成了許多變異性的地方自然種群,加之我國水產科技工作者近30年來在品種選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鯽魚新品種。據不完全統計,除土鯽外,目前我國成規模養殖且特性穩定的鯽魚品種有以下兩大類:
1.良種鯽魚品種:代表品種有黑龍江的方正銀鯽、江西的彭澤鯽、異育銀鯽、豐產鯽、長豐鯽、異育銀鯽"中科3號"、異育銀鯽"中科5號"、百容鯽、日本白鯽等等。
2.像"鯉魚"的鯽魚---生物工程鯽魚品種(鯉鯽類):代表品種有湘雲鯽、黃金鯽、巨鯽、芙蓉鯽等等。
近些年以來,鯽魚養殖業發展迅速,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奇且怪異的現象:在淡水魚類中要數鯽魚所衍生的品種最多,生物學特性(指外形)呈現多樣化,從最初的三五個品種到現在一二十個品種,讓人眼花繚亂。加上有些人(或場點、企業)為了譁眾取寵,巧立名目,雖然是同一個鯽魚種類但每年取一個新的鯽魚品種名稱,讓有些追崇"新奇特"品種的人"上當"不淺,猶以2015年前後最為活躍猖獗。就一系列眾多的鯽魚品種來說,比起家畜家禽來,鯽魚的種類最繁且多,選擇品種常常會讓人們無所適從。
鯽魚種類的優劣
就我們普通人而言,依據生長價值取向來說,可以直接分為三大類:土鯽類、良種鯽魚類和鯉鯽類。土鯽不肯長,良種鯽魚是現在養殖的主流品種,它和土鯽都是典型意義上的鯽魚,鯉鯽類長勢快但賣相差,當然鯉鯽類也屬於優質鯽魚;另外,還可以直接依高背型和低背型兩大類來直接區分或分類,因鯽魚的體內變異產生有高背型和低背型兩種自然種群,一般認為相對體高為40%以上的為高型,40%以下的為低型,在實踐生產中,高背鯽魚比低背鯽魚肯長得多。
雖然土鯽(即"鯽魚",也可以稱為"古鯽")的歷史悠久,但因長勢確實太慢,真正的土鯽一般三年長2-3兩還算好的,在當今時代沒有"存在"的任何理由,原則上說,優質鯽魚就只包含良種鯽魚類和鯉鯽類。要辨別鯽魚品種的好壞,優質鯽魚的側線鱗必須在28片(枚)鱗甲以上,最多者為35片(枚)鱗甲甚至以上,如果低於或等於28片(枚)鱗甲則為土鯽或者劣質鯽魚,總之,鯽魚的側線鱗甲片數目越多越好越肯長。
(標準的土鯽,側線鱗28片以下)
另外,對於側線鱗計數的方法,除了目視數數外,可以把拍照很清晰且完整的鯽魚圖片,用在手機上或電腦上放大圖片來計數,即方便又準確。
小議
總的來說,現在流行的鯽魚養殖品種(系)各有各的優點,大都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和驗證,尤其是方正銀鯽(又稱方正鯽、銀鯽)、彭澤鯽、豐產鯽、中科3號和湘雲鯽等等優良品種,推廣養殖時間久、面積廣,深受大眾喜歡。但在所有的鯽魚養殖品種(體系)中,有的鯽魚品種比如生物工程鯽之類的鯽魚,已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鯽魚",其本質上已經發生變化甚至完全背離了鯽魚應有的屬性(包括生物學特性),市場接受度有一些影響,養魚戶必須結合自己當地的鯽魚消費習慣而確定是否養殖何種鯽魚品種,較為妥當。
(象這條體形瘦弱看似」土「鯽,很難說它不是良種鯽魚)
就生產性價比而言,養殖者主要考慮的應該是生長速度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不但要求鯽魚長得快、市場需求大、價格又高,而且還要根據其品質優、外形美、適合消費者心理趨向,就養哪種鯽魚。但是,現實中是很矛盾的,生物工程鯽肯長但賣相差,良種鯽魚賣相好但長勢差,想兩全其美是很難的。目前,深受人們喜好的鯽魚偏愛於"條子鯽",特別是川渝地區,也就是我們所推崇的"土鯽"。在流行養殖的鯽魚品種中,異育銀鯽「中科3號」、彭澤鯽、豐產鯽等等應屬低背型"條子"形態的鯽魚,也可以稱為"高仿土鯽",可以大量精心養殖以填補所謂的"土鯽"市場缺口。#水產養殖#
(備註:本文原創劉文俊,內容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於網絡資料,如有異見告之即改或刪)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