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鑑往知來:總書記來到秦嶺,關注山清水秀有深意

2020-12-15 央廣網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調研。

這個保護區位於秦嶺山脈東段,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秦嶺東部的綠色明珠。

在中國地理版圖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南北地區的分界線。東西綿延約1600公裡的秦嶺,是一道巨大的生態安全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

秦嶺,更是歷史文化名山。秦嶺腳下,八百裡秦川,從秦漢到隋唐,長期是華夏文明的核心腹地;終南山上,留下多少名勝古蹟、傳奇故事。

這是2019年8月在陝西省寧陝縣境內拍攝的秦嶺。

然而,曾幾何時,秦嶺的自然生態,因違建別墅問題而遭受破壞。一些人以所謂「文化旅遊項目」的名義,在秦嶺北麓違法違規搞房地產開發,修建商品房和別墅,將「國家公園」變為「私家花園」。而且,違建問題在一段時間竟禁而不絕、整而未改。

西安市長安區灤鎮石峽溝村三棟大型單體歐式風格別墅並排而立(2014年4月15日攝)。

對這一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扭住不放、一抓到底,4年間作出6次重要批示指示。黨中央從政治紀律查起,指派一名中央紀委副書記擔任專項整治工作組組長督促整改。2018年7月後,位於秦嶺北麓西安境內的1100多棟違建別墅被依法拆除,多名領導幹部因違紀違法被立案調查。

上圖為2018年9月,西安市長安區對轄區內東大街道的秦嶺違建別墅「群賢別業」進行拆除。下圖為2019年7月拍攝的秦嶺違建別墅「群賢別業」拆除後建設的秦嶺和諧森林公園。

總書記此次來到陝西考察調研,第一站深入秦嶺,實地考察這一重要生態屏障的保護和修復情況。

對自然生態保護這道紅線,習近平總書記從來都是零容忍。

從秦嶺違建別墅到祁連山生態破壞,從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圍到騰格里沙漠汙染,哪裡發出了重大生態破壞的警報,總書記都親自過問,責成相關部門嚴肅查處,追責問責。

上圖為2018年6月拍攝的沅江市南洞庭湖下塞湖矮圍集中拆除專項整治行動施工現場。下圖為2019年11月工人在位於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寧夏中衛市「美利林區」清理汙染物。

而且,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一抓到底的態度,問題解決之後,還經常要「回頭看」,現場檢查。比如,去年8月在甘肅考察,來到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聽取祁連山生態修復情況介紹;今年春節前在雲南考察,來到滇池邊,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都是「回頭看」,現場檢查。這次在陝西考察,深入秦嶺,其意也不言自明。

2019年8月,習近平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山丹馬場考察調研。

2020年1月習近平在雲南昆明察看滇池保護治理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的好壞,直接反映在黨員幹部的精氣神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如期實現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仗要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我們的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滄海橫流顯本色,關鍵時刻見真章。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脫貧攻堅進入了倒計時。面對最難啃的硬骨頭,容不得半點虛假應付,必須要有絕對過硬的作風,拿出擔當作為的硬實力、幹事成事的硬功夫。

打鐵必須自身硬。越是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越要加強管黨治黨,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全黨的強大正能量凝聚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

相關焦點

  • 第一觀察 |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深情中有深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再一次強調了這個重要觀點。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深情的話語裡包含著怎樣的深意?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
  • 是怎樣一種精神,讓總書記念茲在茲?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座談會,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200餘名學員暢談。座談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講到了右玉曆屆縣委帶領人民群眾治沙造林的故事,他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再次強調並高度評價「右玉精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黃河脈動看今朝
    黃河長治久安關係治國安邦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牽掛在心。2016年7月,在生機盎然的塞上江南,他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汙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赴寧夏考察,到黃河邊實地調研。跟隨總書記的足跡,我們重溫黃河治理的崢嶸歲月,感知母親河的發展變遷。
  • 秦嶺調研後,市委書記為這個重要部門明確唯一工作職責
    他在調研中強調,要持續鞏固專項整治成果,抓緊制定秦嶺全域保護工作方案,持之以恆地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今年4月29日,時隔近一年王浩再次來到秦嶺,有個新背景。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到陝西考察,第一站就是去往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特區40年,深圳再出發
    深圳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1931年,深圳鎮設立,並於1953年成為寶安縣縣政府所在地。  深圳的歷史被徹底改寫,深圳的名字真正聞名天下,源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創辦過程,提到了5個重要時間節點。
  • ...高質量發展】專家點評:提升生態空間「顏值」 建設山清水秀陝西
    大秦嶺研究院副院長 趙國平「十三五」時期,陝西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三北防護林、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秦嶺保護模式」、黃土高原「延安樣本」和榆林治沙
  • 中華聖山 祖脈秦嶺
    秦嶺是最早的「中國」所在,「中國」二字出自寶雞青銅器「何尊」。秦嶺是「華夏」本部所在,華夏族群形成的時期以華山為中心。秦嶺最美關中彎。在秦嶺關中彎有最美的山水、最美的人文。這裡有秦嶺主峰太白山、天下險絕太華山、帝都院落終南山以及典藏8000年中華故事的驪山……這裡是中華文明濫觴之地,有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媧氏,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神農氏、軒轅氏,順承轉接「三皇五帝」及至夏商周三代,更有開創2000餘年中華帝國先河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值得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大漢盛世、大唐雄風。
  • 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丨北碚觀察②:校地合作催生綠色經濟
    進入專題>>相關稿件: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丨北碚觀察①:家園如公園 公園繞家園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丨北碚觀察③:一支蠟梅正在加速鄉村振興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丨北碚觀察④:渠鄉轉身繪出七彩鄉村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丨北碚觀察⑤:以山養山火燒地變經濟林核心提示
  • 胡和平在調研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和關於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教訓,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當好秦嶺生態衛士,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胡和平來到位於秦嶺北麓的鄠邑區草堂鎮平堰下村,察看達觀天下違建別墅項目拆除區域。該區域原來建有別墅157棟,2018年專項整治期間全部拆除。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秦嶺違建別墅整治始末 一抓到底正風紀
    2018年7月以來,「秦嶺違建別墅拆除」備受社會關注。中央、省、市三級打響秦嶺保衛戰,秦嶺北麓西安段共有1194棟違建別墅被列為查處整治對象。  一段時間以來,秦嶺北麓不斷出現違規、違法建設的別墅,中央雖然三令五申、地方也出臺多項政策法規,要求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盯上了秦嶺的好山好水,試圖將「國家公園」變為「私家花園」,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2014年3月,秦嶺違建別墅破壞生態環境情況再次被媒體曝光。
  • 三省交匯處的國家森林公園,曾經楊四郎屯兵之地,山清水秀好風光
    在河南省和山西,陝西三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國家森林公園,叫做亞武山森林公園,為河南省靈寶市豫靈鎮增添了動人的秋色。靈寶市可能不算是一個很知名的城市,但是楊家將的故事肯定很多人都聽過,這兒也是楊四郎屯兵駐紮之地。更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也有不錯的漂流可以玩兒。
  • 第一觀察 | 在總書記心中,這個「冷門」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把考古工作視作「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認為它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  一項探索「過去」的文化事業,何以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
  •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深情中有深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再一次強調了這個重要觀點。  「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深情的話語裡包含著怎樣的深意?  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
  • 2020新生秦嶺大熊貓寶寶徵名啦!有機會現場看熊貓……
    4隻秦嶺「萌寶」面向社會各界徵名啦~ 有想法的朋友們快來投稿 說不定「國寶」的名字就和你有關!>有機會免費參觀秦嶺大熊貓 獲贈熊貓玩偶!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為什麼說密雲水庫是無價之寶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說,當年修建密雲水庫是為了防洪防澇,現在它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管住「糠幫沙底逍遙河」治國如治水,治國先治水。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匯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汾河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
  • 【秦嶺會客廳】秦人 秦嶺 秦帝國——《大秦嶺》紀錄片裡的秦嶺傳奇
    在第一集您撰稿的標題是《秦人秦嶺秦帝國》,雖然這一篇解說詞後來未被採用,但追溯秦嶺的地理歷史價值的精神頗具前瞻性。那麼,我們先從秦人與秦嶺的歷史聊起。在這篇解說詞中,您提到《劍橋中國秦漢史》以局外人的客觀眼光在分析秦國勝利原因時,第一條便是「河之南通往秦的幾條通道被山脈所阻,只有很少幾個戰略關隘可以通行。在這些屏障後面,秦能在攻打其他國家之前聚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