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

2020-12-09 天眼新聞

我叫曹仕勇,現在是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幹部。不知不覺,脫貧攻堅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有喜也有悲。到目前為止,我先後包保了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讓我終身難忘,且受益匪淺。

曹仕勇在辦公室開展工作

當我第一次到杜朝奎家走訪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漏雨的屋頂、傾斜的承重柱頭、被腐蝕嚴重的土牆,這樣的房子真的可以住人嗎?想到這,我突然有些心酸,國家一直在盡力保障人民的生活,但依然有許多人連最基本的住房都無法得到保障。

我回到單位立即到村建辦了解情況,得知貧困戶的房子可以申請危房改造時,我第一時間通知了杜朝奎:「現在改建房子,國家有資金補助,比自己平時改建花銷要小很多,也容易得多,我已經幫你家申請了。」但他顯得有些顧慮,說兒子在上學,家裡開銷大,負擔不起改建房子的費用,不願意進行危房改造,這次的「危改」勸說失敗,他家依然住在那間老房子裡。

杜朝奎家的老房子照片

後來,國家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也第一時間到他家進行宣傳,基於他的顧慮,我再一次與他交談,並和他算了一筆細帳:「你現在在興義務工,一年租房子也要花費四五千元,搬遷過去,不僅房子有了,你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你老家房子這麼破爛能值多少錢呀,而且,民政部門還一次性給予你們每人1500元的臨時救助金,多划算,有些人想搬都沒有這麼好的政策嘞!」

在我的再三勸說下,他家終於同意搬遷,也願意按政策規定拆除舊房。現在到他家走訪,寬敞明亮的房子讓人有一種舒適的感覺,他目前在興義市一個貨運公司做搬運工,工資每月有3000多元,孩子畢業以後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生活一切都在向著美好的方向發展。

曹仕勇與市應急管理局共同包保責任人到杜朝奎家走訪

在扶貧工作中,其實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勸說、解釋、提供需求,既是日常也是職責,正因為有這麼多一線扶貧工作者的堅守和付出,才讓貧困群眾跟上了小康生活的步伐。這就是我的扶貧工作,也是我平凡且不平凡的扶貧故事。

【人物小傳】

曹仕勇,男,1988年2月出生,漢族,興義民族師範學院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專科畢業,貴州師範大學在職本科,2014年9月考錄為事業單位人員,2018年6月考錄為公務員,先後在雄武鄉綜治辦工作,2016年2月派駐雄武鄉盤江村羅家堡組開展扶貧工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雄武,書寫我與中心村的緣分丨興義市雄武鄉...
    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17年3月的一天說起,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當我接到通知時,竟不知所措,為接下來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擔憂,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雄武鄉,就此和中心村結下了緣分。
  • 「我的扶貧故事」扶智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
    在2017年初,由於剛剛接觸脫貧攻堅工作,對扶貧這件事還不是很了解,我便帶著「扶貧先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思想,一頭扎進了這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脫貧攻堅戰爭中。家住雄武鄉中心村羅家堡組的李興友是我包保的貧困戶,他家有4口人,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
  • 「我的扶貧故事」秉持信念為民謀利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村駐村幹部...
    我叫李雲龍,是興義市雄武鄉高峰村的一名駐村幹部,第一次接觸民政工作是2016年3月,面對老、弱、病、殘、貧的群眾,我深知他們生活不易,總是希望他們能過上好日子,於是2018年3月,我向組織遞交了駐村申請,成為了一名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
    2019年7月,我還在進行「一卡通」督查工作,在接到組織派駐扶貧任務的第一時間,我及時完成工作交接,按時到達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轉眼間,我已經在高峰村工作了一年半,依稀記得第一次去村裡的時候,因為高峰村和其他幾個村相距較遠且地處偏僻,在與鄉政府簡短進行工作交接後,我和其他幾位同事便來到村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智」與「志」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
    我叫康議。2015年11月,我考上了興義市財政局雄武分局的工作,2019年被派駐到雄武鄉盤江村擔任駐村幹部,於我而言,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我第一次深深切切地接觸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害怕我處理不好群眾問題。」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學習,群眾的工作就要到群眾中去做,組織相信你能勝任的。」  「好的,那我願意去磨礪一下自己。」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就這樣,7月23日,我第一次來到了我要常駐幫扶的鐵廠村,從此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點滴事難忘丨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駐村幹部吳堯
    我是吳堯,2019年7月,我作為市級選派的駐村幹部到倉更鎮下寨村駐村扶貧。進村後,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開始「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工作,我很快就摸清了本網格的建檔立卡戶、低保戶和一般農戶人員的基本生活收入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丨興義市魯布格鎮坪上村駐...
    「李哥,要是沒有黨和政府,沒有你盡心盡力的幫助,我家不可能從大山裡搬出來,也不可能在城裡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真的要感謝你!」今年,我去貧困戶範正玉家走訪時,他對我說道。範正玉總是喜歡叫我李哥,他說我就像他的親哥哥一樣。  我叫李鳳坤,1979年8月出生,從2010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奮戰在農村基層一線。多年的基層扶貧工作讓我了解到,扶貧工作是需要幫扶人和被幫扶人一同努力完成的一項工作,少了哪一方都不行。
  • 「我的扶貧故事」張先朕:駐村工作的苦與樂
    我是興義市生態移民局(市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4月2日,單位選派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擔任第一書記。短短半年多的時間,便讓我體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容易。梅家灣村與廣西隔河相望,是興義市一類貧困村,雖已脫貧出列,但在鞏固脫貧成效工作中任務還重。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更好地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到梅家灣村後,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入戶走訪,跑遍9個村寨,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等村情民意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崗位書寫精彩人生|紫雲自治縣格丼村第一...
    為儘快熟悉村情民意,找準貧困戶致貧根源,精準實施幫扶,我開始與村兩委幹部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成員,白天進組入戶走訪,與村裡的老黨員、退休老村幹部、致富能人座談,深入了解民風民俗、村級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群眾期盼等,晚上開會研判,把脈問診。村民們故土情結嚴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了「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洞房」天地寬丨興義市則戎鎮長衝村第一...
    四年前,受組織委派,我來到喀斯特地貌尤為典型的興義市則戎鎮長衝村開展扶貧工作。駐村以來每天忙忙碌碌,事無巨細,歷經的扶貧故事多如牛毛。然而,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卻是居住在長衝村一座大山巖洞裡的龔光榮戶。
  • 「我的扶貧故事」他是真的全靠「雙手」脫了貧丨興義市七舍鎮革上...
    可是,我要說的這個人,他沒有腳,脫貧真的就只靠他的「雙手」。2019年7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七舍鎮革上村開展扶貧工作。在駐村中,我重新認識了劉禮林。作為土生土長的七舍人,我很早就認識劉禮林,他殘疾、愛酗酒、靠低保和親戚接濟生活。大多數父老鄉親,都是通過這些標籤去「認識」劉禮林的。
  • 「我的扶貧故事」凝聚各方力量助力脫貧丨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
    我叫肖本龍,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以駐村工作副隊長的身份被選派到興義市烏沙鎮納姑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作為駐村副隊長,不僅要統籌全村工作,我還有自己的網格和結對幫扶戶,既要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又要結合村情實際,制定發展計劃,還要針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才能實現真脫貧。
  • 平凡中的堅守——記安圖縣亮兵鎮新城村駐村第一書記武旭文
    為紮實開展「黨建引領脫真貧、凝心聚力奔小康」活動,深入挖掘選樹扶貧路上的先進典型,充分展示安圖縣脫貧攻堅新舉措、新進展、新成效,現決定在全縣開展「脫貧攻堅·一路有你」大型宣傳展示活動,用心講好安圖脫貧故事、樹立安圖脫貧榜樣、銘記安圖脫貧精神,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完美收官。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亮兵鎮,來看看亮兵鎮新城村駐村第一書記武旭文帶給我們的最美扶貧印記!
  • 「我的扶貧故事」有幸成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
    脫貧攻堅是中國一場重大的戰役,而我也有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的參與者。我叫王玉能,2019年7月26日,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黨委安排我前往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村,參加駐村工作。王玉能整理貧困戶信息當時我心裡很迷茫,不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是什麼樣的性質,工作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同時也怕自己做不好。我懷著先試試看的心情來到了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如果有來生,我們還結對丨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第...
    2016年到2020年,從敬南鎮到魯布格鎮,在此期間我一共幫扶了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可以算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老油條」了。我叫梁浩,2019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興義市魯布格鎮中寨村擔任第一書記。我到中寨村任第一書記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與中寨村雞山組的貧困戶胡志林結對幫扶。聽很多幹部說胡志林55歲還是孤家寡人,是本村的「問題戶」,好酒、不講理、鬧事等不良嗜好在他身上均一應俱全,一次開村民代表大會,領導在臺上說,他在下面講,最後是派出所的同志來解決此事的。聽到這裡,我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怎麼幫扶?滿意度如何提高?」。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爸爸是第一書記丨興義市第八中學學生田豐紹豪
    我的爸爸叫田明。他被興義市教育局派往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在2017年剛過年後的二月。那時,我的媽媽因病去世還不到一年半。駐村第一書記是個什麼職位,我不知道,但是爸爸自從當上第一書記後就很忙。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烏舍緣」丨興義市泥凼鎮烏舍村第一書記龍海
    我叫龍海,是興義市水務局小龍潭水庫管理所副所長,2019年7月組織選派我到興義市泥凼鎮烏舍村擔任第一書記。  駐村開始我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各村民小組,與各小組長溝通交流後,了解到本村人口基數大,在小康村中貧困發生率較高,經過了解我陷入沉思,一直在想:如何才能當好這個第一書記,如何帶領群眾致富。  剛到村時,我發現村支兩委隊伍年齡結構偏大,對各級要求的電子檔資料不能按時提供和完成,於是我每日利用晨會、研判會簡短時間,帶領村幹部從最基礎的電子表格開始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回鄉戰貧 全力攻堅丨道真自治縣河口鎮幸民村駐村...
    2017年2月,我受組織選派來到道真縣河口鎮幸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接到這個消息時,我既高興又忐忑,高興的是作為道真人,能回到家鄉開展扶貧工作,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倍感榮幸;忐忑的是,我雖然出生農村,但從未接觸過農村基層工作,擔心自己完成不了工作任務,有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