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4日在香港,有一場非常別致的電影首發式舉行了。
據已經停刊的《電影雙周刊》當年的報導說,當晚的9點30分,在香港的大專會堂裡大小各路明星、社交名人幾乎係數到齊,在繁瑣的致敬等儀式完事後,主角鄧光榮登臺講話。
七年前他去世了,現在的年輕人知道他的名字一是他曾經在肥肥沈殿霞的葬禮上當眾罵鄭少秋負心,二是名字多次和「強姦」藍潔瑛的江湖大佬聯繫在一起。
鄧光榮是70年代的瓊瑤片男主角,曾與秦漢、秦祥林齊名,80年代後多演黑幫片。
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發哥演的《江湖龍虎鬥》,他演發哥的老大,也只有他的凌厲眼神能鎮住發哥。
但那一晚他並不是電影的男主角,而是他當老闆的影視公司旗下一名他原本非常看好的導演的新作。這個導演叫王家衛,這部電影就是《阿飛正傳》。
鄧光榮在臺上說,電影現在仍然只有七本菲林(就是拷貝)到了大專會堂,第八、九本都在衝印中。等下,要是電影中斷了,我恐怕,只得請在場的主角們上來歌舞娛賓。當然.這亦證明了我們這部電影的製作是多麼嚴謹,力求盡善盡美。
《電影雙周刊》的記者魏紹恩寫到,「一片掌聲之中,他退下臺。輕鬆的、得體的。你幾乎願意相信,他剛才只是跟觀眾開了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畢竟,他飽歷江湖,銀幕上出現第一個字幕。開映了。 」
電影順利放映,但魏記者知道的險情是,當晚6點,最後一本拷貝還在王家衛的緊張製作中。
據說那天的散場時,鄧老闆是鐵青著臉的,才四十多歲的他沒幾天被氣進了醫院打點滴。
這是入行兩年多的王家衛的第二部電影,但沒有第一部《旺角卡門》那樣的強情節,鬆散的劇情、MV式的鏡頭語言令影評人歡呼雀躍,卻讓觀眾痛罵看不懂。
電影上映僅僅13天,取得了將近1000萬的票房。在全年上映的300多部影片中票房名列41名,似乎成績尚可,但是如果考慮到電影成本的4000多萬,這個票房可以說是慘澹了。
原本要拍攝上下集的電影,就此在上集下畫,鄧老闆的血本無歸後,再無動靜。
一晃28年過去。
今年是王家衛導演生涯的第30個年頭,而在處女作《旺角卡門》後兩年多上映的《阿飛正傳》卻是他電影個人風格化的開始,也是走向國際的標誌。
2018年6月25日起,在《阿飛正傳》首映即將過去28年的時候,這部張國榮曾榮獲一生中唯一一次金像獎影帝殊榮的電影,在內地大屏幕上重映了。
儘管只是膠片轉數字的版本,但還是成為世界盃開始後慘澹的內地影市一抹亮色,雖然排片不多,但仍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28年來,《阿飛正傳》就像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儘管當年票房不怎麼樣,但是在影迷尤其是華語影迷心目中,尤其是夾雜了張國榮的因素,這部電影已經被捧上了神壇。
多少年來,片中的諸多經典臺詞已成提及王家衛電影或張國榮時的必須註腳。
像那句聽到耳朵出油的「我聽別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片中出現過三次。第二次說的時候比較耐人尋味。當時話剛說出來就被跑船的劉德華打斷:這種謊話哄哄女孩子可以。你哪裡像鳥啊,你像是唐人街上撿回來的垃圾。
劉德華前一句臺詞是「不是人人都像你吃喝不用問,不用工作的,我是要幹活的。」
一句話說明了兩個世界的人。張國榮的旭仔孤傲、叛逆的內心世界,是疲於奔命為生活奔波的劉德華的超仔所不能理解。
還有旭仔勾女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時說的那句「一分鐘朋友: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這麼獨特的視角和那麼精緻的儀容,試問哪個女孩子能經受得住呢,於是很快蘇麗珍就從一分鐘的陌生朋友變成了旭仔的床上朋友。
旭仔去年生母未果後表現出來的冷靜和無情的臺詞也一直讓人難忘:
當我離開這房子的時候,我知道身後有一雙眼睛盯著我,但我是一定不會回頭的。我只不過想見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一定不會給她機會。
還有劉嘉玲飾演的咪咪找不到旭仔就去蘇麗珍那裡鬧,「其實我不應該來的,我不應該給你一個痛快的機會。不過我始終覺得他愛我多一點,說到底他是因為我而離開你的。 」
蘇麗珍也毫不怯場,看著已經心神不穩的咪咪幽幽地說,「這種事,早點知道比晚點知道要好。現在哭的是你而不是我。我已經沒事很久了。 」說得咪咪絲毫沒有脾氣。
正式上映的電影被剪掉的是蘇麗珍在和旭仔的感情過後,已經有了新人選,他就是梁朝偉飾演的賭徒。
只在電影最後三分鐘出場的梁朝偉貢獻了從影以來出場最短的記錄,但那也是華語影史最經典的三分鐘。
有人說梁朝偉的戲有時候一個眼神就夠了,可是看不到眼神的時候呢?王家衛的電影是沒有劇本的,他只交待了大致情況,修指甲、梳頭、裝煙和撲克等系列動作,都由梁朝偉自行演繹出來「神跡」。
本來這三分鐘的出場是為續集做鋪墊的,將要交待繼旭仔這個阿飛之後,下一個阿飛即將登場,可惜鄧老闆最後沒給機會。
同梁朝偉這個三分鐘相映成輝的經典動作是張國榮在片中的一段獨舞。
那是配著王家衛電影一直鍾愛的拉丁舞曲,身著內衣在室內的一段恰恰。
網上解讀甚多,如果你想不到那麼多,可以將它看做是旭仔排解內心空虛和寂寞的一種方式。
與臺詞一樣形成經典的是多年來不斷被曝光和挖掘出來的各種花絮。
例如片名裡的「阿飛」,就是小混混,小流氓的意思,但這是上海話。王家衛長在香港,但卻生在上海,家裡從小到大說的都是上海話。
再有那張出名的六大巨星同框的海報。
第一個出場的是剛從低谷期出來的張學友,結果NG了20多次,雖然嘴上沒說,但是內心很崩潰,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對王家衛很無奈,從此不再合作。
第二個是劉嘉玲,緊張到手顫,不記得六十幾還是九十幾次。接著是張國榮玩牙籤,14次。梁朝偉6次。輪到張曼玉時,她直接了當地說,天亮了,不要拍了。王家衛同意了。
可憐頭一天早早到場的劉德華白等一晚上。劇組第一天開工,只拍成了六星海報。
說到NG,還有那著名的47次。在旭仔成功「勾引」蘇麗珍上床後,倆人有個頭貼頭的纏綿鏡頭。王家衛講解自己的意圖是,忘記攝影機隔絕一切,就像世界只剩這一對。
結果這個特寫鏡頭成為張國榮電影生涯的一項個人紀錄 — NG47次!
1990年對男主角張國榮來說也是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年初時,他在萬眾矚目中結束了38場跨年的告別樂壇演唱會後移民到加拿大,享受到多年沒有的寧靜。
此外從小撫養他,感情勝過他母親的用人六姐也在這一年去世,感情寄託出現真空。
全名停止工作在34歲的年紀就享受退休生活,這一年直到7月份,才上映了他主演的一部影片《倩女幽魂2:人間道》,叫好叫座,而12月份上映的《阿飛正傳》則讓他拿到了影帝的獎盃。
這部經典影片的主題曲本應該是他唱的,但是他信守了退出歌壇的承諾,將機會讓給了好朋友梅豔芳。
梅豔芳演唱的片尾曲《是這樣的》,曲子是王家衛鍾愛的一支美國老牌的拉丁樂隊Xavia Cugat演奏的名曲《Jungle drums》。
結尾時梁朝偉出場亮相時也用了這段音樂。王家衛對《Jungle drums》是如此喜歡,以至於十幾年後拍《2046》時又一次用了它。
梅豔芳的歌喉自不必說,只是這首歌在她的專輯中出現要等到她1991年暫別歌壇後三年發行的唱片。
這首歌的國語版是很多人熟悉的《何去何從》,它收錄在放棄承諾復出歌壇的哥哥在復出後的第一張專輯《寵愛》中,這張專輯僅僅在韓國就熱賣50萬張。
墨鏡精選的Xavia Cugat的音樂在片中還有多處,經典的是配張國榮對鏡獨舞時的《Maria Bona》以及蘇麗珍離開旭仔時的《My Shawl》和片中兩次出現雨林的空鏡頭時的配樂《Always in My Heart》。
你可能不喜歡墨鏡的電影,但我想你一定可以喜歡他的電影裡的音樂。
網上有段流傳很廣的杜琪峯的話,他說,
「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阿飛正傳》這一部電影: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杜琪峯的評語不知道真假,但有件事情是真的。
和《旺角卡門》一樣,墨鏡拍《阿飛正傳》時同樣拍了另一版外人沒見過的結局。那一版就是張國榮飾演的旭仔在菲律賓跳橋自殺做為第一集故事的結束。
1990年拍攝的這一版本公映時被剪掉,但2003年4月1日後卻換了地點真實地無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