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北麓大鯢與獼猴桃仿生態立體養殖新模式

2020-12-19 吉山花瑤

秦嶺北麓大鯢與獼猴桃仿生態立體養殖新模式

白海鋒等

大鯢,俗稱娃娃魚,隸屬於兩棲綱,有目,隱鰓鯢科,大鯢屬。大鯢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它不僅營養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大鯢對水質要求嚴格,其最適生長水溫為18℃~22℃,適宜pH為6.4~8.2。

陝西省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大鯢人工馴化繁育的研究,隨著仿生態養殖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14年陝西省大鯢苗種養殖14餘萬平方米,存池量360餘萬尾,佔全國31.2%。

大鯢養殖方式多樣,目前主要以集約化工廠養殖、仿生態養殖和農戶庭院馴養為主。2015年~2017年,隨著大鯢市場供需失衡,「天價」大鯢價格回歸理性,大鯢養殖規模開始萎縮,部分經營主體出現嚴重虧損,極大地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制約了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了尋求更多、更適宜本地區的大鯢養殖模式,2017年~2019年我們在秦嶺北麓眉縣獼猴桃地開展了大鯢仿生態套養間作試驗。試驗取得了成功,獲得種植養殖雙豐收,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提升。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地點與條件

本試驗地點為眉縣一處獼猴桃種植區,毗鄰秦嶺北麓,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澈,水溫恆定,水質達國家Ⅰ類用水標準。試驗用獼猴桃地面積2670m 2 ,南北走向,獼猴桃種植量200株,株距2m,行距3m,獼猴桃種植4年以上,產量穩定,無病害史,種植品種為徐香「1號」。

試驗池塘建在獼猴桃樹行距間,呈「一」字型,每排池子由10個小池子組成,池子為水泥磚混結構,長4m,寬1m,深1m。池壁池底用水泥砂漿抹平滑,池底傾斜度2%。試驗獼猴桃地南側建設一座高位蓄水池,用0.5kW潛水泵抽取深井水,平均出量100m 3 /h,在每排池子北側建設沉澱過濾池,接納養殖池排出來的廢水。

獼猴挑種植區

(二)放養前準備

1.池塘消毒

第一年新建池子,加水浸泡1個月至2個月後,排乾水用並用消毒液進行嚴格消毒。池子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使用前直接用消毒劑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藥物選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用量分別為1g/m 3 和0.5g/m 3 ,消毒後用清水衝洗乾淨。

2.進排水口設置

進排水管用PVC材質,在池底南側的上沿設置總進水管,每排池子有單獨的進水管與蓄水池相連,進水管向每排第一個池內伸進10cm。在每排池底中央下埋一個總排水管,每個小池北側池底設置的防溢豎管與總排水管連接,豎管可以上下調節以控制水位和防止暴雨溢池。進排水口設置過濾篩絹網,網眼大小視大鯢和餌料魚大小規格進行調整。每排小池子之間用兩排PVC管串聯,保持水流暢通。

3.建設仿生態洞與搭建藏匿板

在每個小池子側壁平行向外挖4個長50cm×寬40cm的仿生態藏匿洞,洞口大小為25cm×25cm,朝向池內,下沿與池底相平行,洞底及洞壁用水泥抹平滑,在每個洞上方地面向外伸出一根彎型PVC通氣管,管長30cm~40cm。此外,在每個小池內各放置三塊長0.8m,寬0.6m的泡沫板,泡沫板放置前要嚴格用高錳酸鉀浸泡消毒。仿生態藏匿洞和泡沫板供幼鯢藏匿棲息。

大鯢苗種

(三)苗种放養

1.苗種選擇

苗種選擇堅持「四看」原則,即看顏色、看體表、看眼睛和看尾巴,選擇標準為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體型正常,活力強,無畸形,無傷病和寄生蟲的優質幼鯢。幼鯢來源於齊勉大鯢養殖有限公司,平均規格30cm~40cm。

2.放養時間及方法

幼鯢放養時間一般在獼猴桃葉子生長整齊,基本遮蓋住行距間池子時。本試驗首次放養時間在2017年5月18日,大鯢苗種入池前用15mg/L~25mg/L高錳酸鉀浸泡5min,或用5%食鹽水浸泡15min,進行體表消毒處理。放養時室內外水溫溫差不能超過2℃。

3.放養密度

幼鯢放養密度一般為20尾/m 2 ~30尾/m 2 ,由於幼鯢生長速度不同,個體間存在差異,在飼養中要定期進行不同規格分級,在篩選完畢後用聚維酮碘液進行消毒處理,預防魚體因機械操作受傷感染細菌病,成鯢階段放養密度一般控制在10尾/m 2 ~20/m 2 。

(四)飼養管理

1.餌料投餵

大鯢為肉食性動物,具有捕食習性,喜食鮮活的魚、蝦、蟹、蛙及動物內臟。餌料投餵應堅持「四定」原則。一是根據大鯢活動習性,投餵時間在傍晚。餌料投放位置在泡沫板下方,便於懶惰的大鯢取食。二是大鯢具有貪食性,投餵的餌料品種變換不應太大,而且餌料要絕對鮮活。三是投餵量雖逐漸增加,但一般控制在體重的10%~15%,具體視天氣、水溫、以及大鯢攝食情況適度調整。四是大鯢在攝食時,要保持周圍環境絕對安靜,避免大鯢受到驚嚇,影響進食效果。

大鯢養殖池

2.水質及光照調節

採用微流水飼養,及時清除殘餌及排洩物,保持池內水質清潔。幼鯢養殖期間,保持水位5cm~10cm,隨 著 大 鯢 個 體 生 長 隨 時 調水 位高 度 , 夏 季 高 溫 季 節 增 加 水 位 至30cm~40cm。大鯢具有避光性,在養殖前期,獼猴桃葉子不能完全遮蓋池子時,應增加遮陽板(泡沫板),夏秋季可適當減少遮陽板,以調節光照強度,確保大鯢正常生長。

3.病害防治

大鯢養殖期間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病害防治原則,幼鯢入池前用食鹽水進行徹底藥浴消毒處理,養殖期間定期使用高錳酸鉀或聚維酮碘全池潑灑。餌料投餵前要嚴格消毒處理,定期使用生石灰穩定水質pH,以確保優良的養殖環境。發現發病個體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從源頭上嚴防大鯢虹彩病毒病暴發,定期投餵藥餌預防細菌性腸炎病。在實際操作中要防止大鯢個體受傷,對受傷個體要及時進行藥物處理,嚴防細菌感染。

商品大鯢

4.日常管理

堅持凌晨和傍晚巡池,觀察大鯢生長情況,檢查進排水口有無阻擋,微流水水量有無變化,有無敵害進入池子。大鯢入池後指定專人飼養管理,及時清除落入池子的樹葉及雜物,並檢測水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試驗結果

(一)水質監測

養殖期間,水質監測地點設置在出水口,水溫變化範圍15.0℃~25.2℃,pH變化範圍7.60~8.42,溶解氧變幅在5.80mg/L~8.60mg/L之間,電導率變幅在554us/cm~614us/cm,TDS變化範圍541mg/L~594mg/L,鹽度在0~0.3之間變動,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均值分別為0.84mg/L、0.21mg/L。各項水質指標均符合養殖用水準,適宜大鯢生長,見表1。

(二)種養效益

經過三年的套養間作試驗示範,於2019年8月下旬共收穫商品大鯢2880kg,最大個體2.5kg,最小個體1.8kg,平均體重2.2kg,養殖成活率93.8%,產值20.2萬元。三年共收穫獼猴桃36000kg,產值21.6萬元,種養總產值41.8萬元,利潤15.9萬元,投入產出比1:1.6,種養效果比較可觀。具體投入與收益情況見表2。

三、討論

大鯢的生長與水溫和餌料存在很大關係,當水溫低於14℃或高於33℃時,攝食強度減弱,行動遲鈍,生長緩慢,水溫低於10℃大鯢開始冬眠,攝食完全停止。因此,在養殖期間要嚴格控制水溫變化,通過增減微流水量及遮陰防曬來調控水溫,使其處於大鯢生長適宜範圍內。大鯢的攝食強度隨著水溫變化,因此投餵頻率應根據水溫變化適當調整,以減少餌料浪費,防止水體汙染。此外,投餵時要確保餌料的適口性,儘量投餵鮮活餌料魚,工魚類餌料時,剔除魚頭、魚骨、魚大刺以及魚鰭條等,將魚切成小塊喂,餌料在投餵前要進行嚴格消毒。

大鯢人工養殖屬於高密度養殖,養殖期間容易發生各種疾病,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做好預防,從生產的各個環節上杜絕致病因子產生。大鯢養殖中,對大鯢危害最大的是虹彩病毒病,此病是由大鯢虹彩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在大鯢的各生長階段均具有感染性。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每個養殖單元(小池子)要相互獨立,具備統一的進排水系統,嚴防疾病傳染。

本試驗中呈「一」字形排列的小池子之間通過串聯的方式,極易導致疾病的傳染與暴發,雖然在養殖期間未發生嚴重疾病,但仍存在較大風險,下一步我們將予以改進。此外,在獼猴桃樹行距間建造大鯢養殖池時,應根據行距大小進行調整,以便不傷及樹木根系,確保獼猴桃產量不減少。

隨著人工繁育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升級,大鯢現已成為適合廣大農戶進行養殖的優良品種。大鯢的養殖模式多樣,養殖效果各異,其中大多數均屬於單獨養殖。大鯢仿生態立體養殖模式是一種新的種養模式,此模式充分利用了獼猴桃地的立體空間優勢,種植與養殖互為補充,相互受益。一方面大鯢養殖利用了獼猴桃樹下的陰涼資源及地下空間,節省了建設成本,另一方面大鯢養殖廢水及沉澱後的有機質用於獼猴桃樹的澆灌和施肥,減少了化肥使用量,節省了種植投入,養殖廢水的不外排和化肥使用量的減少,保護了環境,體現了生態價值。獼猴桃地的空閒區域養殖大鯢,不僅沒有增加用地面積,反而增加了收入,呈現出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截止2019年,秦嶺北麓的眉縣已發展獼猴桃種植2.1萬hm 2 ,佔耕地面積的88.3%,年產獼猴桃52萬餘噸,佔全國產量的1/7,世界的1/10。其中大部分獼猴桃地具有優良的水資源稟賦,可進行大鯢套養間作,發展大鯢仿生態立體養殖潛力巨大。在大鯢市目前疲軟的背景下,結合國家綠色高效養殖發展的大環境,在獼猴桃種植集中區開展獼猴桃地間作仿生態套養大鯢的新模式是可行的,具有積極的示範推廣價值。

相關焦點

  • 胡和平在調研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王帥)7月13日,省委書記胡和平到西安市調研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和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教訓,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胡和平來到位於秦嶺北麓的鄠邑區草堂鎮平堰下村,察看達觀天下違建別墅項目拆除區域。該區域原來建有別墅157棟,2018年專項整治期間全部拆除。
  • 西安市副市長王勇調研鄠邑區秦嶺北麓瑞德寶爾黃柏峪礦區復綠項目
    5月7日,西安市副市長王勇調研鄠邑區秦嶺北麓瑞德寶爾黃柏峪建築石料礦復綠項目現場。鄠邑區委書記範九利,副區長王凱陪同調研。秦草生態董事長範君業,執行總裁張建軍攜秦草生態設計院宋雙,項目經理張衛剛,市場運營中心李抒恆接待調研團一行。
  • 秦嶺「小果」西部農業交流會上受青睞,野生軟棗獼猴桃藥食同源
    7月29日在西部農業交流會上,一種來自秦嶺大山深處的野生軟棗獼猴桃受到參會者的關注。交流會現場,陝西藤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曉燕向前來諮詢的種植戶現場介紹,目前該公司已取得軟棗獼猴桃種植有機認證。公司從開始就按照有機產品標準進行基地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有機標準生產,全力打造180畝有機軟棗獼猴桃生態示範基地。軟棗獼猴桃因果型小巧迷人,果味獨特鮮美、果肉細膩、果汁豐富,尤其維生素C的含量很高。同時擁有軟棗獼猴桃抗寒性、抗凍性、抗旱性,適宜寒冷地區發展的優選品種。
  • 清明的秦嶺北麓,柳葉如絲花如蝶
    四月初,秦嶺北麓的油菜花陸續綻開。三五好友自駕前往。出了長安城,一路向南行駛到長安大道盡頭便抵達秦嶺。雨中,不知是霧氣還是白雲纏繞在山間,自帶仙氣。拐入108省道,兩側垂柳搖曳,道路被雨水衝刷的格外乾淨,馬路中間的黃線起伏著奔向遠方。
  • 臨潼加大野生動物保護 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臨潼加大野生動物保護 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2020-06-06 0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樂亭縣姜各莊鎮:立體生態養殖促增收
    近年來,為促進扇貝養殖可持續發展,樂亭縣推進海洋牧場建設、科學布局養殖區域、採用「扇貝筏式養殖+貝類底播」立體生態養殖模式等,在有利於海洋環境修復的同時,提高扇貝和海底貝類品質,取得良好生態、經濟效益。樂亭縣姜各莊鎮中海濱村農民晾曬扇貝柱。
  • 國內首個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裝置在周至研製成功 即食獼猴桃成消費...
    「消費扶貧e起來」第二季陝西獼猴桃產地行走進周至縣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主網紅主播直播推介經過催熟處理的即食獼猴桃。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索江濤介紹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一體裝置。 12月18日,「消費扶貧e起來」第二季陝西獼猴桃主產區全媒體宣傳營銷活動產地行第三站走進西安市周至縣,在陝西佰瑞獼猴桃研究院看到,該院研發的獼猴桃壓差預冷催熟一體裝置讓即食獼猴桃成為可能。
  • 科學家發現多個大鯢隱存種 破「中國大鯢單物種」論
    「中國大鯢是一個物種」的結論,對今後我國大鯢的保護策略提供了新的科學指導和依據。對此,張亞平院士指出,發現大鯢的多個隱存種對今後大鯢保護提供了全新的科學支撐。張亞平介紹說,基於過去的分類知識和常規做法,在保護區劃分、人工養殖、增殖放流等保護過程中,中國大鯢長期以來被當作一個物種對待,且沒有區分不同地理種群。「若不及時調整,不僅有的物種不能得到保護,還很容易使小種群物種受到其它物種的基因侵蝕,甚至被取代,造成巨大遺傳資源損失甚至物種滅絕。」
  • 「翠香」獼猴桃,究竟貴在哪裡?和知名度較高的徐香相比,佔上風
    很多人把目光聚集在獼猴桃種植上,大家都有同樣的疑問,獼猴桃的品種五花八門,味道也都千篇一律,那麼為什麼市面上的翠香獼猴桃為什麼那麼貴,而且比知名度高的徐香還要高,那麼今天作者給大家好好說一下翠香獼猴桃的歷史成長。
  • 秦嶺調研後,市委書記為這個重要部門明確唯一工作職責
    撰文 | 董鑫 劉藝龍據《西安日報》報導,4月29日上午,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到鄠邑區就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進行調研檢查。調研之後,王浩還在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秦嶺保護工作介紹,現場研究有關問題。
  • 秦嶺北麓一縣城,重拾舊稱升級為西安鄠邑區,山水光華熠熠再現
    它南依秦嶺,北接渭水。有秦嶺的地方,又怎麼少得了風光無限的美景呢?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又怎能不孕育出諸多優美迷人的風光美地呢?快來瞧瞧,戶縣的這些絕勝美地,你可曾錯過?西安朱雀森林公園西安朱雀森林公園位於鄠邑區(戶縣)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遊。
  • 漢中一企業獲得全省首家水產養殖出口資質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心華記者 文晨)近日,佛坪縣秦地南農林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順利通過西安海關現場驗收審核,成為陝西省首家獲得出口資質的水產養殖企業。
  • 臨渭獼猴桃 塬生就是好 臨渭區獼猴桃產業發展碩果纍纍
    臨渭獼猴桃,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北、渭河以南的黃土臺塬,是我國獼猴桃的優生區,全區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9.7萬畝,年產量10.5萬噸,年產值7億元,成為了陝西東部最大的獼猴桃產業基地。獼猴桃生產條件優越,生產區位於渭河以南、秦嶺以北的黃土臺塬,土層深厚, 地勢平緩,空氣溼潤,夏季涼爽,冬季背風,屬溫帶季風氣候,非常適宜獼猴桃生長。這裡的獼猴桃生長期內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日數2066.5小時,是全國優質獼猴桃優生區之一。
  • 小康路上的農科印記|獼猴桃變身增收致富「金蛋蛋」
    楊凌融媒體中心即日起開設「小康路上的農科印記」專欄,今天推出系列報導第一篇:獼猴桃變身增收致富「金蛋蛋」。6月22日,「走出楊凌看示範」融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橫渠鎮西寨村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站,記者看到,大棚內選育的獼猴桃苗正在茁壯成長。
  • 「優鯢」大鯢肽為健康事業添光彩——大鯢古為今用 小肽推陳出新
    通過研究 AAS(蛋白質的胺基酸評分體系),我們找到最貼合人體需求的大鯢蛋白。所有常見食物的膠原蛋白提取原料中,大鯢肌肉中的蛋白質最接近人體需要,   比來自深海鱈魚、驢皮牛骨、海參牡蠣等的質量高出一大截。大鯢就是娃娃魚,有 3.6 億年的歷史,是一種珍貴的古生物,中國科學家經過科研攻關已經實現人工繁殖,大鯢目前是農業部許可養殖的水生生物。
  • 第一觀察|鑑往知來:總書記來到秦嶺,關注山清水秀有深意
    東西綿延約1600公裡的秦嶺,是一道巨大的生態安全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秦嶺,更是歷史文化名山。秦嶺腳下,八百裡秦川,從秦漢到隋唐,長期是華夏文明的核心腹地;終南山上,留下多少名勝古蹟、傳奇故事。這是2019年8月在陝西省寧陝縣境內拍攝的秦嶺。
  • 去年還是熱門養殖,千元一斤,今年卻列入黑名單,養殖戶:虧慘了
    特種養殖曾經是不少農民的致富養殖項目,然而在今年,由於「禁野令」的實施,很多特種養殖都被禁了,這讓不少特種養殖戶直呼「虧慘了」,其中就有「大鯢」這種特種水產養殖品種。 有資料記載,早在幾千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提到了大鯢,到了唐代之後,大鯢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很多人桌面上的美食。大鯢肉質鮮嫩,有一股山椒的味道,故又被稱為「大山椒魚」。 但是由於在8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時間遭到人們的過度捕撈,以及江河汙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致使大鯢數量銳減,許多地方資源枯竭,甚至瀕臨絕滅。
  • 這就是秦嶺
    大秦嶺到底有多大?新華社發(蒲志勇 攝)青松翠柏山間精靈生態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到底有多重要?>「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在「詩仙」李白筆下高聳巍峨的秦嶺山脈險象環生充滿了奇幻詭譎的神秘色彩為了能夠順利翻越秦嶺
  • 鄰水發現珍稀瀕危野生兩棲動物大鯢,他們這樣處理……
    同時,通過現場視頻連接聯繫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兩棲爬行專家張禹博士,證實其野生動物為娃娃魚,學名大鯢[dà ní],雌性,是世界上現在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也是中國珍稀瀕危野生兩棲動物,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因其叫喚的聲音很像嬰兒的哭啼聲音,故稱娃娃魚,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 秦嶺自駕旅遊攻略
    秦嶺——華夏文明的龍脈,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秦嶺以北稱為中國北方,屬黃河流域秦嶺以南稱為中國南方,屬長江流域秦嶺雖距川渝僅五百公裡左右但近年來多條高速、高鐵貫通南北秦嶺秋色秦嶺西起甘肅省境內,東到河南省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公裡。作為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不僅影響了南北方自然差異,也造就了一方獨特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