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的盛夏時節,走進阿旗沙日哈達村,卻是一派「小清新」的田園美景。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道連通家家戶戶,街道兩邊花草相映、綠樹成蔭……到處彰顯著精準扶貧帶來的喜人變化。
沙日哈達村位於位於巴彥花鎮東南4公裡,是一個以種植玉米、高粱為主兼有養殖的農業村,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村。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不僅讓村莊靚起來了,群眾的生活條件和村情民風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貧困村新姿煥發,喜事連連……
老馮的幸福生活
「沒有脫貧攻堅,我結不了婚。」來到馮明慧家中時,他正在院子裡蓋豬圈,妻子宋鳳英忙著做飯。馮明慧說:「病治好了、收入多了,媳婦娶進門了,你說這日子安逸不?」
今年49歲的馮明慧,因股骨頭壞死、皮膚病等多種疾病致貧,曾經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我都沒想過還能再婚。」馮明慧結過婚,可在前幾年離了。女兒要讀書,自己因病不能幹重活,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彼時,他自知脫貧無望,養成了酗酒解愁的壞習慣。 「老馮,你這一天三迷糊,怎麼能脫貧啊。」2016年,馮明慧被精準識別為建卡貧困戶後,村委會主任周光宇鼓勵他振作起來,治好病,好好幹,「再娶個媳婦過日子嘛!」 在村「兩委」和工作隊的幫扶下,2018年5月,馮明慧享受了健康扶貧政策,自己僅僅支付了4000多元就做了股骨頭轉換手術,恢復了勞動能力。2019年為他申請了旗就業局設置的保潔員公益崗位,每月工資1560元;除此之外,馮明慧還享受了低保、點餐式扶貧和資產收益等扶貧項目。
馮明慧脫貧了,精神面貌也改變了,有人開始為他說媒了。經人介紹,他與宋鳳英相識,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並於2020年1月登記結婚了。宋鳳英坦言,馮明慧現在踏實肯幹,又不酗酒了,只要兩個人齊心協力努力奮鬥,日子就一定會好起來。婚後的馮明慧幹勁更足了,自家的小院全鋪成了磚地,院牆也都壘起來了。如今他正在蓋4間豬圈,準備抓幾頭豬,發展養殖業。「感謝黨的政策,讓我脫貧又脫單。」馮明慧說,沒有好的政策,他的病好不了,更娶不了媳婦。他相信,今後他們的日子會更好。
老馬的美麗庭院
走進70多歲的脫貧戶馬俊山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門前醒目位置掛著的「美麗庭院」標誌牌。走進院內,清新的泥土氣息伴隨著菜園香氣撲面而來,屋內寬敞明亮,到處一塵不染。「我們老兩口閒來沒事,就喜歡侍弄一下花花草草,把院子打掃乾淨,自己看著舒服,還能作一個典型,引導村民自覺維護庭院衛生,也是對多年來脫貧攻堅幫扶的一種回報。」馬俊山微笑著說道。因為老兩口都非常喜愛養花,所以在庭院門口種植了漂亮的花卉,老人家每天都會侍弄小院,使得整個庭院生機盎然,就算是柴火垛都擺的整整齊齊。優美整潔的環境包含著老兩口的心血,他們不但保持屋內、庭院整潔,還把自己家附近的公共區域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全村人都誇讚馬俊山。
近年來,沙日哈達村大力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利用脫貧攻堅愛心超市、獎勵積分等激勵機制,通過村幹部分責劃區、黨員示範帶動、相關部門指導等方式,充分調動廣大農戶參與美麗庭園建設的積極性,先後完成了街道的全部硬化、體粉刷、危房改造工作,建設完成美麗庭院示範戶 40個,房前屋後綠化4000平方米、種花種草199戶,建成廣場綠地1處,綠化村路延線700米,治理生態溝渠50米,建垃圾收集處理池1個,聘用保潔員18名,配垃圾運輸設備2臺,推動村容村貌的徹底改變,讓村莊靚起來。
老鮑的豔陽天
「如果沒有黨的扶貧好政策,我們做夢也不敢想有現在的好日子。」看著豬圈裡的這幾天剛剛下的豬崽,鮑全開心極了。在沙日哈達村,提起鮑全,大家都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脫貧攻堅以來,鮑全靠著勤勞的雙手,發展生豬養殖,闖出了一條自強不息、脫貧致富之路。 「以前家裡生活很困難,僅靠著低保金、幾畝地和幾頭驢維持生活。」鮑全說道。鮑全家裡共有三口人,妻子患有癲癇,兒子得上了尿毒症,每年要花費很多醫藥費治療。2016年,鮑全一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他們一家的貧困的生活照進了曙光。
「妻子和孩子享受了健康扶貧政策,我們一家三口享受了『C類低保』,我還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政府的幫助和關心,給了我們一家帶來了脫貧的希望。但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脫貧還得靠自己奮鬥!」鮑全堅定地說。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9年,鮑全購進了4頭母豬,並於當年販賣豬崽近30個,平均每個能賣到700元。今年,鮑全不僅再次擴大了養殖規模,還種植了90畝多地,日子過的那是一天比一天紅火。鮑全說道,「這幾天已經繁殖了22個豬崽了,按現在的市場行情,每個至少在1000元以上。」時值正午,鮑全又來到豬圈給母豬餵食,看著圈舍裡的母豬以及活蹦亂跳的豬崽兒,鮑全舒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