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在這裡,我談談我的扶貧故事,也講講我的收穫。

2018年11月12日,我第一次到壩艾村走訪,也看到了我所要幫扶的鄒興貴家庭情況,初見時,進戶的道路蜿蜒難走,沒有乾淨的串戶路,屋內的物品擺放雜亂……從那以後,我常常到他家走訪,了解生產生活情況,並積極去和第一書記還有村幹部諮詢符合他家條件的脫貧攻堅政策。經過了兩年的時間,他家做了「三改」,添置了新家具,修好了水泥串戶路,有一個人受益於公益性崗位就業政策,得到了扶貧資金的幫扶,孫女也在興義職校就讀,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最近時間的走訪裡,兩位老人不停感念政府和黨的政策好,村幹部做事公平,幫扶幹部關心愛護。看見他們的開心笑容,我覺得做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滿意,是值得的。

我被下派到壩艾村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後,我和前沿指揮所的成員一起,田間地頭問農情、農家院裡聽民聲,及時宣傳黨的政策,例如飲水安全政策、控輟保學政策、就業創業政策,讓老百姓能夠及時理解到這些政策。

同時,村裡也舊貌換新顏,建好了圖書室和老年人幸福苑,有了路燈和固定的垃圾投放點,接通了飲水管道,安裝了通信基站,實施了電網改造,危房舊房全部拆除,全是安全穩固的水泥磚瓦房子,實施了很多的「三改」項目,村容村貌有了極大的改善。而且,村裡還固定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大會,宣傳黨的政策,以黨建村建帶動扶貧,提升村民文化素養,養成文明習慣,激發老百姓的脫貧信心和積極性。現如今,村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笑容也變得自信和幸福。

我很自豪能夠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歷史性的工程之中,踐行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今後,我會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和飽滿的熱情做好工作。

【人物小傳】

劉鑫,男,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義 整理

編輯彭芝莉劉義

編審陳俎宇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有幸成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
    脫貧攻堅是中國一場重大的戰役,而我也有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的參與者。我叫王玉能,2019年7月26日,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黨委安排我前往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村,參加駐村工作。王玉能整理貧困戶信息當時我心裡很迷茫,不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是什麼樣的性質,工作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同時也怕自己做不好。我懷著先試試看的心情來到了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臉就是我們的動力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南龍...
    我叫何清,是一名來自萬峰林旅遊集團的一線員工,2019年的7月,我很榮幸被抽調到興義市南盤江鎮南龍村開展扶貧工作。剛到南龍村時,我從早到晚開展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以便於開展工作。在走訪中我了解到,村民們一年有3個月面臨缺水,於是我積極協調鋪設了南龍五組八組安全飲水管道共計10.8公裡,接通小龍潭大水管網,讓村民們喝上放心水,解決季節性缺少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秉持信念為民謀利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村駐村幹部...
    我叫李雲龍,是興義市雄武鄉高峰村的一名駐村幹部,第一次接觸民政工作是2016年3月,面對老、弱、病、殘、貧的群眾,我深知他們生活不易,總是希望他們能過上好日子,於是2018年3月,我向組織遞交了駐村申請,成為了一名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點滴事難忘丨興義市倉更鎮下寨村駐村幹部吳堯
    我是吳堯,2019年7月,我作為市級選派的駐村幹部到倉更鎮下寨村駐村扶貧。進村後,我立即開展走訪調研,開始「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工作,我很快就摸清了本網格的建檔立卡戶、低保戶和一般農戶人員的基本生活收入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中書寫不平凡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
    我叫曹仕勇,現在是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駐村幹部。不知不覺,脫貧攻堅工作已接近尾聲,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有喜也有悲。到目前為止,我先後包保了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這期間發生了許多印象深刻的事情,讓我終身難忘,且受益匪淺。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就這樣,7月23日,我第一次來到了我要常駐幫扶的鐵廠村,從此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涯。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雄武,書寫我與中心村的緣分丨興義市雄武鄉...
    我的扶貧故事要從2017年3月的一天說起,根據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雄武鄉中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當我接到通知時,竟不知所措,為接下來是否能勝任這一工作擔憂,懷著這樣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雄武鄉,就此和中心村結下了緣分。
  • 「我的扶貧故事」張先朕:駐村工作的苦與樂
    我是興義市生態移民局(市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4月2日,單位選派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擔任第一書記。短短半年多的時間,便讓我體驗到了基層工作的不容易。梅家灣村與廣西隔河相望,是興義市一類貧困村,雖已脫貧出列,但在鞏固脫貧成效工作中任務還重。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更好地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到梅家灣村後,我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入戶走訪,跑遍9個村寨,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等村情民意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丨興義市魯布格鎮坪上村駐...
    今年,我去貧困戶範正玉家走訪時,他對我說道。範正玉總是喜歡叫我李哥,他說我就像他的親哥哥一樣。  我叫李鳳坤,1979年8月出生,從2010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我一直奮戰在農村基層一線。多年的基層扶貧工作讓我了解到,扶貧工作是需要幫扶人和被幫扶人一同努力完成的一項工作,少了哪一方都不行。駐村幹部李鳳坤(右一)到群眾家中開展人口普查工作範正玉是我的幫扶對象,曾住在興義市魯格鎮新土界村肖家灣組。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智」與「志」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
    我叫康議。2015年11月,我考上了興義市財政局雄武分局的工作,2019年被派駐到雄武鄉盤江村擔任駐村幹部,於我而言,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我第一次深深切切地接觸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兩代人,幫扶父子兵|從江縣西山鎮務林村第一...
    六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曾在務林村當了五年的掃盲教師。當我告知他,我將去務林村駐村時,他有些激動:「是老天特意安排的吧?我在那裡掃盲五年,你現在又搞扶貧!去吧!那裡是窮了點,但人還是很實在的!」  春去秋來兩輪迴,八百多個晝夜過去了。其間,酸甜苦辣都嘗遍。再仔細品味,便有了下面的一幕幕。幫助群眾摘糯禾駐村第一天,與村組幹見面,了解基本村情。深度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基本都一樣,不必多說。
  • 「我的扶貧故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丨大方縣理化鄉果木村駐村幹部...
    我叫龍垚,是畢節市大方縣的一名中學老師。2018年3月,將學校的工作交接好後,我就主動請纓毅然來到了理化鄉果木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為了了解村裡的基本情況,不做「無頭蒼蠅」,一到村裡,我就先與村幹部們一起了解了村裡現存的具體問題,從民族宗教、貧困戶分布、產業布置等方面分析了全村工作的短板。理清思路後,我就開始走家串戶了解村民的基本情況。同事總說我是起得最早的。
  • 「我的扶貧故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駐村幹部...
    我叫王世才,是施秉縣雙井鎮翁西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2015年3月,我來到雙井鎮翁西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這六年的扶貧工作中,有過心酸、迷惘,但當我看到貧困戶在我們的幫扶下順利脫貧,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心中感到無比欣慰。我來自農村,農村的家庭生活情況大多比較困難,但當我走訪了翁西村的貧困戶後,才發現這裡的群眾貧困程度比我想像的要深得多。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閃耀扶貧路|六盤水市青林鄉海發村駐村幹部劉行
    我叫劉行,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鐘山供電局派駐六盤水市水城縣青林鄉海發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9年9月,在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發起總攻之際,我被組織安排到貧困發生率極高的海發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面對未知駐村前路,我是迷茫的,也是嚮往的,更向自己立下過誓言——「未來,這裡就是我踐行青春夢想的舞臺。」有人對我說「農村是一所大學、一個大舞臺、一個大熔爐,能從基層幹起,才能經風雨、長見識、成良才」,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名90後駐村幹部,我認為我是幸運的。從埋頭專業計量技術領域,到奮戰脫貧攻堅一線崗位,工作上的轉變曾令我迷茫不已,但同時也令我成長不少。
  • 「我的扶貧故事」紮根基層 無悔前行|錦屏縣河口鄉文鬥村駐村幹部...
    我叫田浩呈,是錦屏縣河口鄉文鬥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工作已四年有餘。文鬥村是一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老苗寨,2015年6月,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有千年銀杏、紅豆杉和獨特厚重的錦屏文書,還有歷經數百年的石碑。
  • 「我的扶貧故事」搬出「洞房」天地寬丨興義市則戎鎮長衝村第一...
    四年前,受組織委派,我來到喀斯特地貌尤為典型的興義市則戎鎮長衝村開展扶貧工作。駐村以來每天忙忙碌碌,事無巨細,歷經的扶貧故事多如牛毛。然而,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卻是居住在長衝村一座大山巖洞裡的龔光榮戶。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
    2019年7月,我還在進行「一卡通」督查工作,在接到組織派駐扶貧任務的第一時間,我及時完成工作交接,按時到達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的第一天,我就與高峰村第一書記及村支兩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如採集邊緣戶信息、督促危房改造項目進度、開展新一輪「一查四保」「四逐四準」等工作,一開始我不太習慣這樣的工作節奏,但看著這些困難群眾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必須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 「我的扶貧故事」他是真的全靠「雙手」脫了貧丨興義市七舍鎮革上...
    可是,我要說的這個人,他沒有腳,脫貧真的就只靠他的「雙手」。2019年7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七舍鎮革上村開展扶貧工作。在駐村中,我重新認識了劉禮林。作為土生土長的七舍人,我很早就認識劉禮林,他殘疾、愛酗酒、靠低保和親戚接濟生活。大多數父老鄉親,都是通過這些標籤去「認識」劉禮林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爸爸是第一書記丨興義市第八中學學生田豐紹豪
    我的爸爸叫田明。他被興義市教育局派往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在2017年剛過年後的二月。那時,我的媽媽因病去世還不到一年半。駐村第一書記是個什麼職位,我不知道,但是爸爸自從當上第一書記後就很忙。
  • 「我的扶貧故事」住進新家 遍地花開丨冊亨縣雙江鎮壩納村駐村幹部...
    2014年大學畢業的我也像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對未來充滿雄心壯志,留在了省城貴陽,準備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然而理想是美好,現實是殘酷的,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