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日歷史上,雙方進行了五次戰鬥,都是在哪個朝代發生的

2021-01-08 熊熊講歷史

中日是指中國與日本,兩個國家都屬於亞洲地區,因此雙方之間避免不了摩擦。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我國一直被周邊的小國稱之為天國。像現在西南諸位國,還有北方三國都是屬於中國的藩國。只是在清朝時期,由於採取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清王朝落後,最終被西方列強用鴉片打開了國門,從此,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

然而,中日歷史上,從古代到民國,先後發生了五次規模較大的戰役,這五次戰鬥都是在不同的朝代發生的。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雙方進行了五次戰鬥,都是在哪個朝代發生的戰事。

白江口之戰

第一次戰役是在公元前663年,當時,中國處於唐代時期,統治者是唐高宗李世民。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有為之君。唐代在他的統治下成為亞洲強國。而這時,百濟進攻新羅,新羅王不敵向唐太宗李世民求助,於是,李世民讓唐代名將蘇定方領軍13萬攻打百濟。面對唐王朝的雄兵強將,百濟不敵,於是向日本求助。這才爆發了白江口之戰,不過此戰的結局,肯定是唐王朝勝利,而日本從此不敢進入中土,一直對唐朝俯首稱臣。

第二次戰役是在幾百年後的元朝時期,元王朝是一個崇尚武力的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的王朝。他們的祖先鐵木真一統蒙古,之後他的子孫後代消滅了金國,西夏,大理,宋王朝後,才建立了元王朝,第一任皇帝是忽必烈。在他一統天下後,四處徵伐,當時周邊的國家基本上都被他徵服了。於是,忽必烈把目光瞄準了日本,在1274年到1281年先後三次對日本發動了入侵戰爭。但是由於當時蒙古兵善於在陸地上作戰,海戰不是強項,加上當時天氣,如海嘯,颱風等影響,導致三次入侵戰爭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次失敗並不是蒙古士兵作戰不夠勇敢,也不是因為日本太強,而是當時的元王朝航海技術而不夠發達。

萬曆朝鮮戰爭

第三次戰役是發生在明王朝萬曆年間,歷史上把這次戰役稱之為壬辰倭亂亦稱萬曆朝鮮戰爭。當時日本在名將豐臣秀吉帶領下入侵朝鮮,於是朝鮮王求助明王朝。作為大哥明王朝得知小弟有難,於是派出李如松、麻貴兩位悍將統兵四萬入朝抗日。要知道,李如松可是抗日名將第一人,比民國時期的王耀武,杜聿明等人要早上幾百年。在壬辰倭亂戰鬥中,明朝軍隊在李如松帶領下戰勝了日軍,豐臣秀吉不敵撤兵。

第四次戰爭是清末年間的甲午戰爭,時間發生在1894年。這場戰爭是日本人蓄謀已久的,儘管當時北洋水師也很強大,但是面對日本海軍,最終還是不敵。還有許多海軍將領在此戰中以身殉國,如丁汝昌,鄧世昌等人。而清王朝面對這次失敗,則是付出了慘重代價,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從此清王朝,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

甲午戰爭

第五次戰役是抗日戰爭,從1931年日軍發動的918事變,入侵東北後,再到1937年製造的盧溝橋事件,由此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然而中國軍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擊侵略者,雙方展開了無數的戰役。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在這些戰鬥中有勝有負。不過最終在1945年8月,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中國軍民進行的艱苦八年抗戰終於結束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
    民間傳聞中國歷史上長達1600年的朝代,你知道是哪個嗎? 中國擁有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在這幾千多年中發生了很多的變故,由無到有,由盛到衰,再到新中國的成立。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創下了第一個「皇帝」稱號,自此中國開始走上封建帝制社會。
  • 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都是在什麼時間發生的,雙方又展開了哪些戰鬥
    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亦稱內戰,這三次不同時間發生的戰爭,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方與毛爺爺領導的共方之間發生的戰鬥,稱之為國內革命戰爭。為了建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國家,我黨自1924年開始戰鬥,前後歷經25年戰爭,到1949年,終於推翻了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起新國家。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作者/樓下新垣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隨便提起一個朝代,它的統治時間都在幾百年,這是大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認識,其實這些歷史上存在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中是佔少數的,畢竟它們統治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比較多,這樣一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自然就多了,於是這些統治時間比較久的朝代也就更有知名度了
  • 中日之間的五次大戰,日本最慘的一次,日軍輸的連褲子都不剩
    歷史上中日爆發了5次戰爭。 中日第一次大戰,白江口之戰,發生在盛唐時期,可想而知,日本失敗而終,並且倍的很慘烈,4倍於唐軍的日軍輸的連褲子都不剩。
  •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五個朝代排名
    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五個朝代排名 1. 唐朝 唐朝時期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是非常繁榮強大的,從李世民開始,整個唐朝就開始進入了快車道,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軍事方面都發展的特別好。
  • 世界歷史生命力最強的朝代,六次亡國仍浴火重生,至今統治西班牙
    按照世界歷史朝代更替規律,一個朝代會經歷建立、發展、極盛、衰落、滅亡的過程,所以一個朝代是不可能不死不滅的,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這個朝代就會滅亡,世界歷史所有朝代沒有例外。不過歷史上有些朝代的生命力是真的頑強,當這些朝代滅亡後,總能因為各種原因而復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像鳳凰涅槃那樣浴火重生,但是縱觀世界歷史,能夠浴火重生的朝代不多,拿我們中國歷史來說,只有漢王朝、唐王朝等寥寥幾個朝曾經亡國後又成功復國,可惜這些都早已成為歷史。
  • 中日歷史上三次大海戰,中方2: 1獲勝,誰的「人」更強?
    對於這種以舊歷史  「刻舟求劍」的說法,很多自信的國人並不認同,他們嘗試進行各自反駁,但很多最終還是淪落到了「各說各話」。只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即使是從歷史角度評比,我國先輩們在海戰上的表現也絕不比日本差,甚至是更好!繼中日海軍對比第一彈(用「彈」這個說法,有寓意子彈的意思)《是誰在篡改歷史,誤導國人?
  • 中國歷史上最弱的五個朝代,宋朝只排第二
    中國歷史上最弱的五個朝代,宋朝只排第二 1. 西晉 西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存在非常短暫的王朝,只有短短的50年時間,因此西晉可以說是最弱一個朝代了。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
    在這場長達14年的抗戰中,國民黨在1937年開始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進行了22次會戰,當然這個不包括遠徵軍作戰。那麼這場中日戰爭,國民黨正面硬抗的22次會戰,中日雙方真實傷亡對比情況如何呢?下面我們按時間段看下。 1937年發生的會戰(3個): 淞滬會戰(8月13日-11月11日),這場雙方投入兵力100萬,進行了三個月的戰鬥,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這次戰鬥日軍傷亡5萬多人,而國軍傷亡30萬左右。結果日軍勝利,上海淪陷。
  • 明朝是歷史上最好的朝代還是最差的朝代?
    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朝代,愛它的人把它捧到天上,稱他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從不和親、從不賠款、從不割地、從不納貢」,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朱元璋先後進行了8次對元朝殘餘勢力的北伐,最終在捕魚兒海之戰中俘虜了元順帝,結束了元朝政權在中國北方的統治。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北伐戰爭的勝利。
  • 《中日歷史認識共同研究報告(戰前篇):中日戰爭何以爆發》出版
    這個合作項目的意義就在於,雙方的有識之士通過深入的研究就有關中日關係,特別是中日戰爭的歷史認識進行交流,力圖就歷史認識達成一定的理解,取得積極的共識,加深彼此間的互信,並在這種互信和共同認識的基礎上,整理中日關係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從戰略的視角來認真檢視中日關係未來的發展,為中日關係的健康平穩發展,為中日合作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 明朝為什麼能成為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與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說明朝是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主要體現在明朝具有強硬的外交。這種強硬的外交,集中體現在幾件事情上。 (朱棣北伐) 一是明初對北方蒙古人進行了最沉重的打擊。 開國皇帝朱元璋進行了八次北伐,繼任皇帝朱棣進行了五次北伐。
  • 慶餘年是不是穿越劇 慶餘年是哪個朝代故事歷史背景介紹
    那麼慶餘年是哪個朝代的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慶餘年是穿越劇嗎  《慶餘年》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是一部古裝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其實早就拍好了,只是一直壓著沒有播出而已,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很多的網友一直都在期待這部電視劇的播出,終於在前天的時候,《慶餘年》終於正式播出了。
  • 你們知道歷史上的「禽獸王朝」是哪個朝代嗎?皇帝們個個荒淫無道
    中國上下五千年,出現過很多朝代,朝代的更替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有些王朝確實很奇葩,可以說簡直就是禽獸,所處的朝代也是「禽獸王朝」,那歷史上「禽獸王朝」是指哪個朝代啊?到底有「多變態」?歷史上「禽獸王朝」是指魏晉南北朝期間的北齊,北齊王朝僅僅持續了28年,北齊的皇帝們荒淫無道,昏庸無能,簡直禽獸不如。北齊的奠定者高歡是東魏權臣,高歡死後,他的長子高澄繼承他的爵位,高澄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傳統」,好色、殘忍、亂倫,簡直是個禽獸,後來他的家奴蘭京實在看不下去,用亂刀砍死,也算得到因果報應。
  • 歷史上龍出現最多的是哪個朝代?為什麼這個時期的龍特別多?
    那麼歷史上龍出現最多的是哪個朝代?我發現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一個朝代龍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刨去那種神話色彩特別濃的,存粹記錄見龍事件的,其它朝代最多也就一兩起,而唐朝類似目擊事件記載,多達數十起。 比如據《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年,桐城縣,大概是今天的安徽省安慶市,忽然從天上掉下一條青色的龍,已經死亡。這件事跟營口墜龍事件非常相似,不同的事,當時人們甚至對龍屍進行了解刨,這可比營口墜龍詳細多了。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盤點中國歷史上百大著名戰役(後)
    開平城成為元代百年的首都,稱為上都,洪武二年常遇春和李文忠攻開平之戰,一舉拔掉元朝上都,使元順帝倉皇逃竄古內地,-年後病逝。此戰後,明朝修築了開平衛,俯瞰整個北方古草原,之後雖然蒙古人偶有勝仗,但基本都是被明軍追亡逐北。此戰對明朝來講,至關要。雖說徐達攻克元大都,標誌元朝滅亡,但開平是元朝的上都,也是蒙古草原重要的戰略要地。
  • 第16屆「北京-東京論壇」圓滿結束 中日雙方達成五點共識
    來自中日兩國政治外交、經貿、安全、媒體、衛生、數字經濟等領域的百餘名專家學者,聚焦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的中日關係,就兩國在維護亞洲和平、繁榮世界經濟方面應該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坦誠的對話交流,達成了以下共識:一、中日不僅毗鄰而居,而且同為當今世界的重要經濟體,兩國關係十分重要。中日經濟和產業相互依存度高,擁有諸多共同利益,兩國合作對亞洲和平繁榮至關重要。
  • 傅高義:中日做「好鄰居」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歷史情緒
    這位熟諳中日兩國語言、文化和社會,久享盛譽的中國與日本研究的社會學家說:「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作為對兩國都抱同情態度的旁觀者,研究兩國歷史,希望兩個國家都能夠成功。」在傅高義看來,長達1500年的歷史上,中日關係的主流是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兩國關係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密切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