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西方,尤其是美國領導人都有體育上的一技之長。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我的分析是,運動員出身的人,一定具備有特殊的心理素質。
為什麼運動員出身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脫穎而出?他們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他們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拉加德,曾為法國花樣遊泳國家隊隊員
的確,大多數西方,尤其是美國領導人都有體育上的一技之長,有的曾經入選大學的體育代表隊,有的是職業運動員出身:美國前任財長亨利?鮑爾森就曾是大學校橄欖球隊的明星球員,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樣遊泳運動員,世界著名的金融機構黑石集團的創始人蘇世民,曾經是校長跑隊的隊員……
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我的分析是,運動員出身的人——專業運動員另說,因為他們需要異於常人的身體條件——一定具備有特殊的心理素質。
什麼心理素質?
首先,運動員是懂得如何去競爭的一群人。體育遊戲天生就帶有競爭性,運動員身處其中,天生要善於競爭、喜歡競爭。
其次,運動員要懂得團隊合作。即使是單人項目,如桌球、體操、跳水、田徑項目等,也同樣需要團隊配合,因為一個團隊裡有教練、營養師、陪練等,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到優異,才可能達到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競爭和合作就是永恆的主題。這就是體育精神!人與人之間有競合,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存在競合,單靠一項是無法取勝的。而運動員身上是兩者兼備。
為什麼運動員出身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脫穎而出?他們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一個能贏的團隊一定也是經歷過許多逆境的團隊,不可避免有過失望、恐懼、質疑、懊惱……尤其在千變萬化的比賽場上。
在競賽落後的情況下,核心人物必須摒棄雜念,千萬不能糾結在「真慘、真倒黴」的心態上,也不能妄想一舉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個球,才能把握住贏回來的機會。這種機會往往轉瞬即逝,必須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正是因為了解運動員這些特徵,國外商學院特別青睞有運動背景的學生。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研:畢業20年後,哪些校友群體為母校捐款最多。結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並不是學習最好的學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隊背景的學生,這些學生無論當年還是現在都是最有集體榮譽感的。
牛津大學有個久負盛名的羅德獎學金,這項創立110多年的獎學金有四項招生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喜愛體育,最好有運動成就。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往往具備優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來領袖。
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聯盟——常青藤聯盟最早就是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若干所大學的美式足球運動體育聯盟,而非學術評比,比如奧數競賽的聯盟。而中國也曾經有過一段頗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華附中早在「文革」前,就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加入校隊,活躍於各種比賽,他們中成就了後來中國社會的精英。
反觀中國,到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還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意奧數、鋼琴等等。在全球化時代下,只懂得奧數,不懂得與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適應時代變化。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管是童年還是青春期,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運動中學得的其他東西,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因為運動能幫助孩子建立與他人的聯繫,讓他們學會珍惜和成年人之間的關係,獲得自信心,以及為自己設立目標、完成目標。
運動精神和團隊精神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在運動場上,孩子們能學會如何輪流上陣、如何等待輪候、如何在輸掉比賽的時候不低頭、如何對勝利的對手說聲恭喜,學會傳球,不把所有的榮耀都歸給自己。
如今,學校會教孩子們,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取得成果就要學會團隊協作——這是21世紀裡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教給孩子的——而一支運動隊就是孩子學習團隊協作的藝術的最佳場所。
領導力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除了在運動場上,孩子們在童年時期還有什麼機會能夠以健康、有效的方式領導其他孩子呢?
在成長過程中的過渡階段,每個人都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站出來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什麼時候去追隨他人的領導——而在童年學習這堂課的最佳課堂,無疑就是運動場。
從失敗中學習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是什麼讓孩子獲得幸福感和取得成功?如果你熟讀過有關文章,你會發現,排在前列的是「失敗」和「同理心」。我說的失敗可不是在考試中得個B,而是真正的失敗——運動場上的輸贏。
在運動場外,這一代的家長總是希望保護孩子們遠離失敗,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其他地方,從來不想孩子體會輸的感覺。而這正造就了我們抱怨的一代人。
簡單地說,孩子需要學會輸,他們必須知道自己不總是最好的,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努力,並成長為一個更頑強的人。
歸屬感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讓孩子成為團隊的一員能給他們一個積極的身份。所有的孩子都渴望歸屬感,他們想和朋友一起玩,想和朋友一樣,因為這能帶給他們安全感。
研究顯示,那些屬於某個團隊的孩子,包括穿統一制服的孩子,在遇到高風險的行為時,更容易形成有力的同伴關係,作出更好的選擇。
他們也更傾向於和想法相似的同伴建立聯繫,並對學業更上心。
對身體的好處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一點誰都知道,但仔細想想,如今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從前靜態了很多。
打遊戲、看電視,屏幕時間支配了孩子的課餘生活。那些一天12個小時在戶外奔跑、攀爬、遊泳的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不復存在了。對一些孩子來說,即使是校園健身房和體育課都成了他們不感興趣的事。
所以,只有有組織的團隊運動才能讓孩子們好好運動一場。他們能花上一整天來奔跑、運動,這會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有食慾、心情更好,同時也能學得更好。
紀律性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學習的自律性是由很多細節積累而成的。
那些從事運動的孩子必須要管理自己的制服、知道自己幾點要到哪裡集合,還要在朋友邀請他們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懂得拒絕,有時候還要保持良好的學分才能繼續在運動隊裡比賽。
這些小事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並在未來做出更負責任的選擇。
促進腦力發展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有證據表明,重複的動作不僅能提升大腦的整體功能,對於大腦的執行功能的影響尤其大。
執行功能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包括制定計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控制衝動、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規劃,最終完成任務的能力。
這聽起來是不是正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兒童正在應對的問題?沒錯,在美國,有11%的兒童正受到注意力缺陷的影響,而在過去十年裡,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倍。
這些在注意力方面有缺陷的孩子需要通過一些常規的訓練來改善問題,而這些訓練提供的好處,團隊運動幾乎都能提供。
更強的自尊心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自我感覺良好。而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孩子們需要切實地取得成功,並因為他們的成功而獲得讚揚,而不是只從父母那裡獲得表揚,因為那樣並不會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孩子們從運動中取得的成就能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心,繼而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自我價值,培養自主性,在別處想要獲得這樣的好處可不容易。
建立與大人之間的情感
Success Is Mostly Failure
如果你幸運的話,可能在你的成長經歷裡,在家庭之外,還有其他的大人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給你的生活帶來了良好的影響。對很多孩子來說,這個角色可能是一個教練或者老師。
對孩子來說,如果能有和一個大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關係,能從他那得到鼓勵,以及認識到失敗是成長的一部分,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性格,這是一件很健康的事。
而這樣的依戀關係也被證實能幫助他們在之後的人生裡更好地和其他大人建立起情感。
原標題:《為什麼有體育特長的人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