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黃河脈動看今朝

2020-12-25 人民日報

滔滔黃河水,漫漫歲月長。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西起青藏高原、東入渤海,既是橫亙在神州大地上九曲十八彎的大寫意,也是奔騰在華夏文明中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作為貫穿東西的大動脈,黃河不舍晝夜川流不息,5464公裡水流泱泱,79.5萬平方公裡吐納萬千,每一次脈動都牽動著中華兒女的命運、關聯著中華民族的走向、也影響著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

黃河長治久安關係治國安邦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牽掛在心。2016年7月,在生機盎然的塞上江南,他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汙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2020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赴寧夏考察,到黃河邊實地調研。跟隨總書記的足跡,我們重溫黃河治理的崢嶸歲月,感知母親河的發展變遷。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5000年文明滋養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鑑古而知今,見黃河而知天下。讀懂了黃河的發展史,才能讀懂中華文明史。

從時間維度看,黃河在宇宙洪荒中湧動,在日月輪迴中積蓄,經歷風霜雨雪的自然洗禮,雕刻時光流轉的歷史印記。天地開合之時,黃河邊流傳著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的遠古傳說;舊石器時代,黃河哺育著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許昌人;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繁衍著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齊家文化;3000多年文明繁榮,黃河流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滋養著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在星星之火燎原當中,黃河見證了紅軍長徵的英雄史詩;在民族存亡危難關頭,「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吶喊響徹全國。

從空間維度看,黃河既有源頭處汩汩清流的澄澈溫婉,也有壺口瀑布一瀉千裡的氣壯山河;既有寧夏平原「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開闊壯麗,又有山西河津「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的雄渾狂放。黃河穿峽谷、過溼地、躍高原、經沙漠,跨越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四個地貌單元、三級地形階梯,途經9省東流入海,以佔全國2%的水資源量支撐著全國12%的人口、13%的糧食產量、14%的GDP和60多座大中城市、能源基地的用水需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黃河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用涓滴河水匯聚萬裡巨川,用自然造化衝擊山川河道,用包容萬象肇啟華夏文明,它不僅是奔流在神州大地上的母親河,更升華為一種精神象徵。

華夏大地的憂患河·70年歲歲安瀾

「黃河寧,天下平。」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接受黃河自然恩惠的同時,也始終在同水旱災害作鬥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早在戰國末期,黃河就有「濁河」之稱。因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水流中帶有大量泥沙,含沙量位居世界第一,「善淤、善決、善徙」成為黃河治理必須直面的問題。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曾經的黃河之殤,讓沿岸百姓世世代代飽受旱澇之苦,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天津,南抵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裡。

歷朝歷代從未放棄與黃河的「溝通」與「對話」,從大禹治水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到明朝潘季馴的束水衝沙;從漢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雍正二帝在嘉應觀御碑亭留下「河漲河落維繫皇冠頂戴,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與黃河和諧共處的方式,可屢治屢決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改觀。

轉折發生在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大規模的治理保護工作漸次展開,讓「喜怒無常」的黃河水也改了脾氣。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把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出京視察選在了黃河邊,他察看防洪工程建設、了解黃河治理情況,號召「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此行中,毛澤東主席還為人民勝利渠啟閘放水,這是新中國在黃河下遊興建的第一個大型引黃自流灌溉工程,譜寫了開發利用黃河中下遊水資源的新篇章。

不論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為黃河下遊防洪減淤,還是163名院士聯名呼籲解決黃河缺水斷流問題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70年來黃河治理的成功,離不開制度優勢與制度保障。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近10年孕育新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作出重要指示並召開座談會。黨中央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思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保護黃河成為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2014年3月,習近平在河南蘭考調研時,專門來到黃河最後一彎——位於東壩頭鄉的黃河岸邊,向地方幹部詢問黃河防汛情況。

2016年8月,在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習近平連線接通了黃河源頭鄂陵湖—扎陵湖觀測點。在聽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他提出青海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

2017年6月,在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習近平用黃河孕育的呂梁精神鼓勵當地幹部群眾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2019年8月,在甘肅省蘭州市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習近平俯瞰堤壩加固防洪工程,察看黃河兩岸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情況,並在次日聽取甘肅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提出,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在鄭州黃河國家地質公園,眺望黃河鄭州段。

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前往河南省鄭州市黃河博物館、黃河國家地質公園,就黃河流域治理和生態保護進行調研,並在次日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

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兩次提到「黃河」。

今年1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主持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

今年4月在陝西考察時,習近平強調「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幹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改善流域生態環境質量。」

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在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考察汾河水治理及沿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

今年5月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前往黃河第二大支流,考察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和城市環境建設情況,並提出紮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引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

生態文明建設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係百姓福祉。習近平總書記一路思考、一路囑託,心之所向、盡在人民。

文字:鄺西曦,統籌:杜尚澤,圖片來源:新華社 攝影:謝環馳 王曄 鞠鵬 李學仁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為什麼說密雲水庫是無價之寶
    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鬥爭的歷史,催生了中國人「海晏河清、四海安瀾」的太平理想,決定了治水成為治國安邦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就盼著治理潮白河、根治海河。在海河水系,潮河「水性猛,時作響如潮」;白河「兩岸白沙,寸草不生」,兩河在密雲匯合成潮白河,經常泛濫成災,人稱「糠幫沙底逍遙河」。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從宋代的「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再到今天的湖南大學——在千年學脈的綿延賡續中,嶽麓書院秉承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的教育理想,堅持愛國務實、經世致用的價值取向,倡導實事求是、學貴力行的治學精神,培養和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特區40年,深圳再出發
    深圳的歷史被徹底改寫,深圳的名字真正聞名天下,源於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創辦過程,提到了5個重要時間節點。2018年,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  第二個時間點:1979年4月  當月,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提議的地區有三個: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僑鄉汕頭。
  • 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聽黃河擺渡人「有問必答」《跟著黃河入大海...
    領略了《跟著黃河入大海》的印象黃河在明天(21日)第四期的節目中我們將帶你走進脈動黃河繼續「解鎖」有關黃河之旅的精彩故事「天下黃河富寧夏」>在中衛沙坡頭,看滾滾黃沙置身大話西遊的世界是怎樣的體驗?看與眾不同的少年派將帶來一場怎樣的奇幻漂流?
  • 九曲黃河V挑戰|千裡黃河一壺收!記者帶您「高處」看壺口
    蜿蜒的黃河以奔騰之姿而下,千百載,有多少泥沙沉積入海,就有多少故事折戟沉沙。&nbsp&nbsp&nbsp&nbsp「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錘定音。
  •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習近平總書記情系浦東 再寄新期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浦東要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對於浦東開發開放,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12次對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先後6次對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 跟著總書記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
    習近平總書記17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他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當地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讓我們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一起來看歷久彌新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也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1912年至1926年 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相繼在此辦學1926年在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的基礎上成立省立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址為湖南大學第一院
  • 博物館裡看黃河
    在同黃河水患的鬥爭中,塑造了中華兒女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黃河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20多個各類基地,成為弘揚黃河優秀歷史文化,傳播水利科學知識,教育人們樹立生態環保和防汛抗災意識,宣傳人民治黃成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場所,被譽為「黃河巨龍的縮影」。
  • 第一觀察|鑑往知來:總書記來到秦嶺,關注山清水秀有深意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調研。這個保護區位於秦嶺山脈東段,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秦嶺東部的綠色明珠。在中國地理版圖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南北地區的分界線。
  • 盛世且為黃河舞——響徹雲霄的中原迴響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開創了治黃事業新篇章,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蹟。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重視黃河流域的治理、保護和發展。十八大以來,沿黃九省區都留下了總書記考察調研的足跡。
  • 2019年黃河龍劉梯級水電發電量創歷史新高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鎖平 唐潔晨 報導 1月9日,從國網西北分部獲悉,2019年黃河各梯級水電和直調水電廠發電量均創歷史新高。黃河上遊龍劉梯級龍青段二十三座水電站發電總量達700億千瓦時,同比多10%,超出多年均值44%。
  • 跟著黃河入大海丨黃河向東方 源頭之水入汪洋
    以天然的大手筆打造出無數或壯麗或秀美的自然景觀9月30日央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系列直播帶著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為主題的線下活動來到了山東東營站在入海口,回望黃河源活動現場設置的「黃河大合唱」「共繪黃河圖」
  • 今朝酒業賦
    世多好酒,唯今朝至善。昔者,宜城醪,鶴立雞群;蒼梧青,獨領風騷。近者,茅臺酒,震古爍今;五糧液,堪稱絕倫。然,後起之秀,還看今朝。今朝酒業,興於商河。商河者,齊魯之名邑,千年之古縣。蕩蕩麥源,五穀耀古今以載譽;泱泱商河,一水蘊華光而含芳。壯哉!乘時代之東風,創世紀之豐功。
  • 《河南歷代方志集成》贈予儀式在黃河科技學院舉行
    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管仁富,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庚香,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胡大白,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副主任袁倫中,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於向東,黃河科技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王軍勝,及部分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共150餘人參加捐贈活動。捐贈儀式由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李新年主持。
  • 講好「黃河故事」,為黃河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一年來,沿黃九省區文化和旅遊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謀劃沿黃地區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事業中貢獻文旅力量。
  • 黃河之濱也很美 ——黃河題材美術作品選
    原標題:【視點】  黃河之濱也很美 ——黃河題材美術作品選
  • 跟著記者走黃河第五站——九曲黃河綰歷邑 浪淘風簸靚新城
    沿黃流域15.9公裡的生態工程建設規劃,則將深度融合黃河文化,結合鵲華景色形成獨具歷城特色的黃河文旅景觀。本周,跟著記者走黃河來到第五站——歷城。驚濤拍岸的「險」勾勒獨一無二的「美」盛夏傍晚,登頂華山,涼風習習,神清氣爽,視野開闊。極目遠眺,鵲山相望,大橋飛架,黃河九曲,夕陽晚照。
  • 《戰國BASARA:武將祭2013》真人定妝照曝光 還原歷史看今朝
    《戰國BASARA:武將祭2013》真人定妝照曝光 還原歷史看今朝 2013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