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心血來潮式學藝,為孩子選擇愛好特長,你必須要考慮到的事

2020-12-17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回國探親在北京停留的時候,有一次我帶著娃們在商業街的路邊等網約車,旁邊突然冒出來一位大娘,一邊拿著一個巨大的粉紅色的娃娃過家家套裝在我們面前晃,一邊說,小朋友要不要來試聽鋼琴課啊,聽了有禮物拿呦!

粉紅控果妹當時就兩眼放光,拉著我跟人家就要走,我一邊拎住她,一邊趕緊用純正的東北話解釋:俺們不四本地的,四來旅遊地!大娘才知趣的光速消失……

國內興趣班拉客人真是很拼啊,如果我是個本地人,恰好正在考慮讓孩子學個特長的事,這種試聽的邀請真的還挺難拒絕的呀!試聽過後,孩子要是顯得非常喜歡感興趣,腦子裡就不免全都是鋼琴神童的畫面,很可能一激動就跳坑了。

但是,先等等!這是要選擇一個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愛好,要花費父母孩子無數時間金錢精力乃至汗水和淚水,要不要這麼草率呢?

為人父母的總是貪心,看到別人家孩子小小年紀會這會那的,就很羨慕,也都想讓孩子有個特長什麼的,藝多不壓身嘛,多學點總是好的。

可是市面上那麼多種特長班,唱歌,跳舞,各種樂器,各種體育項目,繪畫,下棋,書法,演講,戲劇……隨便數數就十幾個,要學什麼好呢?感覺每個都有理由學,但是學多了孩子又肯定吃不消。怎麼辦呢?

現在都講究要尊重孩子意見,那讓孩子自己決定吧,娃試了喜歡咱就學!

可這樣真的很不靠譜,小孩子其實根本不能判斷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她可能只知道上這個課有粉紅娃娃套裝可以拿很開心,哪裡會知道自己這一點頭,老母親的掏出來的白花花的銀子,千八百個娃娃都買下來了。往往當初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哭著喊著要學的是她,沒一陣覺得不好玩了太難了哭著喊著不學了還是她。

這個時候就很尷尬了,繼續學吧,家裡雞飛狗跳永無寧日,放棄不學吧,學的過程中交的各種學費,買的各種裝備就全得打水漂,試錯成本巨大,誰家裡也沒礦,禁得住孩子這麼瞎折騰呢!

所以呢,如果你不是閒著沒事想撒錢玩票,對待孩子選擇興趣特長這方面,就一定要謹慎一些,尤其是對那些入門成本很高,特別需要勤學苦練的項目,一定要多考慮,不要心血來潮式學藝,一時的衝動導致孩子痛苦,家長被折磨,到最後還不免竹籃打水一場空,就太失敗了。

橙子自己兩個娃,也讓他們接觸過很多興趣班,成功和踩坑的經歷都有一些,在這裡談一談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愛好特長:學校裡不教,就算不會沒太大影響,但是會讓人生增添很多樂趣的一些技藝。

所以那些學術性的班,什麼奧數,速算,編程,英語,等等項目,不能算是興趣愛好,只能算是學術輔導或拔高。學了是用來增強未來競爭力的。

當然,如果孩子特長非常突出優秀,也確實會成為競爭力,但是這種情況只屬於極少數中獎的情況,絕大多數的孩子是普通人,是到達不了那個程度的。相信大多數父母,也不是衝著孩子成名成家去的,只是單純的想讓孩子多學點東西。

所以我們在為孩子選擇愛好特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這門技術,是我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孩子可以通過對這門特長的學習,認識更多的同路人,經歷更多的有意義的事。就算他成年了,這個愛好依然可以繼續滋養他的生命,讓他在無聊的時候可以消遣,在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疏解,讓他的生命多一個寄託,讓他的生活永遠不會缺乏趣味和色彩。

既然是滋養一生的項目,就一定要注重這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比起「能玩得多好」,更重要的是「能玩多久」。

別認為學特長是一錘子買賣,生拉硬拽的學會了就完成任務了。那種突擊學兩年考個級就扔到一邊再也不碰的特長,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浪費時間。只有這個項目孩子成年了還喜歡玩,有閒暇了願意玩,那才是一次成功的興趣培養

基於這最重要的「可持續性」,父母在一開始為孩子選擇特長項目的時候,可以從以下三點考慮:

一,選擇有條件經常玩的項目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學一門興趣,需要付出的只是課時的費用和裝備用品的金錢費用,興趣不光是燒錢,也非常的燒時間燒精力。

想學好一門技術,學的時間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時間要用來「練習」,你一定要把練習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也考慮進去,如果你的條件無法支持大量的練習時間,那就不要太衝動的跳坑。

這點在體育項目上的表現比較突出,比如說像滑雪,高爾夫這種特別依賴場地的項目,不光是要上課就夠了,平時也必須要練要玩,場地往往很遠,每次練都要花錢花時間的折騰。就這個課外練習所需要的花費,你不能覺得心疼,也不能覺得麻煩,要經常帶孩子去玩,孩子多接觸,才有可能練得好。

舉個例子,我家孩子滑雪和滑冰都學了,但是我覺得他們應該學滑冰更有發展一些,因為滑雪去一次又貴又遠,我實在是沒時間經常帶他們上雪山,只能是淺嘗輒止了。滑冰倒是非常方便,家門口就有一個冰場,不上課我也可以經常帶他們去滑著玩,不但長進的快,也有條件可以堅持下去。

總而言之,一定要考慮到大量的日常練習所需要付出的各種成本,自己能不能支持,如果覺得吃力,那就慎選,至少不要學得太深入,免得支持不了放棄的時候太心疼。

二,選擇容易形成家庭氛圍的項目

如果實在不知道孩子學什麼,可以優先挑你自己學過的項目讓孩子學,哪怕你當年學失敗了,後來基本上都忘光了,只要有一點底子,孩子再來學,能夠堅持的機率往往會更大。

第一,你自己有過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至少會比較懂這門技術是怎麼回事,更容易挑選合適的師資,不太會被無良資質不夠的機構哄騙。

第二,你自己學過,也更有經驗,也更能汲取教訓,當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的時候,你也會更有辦法和底氣去解決,讓孩子在學習中能夠少走彎路。

第三,你自己會一些,在孩子入門的時候更容易樹立權威,孩子對你的專業性服氣,就願意聽從你的建議更配合。專業人士來誇他好,也總比完全不懂的人誇他好,更有份量一些。

我之所以會選擇讓毛頭和果果學鋼琴,主要是因為我小時候學過電子琴,這個樂器我更懂,這和為了孩子彌補我的遺憾是兩碼事,我學過一遍,有過些經驗,孩子站在我的肩膀上,總會看的更遠些。

當然,也不排除很多父母完全不懂的,可以帶出厲害的特長孩子,但是這就得家長跟著孩子一起學,至少那些術語你要聽得懂才行,恐怕就更費勁兒一些。如果你自己對某個特長項目有過相關經歷,孩子也不排斥,那就優先考慮這個,經歷既財富,別浪費了。

另外,如果你學過,也能在這個方面和孩子在生活中互動作為消遣,讓這個愛好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去。譬如孩子學下棋,你就可以沒事和他殺一局,孩子學桌球,你能和他對打兩場。就像我們家,遇到孩子喜歡的曲子,我就會下載譜子和他們彈著玩一下,我彈不好,至少彈個意思,是個生活樂趣。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是非常利於孩子繼續學習下去的。

三,選擇符合孩子個性特點的

前面說了,孩子說喜歡一個項目,未必是真喜歡,他不一定是因為啥喜歡,可能只是喜歡這個老師笑眯眯的很親切,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東西亮晶晶的挺好玩挺漂亮,可能只是覺得這個教室很舒服還有好吃的……總而言之,孩子說的喜歡不一定靠譜。

你作為家長要自己有所判斷,哪一類的項目適合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對腦力活動非常感興趣,就可以考慮給他報個棋類項目

如果你家孩子身體特別靈活,那可能特別適合某些體育項目

如果你家孩子聲音好聽響亮,那可以考慮學個聲樂

你還可以觀察一下孩子平時特別喜歡做哪一類的事情,去推測他可能喜歡什麼項目

……

你對自己孩子的特點應該比較了解,按照孩子的性格特點去定下特長的方向,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一開始可能很難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歡這個項目,但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成就感是實實在在的,受表揚多,學得比別人好,成就感高,自然就越來越喜歡,這樣愛好和能力形成良性循環,讓成就感源源不斷,孩子就非常容易堅持下去了。

可能有些父母喜歡反著孩子的個性特點來報班,譬如孩子特別不好動,很懶,就非要給他報個體育項目,想讓他多鍛鍊,彌補缺點。這樣報班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對這麼報的結果有所預期,那就是這不是孩子擅長的,挫敗感是很大的,他能去學能參與就應該誇獎了,就不要指望他學得有多好,學一陣就放棄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當然他也會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收穫一些東西啦,但是和你所付出的是否成比例,是否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國內很多孩子,小的時候趕場一樣的上很多特長班,可等到了上學的時候,父母又覺得沒時間沒精力繼續,就把所有的特長全都扔了。我自己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學過的特長很多,包括電子琴,單簧管,畫畫,書法,溜冰,可到如今基本沒有一樣能真正拿得出手的。

我覺得這樣真的沒意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佔用了很多玩耍的時間,到最後基本什麼都不剩,真的巨虧。

我們從一開始,就應該把培養孩子的特長作為貫穿孩子整個成長的事情,小的時候不知道孩子的特點方向,時間相對充裕,可以讓他多接觸幾個看效果,可一旦發現娃真心所愛,那就把資源重點傾斜,把學習之餘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花在一到兩個孩子特別喜歡的項目上。只有孩子自己願意很多年不間斷的繼續這個特長練習,最後才能終於能夠成為他的熱愛和樂趣,並一生都從中受益。

希望父母們在為孩子挑選特長項目的時候,不要總想著「娃是不是在這方面有天賦?」這樣的問題,這和期待中彩票區別不大。還是要多想「娃能不能把這個項目堅持下去?」,這樣事關「可持續性」的問題。少衝動上頭,多考慮具體實際的問題,你應該會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你給孩子選擇的愛好,不一定是孩子的愛好,選錯了毀一生!
    杉杉爸爸:選擇是一種智慧家長的想法永遠都是: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好!但大部分家長的想法終究只是想法而已。成功的孩子靠的永遠都是自己。你給孩子報的特長班,適合孩子嗎?現在的教育機構可以說是爛大街的存在,各種愛好技能班多的更是沒有你想不到的。可是究竟如何選擇才對,誰也無法準確的回答,因為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更是無法用未來的結果去驗證對錯的,因為時間無法倒流,人生沒有如果和假設!
  • 愛好和特長蘊藏著孩子內在生命動力
    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孫同學情緒很低落,發誓從此不再拉琴;家長也認為要集中時間和精力在高考上,索性不想讓孩子再拉琴了。我發現這件事後,找學生家長談了一下,建議孩子可以不參加樂隊,但特長一定要保持下來,不要放棄。我常年帶高中畢業班,注意觀察和研究高校招生政策。各個大學為了繁榮校園文化,每年會拿出一定比例的指標招收藝術特長生,在高考中會有加分。
  • 「特長」不等於「愛好」,愛好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直接原動力
    家長們培養孩子的興趣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是這樣跟風似的培養,孩子有了多個特長,真的會成為孩子未來的原動力嗎?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的「特長」不等於「愛好」,愛好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直接原動力,培養孩子真正的愛好才是重中之重。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特長班,這是最好的答案!
    1/我勸你一定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知乎上有網友問,孩子只想著玩,還埋怨為什麼一定要給他報興趣班,到底該怎樣回答孩子?有位網友的回答贏得了高贊:告訴孩子——逼你上興趣班,是怕你以後恨我。周國平先生曾說過:「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要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才會有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孩子有任何一種興趣,沉浸於任何一種愛好,都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 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興趣特長?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感興趣喜歡,或者程度更深些熱愛,這是培養孩子特長的前提條件。這種情感可遇不可求,若碰到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你家孩子有沒有特長呢?1若孩子遇到了哪個能點燃他心中一把火的特長,那麼請支持。若沒有,莫要威逼利誘。
  • 如何讓孩子的特長成為真正的優勢?簡歷不是寫出來,要靠做出來
    寶寶還不到一歲,她就開始為兒子的愛好培養而發愁了。因為可學的東西太多了,不知道怎樣優化選擇。其他媽媽動手更早,他們都開始早教了。我這已經落後了。你將來想在孩子的簡歷上寫什麼?還沒想好學啥,怎麼就扯到簡歷上了?那當然,愛好就是想發展特長,特長就是要擺在檯面上讓別人知道。
  • 開心的「興趣」,揪心的「特長」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會上各種「班」,其中和學校課程無關的,有的父母會叫它們「興趣班」,有的父母會叫「特長班」。說法不同,意義也完全不同。 興趣是喜好,特長是籌碼 興趣很簡單,就是喜好、愛好,是一個人很喜歡做的事。
  • 銀行校園招聘網申簡歷中興趣愛好與特長該如何填寫?
    銀行校園招聘網申簡歷中興趣愛好與特長該如何填寫?在求職簡歷中很多學生不知道特長與愛好的區別,總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寫,不會寫主要原因是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有什麼特長和愛好。這是很多考生都遇到的情況。那網申簡歷中怎麼填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呢?我先把興趣愛好和特長分個類。
  • 孩子膽子小,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
    孩子膽子小,帶他培養什麼興趣好呢?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大家好,怎麼讓孩子表現自己呢?這是父母必須切實解決的問題,孩子大膽,應該帶他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優秀的孩子都是這樣做的。我建議孩子先練習口才,如果不知道孩子怎麼表達,可以訓練口才來鍛鍊自己,可以提高孩子的表現能力,這很重要,然後,作為父母理解孩子,不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學習討厭的東西。
  • 換了100種說法孩子就不聽?試試「誘導式規勸」,讓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從誕生開始就有了獨立的人格,不是家長的附屬物,所以家長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用更加平等可行的方式對孩子的不當或錯誤行為做出幹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誘導式規勸說到底是一個"勸"字,是用誘發和引導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正確的認識。
  • 從特長打籃球到愛好打籃球,蔡徐坤這幾年都經歷了什麼
    在節目初期,每個練習生都要進行自我介紹的小短片,裡面蔡徐坤提到自己特長是打籃球,並表現了一段花式運球與舞蹈結合的小表演,背景音樂是一首《只因你太美》。之後這就成為了一個梗,蔡徐坤也因此被全網吐槽「我是練習長達兩年的個人練習生,蔡徐坤,喜歡唱跳,rep,籃球」。這句話被廣大網友編成各式各樣的版本,《只因你太美》也改成了《雞你太美》。
  • 我為什麼建議儘可能讓孩子多學特長?我走過的彎路,你就不要走了
    於是乎,社會上出現了這麼幾類家長: 第一類,從高考加分的角度,給孩子選特長,想著早下手,早準備,給孩子謀一個好前程; 第二類,從社會回報考慮,為孩子準備未來謀生的第二條路,這跟當今社會「副業」、「兼職」、「
  • 蔡徐坤調侃自己籃球不是特長:現實讓我認清只是愛好
    而一直十分低調的他並不是不知道這一件事,相反的,蔡徐坤很是了解,還在被黑的同時自我調侃。最近的《青春有你2》節目上,他看到有一名隊員在自我介紹的特長裡寫上了籃球,他當即詢問起了對方:確定是特長不是愛好嗎?還調侃自己當初也以為籃球是自己的特長,直到被全網黑的時候才讓他認清籃球只是愛好。
  • 孩子哭鬧買玩具?不妨試試「燈式思維」,拒絕孩子又不傷感情
    一、何為燈式思維?在《認知方法論》一書中,它的作者曾經提到了燈式思維的概念。當人們置身於黑暗之中時,點亮一盞燈,只能夠照到一部分黑暗,但是這並不是全部。如果放到親子教育中,當父母拒絕孩子後,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而是要把孩子的訴求變成一盞盞照亮黑暗中的明燈,讓孩子明白通過努力就可以有所獲得。二、燈式思維對孩子有哪些意義?
  • 青你2播出,蔡徐坤首次回應籃球事件:打籃球只是愛好不是特長!
    我是落落,一個堅持每日更文的娛樂博主,關注我,每天帶你愉快吃瓜!經過萬千期待,由愛奇藝和微博聯合出品《青春有你2》於3月12日迎來了首播,該節目一經播出僅2小時就創下愛奇藝站內綜藝熱度值歷史新高。當看到有看到訓練生簡介上寫特長是打籃球,問她:「你這裡的特長寫打籃球,你確定你的特長是打籃球,不只是你的愛好而已?因為曾經我也以為打籃球是我的特長,後來我才知道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
  • 興趣or特長?理清這些關鍵點,別再讓高昂的培訓費「打水漂」
    對小諾來說,他最大的收穫是,為學校爭光,進而在他寫簡歷的時候,添上一筆:愛好足球,或者校足球隊。至於其他,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這就是興趣愛好。事實上,要讓孩子對一件事產生興趣很容易,但若要把興趣變成特長,卻很奢侈。原來,我一直以為,從小給孩子薰陶,讓孩子對某一項事情產生興趣,再參加個培訓班就能讓孩子擁有出類拔萃的特長。但現在,我才逐漸認識真相,真的沒那麼簡單。
  • 小男孩沒有特長遭父母怒批,家長要面子的背後是在毀掉孩子
    伴隨著兒子的成長與入學,其他學生的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比如鋼琴,繪畫等等。向來要強的李女士自然也不會落後,她一下子給兒子報了鋼琴,跆拳道,街舞以及圍棋。因為李女士認為兒子接受這麼多的培訓,總能夠開發其特長,成為一個全能的孩子。
  • 孩子有音樂天賦,一定要報鋼琴班嗎?獨屬於孩子的特長,才是天賦
    其實有屬於自己的特長,才能夠被稱為天賦,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發現孩子的特長。一、獨屬於自己的特長,才能被稱為天賦很多家長發現了孩子的音樂天賦,但是由於觀念裡認為學習鋼琴才是學音樂,所以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感興趣就直接帶孩子去報名了,甚至有些家長只是跟從別人的行為,盲目地帶孩子去學習鋼琴,這些都是錯誤的行為方式。
  • 5歲孩子一周八個班,寶媽:興趣不能當飯吃,但特長可以
    因為有事晚上九點多到同事Linda家送材料,讓我意外的是她五歲的孩子竟然還在上興趣班沒有回家。Linda說:孩子一周一共有八個班,十節課,因為鋼琴和英語是一周兩次。可Linda在媽媽圈中只屬於中度「瘋狂」的雞娃媽媽,有瘋狂的媽媽嚴重到放出豪言「閒誰都不能閒孩子,必須讓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得到有效的教育,這樣才能茁壯成長。」當然也有一個興趣班都不給孩子報的,那是極少數,特例,會被別的媽媽當成怪物。我們不禁要問:上這麼多興趣班,孩子會覺得累嗎?
  • 如何選擇適合你的興趣愛好(二十七),外語
    改革開放一直到今天,以英語為代表的外語仍然充當著了解西方世界先進技術和生產力的主要媒介。看到這麼多人都在外語,你是否也想著去學學外語呢?甚至把外語作為自己的終生愛好?且慢,先得問問自己是不是適合外語,是不是會真心喜歡外語這項愛好。那麼學外語究竟有什麼好處?外語容易學嗎?外語能得到什麼樂趣?這些都是對外語感興趣的人們希望得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