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
她們說,上班工作,需要高效率,但是日常生活,還是需要慢慢來。比起快節奏的奔波,在生活這件事情當中,適當的慢下來,更有儀式感。
這些年,因為工作等原因,旅居過日本,途徑了小鎮,看過大海,也目睹過城市的霓虹,以及鄉村的寧靜。
如果要問喜歡哪種生活方式,或許被打動最多的,還屬當地的慢生活節奏。
在當地旅行的時候,也曾經遇到過不少當地的主婦們,她們年紀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不等,但是從面相來看,總是能夠給人一種格外溫和從容的感覺。
每次出門在外,都會認真收拾自己的儀容儀表,穿著不是說多麼的名貴華麗,而是給人一種非常素雅乾淨的感覺,她們講究生活的節奏,比起快步匆匆,她們更注重慢節奏。
幹一件事,無論多麼著急,步履從容,面相平和,就會把著急的事,慢慢辦好。越是十萬火急,越是需要從容不迫,這種慢生活的狀態,才是真正的會生活。
不僅是出門在外保持著這樣的姿態,就算是在家裡面,她們的生活節奏也保持著緩慢,因此,也經常會有網友評價,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
正是因為這份「緩慢」的節奏,所以才會賦予她們生活的「儀式感」。不急不緩,步履從容,這樣的慢生活,才能夠把日子過得精彩。
就算是身為主婦,每天需要面對一大堆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瑣事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從她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疲倦和厭煩。
再怎麼瑣碎的事情,只要你慢慢的一件一件的來,也能夠做得完。並且在忙碌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修身養性,培養了自己的耐心,提升了自己靜心凝神的功底。
這份慢生活,也會讓日常更加富有「儀式感」。
在後臺的留言當中,我也曾經經常收到讀者粉絲們的分享,他們說,有的時候,會感覺現在的生活特別沒有意義,每天都是在重複生活,今天過得和昨天也沒有什麼兩樣。
其實,這樣的狀態,就是缺乏生活的「儀式感」了。每次一提起儀式感,很多讀者都會下意識覺得「儀式」這個東西很貴,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
儀式,歸根到底只是你的一種心態,讓你抱著一種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天的生活,生命只有一次,活出想要的姿態,慢一點也沒有關係。
當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到這一點的時候,就會慢慢在生活中培養出自己的「儀式感」,放慢腳步,認真對待生活,哪怕是瑣碎的家庭生活,也能夠過出詩意。
正如這群日本主婦曬出來的日常美照一樣,樸素的事物,就足夠美好,慢下來的生活,也同樣充滿了「儀式感」。
如圖所示,一鍋一瓢,一勺一碗,粗茶淡飯,適時而食。
生活的儀式感,在慢下來好好生活的過程中,全部都得到了成全。
最後,看了以上的這些分享,對待這樣的一種生活模式,不知諸位讀者粉絲們又都是如何看待的呢?
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分享更多的日式生活美學,愛寫作,愛分享,愛美好,更愛生活。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日本二三事」,讓我們一起發現美好,傳遞美好,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