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一直都是我們早餐常見的麵食,記得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早餐就經常吃油條,因為口感鬆脆有嚼勁,而且搭配豆漿吃的時候最棒了。不過,外面賣的油條似乎都會加很多的膨鬆劑,而且炸制的油也是重複不斷利用的,所以如果不放心外面的油條,我們自己在家也可以做油條,做出來又軟又酥又脆。
自製油條,主食材:麵粉,雞蛋;輔料:油、鹽、酵母粉。首先,需要準備200克左右的麵粉,接著將麵粉放入碗中,1個雞蛋打入,3克左右鹽和3克左右的酵母粉加入;接著混合攪拌均勻,倒入40℃左右的熱水,繼續攪拌直到黏稠起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手動揉麵團了。
揉麵團不需要揉的太緊,因為不是做包子饅頭,所以需要讓麵團再柔軟一點,這樣做油條的時候,口感會比較酥脆;揉好麵團以後可以在表面刷一層油,接著蓋上保鮮膜,等發酵好了以後就可以取出來。在做油條的時候,記得在案板上刷一層油,就不會輕易的粘住,這樣會方便很多。
將發酵好的麵條揉成長條,然後切成適宜的長度,可以根據家人的食量來進行調整,這個時候可以中火將油慢慢的燒熱,等到油溫到六成熱的時候,油條胚也醒發了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放入油鍋炸比較好。油炸的時候,如果不確定溫度是否合適,可以先用兩三塊油條胚子試炸,記得用筷子慢慢的翻轉油條讓其均勻受熱,這樣炸出來的油條才會比較柔軟酥脆,吃起來也會更口可。
如果覺得油溫太高,就可以將火調小,小火慢炸同樣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需要勤快的用筷子翻動油條,等到油條的兩面都炸的金黃了,就可以出鍋了。早餐雞蛋、油條,再配上一碗豆奶,可以說是營養又比較健康的早餐。
小貼士:油條是我國古老的中式麵食,也是我國傳統的早點之一。類似的油炸麵食,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油條則是南宋以後對油炸麵食的又一創新;油條在各地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山西稱為「麻葉」,安徽稱為"油果子等。
看到這裡,希望大家學到了一點知識,謝謝您的閱讀及支持,歡迎點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