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吉布森論攝影

2020-12-15 聞是藝術

拉爾夫吉布森先生

拉爾夫吉布森(Ralph Gibson),美國當代著名攝影家。1939年1月16日生於美國洛杉磯,1959年入舊金山藝術學院攝影系師從美國記錄攝影巨匠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後曾擔任過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的助手。受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和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的影響吉布森形成了以探索單個物體或主題的圖像為自己的創作風格。吉布森對局部的片斷構成形態的興趣甚於整個人體,他把自己的作品比作一個混合光與時間的物體,認為它是明白的圖像與真實的抽象的結合。吉布森的作品呈現技術細節的全面誇張,喚出的影像盡皆濃烈的黑白充滿了豐富的視覺元素,簡單的畫面蘊蓄了言之不盡的情緒和感覺。他的攝影作品不僅被全世界一百五十多家博物館收藏,而且在世界各地舉行過上百次個人攝影作品展,獲得了眾多的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萊卡傑出成就獎,露西終身成就獎和銀鉛獎等。

我很早就有一個職業理想,還在十八歲時,我就清楚地知道我的命運。那時,我在海軍服役,我在一艘橫穿大西洋的艦船上站立著。在凌晨三點的暴風雨中,我站著崗,我感到處境有些悲涼,我對著蒼天大喊:「我一定要成為攝影師!」我知道那麼做很對,我並沒有選擇攝影,一定程度上是攝影選擇了我。當這事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就會明白的。

我的攝影主題其實就是我的一種感知行為,也許這樣說會顯得有些自以為是。但是,我觀察事物的方式就是我攝影作品的主題。我就是這麼搞攝影的,那就是我創作的方式,就是我認為的攝影。當我在攝影工作室裡獨自面對某幅作品的時候,我就會思考自己的感知行為,我所真正關注的,只是這一點,我沒有什麼訊息要傳遞——製片人薩繆爾 戈德溫說過,如果有訊息要傳遞,那就發一個電報。

世界上有很多了不起的記者,很多了不起的關注作品主旨的攝影師。但是我所感興趣的是基於我自己的感知行為的那種持久力量。

在一開始時,我就有種強烈的願望,要儘可能地貼近攝影主體,這一做法貫徹了我的整個攝影生涯。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這種傾向,大約是1975年使用象限儀以後,,當時我不論拍攝什麼,都要與被攝對象保持一米的距離,有時候,我也會有微距鏡頭,但大多數時候,我用的是50毫米鏡頭,與被攝對象靠得很近拍攝,我可以到任何地方拍攝——我確實往往只帶著兩個機身與兩個50毫米鏡頭。

在我開始攝影的最初那幾年,我更多的依賴暗房處理技術,但是在最近約二十年的時間裡,我似乎有些直奔主題,在暗房裡花費的工夫比以往少得多了!只要我看到的拍攝對象,我幾乎都知道應該如何將其捕捉到畫面上來。

美國當代著名攝影家拉爾夫·吉布森(Ralph Gibson)

數位技術是傳遞信息的一種極好方式,但是數字成像系統並不是攝影,因為攝影其實就是關於光線在膠片上施展魔力的一種技術,攝影所創造的是一種前所未見的新信息,而數位技術僅是對已有信息進行傳遞而已,就好像電話能把我說的話傳遞到你耳朵裡那樣。

有了手機和數位相機。現在,一天內所拍攝的照片數量,也許比整個傳統膠片攝影歷史中所拍攝的照片總量還要多,但是,請你說出一件數碼攝影的藝術傑作——你能不假思索地說出一件來嗎?這兩者其實並非是同一個媒介。這就好像是電影和錄像之間的區別那樣,那麼膠片攝影與數碼攝影。它們也不相同。它們是一種同時共存的關係。

我目前仍處於糾結混戰的過程中,這一路上,我有過一些滿足,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我的下一件攝影作品。這其中是有一個創作過程的,而隨著創作的一步步展開,隨著我注意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我至今已經這麼工作大約五十年),不斷改進,使作品臻於完善仍然是令我茶飯不思的事情。當工作的結果令人滿意,當你終於創作了一幅作品,此時你就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這是別的任何工作都不能給予的。我會拿著那幅作品。獨自坐在那兒,對作品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我知道,我已經達到了一種境界,一種通過別的途徑所無法抵達的境界。

攝影這一媒介的本質。就是你不能躺在功勞薄上,安於既有成績,攝影就是這麼一種現在時的媒介。

著名美國當代攝影家拉爾夫·吉布森(Ralph Gibson)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講課

我與人分享照片,因為這是我的謀生方式,但事實上。等到我公布作品時,其實我已經不再真正在乎人們會如何評價——關於這張照片,99%的因果早已經在過程中被體驗過了。

一直以來我也玩音樂,但在最近的七八年裡。我決定真正地找到音樂與攝影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假如你在兩個領域都具備創造力。那它們就是你自身的兩個不同組成部分。而你也自然就想知道,他們是如何互相促進的。

當你將一幅照片掛到牆上,你就與攝影建立起了某種聯繫;但如果你是把它收錄在一本書裡,那你就與照片構成了一種關係。我也舉辦攝影展覽,但是我對書的智慧更感興趣,書可以長久地的保存、流通,有著更持續的生命力,而舉辦展覽的話,來來去去的,存在時間就短,我喜歡書的觸感。我總在嘗試著推出一本在此以前我還從未做過的書,但這就有點像演奏布魯斯音樂,因為你要受制於既定的編排格式——裝訂是在左邊,翻動是在右邊,諸如此類的事情。你出版一本書,那你就會碰到一系列類似的發現。

在工業革命時期的所有偉大發明中,攝影是唯一對我們的時間感知構成衝擊的發明。自手錶發明以來,對人類的時間感知產生最大影響的,就要算是攝影了。攝影將會一直與我們已經改變了的時間感知保持這麼一種關聯,而我也將繼續被它所深深吸引。——參考學習!

相關焦點

  • 《論攝影》:一本被熱捧和誤讀的攝影「聖經」
    本頁查看全文   我是在2008年國內媒介持續性的鼓譟聲中,知道了桑塔格這個名字,繼而對她和她的《論攝影
  •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攝影是一種控制
    早在近半個世紀之前,攝影剛在美國普及之時,蘇珊·桑塔格就敏銳地體察到了攝影對現代人的生活的影響。她在《紐約書評》上發表了多篇關於攝影的文章,後來將最有影響力的關於攝影的作品集結成書,就是《論攝影》。所以,這並非一本關於攝影技巧的「專業」書,也無助於提高攝影技巧,但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更深層次認識、思考拍照/視頻這件事,會有一個更新的角度理解自己與自己所處的時代。攝影是一種控制從語義上說,攝影和拍照做的是一件事,然而攝影這個詞讓人感覺很專業,充滿了技術的味道,而拍照就顯得大眾化多了,是一件人皆可以的事情。
  • 解讀照片的五個維度--四論風光攝影
    四論風光攝影前面已經寫了三篇短文,分別來論述風光的種種可能。現在,我們來進一步探討從另一個文化角度來剖析對風光攝影解讀的其它可能。我們還拿攝影師楊發維拍攝的新疆牧場照片為例。楊發維 攝當下的解讀方式,還可以從五個維度來解讀圖片。
  • 【500px攝影達人】論!大俠是怎麼煉成的?!
    他是知名旅行攝影師,《攝影旅遊》特約攝影師,《攝影之友》《旅遊》《時尚旅遊》《自駕遊》《旅遊世界》《越野世界》《攝影世界》等多家旅遊、攝影媒體撰稿人、專欄作者。他還是著名攝影培訓講師,他是北京2013、2014、2015國際攝影P&E展講師,為飛思公司、富士公司、賓得公司、曼富圖公司、適馬公司、DATACOLOR、中國農業銀行、北京銀行、寶馬(中國)、英菲迪尼、360、娃哈哈、新浪等國際知名公司提供攝影培訓服務。
  • 6本書,帶你走進攝影的世界
    1《論攝影》豆瓣評分8.8   3151人評作者簡介:蘇珊·桑塔格,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和西蒙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德國書業和平獎。
  • 推薦11本關於攝影的好書!
    我按攝影技巧,審美理論,攝影畫冊3個方面來分別,推薦幾本好書,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技巧入門類【攝影筆記】是寧思瀟瀟寫的攝影入門書,包括基本的器材使用,構圖,曝光,色彩和攝影后期等技巧。作為初學者入門很不錯。
  • 攝影基礎教程:論測光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持穩相機的重要性
    我是熱愛攝影的青子,從事攝影教學工作已有20餘年,在這裡我會每天持續更新各類實用原創攝影技巧以及教程心得,滿滿的乾貨,讓大家輕鬆入門,喜愛攝影的朋友們請關注青子講攝影吧,關注我,學習攝影不會迷路哦。攝影圖片昨天我給大家講解了相機對焦的方法,今天我們首先來說一說測光表的使用方法。(一)測光表或曝光圖表多數用途廣泛的照相機,即光圈口徑和快門速度可調的照相機,都有機內自動或半自動測光表。
  • 羅森布拉姆版《世界攝影史》重磅來襲
    這本著作將攝影媒介置於其自身發展的歷史語境中,深入研究了它的方方面面,包括攝影美學、紀實攝影、商業攝影和攝影技術等。書中選用的800 多幅攝影作品,有的鮮為人知,有的則是眾所周知的名作,將它們並列而置,以期說明其獨特的視覺力量。
  • 論重慶水果食品包裝設計中的創意攝影表現
    水果食品奶酪包裝設計水果食品奶酪包裝設計這組水果食品包裝設計整體風格以創意攝影圖片為主,將各種口味的水果結合奶酪塑造了一個擬人的視覺符號:俄羅斯鬍鬚大叔,同時將該品牌LOGO與豐富的輔助色彩結合包裝主題圖形
  • 認真攝影|一個攝影師一生要讀多少書
    有天賦的攝影師可以一輩子不讀書,像我這麼笨的,只好讀點書,大約100本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有點開始懂攝影了。都是自己翻過的一些攝影書,供大家參考、批評!以下是書單細目:《論攝影》[美]蘇珊·桑塔格(SusanSontag)《攝影批判導論》Liz Wells《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德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明室》[法]羅蘭·
  • 攝影之初的藝術之路
    1862年法國政府在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安格爾所領導的藝術家反攝影聯盟的強烈抗議聲之下,宣布攝影是一種藝術。回顧這一段歷史我們看到,新的攝影工具排擠舊的創作與謀生方式,藝術家轉而使用攝影工具並且開創出一條新的藝術之路。接下來的漫長歲月,攝影的藝術之路紛爭不斷。
  • 攝影—人類學研究:歷史敘事與未來想像
    文 / 楊雲鬯(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在讀博士)在對攝影的本體論的討論中,理論家常認為攝影的「野性」或「瘋狂」是現代性觀看的主要症候。正是這一經歷讓身為攝影師和人類學家的他不得不開始正視攝影的偶然性(contingency)。儘管馬氏和布氏「馴服」攝影的成果不盡如人意,但這些嘗試絕非毫無意義。至少,人類學家與攝影的互動證明了攝影的天然屬性——過剩性與偶然性,這兩者也引起了人類學、視覺文化和藝術史學者對攝影的研究興趣。
  • 藝術語境下的攝影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孫德琪 凡是攝影解決問題:問題一:藝術的語境下攝影語言的邊界在哪?攝影本體論的堅守與揚棄。當然中國的攝影理論家比較有智慧,能說清楚,但我說不清楚,因為我不是理論家。因為很多人很糾結,說什麼也要找真兒。大家強調的攝影本體論我不太清楚,但是,安德烈·巴贊在1945年寫了一本叫《攝影影像的本體論》他是這樣描述的「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因此,電影再現事物原貌的獨特本性是電影美學的基礎。
  • 論焦距在攝影中的重要作用:俄太空人在太空為地平論者「開課」
    Vagner的這一課或許不能改變任何人的想法,但它確實提醒了人們,太空人在ISS上擁有神奇的攝影設備,它為地球上的所有人提供了一種不同的、有價值的視角來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
  • 大俠的攝影功夫在攝影之外
    玩攝影的「後果」之所以這麼嚴重,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拼設備」「拼器材」。要想擠進攝影圈子,器材是重要的標配。沒有一臺「單眼相機」,沒有幾支「專業鏡頭」,是很難入夥的。  特別是某些所謂的「攝影家協會」,入會的敲門磚不是作品,而是相機。他們經常翻著「高端相機請進來、低端相機靠邊站」的勢利眼。
  • 《彈丸論破》cosplay正片圖賞:霧切響子
    人物出自:《彈丸論破》 霧切響子出鏡:瑾淅 攝影:貓熊 |化妝:瑾 |後期:貓熊 —————————————————————————————————
  • 學會這些攝影技巧,攝影新手輕鬆晉級為攝影高手!
    偉大的攝影作品是通過腦袋想出來的,通過眼睛拍攝出來的,而不是機器。經驗和知識的累積,才能拍出好的攝影作品。下面這些攝影技巧,一起學起來吧~1、你拍出的照片展現的是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所以在拍攝之前一定要多觀察、多發現,再記錄。
  • 北京北京攝影攝影工作室
    北京北京攝影攝影工作室3、拍攝距離要縮小?有時候,只需要簡單地離寶貝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遠距離拍攝更好的效果。你並不一定非要把整個寶貝全部照下來,有時候,對寶貝的某個具有特的地方進行誇大拍攝,反而會創造出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圖像出來。?4、拍攝樣式的選定?相機不同的舉握方式,拍攝出來的圖像的效果就會不同。簡單的就是豎舉和橫舉相機。
  • 新手學攝影,有哪些攝影書籍推薦?
    剛開始學攝影的朋友們,一定要從基礎的理論知識開始學起,打牢基礎才能在實際操作中應對自如。之前很多攝友詢問我有沒有什麼攝影書籍可以推薦,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需要的可以來看看。1、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幾乎每個攝影人都會推薦這本書!
  • 學攝影怎麼學?攝影培訓好嗎?
    最近攝影行業十分火熱,而且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攝影,時間久了,大家就想要學習更加專業的攝影術了。那麼學攝影要怎麼學呢?攝影培訓好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學習攝影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