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是如何失真的:墨卡託投影的由來

2021-01-09 騰訊網

「一種新的且更完整的對地球的描述,特別適合水手使用。」在一幅世界地圖的上方邊緣有這樣一句拉丁文標題,這幅圖是1569年由佛蘭芒—德國製圖大師傑拉德·墨卡託製作,這句話恰當地描述了這幅最著名地圖的使用目的——以對水手有用的方式在平面描繪球形地球。最終,墨卡託發展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地圖投影法,這種投影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

傑拉德·墨卡託肖像

佛蘭芒-德國銅雕師弗朗斯·霍根伯格1574年雕刻的這幅雕像讓傑拉德·墨卡託的形象流芳百世。圖中,這位62歲的大師手扶著一個放在腿上的地球儀,而地球儀上的北極位於四個「極地之島」的中心。墨卡託用圓規的一腳指向地球儀的一個地點,旁邊的一行字寫著:「磁極」(原文為拉丁文Polus magnetis)。因此這個地球儀描繪出了墨卡託對北極地區的看法。(普魯士遺產圖像檔案館)

這種新的現代地圖投影法誕生於遠離海洋波濤之地。傑拉德·墨卡託,原名為格哈德·克雷默,沒人知道他是否曾踏上過船隻的甲板。在佛蘭德斯與德國大河畔的內陸小鎮,他度過了漫長而曲折的一生。他出生於1512年,父親是安特衛普附近小鎮魯佩蒙德的一個窮制靴匠。1528年,他的雙親先後去世,年輕的格哈德與兄弟姐妹們搬到了當牧師的叔叔家裡,在那裡,家人開始更重視這個男孩的教育問題。

最初,這位有天賦的青年獲準去荷蘭南部斯海爾託亨博斯一所不錯的修道院學校,他在那裡學習拉丁文以及如何以優美形式寫作。墨卡託喜歡漂亮的斜體風格字母,他後來以此聞名正是始於此時的學習。在學校裡,他開始使用他的姓氏克雷默的拉丁化形式——墨卡託。幾年後,他得以利用叔叔的關係在著名的魯汶天主教大學獲得一個學習哲學的機會,這所大學成立於一百多年前,從那時起就一直是佛蘭芒學術中心。

人們對傑拉德·墨卡託的生平與作品相對比較熟悉,這是因為他的朋友與鄰居爾特·吉姆在他去世一年後的1595年出版了墨卡託的首部傳記《墨卡託的一生》(原書名為拉丁文 Vita Mercatoris)。墨卡託在其漫長的人生中,已經建立起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學者製圖師之一的聲望。墨卡託曾以地理學家、宇宙學家、科學儀器製造商、雕刻師和出版商的身份描繪自己的作品。除其他的作品外,這個高產的製圖師還繪製了第一幅準確的歐洲地圖,並編輯了當時最精美的託勒密《地理學》版本。今天,他的名字主要因兩個原因被銘記: 首先,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廣泛使用的地圖投影法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其次,他首先使用「地圖集」這個詞來形容對地圖的系統收集——因此墨卡託的地圖集是第一個成系統的地圖集,其中所有的局部地圖均以統一的比例和圖解形式呈現。

傑拉德·墨卡託的世界地圖與圓柱投影

傑拉德·墨卡託著名的已知世界壁掛地圖(134x212釐米)出版於1569年。墨卡託在圖中首次展示了他的最新直角圓柱投影法。墨卡託的這種投影法將經緯度直線繪製成互相垂直。直角涉及一個事實,即標準軸線(恆向線)在地圖上被繪製成直線,會經常在相同角度與經線或平行線相交。為了讓這成為可能,朝向兩極的經線與平行線之間的空間必須要擴大。反過來,這也會導致任何以常規墨卡託投影法描繪的靠近兩極的大陸塊與赤道地區的大陸塊相比,會大到不成比例。舉例而言,使用墨卡託投影法,會使格陵蘭島看上去和南美洲一樣大,而實際上格陵蘭島只有投影中的八分之一大小,這一問題在現代的地球儀上很容易被發現。(法國國家圖書館)

在魯汶與安特衛普的早期歲月,對墨卡託的未來事業非常關鍵。在16世紀 30年代初的那些年,墨卡託意識到自己平凡的家庭背景不會對他追求大學學術生涯有所幫助,因此他必須在自己的學習過程尋求更多實踐技能。這位熱切的年輕學生結識了三個人,他們對墨卡託的教導構成了他未來生活工作的基礎:他們是數學家赫馬·弗裡修斯、金匠加斯帕·范·德海登和方濟會修士蒙納克斯。赫馬·弗裡修斯是當時荷蘭最重要的數學家與宇宙學家,受其影響,墨卡託對這位導師研究的這些學科越來越感興趣。在熟練的金匠和雕刻家範·德海登的指導下,墨卡託學習了許多生產科學儀器所需的實用手工技能。而蒙納克斯教士則鼓勵墨卡託努力將對宗教的奉獻與對哲學和科學的追求結合起來,而這也促成了1569年墨卡託的《年代記》的出版。

田野裡的地理學家

弗朗斯·霍根伯格在其著名的描繪歐洲城市的地圖集中,將其地理學家朋友傑拉德·墨卡託和亞伯拉罕·奧特柳斯永遠銘刻其中。1560年,霍根伯格、奧特柳斯與墨卡託這三位好友到法國去研究訪問,他們對一塊很有名的石頭進行了研究,這塊石頭被認為與古代的德魯伊文化有關。這幾位旅行者在石頭上刻上了他們的名字,這也是當時遊客的一種習慣。圖中,上了年紀的墨卡託身著灰袍坐在石頭上。從這個朋友圈中產生了最有名的佛蘭芒/德國製圖師。(德阿戈斯蒂尼圖片庫/華蓋圖片)

在魯汶,墨卡託與赫馬·弗裡修斯一起,更深入地研究了地理和製圖問題,墨卡託還在其導師指導下,學會了製作地球儀與和天球儀。即使是在青年時代,墨卡託在書法與銅版雕刻方面的技能也相當熟練,這兩項技能對這位嶄露頭角的製圖師來說都是寶貴的資產。1538年,墨卡託決定發表自己草擬並雕刻的第一幅地圖,藉此成為一名獨立製圖師與出版商。這幅描繪聖地的地圖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神學與禁欲主義哲學讓墨卡託深深著迷,但在16世紀的荷蘭,宗教問題卻是事關生死。與很多其他學者一樣,墨卡託陷入了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為爭奪權力而展開的政治和宗教流血鬥爭之中。1544年,墨卡託與其他眾多佛蘭芒學者在布拉班特省被同時指控為異端分子,也就是說他們被指控支持並宣傳新教徒的思想。被指控為異端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有可能會遭受嚴厲懲罰;在此案中,至少有兩個男人被判處火刑,一名女子遭到活埋。幸運的是,墨卡託有不少有勢力的朋友,這些人趕忙施救,努力駁倒了所有對他的指控。

異教徒接受懲罰

宗教改革風潮在16世紀蔓延到荷蘭之後,人類靈魂之戰變得更加兇殘,導致最後演變為徹底的宗教戰爭。南方各省的人們遵循傳統,發誓效忠天主教會和西班牙國王,而北方省的新教居民則開始引起一些共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作為天主教的狂熱信徒,採取了強硬政策並迫害新教徒,這導致了接受宗教改革教義的荷蘭北方七省的獨立戰爭。1581年這七省宣布成立獨立共和國。本圖描繪了西班牙士兵殘忍懲罰反抗的哈勒姆城新教徒居民。(私人收藏)

在度過精疲力竭而又心驚膽戰的七個月後,墨卡託最終從監獄獲釋,他失去了全部家當,但保住了性命。墨卡託回到魯汶,這裡有他的妻子芭芭拉·謝萊肯斯和六個孩子,他試圖重新開始運作他的工作坊。

飽受監獄折磨的墨卡託出獄後幾年,一位名為約翰·迪伊(約1527—1609)的年輕學者跨越英吉利海峽來到荷蘭。他直接前往魯汶大學,他想要馬上結識當地的數學家。迪伊很快就找到了墨卡託,由於兩人的共同興趣,他們很快成為終生摯友。兩位學者交流頻繁,在數年中通過信件或面談探討了許多方面的問題:天文學、佔星學、宇宙學、地理學、數學、磁學和科學儀器的製造。後來,迪伊在回到英國後也經歷了迫害和監禁,但在獲釋後,他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王(1533—1603)的宮廷中被提升到令人矚目的位置。他從1558 年開始擔任女王的私人佔星家及科學顧問。迪伊鼓勵女王為發展王國的海軍艦隊投資並提高水手的航海技能。後來,他將墨卡託製造的許多科學儀器帶到了劍橋三一學院,並在那裡對這些儀器進行了細緻的鑑別和研究。

墨卡託和迪伊都對解決與航海相關的理論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經常就這些問題書信往來。兩位學者都認真研究了葡萄牙數學家與宇宙學家佩德羅·努涅茲(1502—1578)發表於1537年的作品,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在海上測距與球形表面的經線曲率。努涅茲首次明確定義了與導航相關的兩個概念:首先是在球體表面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即大圓弧;其次是在海上使用羅盤方向追蹤相同路線,被努涅茲稱之為斜航線(恆向線),這兩個概念經常被混淆。不過努涅茲未能就球體表面的恆向線做出恰當的說明。

1541年,墨卡託製作了自己的第一個地球儀,就描繪恆向線的問題展開研究。在這個著名的地球儀上,墨卡託首次展示了直恆向線在球面上的真實模樣。當在航海圖上畫直恆向線時,經常會在相同角度與經線交叉,線條仍然保持筆直,不過當在球面上描繪同樣的線條時,這些線雖然仍然會與在相同角度與經線交叉,但會以螺旋狀向兩極聚攏。

傑拉德·墨卡託的地球儀,繪製於1541年

墨卡託在其於1541年製作的地球儀(直徑41釐米)中展示了如何在球面上繪製羅盤方位線(恆向線),這樣這些線可以一直同樣角度與經線交匯,並以螺旋狀通向兩極。以地球儀的形式描繪整個世界時,不會扭曲大陸與大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距離。這一珍稀的設備現被奧地利國家圖書館收藏。(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維也納)

1522年,墨卡託從動蕩的西屬尼德蘭城市魯汶舉家遷往德國萊茵河畔的杜伊斯堡,開始了人生中較為平靜的一段時期。1564年,墨卡託收到了於利希—克裡維斯—貝格公爵威廉五世(1516—1592)的邀請,擔任官方宇宙學家,這一職位給這位逐漸老去的學者提供了未來的經濟保障。五年後的1569 年,57歲的墨卡託出版了敬獻給威廉公爵的著名的世界地圖。

墨卡託長期以來一直想畫一幅描述整個世界的地圖,在地理信息上儘可能準確,並且地圖所採用的投影法要對水手有幫助。為實現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墨卡託投入了幾十年的時間。新型地圖投影法隱藏的理論難題並不是阻礙這項工作的唯一因素。至少,收集地圖上要介紹的大量地理信息要花費很多時間。對作者的異端指責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困難也讓這位大師消耗了他的力氣,不過墨卡託在歐洲有一張不尋常的廣泛的信息網絡,通過這些「信息員」,他得以不斷地為自己的地圖收集到新信息。

墨卡託1569年製作的壁掛地圖在許多方面與當時典型的印刷世界地圖有所不同。首先,地圖中使用的新投影法以矩形形式展現世界,這與航海圖的習慣相同,而與16世紀代表性的橢圓形、心臟或圓形投影不同。其次,這幅地圖大得超乎尋常,寬超過兩米以上,差不多一米半高,更準確地說是 134×212釐米。第三,墨卡託的地圖的一個特點是其解釋性文字格外多,涉及許多學科,包括古代地理、《聖經》故事、探險和最新地理信息、北極地理、磁學、製圖科學原理,等等。

魯莫爾德·墨卡託-喬瓦尼·馬吉尼世界地圖,繪製於1597年

這幅繪製於1597年的世界地圖將地球分為兩個半球,它出現在由喬瓦尼·馬吉尼編著的一本《託勒密地理學》中,以墨卡託的兒子魯莫爾德在十年前繪製的一幅地圖為基礎。地圖的地理信息可以回溯到更久遠的時代,它是以魯莫爾德的父親製作於1569年的著名壁掛地圖為基礎。兩個半球之間有裝飾元素——渾天儀(上方)與羅盤玫瑰(下方)——強調了地理與宇宙學以及航海之間的關係。地圖上的海洋地區使用點刻法雕刻而成。南方極地地區主要被虛構的南方未知大陸所佔據,這片巨大的大陸有時在地圖上甚至會延伸越過南回歸線。(尤哈·努爾米寧世界地圖收藏,赫爾辛基)

此外,這幅地圖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圖中沒有任何歐洲統治者的旗幟來表示領土的所有權,也未提到過他們的對外徵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墨卡託希望自己的地圖是對已知世界的科學呈現,而非一幅簡單的政治圖景。

這幅世界地圖是由墨卡託自己雕刻而成,地圖被印在21張紙上,便於裝訂成一本地圖集。當然,只有把它當作一個整體欣賞,觀者才能感受到地圖的精緻。

墨卡託在發展新的投影法時,創造性地結合了自中世紀以來一直在獨立發展的兩個久遠的地圖製作傳統:基於距離和方向的航海圖,以及宇宙學家發展的地圖投影理論。通過把這兩個傳統相結合,墨卡託創造出了一種地圖投影法,讓使用者可以放心地讀取航海所需的羅盤方位線(恆向線),以便準確地到達目的地,同時也能讀取確定位置所需的坐標。這種結合所創造的地圖投影法今天仍在使用,並被冠以作者的名字:墨卡託。

墨卡託拿不出任何數學方程來解釋經線和緯線之間的空間應該被拉伸多少,又以怎樣的比例去拉伸,因為解釋他所創造的投影法所必需的數學方法要在很久之後才發展出來。我們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洞察力最終將墨卡託引向這個革命性的新投影法。又過了三十年,劍橋數學教授、地理學家和航海儀器設計師愛德華·懷特(約1558—1615)才算出了三角計算法及表格,這讓墨卡託的投影法可以用更精確的方法繪製。從數學上創造這種投影法所必需的對數,以及推導方程的微積分與微分幾何,直到18世紀才出現。

墨卡託也深受另一個航海難題的困擾——磁:地球的磁場、磁極的位置及其對磁羅盤的影響。對於墨卡託來說,地磁北極的位置與整個北部地區的地理描繪相關。

墨卡託一度很難將其收集到的關於這一尚未被勘探地區的所有相互矛盾的信息有效融合。北極是否被海水覆蓋,或者像許多當時的製圖師所描繪的那樣是一個大陸塊,或者像德國製圖師馬丁·貝海姆和約翰·魯伊希在他們的地圖裡畫過的那樣,極地地區主要都是一些大島嶼?地磁北極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以墨卡託理論繪製的北極

傑拉德·墨卡託認為,在北極,有四座大島從一片海洋中升起,他對北極地理的理解借用了16 世紀一份被稱為《發現財富》的中世紀旅行記中的描述。這部旅行記聲稱包含一位生活在中世紀的英國修道士留下的信息。雖然這幅地理圖在展現知識方面有錯,但其闡釋也並非毫無現實基礎。在中世紀晚期確有英國人定居在挪威漢薩同盟城市卑爾根,英國傳教士也可以很容易地同挪威漁民一起去冰島、格陵蘭和馬克蘭(即拉布拉多)——也可能到過更北的地方。這些地區可能就是人們相信這些北極大島存在的基礎,貝海姆和魯伊希首先描繪了這些島,後來墨卡託也在地圖上繪製了它們。(尤哈·努爾米寧世界地圖收藏,赫爾辛基)

通過北方水域,即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找到通往中國和印度的航線的可能性對歐洲統治者掌控政治權力鬥爭至關重要。墨卡託對北極地理的意見受到歐洲學術界的廣泛期待。

根據墨卡託對中世紀手稿《發現財富》(原書名為拉丁文Inventio Fortunatae)的解讀,北極被開放水域所包圍。他驚奇地發現,四個大島嶼周圍的海洋通過狹窄的海峽之後,在一個大漩渦中交匯,漩渦將水吸入地球中心。在極點的中心位置,墨卡託繪製了一座由磁性巖石構成的高聳入雲的大山。

墨卡託然後又在白令海峽附近放置了另一座磁山,因為他認為真正的地磁北極位於這兩座山之間。據墨卡託介紹,一座由磁石構成的山從北極的中心直衝雲霄,所有的經線在此匯合。北方磁山的理論是16世紀解釋羅盤和地磁偏角運行原因的一種方式。墨卡託創造的這幅北極圖景強調了宇宙和諧與對稱的理念,自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以來,這種觀念一直很流行。墨卡託與包括奧文斯·菲內在內的很多同時代的人,都對斯多葛派哲學家們(公元前300—前 200)關於個人與宇宙和諧的想法很感興趣。

傑拉德·墨卡託的一生漫長而多姿多彩。當他在1594年去世時,已經是令人肅然起敬的82歲高齡。然而,他從未完成過他的第二部傑作——一部系統地圖集,它根據最新的地理信息描述整個已知世界,並以統一的地理形式和比例呈現世界上所有的陸地與海洋。完成並印刷這部地圖集的任務落到了墨卡託的兒子魯莫爾德以及他長子阿諾德的幾個兒子——約翰、傑拉德和麥可的身上。

墨卡託的《關於世界結構與結構形狀的地圖集或宇宙學沉思錄》(原文為法文 Atlas Sive Cosmographicae Meditationes de Fabrica Mundi et Fabricate Figur)於1595年出版,距離作者去世僅一年。魯莫爾德在地圖集中加入了自己的世界地圖,這幅地圖最初在1587年發表於在日內瓦印刷的一版斯特拉博《地理學》中。墨卡託的孫輩中,傑拉德為地圖集刻制了亞洲與非洲地圖,麥可刻制了美國地圖,約翰則寫了一首詩紀念自己的爺爺。

傑拉德·墨卡託地圖集的扉頁

墨卡託是第一個開始將地圖收藏合集稱為「地圖集」(atlas)的人。約道庫斯·洪第烏斯的擴充版本被稱為墨卡託-洪第烏斯地圖集。在1606年版本圖集的扉頁中有一幅茅利塔尼亞智慧國王的圖。墨卡託在介紹中解釋稱自己不希望將自己的「地圖集」命名為泰坦巨人圖集(阿特拉斯),因為泰坦被上帝懲罰,用脊背扛著整個天空(在希臘藝術中,泰坦經常以後背託舉著巨大天球的形象出現)。(尤哈·努爾米寧世界地圖收藏,赫爾辛基)

對於墨卡託家族來說,命中注定一切轉瞬即逝。這部地圖集並不完美,缺少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局部地圖。1604年,墨卡託家族因為經濟窘迫而被迫出售墨卡託的印版,而在1606年,阿姆斯特丹製圖和地圖經銷商約道庫斯·洪第烏斯出版了第一部所謂的《墨卡託—洪第烏斯地圖集》,加入了缺失的部分,全書共有143幅地圖。這部新的地圖集迅速在商業上取得成功。1606—1641年,共有二十九個版本被印刷成多種語言,包括拉丁文、荷蘭語、法語、德語和英語。而且,仿效奧特柳斯在其所處時代所為,洪第烏斯也印製了一個口袋版,這個版本也很受歡迎。墨卡託的名字與作品對後代產生了重要影響,但令人驚訝的是,《墨卡託—洪第烏斯地圖集》中並沒有任何使用墨卡託投影法繪製的地圖。我們將在第五章更仔細地考察這部地圖集。

「從託勒密時期起,魯佩蒙德的大師在製圖史上就處於不可超越的地位。」我們很容易就會認同探險家諾登舍爾德的這段評價。傑拉德·墨卡託是他那個時代最負盛名的製圖師和宇宙學家,甚至在今天他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製圖師。墨卡託的遺產繼續存在於他創造的地圖投影法中,這種投影法被證明非常實用,它已經成為我們世界觀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我們會在學校裡和廣告上看到它;當我們想到地圖時,我們很有可能想到的就是墨卡託投影法。

使用墨卡託投影法的馬特烏斯·梅裡安世界地圖

墨卡託投影法在17世紀製作的地圖中已變得常見。梅裡安的這幅世界地圖完成於1638年。(尤哈·努爾米寧世界地圖收藏,赫爾辛基)

推薦:歐洲地圖裡的世界文明史

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福特漢姆獎作品!

200餘幅珍稀古地圖

再現中世紀、文藝復興、早期殖民探索等世界文明史關鍵進程,

人類認識探索世界的千年之旅,

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覺盛宴!

相關焦點

  • 墨卡託投影:讓世界變得失真 卻使地圖看著美觀
    在一幅世界地圖的上方邊緣有這樣句拉丁文標題。這幅圖是 1569 年由佛蘭芒—德國製圖大師墨卡託製作,這句話恰當地描述了這幅最著名地圖的使用目的。就是以對水手有用的方式在平面描繪球形地球。最終,墨卡託發展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地圖投影法,這種投影法直到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 這種新的現代地圖投影法誕生於遠離海洋波濤之地。
  • 美國一公立學校棄用墨卡託投影世界地圖:原來歐洲這麼小,非洲這麼大
    世界地圖也會有多種版本嗎?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圖是怎樣作出來的。 通用的世界地圖版本——「墨卡託投影」 16世紀早期,正值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發現很難將他們的航線畫在圖上,如何將球面上的一部分繪製在平面上,用直線來表示航線一直是困擾他們的問題。
  • 你看到的世界地圖,也許都是「錯」的|彼得斯|地圖學|墨卡託|投影法...
    2018年夏天,Google地圖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雙雙啟用新的世界地圖,摒棄了誤導大眾450年,將格陵蘭島畫得和非洲一樣大的墨卡託投影地圖。但這一偏差實屬無奈之舉:將三維地球投射到二維平面,自然需要在某些方面進行改動。怎樣的改動?幾何學和意識形態孰輕孰重?地圖之爭才剛剛開始。
  • 不得不說的地圖投影那些事兒
    在地圖上保持方向和角度的正確是墨卡託投影的優點,墨卡託投影地圖常用作航海圖和航空圖,如果循著墨卡託投影圖上兩點間的直線航行,方向不變可以一直到達目的地,因此它對船艦在航行中定位、確定航向都具有有利條件,給航海者帶來很大方便。
  • 豎版世界地圖,看完你的世界被顛倒了嗎!?
    我們熟悉的世界地圖,通常是沿著一條經線把地球「豎著切開」,再採用幾何投影法將地表各部分投射到地圖上。這個過程必然導致一些區域嚴重變形、面積失真,比如南極大陸的實際面積是澳大利亞的1.8倍,可在用「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上,面積就變成了澳大利亞的3.8倍!
  • 《我的世界》國內大神以「墨卡託投影」按比例縮小完成世界地圖
    作者:Create_Dreams【The Earth】系列作品是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以「墨卡託投影」按比例縮小映射在《我的世界》中的地圖。比例尺約為1:3480.
  • 經典的視覺欺騙,「墨卡託投影」,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經典的視覺欺騙,「墨卡託投影」,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地球的形狀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因為球體的表面是一個彎曲的形狀,我們要是將地球表面的一些國家形狀繪製到一個平面圖形上的話,就需要使用非常著名的墨卡託投影法。
  • 為什麼從地圖上看,有的國家或地區面積比實際大很多呢
    有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地圖上顯示俄羅斯、加拿大、格陵蘭島面積多麼巨大呢?接下來讓我們探尋一下。墨卡託投影「mercator projection」來上圖看看墨卡託投影上面這個圖是大家都熟悉的世界地形圖。雖然咱來自面積世界第三大的國家,但每次看到這個圖我依然總是感嘆俄羅斯、加拿大、格陵蘭島是多麼巨大。
  • 藏書票中的雙瓣心形世界地圖
    01 澤蒂的藏書票 這枚書票的主體圖案是雙瓣心形世界地圖,左瓣心形是北半球,右瓣心形是南半球,用黑色油墨套印在兩個心形半球,利用線條刻畫出大陸與海洋的輪廓,通過經緯線將地表的位置逐一固定。地圖的參考原型是佛蘭德製圖師吉哈德斯·墨卡託繪製於1538年的雙心形投影世界地圖。
  • 非洲面積是格陵蘭14倍,地圖上卻一般大?地圖是怎樣「騙」你的
    圖丨世界地圖實際面積相差14倍,為何呈現在地圖上卻差不多?這還要從如何將一個三維的球體繪製成一張二維的平面圖說起,下面筆者就和你一起去尋找原因。因此便有人將上下兩部分適當擴大,中間適當縮小,來得到一張比較均衡的地圖。換句話說,就是將靠近南北兩極的緯線拉升,使其與赤道上的緯線一樣長。這樣便能夠將球體展開後,所得到的圖形為長方形。這種繪製地圖的方式為「墨卡託投影」,能夠極大地還原各大洲的具體形狀與輪廓。但缺點也一樣明顯,會將一些靠近兩極的地方,「過度」放大。
  • 我們看到的地圖真的錯了嗎?
    既要保證經緯度的連續,又要保證地圖上點與點之間相對位置的準確,比利時地圖學家墨卡託(Gerhardus Mercator)於1569年擬定的「等角正切圓柱投影」滿足了這個需求。(墨卡託及其繪製的世界地圖) 這種投影法假設地球被安放在一個中空的圓柱裡,在地球中心有一盞燈,光線把球面的圖形投影到圓柱體上,再把圓柱體展開,這樣就得到了一副平面的世界地圖。
  • 我們最常看到的世界地圖並不真實
    但是看看下面我們最常見的世界地圖,目測俄羅斯差不多是中國的3倍大。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經常稱歐美為西方國家,中國為東方國家。但地圖上美國明明在我國右邊,也就是東邊,為什麼呢?要解釋這些,要從我們常用的世界地圖的繪製方法和原理入手。地球是近似於圓形的球體,如地球儀展示的。而我們在手機、電腦或者紙上最常見的世界地圖是一個平面圖。
  • 我們看到的地圖都是錯的?最真實的世界地圖,「平等地球」上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450年前,墨卡託投影地圖被廣泛應用,人類第一次對完整的地球有了清晰的認識然而,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有關世界地圖的爭議從未停止,尤其是科學家對各個地區的面積以及經緯度進行全面的測算後,更發現地圖上有很多細節都是錯誤的,並且試圖繪製出一幅更加精確的世界地圖。目前有三種主要的世界地圖,它們各有各的優點,同時也存在一部分缺陷,而科學家則致力於繪製「平等地球」版本的世界地圖,最近終於將其變為現實。
  • 如何給地球拍一張「素顏照」?
    如果遇到一些需要精準確定方位和方向的情況,就要將地球儀變得能放進褲兜裡——將3維的球體投影到2維的平面上,做成地圖。而如何做到二維地圖不失真,就成了繪製地圖最大的難題。如果嘗試將地球儀剪開,鋪成一個平面,你會得到這樣一個「橘子瓣」。因為維度變換,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變形扭曲。我們帶著它走南闖北也太「南」了。
  • 西媒稱世界地圖以歐洲為中心 誇大北半球面積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7月16日報導,自16世紀以來,世界地圖的繪製就是歐洲中心論為依據的,過分誇大了北半球的面積和比重。歐洲航天局27日向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贈送了歐洲航天局製作的第一幅由衛星照片合成的巨型世界地圖。新華社記者楊京德攝被世人稱為墨卡託的地圖學家赫拉德·克雷默精通數學、天文和地理。他在1569年完成的「墨卡託投影法」可謂世界航海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1541年他在世界地圖上繪製出可以幫助船隻更容易地找到航線的直線,並製成了地球儀。1569年他將地球儀上的這些直線轉移到了平面地圖上。
  • 淺談地圖投影及其選擇與應用
    地圖投影學正是研究建立地圖數學基礎的一門學科,即研究如何將地球橢球面(或圓球面)無裂隙、無重疊、平整地轉換到平面(或可展曲面)上的理論與方法。根據投影的經緯線形狀,我們也可把地圖投影分為方位投影、圓錐投影、圓柱投影、偽方位投影、偽圓錐投影、偽圓柱投影、多圓錐投影和組合投影等。下面簡要地介紹部分常用地圖投影。•  方位投影 —— 假設將一平面相切(或相割)於地球體表面,將地球體曲面上的經緯線投影到平面上。此時的緯線為同心圓,經線為同心圓半徑,兩經線間夾角保持不變。例如聯合國徽標就是典型的方位投影世界地圖。
  • 谷歌地圖更新變成球形:格陵蘭島終於不再比非洲還大
    谷歌地圖更新變成球形:格陵蘭島終於不再比非洲還大 2018年8月7日 HuangJiang來源:IT之家 繁體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他首次計算了地球周長(與今日測量結果很接近),測算了地軸傾角,開創了地圖投影技術(將球形的地球坐標轉換為2維平面的方法),提出了經緯線的概念,並按照緯度將地球分為5個氣候區,在其他領域也多有建樹。這幅世界地圖可能是首張使用科學投影手段,以經緯線為基準繪製的世界地圖。託勒密地圖(公元2世紀)
  • 科普| 同一個世界,地圖有這麼多不同的表達!
    現在大家想要親眼見一見地球,除了把玩地球儀,也可以攤開世界地圖,遍覽七洲四洋。不過世界地圖真的只有平常見到的那一種模樣麼?「遠看成嶺側成峰」,通過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地球,她的風景自然也是不同的。如圖1-1所示,這兩幅地圖與我們平日裡所見的世界地圖非常不同。
  • GIS 開發必須要了解的地圖坐標系
    (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在WGS84坐標系基礎上進行了偽墨卡託投影(Pseudo-Mercator)。球形墨卡託地圖、谷歌地圖、osm地圖、bing地圖、ArcGIS、ESRI會常用該坐標系。投影坐標系(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是在大地坐標系(Geodectic coordinate system)的基礎上,經過數學運算,把大地坐標系的曲面坐標映射到平面上產生的一種平面坐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