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封閉社區居民有事您說話我們隨叫隨到

2020-12-18 北京海澱
值守在永定路街道封閉小區的區統計局隊下沉幹部陳錦濤,晚上10點接班上崗後在黃線內為小區居民接送快遞。
八裡莊街道核二院社區服務組為88單元被封閉管理居民提供新鮮蔬果

為保障因防控疫情封閉管理社區居民度過一個安康暖心、生活所需充足的端午節,永定路街道、田村路街道、萬壽路街道、八裡莊街道等街道社區通過製作祈福香囊、送暖心粽子、愛心菜車上門、心理疏導等貼心服務讓居民在家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節味兒和暖暖的真情,同時,黨員幹部、志願者們也堅持在崗位一線,積極為居民解決生活所需。

封閉社區居民「不孤單」

6月25日,端午節當天,永定路街道多個社區的居民通過小視頻和小照片的形式,把自己在家中製作的祈福香囊在微信群裡展示了出來。永定路街道市民服務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李蒂告訴記者,中心在前期組織了30個社區開展了不接觸式的「我們的傳統」文化活動——端午祈福香包的製作。將製作香囊的手工材料包進行充分消毒,由社區文教員送到了包括多個封閉管理社區在內的各個社區,交到居民手中,由居民在家中製作。同一天,永定路街道多個社區愛好繪畫的居民也沒有閒著,他們在各自家中共同聆聽了一場來自街道市民服務中心老師的國畫直播課,跟隨老師共同學習畫櫻桃。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街道市民服務中心聯繫了多個老師為居民免費開展線上課程,通過騰訊會議視頻的形式,組建了書法、繪畫、攝影三個群,共有300餘位居民加入其中。這次端午學畫的活動有40餘位居民在線和老師進行學習,其中有不少是居住在封閉管理社區的居民。」李蒂向記者介紹。

「您好,粽子我給您放家門口的凳子上啦,端午安康!」這個端午節,田村路街道玉海園一裡封閉樓棟的居民們都收到了暖心的粽子和祝福。在為居民們送去粽子的時候,社區工作者也細心列印了「端午安康」的祝福字條,放進裝粽子的袋子裡。居民們從樓上舉出寫著「辛苦了」「端午快樂」的紙張。大家其樂融融,除了暫時封閉以外,並沒有什麼不同。自從樓棟6月21號封閉以來,街道辦事處、社區為整棟樓12戶居民提供了有序的保障。「我們專門開設了封閉樓棟的居民群,第一時間將居委會及工作人員的電話發在了群裡。居民如果有什麼需要,可以通過微信和電話兩種方式聯繫到我們,我們會立即響應,保障居民們的生活。」玉海園一裡社區書記、主任楊秀萍介紹。

志願者堅持站崗「衝在前」

「我們的嚴防死守與真情守護,一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區統計局隊23名黨員和群眾幹部組成的戰疫先鋒隊,衝鋒在前,對位於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永定路街道封閉社區,以「包卡口」方式開展防疫值守,進行24小時循環制的社區防控、疫情排查、居民服務等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自新冠疫情再度緊張,區統計局隊聞令而動,以實際行動踐行區委號召的「我在基層·守護家園」倡議,全力以赴保障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村)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加入永定路街道北太平路16號院「戰旗黨支部」,積極投身到封閉社區24小時值守工作中。

「之前看到了網上志願者招募的信息,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接到電話通知後,準備好了一切,就來到這裡值班站崗。」端午節期間,志願者肖升阿姨來到永定路街道的一個封閉管理小區的門口。「能幫我買點西紅柿嗎?」「家裡需要鮮奶、排骨、雞翅……」隔著欄杆,肖阿姨傾聽居民的訴求,用手機記下需要購買物品的詳細信息,到附近超市幫居民買回。最後,肖升把找回的零錢連同物品,分毫不差地遞到了居民的手中。

愛心菜車讓生活「有保障」

「在小區解除封閉前,萬壽路街道社區便民服務志願者,將持續提供配送服務,保障居民生活所需!」6月27日,萬壽路街道愛心菜車開張的第9天,綠葉蔬菜種類增加、新鮮水果更為豐富,在身著「新時代文明實踐藍」的社區便民服務志願者的引導下,居民間隔一米有序排隊,拿菜、結帳、離場,整個過程不過幾分鐘,便可拿著稱心如意的菜品回家。

受疫情影響,萬壽路街道部分小區實行更為嚴格的封閉管理,買菜難的現象十分突出。為減少人員流動,方便居民買菜,街道自6月18日起緊急啟動「菜籃子」保供應急機制,選派海澱區社區商業e中心、「幸福萬壽路」便民菜站、超市發永定路店等地區優秀企業,以線下「蔬菜直通車」無接觸售菜為主,線上下單補充配送為輔,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封閉小區居民的生活基本需求。目前,愛心菜車正平穩、有序、安全運行,並逐步推廣至其他封閉小區,切實保證了居民的「菜籃子」,運行10天以來,已售賣菜品3000餘份、共計12噸。

心理疏導減少困擾「添信心」

翠微北裡社區80歲老黨員程春枝,在觀看完《隔離期間的焦慮應對》網絡課程後頗有感想,認真書寫觀後感,並於第一時間遞交所在黨支部。她告訴記者:「戰勝疫情心理學習很重要,非常時期更要相信政府。」為進一步幫助地區居民認識病毒、抵抗疫情、緩解焦慮情緒,做好封閉小區隔離人員的思想安撫工作,萬壽路街道基層黨校積極安排、精心組織,特邀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專職教師孫大強,於日前,通過「幸福萬壽路直播平臺」,為街道機關、社區、樓宇等黨員群眾直播《隔離期間的焦慮應對》網絡課程。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聆聽,線上互動氣氛熱烈,紛紛表示課程內容結合當下疫情實際,有理論高度,有典型事例,非常感謝街道能如此及時的組織這樣暖人心、接地氣的心理輔導課程,深受鼓舞,減少了困擾,增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

從6月25日開始,八裡莊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開通了專門針對核二院社區居民的「抗擊新冠疫情,心理健康同行」心理疏導網絡直播系列課程。「連播3天,特聘國內心理專業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包括《抗擊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隔離期間的焦慮應對》《居家隔離如何和家人和諧相處》等內容的心理疏導課程。」街道宣傳部史傑告訴記者,「守護社區居民心理健康,做好人文關懷,讓每個人保持情緒穩定心理健康,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環節,也是街道建立服務平臺直播的真正意義。」

「社區已經建立了專門的88單元生活保障服務群。」核二院社區居委會副書記賈曉玲說,目前88單元有23戶共59位居民,「他們的日常生活需求都直接發在群裡,哪家需要蔬菜,哪家需要米麵,哪家需要常用藥品我們都會及時記錄,安排採買。」從6月21日封閉樓門後的日常生活品採買和運送,端午節當天的愛心粽子分發,以及快遞件的及時送達、垃圾的轉移消納,從封閉開始的每一天,社區都安排專人在做好防護的同時,進樓開展上述工作。截至6月27日,位於八裡莊街道核二院社區內,被封閉管理的88單元樓正在街道及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開展民生保障+心理疏導+核酸檢測「三管齊下」服務內容。「被檢的封閉單元居民核酸檢測全部陰性。我們將按照八裡莊街道統一部署,紮實做好該樓宇的防護和民生保障工作。」賈曉玲表示。 (王豔潔 聶蕊 孫卉 景天 田峰 徐鑫)

相關焦點

  • 有事您說話|信義社區的居民有長椅了!景湖社區的「小可愛」們需要...
    「有事您說話」通過直播銀川志願服務隊搭建平臺幫您解決問題讓夢想照進現實興慶區銀古路街道景湖社區社區專門成立了陽光驛站本期的「有事您說話」我們將帶您走進那裡去看看能收集到什麼樣的心願有事您說話 || 信義社區的居民有長椅了!
  • 海澱這裡的垃圾桶會「說話」!什麼垃圾怎麼扔,TA能告訴你!
    「投放口已打開,感謝您對垃圾分類事業的支持~」當AI遇上垃圾分類垃圾桶也會「說話」千萬不要太震驚在中關村科學城金隅智造工場中關村科學城金隅智造工場最新引進的第二臺——AI智能垃圾櫃旗艦版正式投入使用語音對話、感應開門、識別溯源……都有哪些
  • 有事您說話 服務零距離,時代社區幸福感滿意度雙提升
    更換休閒座椅、修復主幹道、升級改造停車位、裸露土地復綠……高新區四寶山街道辦事處時代社區居委會不斷傾聽居民呼聲,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時代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服務居民群眾。
  • 大連:居民貼心的小鈴鐺有事第一個趕到現場
    大連:居民貼心的小鈴鐺有事第一個趕到現場 作者:楊璐 2018-05-15 14:10   來源:大連晚報
  • 社區民警「小高」的「高考季」
    這天一大早,高嶺叫上其他社區工作人員一塊商量起了如何保障考生的對策。「我是社區民警,考生這邊我熟悉,我來負責聯繫」,討論一結束大家就分頭開始了行動。「小張最近複習的怎麼樣呢?有什麼困難儘管說話,我們全力保障。咱們社區的考生考上好學校那可是社區的光榮啊!」高嶺跟考生家長挨個撥打電話,了解實際困難對症下藥。
  • @外籍友人,海澱公安「嘰裡呱啦翻譯群」為您服務!
    戳下方視頻了解「嘰裡呱啦翻譯群」」嘰裡呱啦「各顯神通「您好,我們是海澱公安分局民警,根據北京疫情防控相關規定,需要先測量體溫……為了您的健康……謝謝配合。」原來這位外籍男子外出返回社區時,工作人員要對他測量體溫,男子對多次測量表示不理解,雙方語言存在障礙,根本沒法溝通,場面就這樣僵住了。工作人員求助社區民警,清河派出所社區民警趕到現場了解事情原委後,拿出手機很快與分局西語翻譯民警取得聯繫,並接通了視頻通話。
  • 有事您說話,我們來幫忙!
    有事您說話,我們來幫忙!有事您說話,我們來幫忙!》
  • 百步亭社區紅色物業為居民撐起防汛「保護傘」
    紅色物業、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檢查地下車庫水漬情況冒著暴雨,朱功華和保安隊隊員、物業值班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怡康苑303棟。隨後搶修人員趕來,經過檢查,發現電梯基坑抽水泵被燒壞。搶修人員使用帶來的備用泵,開始抽取基坑積水,3點15分,積水被抽完。4點左右,一行人清理好現場離開。
  • 北京海澱:違建、拆遷、騰退,您關心的事兒,官方的回覆都在這兒
    我是海澱區北窪西裡8號樓的住戶,冬天我們屋子裡的溫度總是18度上下浮動,晚上總是低於18度。  原因如下:1. 我們這個樓沒有做外牆保溫,舊保溫層被拆,時有牆皮脫落砸壞車的事情發生,這麼多年了一直未見動工。
  • 社區黨委書記李秀穩:把居民當家人 把居民事當家裡事
    原標題:松榆西裡社區黨委書記李秀穩把居民當家人 把居民事當家裡事松榆西裡社區,是潘家園街道面積最大、居住人口最多的社區。社區內居民樓的產權複雜,物業長期處於棄管狀態,種種因素導致在曾經一段時間內,社區中停車問題、環境衛生問題頻繁出現。
  • 「我們辛苦一些,居民就安全一些」——社區防控一線的「女軍」剪影
    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8點多到家,在社區居委會、居民小區、超市「多點多線」來回奔忙,這是37歲的鄒爽一天裡的行動軌跡。由於接觸的人較多,上有老、下有小的鄒爽最近搬出來一個人住。「家裡都是丈夫在忙,我也幫不上手,只能每次電話裡叮囑孩子聽爸爸的話。」
  • 社區「家務事」 居民一起辦
    社群溝通「零距離」「我給你們提個建議,我們小區這個後門鎖上之後,居民們進出買菜、小孩上下學都非常不方便,能不能儘快開個門?」近日,86歲的肖大爺拉著社區工作人員聊起了家常。「肖大爺,您反映的這個問題,我們也考慮過了,我們打算再上家園議事會討論一下,儘快給您一個滿意的回覆。」
  • 新順社區全員參戰 完成3個開放式小區的封閉工作
    2月12日22時,雖然天色已晚,新撫區新撫街道新順社區的工作人員仍在拿著手電照明,在社區裡安裝防護網,使開放式小區全部實施封閉管理。 按照撫順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小區管理的通告》要求,新撫街道高度重視,立即連夜部署,連夜行動,新順社區迅速響應、全員參戰,打響了社區拉網封閉小區戰役。 由於新順社區80%是全口徑開放式小區,全面封閉的任務量很重。
  • 賽冬奧冰雪知識,社區居民迎冬奧
    12月8日,海澱區甘家口街道舉辦冬奧冰雪知識競賽,這也是海澱區第十七屆海澱文化季的活動之一。競賽分初賽和決賽兩場,來自各個社區的72名居民組成24支代表隊參加初賽。比賽題目圍繞冬奧知識、冰雪運動常識、冬季防止運動損傷等內容開展,並設置圖片題增加趣味性。
  • 記者探訪因確診病例封閉社區,蔬菜水果「打包」送進去
    攝影/新京報記者 陳琳 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已全部解除隔離 海澱區芳清園社區是北京因出現確診病例首批進行封閉管理的社區之一。據小區物業經理劉璐介紹,1月26日,小區內一居民發病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物業是第二天下午接到通知的。「當時正趕上過節,我們晚上臨時召集業委會成員開了一個電話會議。」
  • 北京海澱用「五把鑰匙」打開了地鎖,居民的心結也解開了
    「陳姐您別擔心,地鎖拆除以後,街道肯定會把您家停車的事一管到底,絕不讓您犯難;王哥,私裝地鎖是違法行為,現在拆除地鎖是大勢所趨,您是咱社區人人誇讚的老好人,更應該帶頭遵紀守法,您說呢?」為了拆除小區裡的40餘個地鎖,紫竹院街道執法隊的城管隊員利用居民下班後的時間,挨家挨戶走訪動員。
  • 武漢礄口區回應護士被社區居民驅趕:系借住同事所租房屋 社區已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武漢市礄口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3月20日晚發布情況說明稱:關於網傳「同濟醫院護士被租住地的鄰居驅趕」一事,引發網友強烈關注。礄口區經現場調查核實,同濟醫院一護士結束該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監護室支援工作,隔離期滿後,返回本部院區工作,借住同事租住的礄北社區住房。3月17日中午,礄北社區部分居民出於對小區和自身安全的警惕,聯繫社區網格員和志願者上門詢問其身份、健康等狀況。期間,有居民對該護士不是本轄區居民,也不是小區租戶卻搬進小區表示不理解,撥打110電話報警。
  • 武漢凡人英雄丨社區書記葉德添:我們是居民選出來的,不能臨陣脫逃
    社區同事從外地想方設法回來上班我是銘新社區書記和主任,就是大家說的「2+1」群體裡的「1」,自疫情阻擊戰打響後,我和我的28名同事,從臘月二十九到今天都沒有休息過,主要工作就是監控全社區居民體溫,登記發熱患者,對確診、疑似、密接人群進行核實分類並上報,做好小區封閉、消殺工作,以及對困難家庭進行幫扶的工作
  • 「社區防疫」新安社區為居民築起防疫的三道防火牆
    社區是居民防疫工作的第一道防護線,是居民安全的第一道堡壘。必須做到對社區居民底冊清楚,外出史和接觸史清晰,才能準確找到可能引發病情的因素,並且控制。「確保新安社區無一例感染人員,確保第一道防火牆不能被攻破,這是給大家的目標,也是立的軍令狀,新安,必須安好」社區書記楊英在這次防疫戰中給社區工作人員定下的目標。
  • .| 「我在社區,就是給居民吃一顆定心丸」,記東風街道七裡堡南北...
    「請問您現在居住在哪裡?家裡有幾口人?這幾天有沒有外出?最近身體怎麼樣?」,這樣的問題,歷城區東風街道七裡堡南北社區黨委書記丁淑芳每天要問上百遍。從年三十開始,丁淑芳每天早出晚歸,堅持到崗,她說「我在社區,就是給居民吃一顆定心丸。他們有事,就能第一時間找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