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1、埃及第一王朝
在今天留下赫赫大名的上古時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個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國家統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國中的古國,而美尼斯正是站在這一切開端處的特殊人物。第一王朝的時間跨度為前3200年~前2850年。埃及第一王朝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周圍的狹長地帶,古埃及人通過治理和控制尼羅河一年一次的泛濫獲得了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在3000多年的古埃及文明時期,他們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神廟、方尖碑,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醫學體系。
2、阿卡德帝國
阿卡德帝國(前2334年-前2191年),統治區域位於兩河流域即美索不達米亞,早於該地區後來出現的亞述和巴比倫帝國。閃米特語族的一支於前3000年前結束遊牧生活,定居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這個被稱為蘇美爾的地區,並建立了名為阿卡德的城邦國家。前2334年左右,在君主薩爾貢的軍事徵服過程中,阿卡德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君主制的集權國家,蘇美爾持續了7個世紀的,各自為政的早王朝時代結束。它為該地區後來時代的君主樹立了在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統一國家的先例。
3、烏爾第三王朝
烏爾第三王朝大概在現在的伊拉克摩蘇爾至巴格達一帶,新月沃土的文明中心美索不達米亞的北部古稱亞述,南部為巴比倫尼亞。而巴比倫尼亞北部叫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烏爾納姆在約前2113年建立烏爾第三王朝,在位期間統一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諸城邦,建立起了強大的集權王朝。在《蘇美爾王表》上,「天賦王權」第三次轉移到了烏爾城,因此後世稱為「烏爾第三王朝」。由於蘇美爾人經歷的阿卡德王國和庫提人統治之後,再次掌握美索不達米亞政權,烏爾第三王朝又被稱為「蘇美爾復興」。
4、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
5、古巴比倫第一王朝
古巴比倫王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裡的人們建立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並有先進的鑄造技術。到公元前18世紀,這裡建立了古巴比倫王國。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曆書等。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大奴隸制經濟形式瓦解,青銅工具普遍使用,生產有較大發展;在此基礎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廟地位下降,兩河流域普遍閃米特化,蘇美爾人已融合於閃米特人。
6、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7、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公元前935年—前612年)是興起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國家,使用的語言有阿拉米語,阿卡德語等。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則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公元前900年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最終於公元前605年滅亡,國家隨之消失。
8、斯基泰王朝
斯基泰王朝(大約公元前7世紀中葉~大約公元前3世紀),西徐亞王國的奴隸制王朝,因為統治者為斯基泰人而得名,國王具體人數不詳,大約統治400多年。約公元前7世紀,伊朗語族的斯基泰人由東方遷入,並徵略小亞細亞等地;以善於騎射著稱。前6世紀後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進攻。約前4世紀出現統一王國,前3世紀領有從頓河到多瑙河下遊的廣大地區。後遭薩瑪特人進攻,統治中心移至克裡米亞一帶。公元3世紀遭哥特人打擊,滅亡。
9、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又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區第一個把版圖擴張到中亞及西亞大部分地區的君主制帝國,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到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幹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公元前330年,在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進攻下,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國滅亡。
10、馬其頓王國
馬其頓王國指約前800年-前146年間,小亞細亞及希臘地區的國家,尤指從前333年伊蘇斯戰役之後,由安提柯·貢納克建立的安提柯王朝統治下的馬其頓及希臘地區。根據現有零星材料,馬其頓早期存在過一些獨立的部落聯盟。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可能發生過類似提修斯改革的統一運動,形成早期國家,定都上馬其頓的埃蓋,實行君主制,但公民大會仍然起一定作用。在希波戰爭中,馬其頓依附于波斯帝國,並被迫加入波斯軍隊。危機是轉變的契機。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將威脅一一去除。後來他廢黜幼主,自稱國王。經他苦心經營,馬其頓很快成為強大國家。
11、印度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公元約前185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徵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帝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布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
12、塞琉古帝國
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是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一世創建的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亞美尼亞在內的王朝。希臘化國家中版圖最大者,領有西起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東至阿富汗、中國新疆和阿富汗邊境帕米爾高原的西部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因以敘利亞為統治中心,又稱敘利亞王國。塞琉古王朝在公元前3世紀前期曾一度強盛,公元前280年前後,版圖面積達到約350萬平方公裡,人口達到約1030萬。但隨後其版圖不斷縮小,很快就掉出了強國的行列。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 — 前64年),是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一世創建的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亞美尼亞在內的王朝。希臘化國家中版圖最大...
13、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圖拉真在位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