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的「興趣」,揪心的「特長」

2020-12-12 騰訊網

(插畫由喬智大叔授權使用)

一位媽媽問我怎麼看待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學習,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我嘗試為這道辨析題給出的答案。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會上各種「班」,其中和學校課程無關的,有的父母會叫它們「興趣班」,有的父母會叫「特長班」。說法不同,意義也完全不同。

興趣是喜好,特長是籌碼

興趣很簡單,就是喜好、愛好,是一個人很喜歡做的事。當我們說「興趣班」時,無論內心有多少功利性的期待,至少還當它是個「興趣」,對孩子得學到什麼水準,是沒有明確目標的。

比如,送孩子去上個機器人興趣班,我們不會馬上期待,他學上一陣子,就能在某個兒童或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上拿到一個大獎,而且這個大獎會直接帶來升學上的競爭優勢。

特長,是特別擅長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經驗,具備某項特長無論是否真的對升學有幫助,至少在父母眼中,孩子會多一些競爭優勢,並由此安心不少。所以「特長」有相當明確的「籌碼」的意味,比「興趣」功利得多,當我們把送孩子上的班叫「特長班」時,它離孩子真正的喜好,可能已經很遠了。

開始一個興趣很容易,掌握一項特長非常難

特長,不但要「擅長」,還要「特別擅長」,能說某個技能是特長而不是興趣,一個人在這方面需要達到的水準要高出別人很多,基本上,興趣程度的喜好,都不能叫特長。

比如器樂演奏,通常被父母視為特長,但能真正稱為特長,至少需要孩子在這個項目上逐級考試,花費幾年功夫考到「滿級」;考到滿級之後,還完全不足以讓孩子和別人相比有一個獨有的絕對優勢,因為有這些特長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同樣是考滿級,真正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水平一定比被父母逼著不情不願地練習、勉勉強強通過考試的孩子高上很多。

即便如此,孩子在這個「特長」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比簡簡單單當成一個興趣來學習,要辛苦得多。而且,特長學習需要父母投入的金錢也多於興趣學習,一旦做了高投入,父母就很容易對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他能在這個「特長」上超越更多同輩,並憑藉它贏得切實利益,這會給孩子相當大的壓力,甚至會把孩子原本很有興趣、很喜歡的事,變成對他來說無比痛苦的事。

其實,興趣本身就是孩子投入某項學習的一個積極動機。

比如我孩子有一位同學,超級感興趣飛機,甚至為了「研究」飛機,背下了很多特別複雜的英語單詞。對飛機的興趣,當然暫時無法發展成某項確定的特長,但孩子樂在其中,願意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這件事,就很可能成為未來深入學習的起點。

當然,更多孩子的興趣並不明確,也並不持久,他可能今天想學學這個,明天想學學那個,在父母看來比較沒有「恆心」,但孩子正是在不斷的嘗試中,識別、發現自己更感興趣的項目的。即便這個興趣沒有長時間持續,但每一項學習,都幫他接觸了新事物、帶來了新認知,對於個人的素養,都是加分項。

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執著地讓孩子把「興趣」學成「特長」。

當然,是否開始某項興趣學習,也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興趣是孩子的興趣,不是父母的興趣。

過早關注特長,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期許」

這個認知來自一次讀者見面會,當時一位媽媽問我,是否需要儘早(比如小學低年級)開始讓孩子學一門藝術方向的特長,以便將來萬一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高考難以考到理想的學校,還可以選擇「藝考」,比別人多出一個選擇。

說實話,這個想法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原以為,讓孩子學習某項特長,主要是為小升初考慮,沒想到,竟然有父母連孩子高考的「後路」都給考慮到了

可是,如果父母把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豈不就等於告訴孩子「我對你的學習沒信心」嗎?這樣的負面期許一旦形成,我想父母和孩子自己,對學業成就恐怕都不會再信心滿滿。

把興趣當成特長培養,是個高風險選擇

父母們把孩子的興趣當成特長培養,自然是希望期待中的「特長」,能在各個階段都為孩子帶來更多機會,並且認為這樣是為孩子選擇了一條安全穩妥的路,但實際上,卻忽略了這個選擇中的高風險。

能帶來機會的特長,一定是和別人相比具有相當大優勢的特長。這樣的特長,一定也需要孩子自己做很大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且還有足夠的天分,才能學得出來。

一個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特長項目上花費太多,能花在學校課程學習上的,自然就會減少。別的孩子全心全意投入學校課程學習,尚且需要格外努力才能取得上佳的學業成就,我們又怎麼能那麼自信地認為,自家孩子在學校學習上的投入沒有那麼多,也照樣能在學業競爭中勝出呢?

所以在做出選擇前,父母們很有必要預見一個自己不願意看到,但卻很可能發生的情況,那就是:做了足夠的努力,但是在特長學習上達不到理想水準,因為努力不足,孩子的學業成就又受到影響。

沒有任何一項興趣、特長,值得犧牲孩子基本能力的發展去學習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能力、閱讀能力等等。

這些能力的發展程度如何,會全面影響到他各個方面的學習,包括學校學習、興趣學習、特長學習,基本能力不足的孩子,恐怕很難在具體的學習項目上獲得良好成果。

所以我有一個基本觀點:沒有任何一項興趣、特長,值得犧牲孩子基本能力的發展去學習。但事實上,捨本逐末的情況實在是太多了,很多孩子都是跟著父母,盲目奔波在一項又一項的特長和興趣學習上,忙到根本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在那些基本能力上多下一點點功夫。

此外,技能屬性的特長,通常都很難通過自學完成,那麼要習得這項特長,就需要孩子有機會遇到真正高水準、能提供專業教學的老師,而這樣的老師,並非隨處可見,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只要把孩子送去一個興趣班,就期待他能在那兒學出一個特長來。

即便是有人告訴你,「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賦,不學可惜」,我們也需要學會分辨,這個人的專業水準,是否足夠判定孩子身上某些天賦的有無。

相關焦點

  • 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興趣特長?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感興趣喜歡,或者程度更深些熱愛,這是培養孩子特長的前提條件。這種情感可遇不可求,若碰到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不知你家孩子有沒有特長呢?1若孩子遇到了哪個能點燃他心中一把火的特長,那麼請支持。若沒有,莫要威逼利誘。
  • 高考填志願選專業:興趣重要還是特長重要?
    高考填志願選專業,最關鍵的問題除了將來的就業前景、發展前途等,就是要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職業志向去選擇了。這點許多考生和家長都知道,但具體到該哪個優先,就挺讓人糾結的。選專業是特長重要,還是興趣愛好重要?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興趣or特長?理清這些關鍵點,別再讓高昂的培訓費「打水漂」
    ),興趣班怎麼取捨?成為了目前我考慮的問題。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幾乎每一個家長都經歷過關於「興趣培養」問題。細數心路歷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總要培養一個興趣特長的,萬一將來有用呢?希望培養孩子一個特長。這是一個完美閉環的回答,但事實上,「興趣」和「特長」之間橫跨的是一座非常長的橋,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 銀行校園招聘網申簡歷中興趣愛好與特長該如何填寫?
    銀行校園招聘網申簡歷中興趣愛好與特長該如何填寫?在求職簡歷中很多學生不知道特長與愛好的區別,總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寫,不會寫主要原因是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有什麼特長和愛好。這是很多考生都遇到的情況。那網申簡歷中怎麼填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呢?我先把興趣愛好和特長分個類。
  • 填報高考志願,學校與專業,學校與城市,興趣與特長間如何抉擇?
    第一不一定選清華或北大,不一定非得選北京,但一定需要對自己的專業、興趣與特長有一個明確的了解,不是什麼熱門就報什麼。上面的例子是一個極端的情況,那麼如果你是全省第1萬名,那麼對應給你1萬名位次的高校,估計就那麼70-80所學校,從中按高校的學科門類性質一區分,可能進入你的興趣選擇範圍的高校在40-50所左右,再加上城市與專業的選擇,一般不會超出30所高校。
  • 5歲孩子一周八個班,寶媽:興趣不能當飯吃,但特長可以
    當然也有一個興趣班都不給孩子報的,那是極少數,特例,會被別的媽媽當成怪物。我們不禁要問:上這麼多興趣班,孩子會覺得累嗎?「人間真相大師」同事Linda說:當他們長大後什麼都不會,融不進其他人的時候,才會真正覺得累。
  • 多維度選專業,如果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選專業?
    多維度選專業,如果根據個人興趣、愛好、特長選專業?
  • 中產家庭的孩子到底該學什麼興趣特長?
    因此,什麼拼命燒錢補習早已成為家常便飯,還得加上才藝興趣培養那才算標配。本來這麼想也沒錯,但架不住身為中產的人都這麼想啊。於是,一幫人扎堆兒去學馬術、學鋼琴、學打鼓、學冰球、學桌球、學高爾夫等各種興趣愛好。這就尷尬了,本來大家學這個就是想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和品位獨特。這下可好,人人都學,人人都會,人人都有興趣和特長。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跟我關係很好的同事張老師仿佛找到了宣洩口,開始滔滔不絕「哭訴」娃的燒錢史:曾幾何時,我和我老公也是那對兒拍著胸脯對朋友說「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去興趣班的,我們不花錢學那些,我就希望孩子能每天開心地玩兒
  • 愛好和特長蘊藏著孩子內在生命動力
    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本來很多孩子有自己的天賦特長,結果由於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特長被埋沒了,最後成為沒有個性、沒有特點的書呆子,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一個人只有堅持自己所長,才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或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 拒絕心血來潮式學藝,為孩子選擇愛好特長,你必須要考慮到的事
    大娘才知趣的光速消失……國內興趣班拉客人真是很拼啊,如果我是個本地人,恰好正在考慮讓孩子學個特長的事,這種試聽的邀請真的還挺難拒絕的呀!試聽過後,孩子要是顯得非常喜歡感興趣,腦子裡就不免全都是鋼琴神童的畫面,很可能一激動就跳坑了。但是,先等等!
  • 成年人的快樂其實也可以很簡單,有真心朋友,有興趣愛好
    前兩天散步的時候,看到有兩個男生在打籃球,他們你追我趕的搶著球,球投進了笑得無比開心,球沒有投進反而笑得更開心了,累了就坐下來聊聊天也是開心無比的。我突然有些感慨,我已經記不清上次這樣開懷大笑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 「特長」不等於「愛好」,愛好才是孩子前進路上的直接原動力
    文 | 凝媽 現在家長們普遍認可「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一理念,特別重視培養孩子的一項特長。於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去興趣班,希望挖掘孩子的潛力,打造出幾項特長。
  • 如何讓孩子的特長成為真正的優勢?簡歷不是寫出來,要靠做出來
    有的孩子認為自己沒有特長,特長一欄空空如也,不知道寫什麼。這讓人覺得很無奈;有的孩子有通用的特長,比如閱讀、運動、演講、寫作、旅遊等,但沒有特殊的故事或業績作為佐證。這讓人覺得很可惜;有的孩子特長非常多,各種證書、獎狀、照片一大堆,簡歷不是簡單的幾頁介紹,而是厚厚的專集,並且裡面所說的特長大部分都是興趣愛好。這讓人抓不住重點;究竟什麼是特長?對孩子來說,特長是指自己特別擅長的技藝或者自己特別感興趣而為之深入探究的領域專長。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特長班,這是最好的答案!
    是呀,一個人擁有獨特的興趣愛好,或者精益的技能,真的可以讓他閃閃發光。其實,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培養孩子擁有一項特長,才是留給孩子最好的「鐵飯碗」!
  • 小男孩沒有特長遭父母怒批,家長要面子的背後是在毀掉孩子
    伴隨著兒子的成長與入學,其他學生的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比如鋼琴,繪畫等等。向來要強的李女士自然也不會落後,她一下子給兒子報了鋼琴,跆拳道,街舞以及圍棋。因為李女士認為兒子接受這麼多的培訓,總能夠開發其特長,成為一個全能的孩子。
  • 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快樂教育媽媽後悔了
    原來,擁有一項傲人的特長,真的能瞬間讓一個最普通的孩子魅力四射。為人父母,如果能幫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並將它變成一項特長,讓孩子體驗到由此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這必將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特長?
  • 文化特長兩不誤,羽毛球小子免試錄取到南雅中學高中部
    羽毛球小子的下一個目標:北大 文化特長兩不誤,以直升生身份免試錄取到南雅中學高中部 圖/受訪者提供 瀟湘晨報記者沈顥通訊員李冠男長沙報導 很多學生進入中學後,興趣愛好都暫停了,全身心投入到文化學習中。長沙市南雅中學1718班的雷力誠是校羽毛球隊隊員,每天訓練兩小時,可他的文化成績一點都沒耽誤,一直都穩居全班第二名。目前,他以直升生身份免試錄取到南雅中學高中部。
  • 我為什麼建議儘可能讓孩子多學特長?我走過的彎路,你就不要走了
    所以才有了前些年特長至上的社會風氣,以及這幾年又很流行的「佛系養娃」(即不給孩子報任何特長)風. 特長至上,佛系養娃,你更喜歡哪一個? 他開心,我就快樂. 世界紛爭,與我們無關. 所有風雨,為娘給你擋著…… 尚等小學以後,我才知道,以前的我,是多麼的幼稚! 我最大的錯誤就是:我對「玩」的定義,太狹隘了.
  • 李玫瑾坦言:家裡再有錢,這三類興趣班也不要給孩子報,別坑了娃
    鄰居家小微的女兒妙妙今年5歲了,正在上幼兒園,原本是開心玩樂的年紀,妙妙每一天都深感疲憊,從白天上學、到晚上輔導班、到周末興趣班,妙妙每一天的行程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