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2月7日訊(記者 劉佳)2021年北京將進入高考改革後的第二年。伴隨2020年新高考改革的實施,總結首次新高考下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高校招生錄取的深刻變化,以及學生和家長在複習備考、志願填報、生涯規劃中的得與失,成為2021屆考生、家長和中學當前尤為關注的重點。另外,由於高二下學期整個學期的網上教學,本屆高考生在學習和備考中遭遇全新的挑戰。
12月4日,由北京市教委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主辦,精華學校協辦的「第三屆北京新高考論壇」在北京廣播大廈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考試院,以及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所高校招生負責人及專家,與到場的50餘所京城中學校長一起,在深入總結北京新高考首年經驗基礎上,圍繞「新高考下的教與學」進行研討。
以職業規劃促教學目標 放眼長遠育人才
在「第三屆北京新高考論壇」上午的主題發言中,精華學校書記、副總裁塗滌非分享了精華學校基於職業生涯規劃的德育工作微創新。結合對大量市場人力資源及薪酬報告的分析。塗滌非認為,由於所在行業、崗位以及職能的不同,不同行業、不同公司、不同崗位薪酬待遇差異巨大;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發展空間不同,薪酬待遇隨時間分化明顯。精華學校引入人才測評、人力市場研究,從而助推生涯規劃的設計與落實,並率先將CPM人才測評引入日常教學中,並深入研究認知能力、潛在能力、動機等多個維度的測評結果。
除了引入人才測評、人力市場研究等研究成果,精華學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進行多種方式的德育微創新。比如每周精心製作一期「成長驛站」視頻,每周「成長驛站」會設定一個主題,比如自律、堅持、緩解焦慮、時間規劃等,不僅讓學生學到方法、開闊視野,更有助於同學們調節心態、管理情緒,並與日常教學和德育管理直接呼應。同時,專門為高考全日制學生編輯《精華周刊》,精選學習素材,幫助考生激活思維,開闊眼界,完善人格。
「精華學校在德育領域的微創新探索,來源於我們對學生教育的責任,更來源於對黨建工作的重視和對總書記重要講話的學習和實踐。」塗滌非表示,精華學校的德育教育,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啟發引導每一名學子「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精華學校做教育,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屆接著一屆的學生帶,為黨和國家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持續努力。
「六脈神劍」延伸教學算法 完善教師激勵
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教研校長魏國介紹了新高考背景下精華學校在教與學中的方法論,重點分享了破解教師教學評價的「六脈神劍」,即考查教師貢獻值增加值;計算班內學生弱科分差位次;對比教師預測學生成績與學生實際成績的相關性;學生對老師教學的階段性評價;教師個人考試成績的海澱位次;不斷提高教研水平。
比如,精華學校要求,考試前任課老師要對所教學生的成績進行預測,考試結束後對比老師預測成績和學生實際成績的相關性。此舉主要是通過成績的預測考查老師對學生的能力的了解程度,從一個側面要求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另外,精華學校授課教師必須參加大型考試。這不僅有利於老師了解高考命題方向和考題,也有利於老師和學生建立同理心,理解學生在考試中的狀態和思考的方式。
通過這六大舉措,精華學校不斷延伸教學算法,完善教師激勵的辦法,破解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這一評價系統不僅符合高考改革「注重過程評價」的要求,而且精準匹配新高考選課走班。
魏國校長坦言,考慮到學生的多層次性,精華學校在新高考中比眾多公立校所面臨的挑戰都更大,因為既要滿足好學生的發展需求,又要幫助成績較弱學生的提升。精華嚴格的教師考核正是源於對學生的責任感,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上臺階。同時,教育作為服務行業的一種,其易逝性的特點決定在沒有結果之前要重點抓住過程,因此,精華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教學服務。
在論壇中,由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與精華教育考試研究院共同編著的《高考導航——2021年北京新高考解析指南》新書正式發布,現場還將該書免費贈送給通州區八所高中校以及部分遠郊區學校,以此全面支持城市副中心高中校的發展建設,為當地高考學子提供更多升學指導服務。
據悉,新版《高考導航》在原有基礎上,結合2020年北京高考全新的志願填報與高校招錄規則、升學數據及專家各科試題評析,對北京高考及高三備考、新高考命題趨勢、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等深入研究,為2021屆高考生提供了一個高精度、可操作的「高考導航」。
多位高考研究專家 支招新高考「教與學」
本次論壇中,多位高考研究專家、高校招辦主任和中學校長也對「新高考下的教與學」進行專業解讀與分析。
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姚守梅表示,2020年,北京新高考開局,命題堅持立德樹人,以能力立意為基礎、強化素養導向、價值觀引領,體現以「考」育人的自覺,呈現了行大道、求大氣、寬廣融通的獨特風貌。新高考背景下的學科教學,要強調育人功能始終在場,強調綜合、關聯,凸顯學科思維和學習進階,注重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內容的深度理解與綜合運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鄧怡認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人才培養面臨新形勢新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然要求我們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思考高校和高中如何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如何通過優化招生專業、設置前沿課程、開展生涯規劃等方式進行最有效的雙高銜接。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院、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認為,《規劃綱要》實施的過程顯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規範和減少加分上獲得社會高度認可,在管辦評分離、深化專業評價上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北京高考招生改革需要學習各試點省市的經驗,儘量給考生和高校更大的自主選擇機會,周全考慮,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