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深交所官網獲悉,在10月13日遞交創業板IPO申請並獲得受理後,東風汽車集團10月17日就獲得「閃電問詢」——從受理到問詢只隔4天,並於11月18日回復問詢。公司以37萬字的篇幅,詳實回復深交所「關於行業政策」、「關於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等26類問題,以及「合資品牌持續經營風險」、「新能源補貼回款」等逾百個細分問題。
繪製高端新能源汽車「嵐圖」
11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0)No.9》。藍皮書預估,「十四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總規模可達到千萬輛。
新能源汽車行業已是競爭激烈的一片紅海,技術的研發也是各大車企正發力搶跑的賽道。
東風汽車集團在回復函中表示,公司擁有的140項核心技術中,有包括32項新能源汽車領域核心技術,且均註冊了相關專利,技術儲備涵蓋新能源動力總成、電機控制、電池技術以及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公司還成立了前瞻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前瞻技術。新設子公司智新科技布局新能源「三電」技術研發;在與PSA聯合研發的eCMP整車平臺架構基礎上,積極研發完全自主的「東風新能源專屬平臺架構ESSA」。
7月,公司正式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品牌「嵐圖」,將對標特斯拉、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在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高舒適性、高性能等方面重點打造獨特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標籤。早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在創業板擬上市募資的210億元,幾乎悉數投向新能源業務的研發。其中,總投資110億元的「嵐圖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就將投入募集資金7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品牌豐富、車型經濟等因素,且用戶客戶群體除個人消費者外同時包括汽車租賃公司、運營公司等,相較特斯拉、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及合眾汽車等競爭對手,2019年公司集團成員企業(含合聯營企業)在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總銷量方面具有優勢。
2017至2019年,公司集團成員企業(含合聯營企業)與行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均保持連續增長。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03.39%,同期純電動新能源乘用車行業銷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3.49%。
合資品牌不存在持續經營風險
合營聯營公司方面,東風汽車集團主要通過東風本田汽車、標緻雪鐵龍汽車集團等合聯營企業開展業務,主要合資品牌包括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英菲尼迪、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等。在汽車行業整體銷量下滑背景下,深交所要求說明合資品牌是否存在持續經營風險。
公司表示,長期以來已與日產汽車公司、本田汽車公司、PSA(標緻雪鐵龍集團)等國際知名、實力雄厚的汽車企業間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係。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合資品牌主要車型銷量分別為204.0萬輛、206.4萬輛、212.2萬輛及79.7萬輛。公司合資品牌主要車型產銷量逐年提升,維持了較好的市場表現。
此外,公司積極與外方股東協商,為合營公司導入新車型。截至問詢回復出具日,公司共有14款未來兩年計劃投入市場的在研車型,目前在售合資品牌車型覆蓋車型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從新品到成熟車型的分布較為完善。
而備受關注的東風雷諾外資方退出後,依然保留與公司在易捷特新能源汽車項目上的合作關係。公司表示,雙方高層已達成共識並建立起常態化溝通渠道,還將推動與日產在新一代發動機上的合作,未來還將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開展創新合作項目。因此,綜合來看,雷諾退出東風雷諾不會對東風武漢及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深交所問詢函中,被提及的另一家合營公司—神龍汽車,報告期內各期分別虧損1.40億元、17.69億元、26.64億元和6.26億元,該公司主要經營東風標緻、東風雪鐵龍兩個品牌。
對此,公司回應,神龍汽車已於去年9月份提出「元」計劃逐步實現開源節流,並在今年10月份車進一步推出「元+計劃」,制定相應的品牌戰略與營銷策略以提升運營效率。
4月底,神龍汽車與PSA籤署了長期批量供應零部件的合同,預計增加產值約10億,將充分釋放神龍汽車襄陽工廠現有產能。此外,PSA 於2020年四季度還向神龍汽車提供5000萬歐元的資金支持,進一步保障神龍汽車的現金流水平。
內外利好加持下,9月份,神龍汽車銷量實現環比上升27.86%,優於同期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環比上升18.97%的水平,經營業績整體向好。公司在回復函中表示,目前,影響神龍汽車虧損的不利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隨著股東支持力度的提升以及神龍汽車主動經營調整的深入,神龍汽車不存在未來長期持續虧損的重大風險。
新能源補貼回款無虞
在東風汽車集團之前的IPO申報材料中披露,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帳款餘額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9%、7.27%、10.71%和11.00%。深交所要求說明應收帳款餘額及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回應稱,應收帳款報告期內持續增長主要是由於兩方面原因:
一、新能源補貼逐年增長,導致公司應收帳款相應增加。詳細來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合計分別為4.79萬輛、5.67萬輛、6.57萬輛及1.15萬輛,與應收新能源補貼款變動趨勢一致。
二、近年來部分國家政府機構、大型企事業單位採購金額增加,與上述客戶的業務模式致使年底大規模驗收而年初付款,因此應收帳款期末帳面價值上升。
公司表示,新能源補貼款應收帳款後有較大概率收回。首先,從付款方角度而言,債務方為國家財政且有明確的政策文件指導,不存在債務方違約的實質信用風險。另一方面,從收款方角度而言,按照財政部、工信部文件要求「新能源車輛生產廠家在新能源運營車輛運營裡程達到2萬公裡後,可提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申請。」公司目前新能源車輛的運營情況正常、裡程積累穩定。在車輛出售後續持續對運營車輛進行摸底,符合補貼申報條件後立即申請上報並持續追蹤進度。
對此,保薦人中金公司也在一併提交的回覆意見中指出,「發行人報告期各期末應收帳款餘額及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長具有合理性;應收新能源款項的形成具有真實業務背景,報告期內正常完成申報和回收,並且已審慎充分地計提了減值準備,發行人應收新能源補貼款不存在重大的無法回款風險。」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