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不少父母都在對孩子做長遠的打算。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報各種特長班來培養孩子。不可否認,家長的本心是好的,然而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卻有很多家長犯了很大的錯誤。
李女士的兒子7歲了,因為生活在一線大城市,李女士和丈夫深感社會壓力之大。為了讓兒子能夠有一技之長,在將來的社會中足以立足,李女士和丈夫在兒子2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兒子報了早教班來開發孩子的各種潛能。
伴隨著兒子的成長與入學,其他學生的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各種特長班,比如鋼琴,繪畫等等。向來要強的李女士自然也不會落後,她一下子給兒子報了鋼琴,跆拳道,街舞以及圍棋。因為李女士認為兒子接受這麼多的培訓,總能夠開發其特長,成為一個全能的孩子。
然而,令李女士意想不到的是,即便兒子每次培訓課都一次不落的去上,但兒子卻依舊什麼也沒學會。
在心疼自己花費了那麼多的培訓費的同時,李女士更多的是對兒子的怒其不爭。為此,每逢去上特長課的時候,李女士的家裡總會上演著兒子哭鬧著不想去上課而李女士則是大發雷霆的情景。
而且對於兒子為何啥也學不會深感不解的李女士看著周圍的孩子都能夠擁有一樣甚至是兩樣拿得出手的特長時,心裡就更加的鬱悶。
在這種情緒的促使下,李女士時常對兒子發火,批評兒子上課不用心,真是笨蛋一個。兒子在李女士長久的語言打擊下,變得越來越不開心,更是十分牴觸去上各種特長課。
其實,像李女士和她兒子之間的這種事情在當下很多家庭都在上演著。
但仔細想來的話,李女士對於兒子的愛是一種有交換的愛,是一種明碼標價的愛。我給你報了培訓班,我付出了金錢,你就必須要給我同等的回報,你就要學有所成才能對得起我。這就是李女士對兒子的要求,猶如做生意一般,有來有往有要求。
然而,李女士所要求的對象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李女士只是一味地去要求兒子,卻忽略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是否對自己的孩子表達了認可與肯定?
孩子雖然可以在學校裡學到知識,但是他們的心理成長卻是與父母息息相關的。一個吝嗇于欣賞自己孩子的家長,卻還想著孩子能夠達到自己的期許與要求,來為自己撐顏面,殊不知這是在一點一點的毀掉自己的孩子。
首先,長期被家長貶低的孩子更容易自卑
因為家長總是看不到孩子的閃光點,處處詆毀孩子,讓孩子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喪失自己的自信心,變得非常的自卑。
再者,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從小到大無論做什麼都會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被父母認為自己丟了他們的面子,這樣的孩子內心裡常常會對父母產生一種怨恨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他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容易叛逆,不服從父母的教育與管教。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地培養孩子的特長呢?
1、讚賞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擁有自己的優點。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更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來讚賞孩子,表達對孩子的認可,以此來鼓勵孩子,增大孩子的自信心。
2、以身作則引導孩子
有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的特長就是給孩子報特長班,而他們是不需要參與其中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因為家長對孩子有著極大地影響力。如果家長想要孩子成為優秀的人,那麼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力量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孩子去特長班而自己玩自己的。
3、多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的時候,有些家長只會一味地斥責孩子,認為孩子是個笨蛋。這種教育方式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式。此時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就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孩子才會將心裡的想法告訴家長,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與學習。
4、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有時候孩子學不會特長,學習出現問題,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一下,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狀況。在生活中,家長也應該多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和意見,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感知生活的快樂。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興趣去學習和探索新的知識與技能。
孩子猶如小小的蝸牛,他們雖然前行的很慢,但是卻一直在努力。作為家長,應該靜下心來和孩子保持同步,見證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各種風景,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自居來對孩子進行各種苛責,成為了雙標家長。
寶媽寶爸們,你們認為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你們會為孩子培養各種特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