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麥卡託在57歲的時候,也就是在1569年,發表了他創製的著名的以「麥卡託投影 法」繪製的世界地圖,他在製圖的技術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自古希臘人以來,人們就認為地球是球體,但是對於製圖家 來說,如何在平面上表現地球的弧形表面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麥卡託在1546年的時候已 經注意到航海的海員在同一趟航海的行程中在航海日誌裡面記載的事情完全不一樣,他認為這是由於不正確的地圖在誤導人們。他不是第一個發現這件事情的人,但他是第一個認真地試圖去解決這個問題的人。當時也出現了一些別的投影法,它們都依賴於緯度的標線系統,大多標出熱帶地區以及赤道。這些投影法不完全是為了航海的目的,有些是為了表達一種對於世界的觀念,有些則是藝術家的作品,比如當時達文西以及丟勒也都繪製過地圖。
麥卡託在地圖上標示的地名既參考了古希臘人託勒密的地名辭典,也參考了伊比利亞 世界的航海家們的豐富的航海活動成果,在地球表面弧形的描繪上,他向人們解釋自己的投影法說:「將球體表麵攤開在平面上,使得各個地點彼此相對的位置都處於正確的位 置,連同方向以及距離都考慮在內,也考慮到正確的經緯度。」如果在將此平面復原到一 個球體,這就是一個正確的地球儀以及地圖,對於航海活動具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麥卡託的傳記作者尼古拉斯·科萊恩寫到麥卡託投影法,「如同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樣超越時代。
在追尋空間真實的本質上,他是現代製圖學之父」。麥卡託於1592年12 月2日去世。他是一位真正的製圖學家,他從事製圖不是出於商業的目的,所以其製圖工 作進行得非常緩慢,許多史料以及新的地理發現都要經過仔細的考證以後才能畫在地圖 上。他具有嚴謹的批判精神。 麥卡託在杜伊斯堡的地圖製作工坊是按照傳統的行會組成的,他的三個兒子跟隨他也協助他製作地圖。他的長子雷蒙德·麥卡託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為一名科學家;次子則在杜伊斯堡協助他教授數學,在去海德堡大學念書以前英年早逝;三子後來在科隆成為一名出版家和書商。雷蒙德在製圖業方面也 很有成就,曾經編輯出版過一本《關於世界的創造以及形成的地圖集或是宇宙學的冥想》 ,其中第 一部分是古代的地圖,第二部分則是近代的地圖。
他給第二部分取名為《地圖集的第二部分:全世界的新地理》,這一部分的編撰工作尚未完成。奧特裡烏斯是出生於安特衛普的著名地理學家和 製圖學家,也是一名從事地圖、書籍和古玩買賣的商人。約在1554年,他在安特衛普開設 古籍書店。約1560年,他在麥卡託的影響之下,對於製圖學發生了興趣。在以後的十年中 他編輯了心形投影《世界地圖》(1564)、《埃及地圖》(1565)和《亞洲地圖》 (1567)等地圖集。大約從1560年開始,他製作自己的地圖。當時,他有一位商人主顧也 是朋友豪夫曼儘可能地購買他的地圖,這位商人擁有自己的商船,所 以使用這些地圖來估算船隻航行的距離,他有時也要使用這些地圖來研究歐洲的戰爭與政 治,因為這些事情都與商業活動有關。
他也建議奧特裡烏斯將這些地圖製作得小一點,這樣可以方便讀者的攜帶。於是後者第一次將38幅地圖放在一本書籍中印刷出版。這個想法 也促使奧特裡烏斯設想以更加專業的方式出版多卷本的地圖集。他將地圖以銅版畫的方式 加以印刷,這樣印刷就更加精美,版式也更加統一,製作也更加方便。到1570年的時候, 他已經收集了許多地圖以及有關地圖的說明文獻。這就是他編撰著名的《世界全景》 地圖集的由來。1570年5月,他在安特 衛普出版了第一版的《世界全景》包括53幅地圖,大部分地圖為13.5釐米寬,19.5釐米長,以拉丁文注釋地圖的歷史以及地理內容。
它們的製作者是80餘位製圖學家以及蝕刻畫 家,還配備有詳細的註解。1571年,他出版了荷蘭文的版本,以後又出版了法文以及德文 的版本。他還編輯過許多地圖,大部分是在他去世以後出版的。《世界全景》的第一部英 語版本在1606年出版。1575年,他被任命為西班牙國王菲律普二世的王家御用製圖師。到 1598年他去世時為止,《世界全景》已有不同語言的25個版本,為16世紀製圖學的總集之作,也被認為是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世界地圖集,深受當時歐洲文化界的歡迎,還取得了巨大的商業上的成功,對於16世紀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地理知識的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傑拉德·德·約德也是生活在安特衛普的一位製圖家, 原先是今荷蘭東部瓦爾河畔靠近德意志的奈梅亨地方的人,1547年進入安特衛普的屬於畫家的聖路加行會工作,該行會中也有地圖畫家以及書商。他本人是一個非常能幹的銅版畫家,也擁有自己的印刷工坊,可以印刷宗教的、政治的和裝飾藝術的圖畫以及一些地圖。 16世紀50年代中期,他的商業經營非常成功,出版了許多歐洲國家地圖。他主要通過當時 的法蘭克福書市來發展自己的業務。他不僅出版自己繪製的地圖,也出版德意志、義大利 以及法國的地圖。當時的法蘭克福書市也是歐洲重要的地圖交流中心。1578年,他出版了 著名的精美的《世界之鏡》地圖集,其中以銅版蝕刻畫的形式收錄了16世紀許多著名的地圖製作家的作品。
如果沒有這些工作,這些地圖可能都會流失。他的兒子科內利斯·德·約德繼承了父業,在1593年 進入聖路加行會,也是一名銅版蝕刻畫家,不過,他更像是一位學者而不是手工藝人。他 將父親的《世界之鏡》重新編輯加以再版。1592年,他還畫過12張掛在牆上的法國地圖; 1596年還畫過11張非洲地圖。 洪根貝格和布勞 主編的《世界城市概覽》是另一部重要的有關世界城市的地 圖集。洪根貝格大約在1538年出生於尼德蘭的梅赫倫,他的父親則是出生於慕尼黑的蝕刻 畫家。洪根貝格是一名新教徒,所以他離開了佛蘭德斯前往萊茵蘭。1562年他在威塞爾, 1565年在科隆定居下來。他的弟弟也是一名蝕刻畫家。
洪根貝格在科隆開設了一家經營得非常成功的蝕刻畫的印刷所,專門印刷地圖以及地誌畫,在當地的市場上銷售得非常好。 他們除了印刷單張的世界地圖,也印刷附有插圖的書籍以及插圖本的當代歷史。布勞則是 科隆教堂的一名執事,是一位神學家以及人文主義者,也是地誌畫和地圖製作家。他為 《世界城市概覽》作文字說明。該書於1572年至1617年出版,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一共分為6卷,包括543張蝕刻畫,1572年出版第一卷,其餘在以後的50年裡陸續出版完成。儘管它屬於尼德蘭北方製圖學派的作品,具有生動的色彩豐富的佛蘭德斯藝術特色,但是實際上是在科隆製作出版的。
第一卷出版於1572年的科隆,第二和第三卷分別出版於1575年和 1581年。洪根貝格是佛蘭德斯人,但是他的事業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德意志的北方發展起來的。 荷蘭共和國崛起以後,迅速成為歐洲強大的海洋帝國。它在黃金時代的製圖業達到了 當時製圖水平的高峰。不過,荷蘭的製圖業不是憑空發展出來的,在此以前,葡萄牙人和 西班牙人在製圖史上已經突破了中世紀以來託勒密的思想體系,將近代的製圖業建立在航 海實測的基礎之上。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以安特衛普為中心的製圖業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荷蘭的製圖業的繁榮是建立在這兩者的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