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製圖丨地圖製作為何會成為荷蘭17世紀繁榮時代的文化象徵?

2020-12-18 牧童文史

中世紀末是尼德蘭南部與荷蘭製圖學發展至高峰的重要時期,荷蘭製圖學繼承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傳統,同時隨著荷蘭海外殖民地的發展,製圖學已成為具有近代意義的科學也是黃金時代的重要文化象徵。

一、尼德蘭地區製圖學家對於科學的嚴謹態度使這一地區的製圖事業發展十分輝煌,繪製出具有近代意義的世界地圖

中世紀末尼德蘭最早發展製圖學的是佛蘭德斯地區,這裡的技術隨著人員的流動影響到當時尼德蘭的各個地區。

麥卡託是當時生活在佛蘭德斯最有聲名的製圖家,首先創造了地圖集。1537年繪製了第一副耶路撒冷的地圖,1530年繪製了佛蘭德色地圖,1541至1551年只做了兩個地球儀和和大量天文器械。

1552年前往杜伊斯堡在當地高等學校教授,1560年被當地公爵任命為宮廷學者,任職期間,他製作了歐洲地圖,英國島嶼地圖和航海圖。

1560年他開始著作涵蓋宇宙學的地理學作品,直到1585年共出版了26幅歐洲各地的詳細地圖,是當時第一套地圖集。

1569年麥卡託出版一投影法製作的世界地圖,他在地圖上標註的地名參考了西歐航海家的航海記錄以及地名辭典,

「各個地點都在相應的正確位置,考慮到了方向、距離以及經緯度。」

這是最完整的地球儀和地圖,對航海家有極大的幫助。

同時他是相當嚴謹的製圖家,對所有進行參考的資料都要認真驗證後才會使用,他的兒子雷德蒙也像父親一樣成為了科學家,出版過許多地圖和著作。

奧特利烏斯是安特衛普的製圖家,同時還是出售地圖與書籍的商人。1560年在麥卡託的影響下製作世界地圖與亞洲地圖。

他其中一位客人是航海家,經常購買奧特利烏斯的地圖來估算航海距離。奧特利烏斯將地圖印刷變得更加專業,以銅版畫的方式印刷更加精美。

1570年他出版第一版世界全景地圖集,其中包含53幅地圖並用拉丁文標註地圖內容,次年相繼出版了荷蘭文、法文與西班牙文的地圖集。

直到他去世共發行了25種語言的地圖集,是第一部近代世界地圖集,受當時歐洲歡迎,對16世紀的歐洲地理探索與知識傳播有著重大影響。

傑拉德是荷蘭東部的製圖家,後遷居到安特衛普。他是一名銅版畫家,擁有印刷坊印刷藝術圖畫和地圖,他自己也製作並出版過西歐各國的地圖。

1578年他出版以銅板蝕刻形式製作的世界地圖集,長子科內裡斯繼承傑拉德事業,在1593年重新編輯父親製作的地圖集並繪製出11幅非洲地圖。

二、17世紀是荷蘭製圖學發展的最為繁榮的時期,布勒家族對荷蘭製圖業的有著傑出貢獻

1581年荷蘭脫離西班牙後,發展成為強大的海洋帝國,荷蘭製圖學也達到了當時歐洲製圖最高的水平,但荷蘭製圖學是在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製圖基礎上獲得發展的。

16世紀80至90年代,荷蘭北方港口從事海外貿易,東西印度公司的成立更是促進了荷蘭製圖學的發展。

1586年,阿姆斯特丹和法拉盛創辦航海學校,1610年後荷蘭諸多港口都辦立航海學校,由經驗豐富的航海家進行管理。

1600年,萊頓大學設立地圖製作學,用荷蘭語教授,課程包括幾何學、羅盤構造與工程學,聘請大量相關學科的學者來進行教學。

1584年,荷蘭製圖家魯卡斯製作航海者寶典,以銅板蝕刻方法製作,繪製了挪威北部到歐洲南部加迪斯的海岸線,對當時荷蘭艦隊在大西洋海域進行航海活動有很大的幫助。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時,急需製圖學領域的知識,他們主要從葡萄牙那裡獲得這方面知識,佩特魯斯就對葡萄牙製圖家出版的航海圖進行標註,用來指導荷蘭遠洋航隊。

後來葡萄牙的製圖學相對落後,荷蘭人開始發展自己的製圖學。東印度公司要求商人在航海圖中記錄見聞,並繪製航海日誌。

1616年,布勞威爾在印度工作十年後回到荷蘭,對製圖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同年東印度公司的航船按照他設計的航線尋找到澳大利亞沿海。

1617年東印度公司收集最新的地圖資料並發展製圖學,1619年黑塞爾成為公司官方製圖家,改進了亞洲海域的航海圖,建立起阿姆斯特丹製圖所,是當時最重要的地圖製作地。

1630年,阿姆斯特丹的布勒家族以出版歐洲不同語言的地圖、航海圖和航海作品聞名,是荷蘭最強大的製圖業家族。

家族創始人威廉布勒最早從事牆掛地圖、地球儀製作和航海書籍出版,1605年繪製出有著東西半球的地圖,1614年製作出五種地球儀,當時的大學教授還出版書籍如何使用布勒地球儀。

威廉布勒還製作許多單張地圖與地圖集,1604年他製作投影地圖,是以普朗西烏斯世界地圖為基礎繪製的銅板地圖,使當時的荷蘭人認識到投影地圖製作的重要性。

布勒繪製商業航海地圖,1606荷蘭政府委託他出版往後7年的航海書籍,1618年布勒出版地中海海圖並標註大量文字說明,是荷蘭製圖業的重大成就。

航海圖出售行業逐漸衰落,1630年後布勒開始進行轉業,並與長子約翰內斯出版世界地圖集。1620年至1673年是布勒家族出版業的黃金時期。

1634年出版收錄160幅世界地圖的地圖集,次年又補充了49幅並使用荷蘭語、法語、拉丁語和德語進行出版。1655年出版詳細描述海洋、陸地和宇宙的地圖集。

1638年威廉布勒去世,約翰內斯繼承事業從事地圖製作。1638年至1658年製作包含403幅地圖的地圖集,內容標註也十分詳細,資料的來源包括各地學者提供的研究,家族購買的地圖書籍以及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地圖。

1662年至1672年,布勒家族出版聞名遐邇的《布勒地圖大全》,是10多卷對開本的世界地圖集,包含600幅地圖並使用7種語言進行出版。

地圖集詳細繪製了城市、森林、山川與河流,甚至是每一條道路都描繪清晰,由布勒家族開辦的歐洲最大印刷廠進行印刷,地圖製作精美,由畫家精心繪製色彩驚豔動人,迅速受到了貴族們的喜愛。

地圖集的黑白版本價值350荷蘭盾,彩色版價值450荷蘭盾,而當時阿姆斯特丹一家書店一年的租金才500荷蘭盾左右,

「在《世界全景》出版後,《布勒地圖大全》成為商業與製圖學的又一成功典範。」

約翰內斯還繼承了威廉布勒的地球儀製作技藝,成為阿姆斯特丹最優秀的地球儀製作家。從地圖畫家那裡購買精美準確的地圖畫是他製作地球儀的模板。

布勒家族以後,荷蘭地圖製作者就很少再進行創新,他們僅滿足於重印以前的優秀地圖,坎倫繼承了布勒家族的海圖出版行業,創辦專門製作地球儀和地圖的商行。

雖然在18世紀時英法國家的製圖學已經超過荷蘭,但對於荷蘭在這一領域的貢獻評價非常高。

三、荷蘭製圖學的繁榮使地圖成為全社會人民珍愛的收藏品,對世界的不斷探索讓製圖成為荷蘭的象徵

17世紀的尼德蘭有著繁榮的地圖市場,精美的地圖是人們熱衷於購買的商品。荷蘭貴族也經常用地圖來裝飾自己的住所,另外荷蘭議員也非常喜歡用地圖來裝飾家庭和機構。

部分人使用地圖有著實質性的目的,比如城市稅收部門,遠航貿易船隊,學校的教授和學生用於研究地理。除了地圖,荷蘭製圖學家還喜歡製作城市的圖文書籍,銷售到歐洲各地深受市場歡迎。

17世紀末荷蘭畫家維米爾在作品中也有著體現製圖學與航海的題材,由於荷蘭印刷成本低,所以這些繪畫廣泛的被人們收藏。

地圖在荷蘭的普及性使其在貨物清單中經常出現,每幅地圖的價格約為20荷蘭盾,不僅是上層貴族,即使是一般市民也會收藏地圖。

在荷蘭建立起海洋帝國的年代,阿姆斯特丹是製圖業的核心地區,除了阿姆斯特丹,很多荷蘭地區的人民都會使用地圖,城市、河堤、溝渠的建造都要地圖進行勘測。

學者在研究過程中使傳統地理知識向地圖製作轉變,知識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荷蘭從歐洲海岸將印度擴張需要大量地理知識和地圖,從事遠航的航海家帶回海外知識讓地圖製作變得更加精準,成為荷蘭不朽的文化象徵。

參考文獻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製圖史》

《荷蘭地圖史》

《近代歐洲製圖發展史》

相關焦點

  • 世界史:荷蘭北部海外貿易的發展
    1617年,東印度公司在布勞威爾的建議之下已經開始有系統地收集最新的地圖資料以及發展製圖業,並且就 在這一年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製圖所。1619年,黑塞爾·格拉茲成為荷蘭 東印度公司製圖所的官方的製圖家,科奈利烏斯·簡斯茲·拉斯曼則被任命為領航員的監督。
  • 西方史:簡析麥卡託在製圖技術上的貢獻
    他是一位真正的製圖學家,他從事製圖不是出於商業的目的,所以其製圖工 作進行得非常緩慢,許多史料以及新的地理發現都要經過仔細的考證以後才能畫在地圖 上。他具有嚴謹的批判精神。 麥卡託在杜伊斯堡的地圖製作工坊是按照傳統的行會組成的,他的三個兒子跟隨他也協助他製作地圖。
  • 世界史:遊記文學以及製圖學的發展
    但是,在整個17世紀,獲得自由的北方尼德蘭人與上述這些民族相比, 在此類小冊子、書籍和地圖方面的出版物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 當時最流行的遊記文學是荷蘭的著名船長威廉·伊斯布朗茲敘述的海上冒險故事。他在29歲的時候繼承父業成為一名船長,1618年,他 加入荷蘭東印度公司。
  • 地圖上的中國:古人製圖不輸今人,帶你看看中國古地圖的製作史
    文獻有明確記載,裴秀曾製作了《禹貢地域圖》,經過上奏而「藏於秘府」,而這種地圖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貴族們才有機會閱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部《禹貢地域圖》也已經不復存在了。如唐代的全國地方總志《元和郡縣圖志》,作者李吉甫在製作此書時,曾每寫一郡,就為其作圖一張,圖的繪製量可想一般,也能想像出當時唐代的製圖水平。但《元和郡縣圖志》卻因年久而致此書地圖散失。雖然李吉甫無法使他所編制的地圖流傳於世,但我們今天依然可以通過書中的文字想像到當時繪圖水平的高超技藝。
  • 海上馬車夫荷蘭,在17世紀的實力有多強?曾一度壓制英國
    17世紀,荷蘭贊河兩岸集中著約60家造船廠。這些造船廠普遍採用風力鋸木機、動力運料器、滑車、絞轤、重型起重機等機械化裝備,提高了工廠的勞動生產率,幾乎一天就有生產一條船。 在造船設計、船體部體等環節,實行標準化管理,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專門成立了研發航海裝備、製造航海儀器和繪製航海地圖的部門。社會化的造船模式,減少了生產和使用成本。
  • 測繪科普——地圖學發展簡史及現代地圖學進展的基本情況
    製圖六體概況了古代地圖製作的數學基礎,其倡導的計裡畫方的方法,長期為中國古代編制地圖所遵循,對我國古代地圖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當今的計算機柵格地圖暗合了我國古代的計裡畫方的製圖方法。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3世紀左右,在西方地圖歷史上是一個漫長的黑暗時期,神學代替了科學,地圖成為宗教思想的俘虜,嚴重阻礙了地圖學的發展。地圖成為宗教思想的俘虜,當時的地圖是輾轉抄襲、粗略荒謬的作品。
  • 地圖的歷史⑥︱遊走在製圖學與山水畫之間的中國傳統地圖
    放馬灘地圖——中國製圖學的高起點到了漢朝,製圖學又和古代中國另一項婦孺皆知的科技成果產生了聯繫——造紙術。大多數人知道東漢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讓造紙術位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之列,但實際上紙張的出現遠遠早於蔡倫的時代,而目前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的紙張正是一份來自西漢初年的紙質地圖,它就是於1986年在甘肅出土的放馬灘地圖。
  • 古人為何要畫地圖?
    雖然我們試圖理解古代兩河流域地圖,並嘗試做出解釋,但是我們現在在圖書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看到的古老世界地圖,原始意義多半模糊不清。某一歷史時段的世界地圖,即某一時代製圖者的視野,某一時代的目之所及之處。詩、書、畫對地圖的繪製是極端重要的,地圖是圖像和文字的融合,地圖具有展示與表現的功能,地圖不但是實用的工具,也是美觀的藝術品。
  • 鑑賞| 「鮮花畫家」——17至18世紀的荷蘭靜物繪畫藝術
    鑑賞| 「鮮花畫家」——17至18世紀的荷蘭靜物繪畫藝術 羅浮宮博物館 2020-03-31 17:52 來源:澎湃新聞
  • 地圖物語丨《北京內城地圖》
    全圖《北京內城地圖》原圖由法國拉特雷於1765年雕刻,1965年美國紐約州伊卡薩市歷史城市地圖複製公司依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圖書館所藏刻本複製。限量500張,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編號為411。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圖書館也有入藏,該圖圖廓縱38釐米,橫48.7釐米,法文版。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泥版上的巴比倫世界地圖這幅泥版之上的世界地圖,出土於巴格達附近的幼發拉底河沿岸,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被認為是目前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繪製過程中,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包括分率-比例尺、準望-地貌相互關係、道裡-距離、高下-相對高程、方邪-坡度、迂直-坡度與直線距離的換算),成為此後千年中國地圖繪製的理論基礎。《禹貢地域圖》今已失傳,從後世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當時中國版的「天下」地圖。T-O地圖(7-16世紀)
  • 墨卡託投影:讓世界變得失真 卻使地圖看著美觀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地圖視覺效果與真實情況間的差距? 在一幅世界地圖的上方邊緣有這樣句拉丁文標題。這幅圖是 1569 年由佛蘭芒—德國製圖大師墨卡託製作,這句話恰當地描述了這幅最著名地圖的使用目的。就是以對水手有用的方式在平面描繪球形地球。最終,墨卡託發展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地圖投影法,這種投影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 這種新的現代地圖投影法誕生於遠離海洋波濤之地。
  • 看加拿大人怎樣用名畫解讀17世紀歷史
    前者,如鴉片打敗大清帝國;後者,如海狸帽子讓荷蘭經濟繁榮昌盛。17世紀,荷蘭在公海上打敗了葡萄牙,成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彼此時的荷蘭,還是藝術寶地,尤其盛產畫家。倫勃朗、勃魯蓋爾等大畫家,都是荷蘭人。除了上述兩位外,荷蘭還出過一位世界級畫家,他就是約翰內斯維米爾。維米爾是荷蘭風俗畫派的代表人物。
  • 世界史:簡析17世紀荷蘭政府對人民實行的稅收政策
    從17世紀初年開始,荷蘭共和國農村地區的人口有所增加,但是該國主要經濟繁榮的 地區卻是在城市,特別是靠近西部大西洋沿海地區的城鎮。這就使得農村的人口實際上被 剝奪了工作的機會,變得越來越貧困。尤其在17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西部沿海城市以及弗裡斯蘭的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農業人口比例就縮小了。
  • 17世紀莫斯科歷史的縮影:《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在古老的俄羅斯諺語中,雄偉莊嚴的克裡姆林宮是俄羅斯的象徵。在現實之中,擁有世俗與宗教文化遺產的克裡姆林宮先後是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蘇聯和俄羅斯聯邦的權力中心,也是俄羅斯從城邦公國發展成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帝國的見證,更是俄羅斯歷史、建築、藝術、信仰的結晶,被譽為「世界第八奇景」。
  • 世界地圖是如何失真的:墨卡託投影的由來
    直角涉及一個事實,即標準軸線(恆向線)在地圖上被繪製成直線,會經常在相同角度與經線或平行線相交。為了讓這成為可能,朝向兩極的經線與平行線之間的空間必須要擴大。反過來,這也會導致任何以常規墨卡託投影法描繪的靠近兩極的大陸塊與赤道地區的大陸塊相比,會大到不成比例。
  • 甜味為什麼會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徵?
    所以,蔗糖在 17 世紀之前的歐洲,都屬於奢侈品而非日用品。歐洲人認識糖的過程也就十分緩慢。 糖在 12 世紀進入英國,但直到 17 世紀,才被更多的英國平民階層追逐和消費。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裡,糖只能滿足特權階級,而無法向下層社會廣泛傳播。
  • 為何見到的地圖總是以北為上,以南為下呢?
    納恩表示,自己臥室就掛有一幅「顛倒」的世界地圖。不少見過這張地圖的人,都疑惑為何澳洲以至全部地方都180度顛倒過來,但納恩強調,這張地圖根本沒有顛倒。正如墨爾本大學地理學院製圖師錢德拉·賈亞蘇裡亞博士所言:「許多人沒考慮過,地球是一個在太空中運動的球體,上下純粹約定俗成。從不同角度看地球,就會看到不同畫面;各國的實際位置,與一般地圖上反映的位置也有不同。」
  • 那些繪製中國地圖的西洋人
    因為沒有看到實物,韓昭慶教授對默克爾贈送的是否為霍曼及其家族成員製作的那份地圖不能肯定。       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期間,德國的霍曼及其家族曾給韓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在製圖方面很有地位,」她說,「歐洲的很多圖書館都收有(霍曼及其家族繪製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