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報導,根據韓國防衛事業廳11月26日的聲明,韓國國產「天弓」-2中程地空飛彈系統(以下簡稱「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首次交付韓國空軍,將進一步增強韓國對彈道飛彈的防禦能力。
分析認為,「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射程僅40千米,射高不超過2萬米,在冠以反導之名的各類防空飛彈中幾乎都是最短的,卻符合韓國國土防空的實際需求。
從「鐵鷹」到「天弓」
韓媒稱,「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於2012年開始研製,但其研發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
1998年朝鮮發射中程彈道飛彈後,韓國啟動M-SAM計劃,開發射程為30千米至60千米的地空飛彈系統,以代替韓國空軍裝備的老舊的美制「霍克」中程地空飛彈系統。該計劃後被稱為「鐵鷹」-2項目。
這一時期,俄羅斯開始以軍事技術償付蘇聯時期拖欠的韓國債務,俄韓軍事技術交流因此熱絡起來。1999年,韓國從俄羅斯購買飛彈技術,支持「鐵鷹」-2項目啟動。2005年雙方籤署多項協議後,俄金剛石-安泰公司開始向韓國提供地空飛彈系統技術。在俄羅斯的協助下,韓國選擇在俄S-400地空飛彈系統9M96E攔截彈基礎上,研發中程地空飛彈系統。
2010年7月,在完成第二階段研發任務後,「鐵鷹」-2項目進行試射並取得成功。隨後,該項目轉入量產準備。2012年,韓國開始對「鐵鷹」-2系統進行國產化,項目名稱也改為「天弓」-2。與此同時,俄國防部在觀看金剛石-安泰公司的演示後,要求在「鐵鷹」-2系統基礎上研發一型俄軍自用款中程地空飛彈系統,即S-350「勇士」地空飛彈系統。
2017年,「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進入最後測試階段,2018年量產,2020年年底開始交付韓軍。
俄式設計風格明顯
「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的俄式設計風格明顯。該系統主要由攔截彈及其8聯裝垂直發射裝置、多功能雷達和火控系統等組成,核心是一部X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具有較好的抗幹擾能力,能夠快速搜索和精準跟蹤範圍內的彈道飛彈,對小目標也有較好的探測跟蹤能力。
「天弓」-2地空飛彈長4.6米,外形與9M96E攔截彈稍有不同,取消了彈體前部小鴨翼,依靠尾舵和矢量推進技術獲得較高機動性。該飛彈採用複合制導,射程約40千米,最高速度4.5馬赫,射高1.5萬米至2萬米,使用定向破片戰鬥部對來襲飛彈和戰機進行打擊。
「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的指控系統集合在一個機動方艙中,通過數據鏈與駐韓美軍保持戰術數據信息傳輸。指揮方艙中設有2個指揮席,指揮席前有6塊綜合顯示屏,可顯示雷達搜索和飛彈攔截情況等。
反導系統邁出第一步
在「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研發中,韓國將俄羅斯的防空飛彈技術、美國的信息技術和韓國的微電子等技術進行融合,使「天弓」-2達到第四代地空飛彈技術水平,具備攔截短程戰役戰術彈道飛彈能力,並對韓國未來防空能力產生明顯影響。
「天弓」-2防空飛彈系統採用俄制飛彈常用的「冷發射」技術,飛彈依靠外力獲得初速,飛到空中後再自行點火,這種發射技術有助於提高發射系統的安全係數。同時,該飛彈發射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以實現快速裝填。目標搜索和飛彈引導集中在一部X波段雷達上,最大限度減少了系統設備數量,一個飛彈連僅需很少車輛就能完成防空陣地的布設。
不過,「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也有局限性。首先,由於X波段雷達天線工作方向較高,主要應對高空戰機和彈道飛彈,對掠地飛行的戰機和巡航飛彈探測不足,加上沒有配置低空補盲雷達,很容易遭到超低空打擊。
其次,儘管「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邁入中程防空飛彈行列,但速度、射程和射高較小,攔截彈道飛彈能力有限。以「大浦洞」2型中程彈道飛彈為例,其飛行速度據稱達到7.8馬赫左右,進入「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攔截範圍後僅需15秒左右就能擊中目標,留給「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的二次攔截機會很少。
第三,「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攔截彈採用的定向殺傷戰鬥部雖較傳統破片殺傷戰鬥部攔截率有所提升,但面對彈道飛彈時,殺傷效果有限。一旦沒有將其完全摧毀,彈頭殘骸沿預定彈道墜落下來,對目標區域仍會造成巨大傷害。
由此可見,「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僅擁有一定反導能力,對中遠程彈道飛彈的打擊能力不足。不過,該飛彈系統的出現,標誌著韓國在研製反導系統方面邁出第一步。未來,該系統將與韓國正在研製的高層反導攔截系統搭配作戰,滿足韓國國土防禦需求。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孫亞力 王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