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重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3.5億元,支出2166.1億元。重慶的財政「帳本」釋放了哪些信號?在7月24日舉行的上半年重慶市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財政局人士就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了解讀。
信號1
經濟企穩回暖帶動財政收入回升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11.2%,主要是因為疫情衝擊以及減稅降費。」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市在繼續實施去年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達產,又新推了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這些減稅降費政策持續落地,市場主體紓困成效明顯,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積聚了經濟增長的動能,也支撐了經濟的企穩回暖,促進了財政收入的回升。
財政收入回升,體現在稅收收入由負轉正、稅源結構動能轉換等方面。比如,6月全市稅收增長9.1%,這是今年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再如,上半年,我市的製造業、金融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對稅收增長的貢獻逐步加大,從長遠來看,不僅能夠穩定財政收入的增長,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實實在在的動能。
信號2
300多億元直達資金按規定下達區縣
今年以來,面對減收、增支壓力,市財政通過穩收入、壓支出等舉措緩解收支矛盾。
穩收入方面,將上年度部門單位沒有用完的錢全部收回,由政府重新安排;統籌土地供應,保障土地收入穩定;盤活公租房商業門面和住宅租賃權、軌道上蓋物業等資產,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集中統一監管;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特別是這次中央新增「2萬億」直達資金,補助了重慶300多億元,目前已按規定分配到區縣,各區縣正在加緊落地落實。
壓支出方面,今年1月市政府出臺過緊日子10條,包括今年暫停公務車購置,按30%壓減各部門的課題費、規劃費、培訓費。上月,再對市級部門一般性項目和專項資金分別按15%、10%壓減。各區縣也在按不低於市級的標準過緊日子。省出來的錢,除了彌補減收,集中投向了基本民生、企業紓困、科技創新等領域。
信號3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支出有保障
落實「六保」任務,是今年做好「六穩」工作的著力點。為此,重慶財政上半年在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居民就業。上半年,全市直接用於促進就業方面的資金達到32億元。減免社保費一項,預計全年可減免230億元。
二是穩步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設,保基本民生。總體上,繼續保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左右用於民生。脫貧攻堅方面,市級財政資金全年安排增長了20%,正抓緊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在政策、資金上的銜接。救助方面,加大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救助,上半年全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支出達到40.7億元,僅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市級財政就安排支出了5.1億元。
三是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紓困發展,保市場主體。上半年,全市減稅降費230多億元,及時兌現了「支持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20條」和「復工復產4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恢復正常運行。
四是切實加大對區縣財力的支持力度,保基層運轉。通過統籌中央直達資金、壓減本級支出騰出的財力等辦法,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兜牢基層運轉的底線。截至目前,已下達區縣轉移支付資金1403億元,重點向貧困區縣、民族區縣和重點生態保護區縣進行傾斜。
信號4
持續落細落實減稅降費政策
今年減稅政策,主要有5項:一是對參加疫情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按政府規定標準取得的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二是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三是對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疫情防控物資免徵關稅;四是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由3%調整為1%;五是在地方權限範圍內,出臺對中小困難企業可以申請3個月的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減免政策。
降費方面,一是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對大型企業減半徵5個月,對中小微企業免徵11個月。二是在去年底實現市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的基礎上,先後對13項收費基金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