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榮
推薦詞
桂花樹香滿天下,是崇高美好和吉祥的象徵,國內國外不約而同地把桂花樹看作高雅和榮譽的象徵,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託物。自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吟誦桂花樹的佳句。閱讀桂詩欣賞桂圖,桂花清香頓溢心田,成為中華桂花文化的獨特魅力。
樹木檔案
桂樹為木犀科、木犀屬的一種常綠闊葉喬木,原產我國西南部,現各地廣泛栽培。桂樹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近於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花極芳香。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花期9-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果歪斜、橢圓形,成熟時紫黑色。
桂花樹香滿天下,是崇高美好和吉祥的象徵,國人喜愛桂花樹已有數千年。由桂花樹產生的詩詞、繪畫、歌曲、美食配方、園藝技術等,共同構成了歷史悠久的中國桂花文化。王建中 攝
我國是桂樹的故鄉。桂樹在我國分布極廣,栽培歷史較長,國外栽培的桂樹均由中國傳入。人們喜愛桂樹已有數千年,尤其是把桂樹與圓月、桂花與何仙姑聯繫在一起,演繹了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如「吳剛伐桂」「桂花仙子」等。
文人雅士對桂樹桂花更是青睞有加,詩人賦詩讚美,畫家繪桂姿,美食家引桂香制茶、酒、糕點、糖果等,園藝家培植桂花名品,這些由桂樹桂花逐漸產生的詩詞、繪畫、歌曲、美食配方、園藝技術等,共同構成了歷史悠久的中國桂花文化。
桂香濡詩詞
據文字記載,我國桂樹栽培歷史已有2100多年。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南山經之首曰昔山,其首曰招揺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山海經·西山經》提到「西南三百八十裡,曰皋塗之山,薔水出焉,西流注於諸資之水,塗水出焉,南流注於集獲之水,其陽多丹粟,其陰多銀、黃金,其上多桂木」。《呂氏春秋》提到「和之美者陽檏之姜招搖之桂」;《戰國策》提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等。
我國古代文人詠桂的詩詞非常多。屈原《九歌》中有「結桂枝兮延佇」「援北鬥兮酌桂漿」等詩句,是以桂入詩的最早記載。南北朝時期梁代範雲《詠桂》詩,詩中無桂字,但桂樹的形象特徵很鮮明。
唐代文人植桂很普遍,詠桂蔚然成風。張九齡《感遇》第一首「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對蘭花與桂花高雅脫俗境界倍加讚賞,也是作者恬淡超脫、志趣高雅的情感流露。王維在《鳥鳴澗》裡描繪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春日山村寧靜安逸之美。李白對桂樹蘊含的堅貞精神極為讚賞,專門賦《詠桂》外,還在《寄淮南友人》等10多首詩中提及桂。杜甫對桂樹念念不忘,他在《月圓》等10多首詩中念及桂。白居易對桂樹的情懷在《廳前桂》《東城桂三首》《別萱桂》《廬山桂》等多首詩中體現。劉禹錫、劉長卿每人都有10首詩述及桂,他們對桂樹的情懷可見一斑。駱賓王、宋之問、岑參、孟郊、柳宗元、李商隱等這些我們熟知的詩人都在多首詩中提到桂樹或桂花。
金秋時節,農民們忙著打收桂花,製作桂花糕等美食。劉學懿 攝
宋代詠桂詩亦多。楊萬裡多首詩詠桂,《叢桂》中「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脅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是其詠桂代表作。辛棄疾《清平樂·賦木犀詞》等多首詞讚美桂,李清照《鷓鴣天·桂花》等詞詠桂。梅堯臣《臨軒桂》,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蘇軾《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毛滂《對巖桂一首寄曹使君》,範成大《巖桂三首》,朱熹《巖桂》《詠巖桂二首》等,都從不同角度讚美桂樹。此外,我們熟知的黃庭堅、曾幾、陸遊、朱淑真、柳永等諸多詩詞名家,都有詠桂詩傳世。
元代周權、倪瓚、顧瑛,明代楊升庵、湯顯祖、沈周,以及清代乾隆、譚嗣同等人,都對桂樹桂花寄予深情,寫有桂詩傳世。
此外,關於桂花樹的神話故事也非常有趣。比如,吳剛伐桂,記述的是吳剛觸犯天規被罰月宮砍桂樹的神話故事。桂花仙子,講述的是何仙姑在南嶽山採藥,將金簪埋在山上長出桂花樹,化為仙子的故事。
桂姿渲畫幅
我國最早的桂樹圖是唐代的「月宮鏡」,鏡背紋飾為凸雕月宮圖,中間是枝繁葉茂的桂樹,一側為嫦娥揮袖起舞,另一側為白兔搗藥,下有蟾蜍做跳躍狀,生動有趣。自唐代起,畫家繪桂樹桂花漸多。唐代周昉《調琴啜茗圖》繪有兩株樹,一株花朵繁盛的桂樹,一株枝葉稀疏的梧桐,寓意秋日臨近。
宋代佚名《百花圖》,是一幅近17米長折枝花鳥長卷,繪有梅花、茶花、玫瑰、梔子、桂花等約60種花卉,其間點綴蜂、蚊、蛙、蜻蜓、蝴蝶、遊魚等,生趣盎然。這幅長卷上的桂花枝葉闊挺,葉片正反及明暗逼真自然,花期正盛。一隻小鳥似仰天長鳴,亦似深嗅桂花的香氣。
元代王淵《小山叢桂圖》,是一幅水墨折枝桂花,一枝桂枝從畫幅左側中偏下伸出向下些許,迅速向中下及中上挺出,枝葉舒展俊朗,花朵繁盛。畫幅構圖巧妙,就連金農亦追仿之。
明代桂花圖漸多。沈周有多幅桂圖,如《丹桂圖》《黃菊丹桂圖》《折桂圖》《桂花書屋圖》等,可見沈周對桂樹桂花的喜愛。呂紀《桂菊山禽圖》、唐寅《嫦娥執桂圖》、周之冕《百花圖》、孫克弘《百花圖》等,都是涉及桂花題材傳世名畫。
清代桂花圖更多。惲壽平對桂樹桂花亦喜愛有加,傳世桂圖有《墨桂圖》《桂花紫薇》《花卉圖冊之二——桂花》《月窟留香》等多幅桂圖。冷枚《梧桐雙兔圖》、馬元馭《桂花圖》、馬荃《白頭榮貴圖》、沈銓《桂鶴圖》、李鱔《桂花芙蓉》、錢載《桂花圖》、汪承霈《春祺集錦圖》等都從不同角度精心繪製桂花嬌姿。
近代繪畫名家有多人繪桂圖。齊白石繪畫範圍龐雜,涉及桂樹桂花題材有《桂花壽桃》《丹桂雙兔圖》《桂花壽帶》等。錢松嵒有《桂花開幸福來》,張大千有《月桂飄香圖》等,都是桂圖名品。
桂韻染歌曲
以桂花為名的歌曲很多,寓意也非常好。《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一首革命歌曲,人民軍隊初創時期,這首歌曲先後在鄂豫皖、川陝甘地區的紅軍和人民群眾中傳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首歌曲幾乎唱遍全中國。這首歌曲幾個不同版本,都以歡快的旋律、喜慶的情感色彩,歌頌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新勝利的喜慶豪邁。
《桂花開放幸福來》是我國西南地區流傳較廣的歌曲。這首歌曲唱出了毛澤東率領人民軍隊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歡快心情。《桂花香》是7首同題歌曲,或悠長的旋律,或情真意切的詞曲,從不同角度深情歌唱人間愛情、友情如桂花純真清香,湧入心房永生難忘。歌曲《江南桂花香》以清新明快的旋律與優美中國風歌詞,對桂花的色香和勞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奮鬥精神深情讚美。此外,我國一些地方傳唱的兒歌《桂花》《桂花樹》《桂花謠》等歌曲,詞曲簡潔,韻律優美。
桂味滋身心
我國桂花入飲食歷史非常悠久。《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漿」,這是屈原對桂花入酒的文字記載。李白《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琅琊》中有「送行奠桂酒」詩句,說明唐朝時期人們對桂花酒的偏愛。
數千年來,人們對桂花酒一直喜愛有加,除了歷代都有專門的桂花酒廠製作佳釀,民間百姓也自製桂花酒。當今時代,人們注重養生保健和生活情趣化,因而桂花酒成為養生保健和增加生活情調的優選酒類。
我國製作桂花茶歷史悠久,文字記載南北朝時期我國民間百姓就已經製作桂花蜜茶。如今在我國一些地方,賞桂花、喝桂花茶,已是人們緊張工作後調節身心的一種生活方式。桂花茶香味馥鬱持久,湯色綠而明亮。常飲桂花茶,具有溫補陽氣、止咳化痰、養生潤肺等功效。
桂花美食是很多人甜美的記憶。江南人味覺記憶最深的是母親製作的桂花飲食。在物質資源匱乏年代,只有農曆新年來臨,母親才做少量「桂花米糕」「桂花糖年糕」「桂花糯米藕」「桂花湯圓」等孩童們久盼的吃食。今天,物質種類和數量都極大豐富,人們想品嘗桂花美食,不再等到逢年過節,可隨時自己製作,或隨時手機下單,快遞次日或隔日送達。
近年來,桂花精深加工開發的桂花香水、桂花香包、桂花沐浴露,以及桂花可樂等,也都頗受年輕女性青睞。
桂景亮家園
桂樹枝葉繁茂,樹冠優美,四季常青,桂花花香濃鬱,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桂樹作為景觀樹種,在西漢時期就已人工栽培。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聖水寺院內有一株巨大漢桂,當地百姓口口相傳是西漢初年蕭何所植。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經乎桂林之中」的記載,說明西漢時期上林苑中有桂樹且已成林。
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為景以蘇州園林最為著名,如留園中的「聞木犀香軒」、耦園中的「儲香館」等為大家熟知。桂樹作為私家庭院景觀樹種,北齊王融《臨高臺》詩中有記載:「遊人欲騁望,積步上高臺。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還看雲棟影,含月共徘徊。」這些說明桂樹作為景觀樹,在我國至少已有2100多年歷史。
現代園林建設中,桂樹仍為多選樹種之一。特別是我國各地建設的桂花特色公園,如中華桂花文化園、蘇州桂花公園、長沙桂花公園、鹹寧桂花公園、金寨桂花公園、深圳桂花公園等,融桂文化於現代園林藝術中,使人們在休閒娛樂中品桂賞桂,傳承中華桂文化,樂在桂韻桂味中。
近年來,我國南方許多地方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將桂花樹種植在城市道路兩邊、廣場周邊、學校校園、醫院院區、住宅小區等,給這些區域增添了四季綠色和桂香桂韻。
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居家綠化美化成為人們新關注點。由桂花樹培育的小盆景,受到越來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睞,成為居家點綴裝飾和美化家庭環境的優選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