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線教育的狂熱與桎梏
擁有億萬元級市場容量且潛在用戶規模龐大的在線教育,是教育培訓行業的熱門賽道,其中K12(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在線教育的競爭尤為激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國內線下教育培訓機構遭受衝擊的同時,在線教育卻迎來「高光」時刻。然而,在線教育企業光鮮的背後卻隱藏著重重危機。
融資「競賽」白熱化
對於不少行業來說,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意味著資本寒冬。然而,在線教育行業卻一片火熱,融資「競賽」呈現白熱化態勢。
2020年12月29日,好未來(學而思母公司)宣布,與Silver Lake(銀湖資本)等達成33億美元私人配售協議。實際上,進入12月以來,包括好未來在內的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披露了最新融資計劃,大有融資「競賽」的意味。
12月7日,以K12為主的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發布公告稱,幾家價值投資者已約定購買總計約8.7億美元(折合約56.8億元人民幣)的公司新發行股票。近日,跟誰學創始人兼CEO陳向東表示,該項定增融資已經全部到位。另有消息稱,在線教育品牌猿輔導獲得3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雲鋒基金。這已經是猿輔導2020年進行的第三次融資,全年共融資35億美元。
在近日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的還有作業幫。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2月28日,作業幫剛剛完成了一輪超16億美元的融資,創下其自2015年開展A輪融資以來規模最大的紀錄。
據統計,2020年1-11月,在線教育行業共披露89起融資事件,雖較去年同期的136起融資事件減少了35%,但融資總額卻高達近388億元人民幣(除特別註明,單位下同),較去年同期激增257%。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上)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數據報告》也顯示,在融資金額方面,僅2020年上半年在線教育融資總金額就高達143.4億元,同比增長48.3%,為近五年同期最高,且已超2019年全年融資總額(128.1億元)。
行業面臨更大挑戰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流量逐漸回歸均值,在線教育行業迎來更大的挑戰。
老牌教育機構優勝教育的「爆雷」引發廣泛關注。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優勝教育在全國各地狀況頻出,主要涉及培訓退費難、辦學不規範、拖欠員工工資等。和優勝教育的境況如出一轍的還有主打一對一在線輔導的學霸君。
此外,還有不少在線教育機構也暗藏隱患。2020年4月,在線教育平臺跟誰學再遭做空機構香櫞質疑。香櫞在報告中稱,跟誰學虛構營收幅度達70%,應暫停股票交易並進行調查。5月1日凌晨,香櫞再次發出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其中披露跟誰學2019年的註冊用戶中有40%是虛假的。有數據顯示,2020年跟誰學陸續遭遇灰熊、香櫞、天蠍、渾水等多家機構共12次做空圍剿。
遭遇危機的還有另一家頭部教育機構好未來。2020年4月,好未來發布公告稱,在例行的內部審計過程中發現某些「員工有不當行為」,懷疑問題員工與外部供應商合謀,偽造合同等文件,錯誤誇大集團旗下低齡兒童在線教育產品「輕課」的銷售數據,「輕課」業務約佔截至2020財年整體預計營收的3%-4%。
燒錢換不到未來
為搶佔市場份額、持續引流獲客,各家教育機構在營銷費用上的投入越來越高。然而,瘋狂燒錢、大打營銷戰就能換來一個好的發展前景嗎?
跟誰學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銷售費用從2019年同期的3.304億元增至20.558億元。跟誰學解釋稱,銷售費用增長主要源於為擴大用戶規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所增加的市場推廣費用,以及銷售和營銷人員薪酬的增加。從資金投放的渠道來看,眾多資金流向了搜索、信息流、短視頻、社交平臺等線上流量聚集地,主要目的是觸達目標用戶並促成轉化。
自2018年以來,跟誰學已連續八個季度實現盈利。然而,去年第三季度跟誰學褪去光環,淨虧損額高達9.3億元,系上市後的首次虧損。
好未來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好未來的營銷費用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8億美元,同比增長44.3%;營銷費用率高達34.5%,同比增長5.7%。好未來解釋稱,營銷費用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用戶,增加品牌效應。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以資本助推平臺發展、通過燒錢進行跑馬圈地是網際網路公司的常用手段,而教育平臺如果沒有優質的教學資源等為基礎,呈現出的就是虛假繁榮,後期需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成本來彌補。
「傳統教育機構受到線上教育的衝擊,缺乏運營思路的轉換,加上疫情影響,容易造成經營困難。而線上平臺過於注重用戶獲取,缺乏沉澱,或許有點脫離教育為本的理念。」陳禮騰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