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樓下新垣
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隨便提起一個朝代,它的統治時間都在幾百年,這是大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認識,其實這些歷史上存在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中是佔少數的,畢竟它們統治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比較多,這樣一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自然就多了,於是這些統治時間比較久的朝代也就更有知名度了。
相反,那些統治幾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短命王朝」就不值得大家去多費口舌了,其實這些統治時間短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數量,要大於那些統治幾百年的朝代,今天咱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都有哪些「短命的王朝」,接下來給大家簡單羅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看看它們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多少年,都發生過哪些歷史事件,出了幾位皇帝,它們是怎麼滅亡的。
一、「短命王朝」———後梁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後梁;看看這個朝代從建立到覆滅用了多久。
後梁建立於公元907年——覆滅於公元923年,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公元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為與南梁(蕭梁)相區別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後梁定都開封,後梁太祖朱全忠原為黃巢部將,助黃巢攻佔兩京,後因黃巢將敗,投降唐朝,被封為宣武軍節度使,鎮守汴州(今河南開封),於文德元年(公元889年)滅強敵秦宗權,佔據中原,而後又東徵山東諸地,稱霸中原,於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挾唐昭宗遷都洛陽,後弒殺唐昭宗,控制中央。
最終於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廢唐哀帝即位,建立後梁,朱溫最後在乾化二年(公元913年)一月被子朱友珪所殺,朱友珪隨即又被弟弟朱友貞推翻,後梁經此內亂日趨沒落,最終於公元923年亡於宿敵李存勖之手。
後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北部約以黃河為界,東至大海,南抵秦嶺淮河,西至關中,但疆界不穩,戰亂頻繁,從建立到覆滅僅存在16年,可以說是典型的「短命王朝」。
二、「短命王朝」———後唐
後唐建立於公元923年—覆滅於公元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
公元896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被封晉王,從此割據河東。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後梁,晉國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並視梁朝為閏朝,仍奉唐朝正朔。 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晉王位。
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陽)稱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國號,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史稱後唐,公元925年滅前蜀王衍,公元928年南平高從誨內附,公元930年南楚馬希聲內附,公元936年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遼兵攻入洛陽,稱帝建立後晉,後唐滅亡,從後唐建立到覆滅,只用了十四年。
三、「短命王朝」———北周
北周建立於公元557年—覆滅於公元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廢西魏恭帝建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公元577年,北周武帝滅北齊,統一北方,公元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正式滅亡,從建立到覆滅共24年。
四、「短命王朝」———南齊
南齊建立於公元479年—覆滅於公元502年,是中國南北朝中南朝的第二個朝代。
開國皇帝蕭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間擔任右軍將軍,宋明帝去世後他與尚書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蕭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範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了禁衛軍,督五州軍事,此時南朝宋內鬥激烈,蕭道成逐漸掌握大權。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擁立他的弟弟劉準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在這之後,蕭道成剷除了忠於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
公元479年,蕭道成迫使宋順帝劉準禪位,自立為帝,建立南齊,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源於讖緯之說,民間有讖歌云:「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
公元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起兵奪位的將領蕭衍,南齊覆滅,南齊是南朝四個朝代中最短命的一個,僅存在23年。
五、「短命王朝」———秦朝
秦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朝代之一,因為秦朝創造了很多個「第一」,首先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是中國第一個皇帝、秦朝統一了整個中國、秦朝統一了度量衡、秦朝統一了中國的文字等,所以秦朝對華夏民族所做的貢獻不光遠遠大於那些「短命王朝」,甚至超越了很多統治中國幾百年的封建王朝。
秦朝建立於公元前221年~覆滅於公元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
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裡,國力日盛。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
秦王嬴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徵百越,築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中國之後僅存在十五年時間就被覆滅。
公元前209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和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與項羽起兵江淮共同抗秦,到公元前207年搖搖欲墜的大秦王朝正式滅亡。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作者/樓下新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