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黃河入大海丨黃河向東方 源頭之水入汪洋

2020-12-04 央視新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九曲黃河,從青海巴顏喀拉山脈

一路奔騰萬裡,穿越九省區

最終從山東奔向渤海

以天然的大手筆打造出

無數或壯麗或秀美的自然景觀

9月30日

視新聞「跟著黃河入大海」

系列直播

帶著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

為主題的線下活動

來到了山東東營

站在入海口,回望黃河源

活動現場設置的「黃河大合唱」

「共繪黃河圖」

「詩讚黃河」等環節

無一不在表達人們對於母親河的致敬

一首氣勢如虹的《保衛黃河》

體現的是黃河的雷霆之勢

更是孩子們對母親河的熱愛

以及他們對黃河精神的理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

黃河自古就吸引了大批「粉絲」

以詩詞的方式讚美她

字字珠玉的詩句廣為流傳

在活動現場的「詩讚黃河」互動環節

也有幾位黃河詩詞的「迷弟」「迷妹」

進行了一場精彩「對決」

參加這一環節的觀眾表示:

關於黃河的詩句大多是壯闊豪邁的,有種一往無前氣吞天下的氣勢,來到央視新聞的這場活動,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黃河在我們悠久的歷史中所代表的文化底蘊,也更加了解母親河。

在這場主題活動中

央視新聞為現場參與互動的觀眾

準備了豐富的文創禮品

最特別的當屬 「黃河明信片」

這是本次總臺《直播黃河》報導過程中

多位總臺記者以極致視角

記錄下的九曲黃河真實自然之美

展現出黃河沿途九省區

迥然不同的全流域風採

你心中的母親河什麼樣?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活動現場的「共繪黃河圖」區域

觀眾們紛紛拿起手中畫筆

共同描繪出他們心中的母親河

在現場,來自黃河口生態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介紹:

黃河三角洲是鳥類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與棲息地,每年都有數百萬隻鳥兒在此駐足停歇。而要為鳥兒們創造出如此「宜居」的家園,除了母親河的饋贈,也需要我們愛護生態環境。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託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

現場活動的尾聲

伴隨著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兩位學生將取自青海的

源頭之水緩緩倒入黃河

清澈的源頭水

與奔騰浩蕩的河水相擁

帶著祝福與見證滔滔向東

匯入蔚藍浩瀚的大海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王穎 蔡建元

主編丨龐帥

策劃丨梁晶 方昕蕾 趙娜

記者丨袁濱

統籌丨李璐萱 馬赫

導播丨朱婧 張璐 包爽

攝像丨王思維 徐春明 馬少龍 關翔

剪輯丨常曜

美編丨胡俊偉

鳴謝丨東營廣播電視臺 東營市第一中學

(編輯 湯嘉銘)

相關焦點

  • 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聽黃河擺渡人「有問必答」《跟著黃河入大海...
    領略了《跟著黃河入大海》的印象黃河在明天(21日)第四期的節目中我們將帶你走進脈動黃河繼續「解鎖」有關黃河之旅的精彩故事「天下黃河富寧夏」除了寧夏的黃,它也有迷人的「紫」賀蘭山葡萄園這張「紫色名片」請收入囊中明天就一起看看我國釀酒葡萄產區是怎樣享譽世界的要想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館是打卡的必去之地
  • 黃河血脈入胸懷
    原標題:黃河血脈入胸懷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看那波濤澎湃,自是儀態萬千;看那浪花激昂,自是溫暖心間。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每一張拓片 都記載著一段黃河記憶
    1 編者按:黃河之水天上來山東是黃河最後流經的省份,在東營黃河入海口,九曲黃河滔滔東進,經千萬裡壯闊迂迴,匯於大海。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讓這裡擁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裡孕育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
  • 黃河的源頭在哪裡?只有碗口大,為何還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黃河作為世界第一長河、中國的第二長河,一直以來都帶有許多神秘色彩,著名詩人李白曾寫道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許對於古人來說,時空和科學技術的局限,使他們對於黃河的認知十分有限,也根本無法追尋到黃河的根源。可現在社會科技發達,那你們知道黃河的源頭在哪裡嗎?黃河源頭只有碗口大,還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 黃河之水天上來,你想像中的黃河是什麼樣的?這裡的黃河清澈見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大詩人李白最豪邁、最著名的詩句之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從青藏高原一路奔騰而下,匯入渤海。真實的黃河是什麼樣子的?水真是黃的嗎?這張照片就是黃河,水很清,也好美!
  •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十):一路艱辛,終目睹黃河源之美
    三江源國家公園標誌處留影,繼續駕車駛向無人區腹地,去尋找黃河源的源頭——約古宗列曲。黃河源頭的正源——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一直以來很有爭議,所謂真正源頭是國家科考隊的事情,我們一路辛苦,就為了看一下母親河的源頭,到底怎麼個樣子。
  • 大眾日報八千字報告文學闡釋黃河入海口「水、鳥、地、油」關係
    山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突出黃河三角洲保護,打造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先行區。9月15日出版的大眾日報刊發8000字報告文學,深度闡釋黃河入海之地「水、鳥、地、油」的關係。◎水和鳥水和鳥——在三角洲,儘是黃河水與鳥兒的故事。
  • 黃河千年發展史:黃河之黃,黃從何來?
    據中國最早的歷史地理名著之一《尚書·禹貢》裡記載:「導河積石」、「入於河」。這些文獻中所說的「河」、「河水」均是指現在的黃河。黃河泥沙含量增加,且導致河水尚黃大概始於春秋及其後期。成書於春秋末年的《左傳》中就有「俟河水之清,人壽幾何」的慨嘆。
  • 九曲黃河V挑戰丨百畝秋葵園、萬畝虎杖園……在黃河入魯第一縣,灘...
    編者按:《黃河》詩曰: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雲致雨嘯蒼穹。蜿蜒的黃河以奔騰之姿而下,千百載,有多少泥沙沉積入海,就有多少故事折戟沉沙。「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錘定音。
  • 黃河泥沙堵住淮河出海口,淮河怎麼入海?
    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並稱「四瀆」,這是我國古代四條擁有獨自入海口的河流,「兩條龍」長江、黃河自不必說,氣勢雄渾,一路浩蕩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濟水則比較悲催,被任性的黃河隨時擺布,濟水距離黃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經消失。淮河的境況相對好點兒,只是一度被黃河奪了入海口。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黃河脈動看今朝
    滔滔黃河水,漫漫歲月長。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西起青藏高原、東入渤海,既是橫亙在神州大地上九曲十八彎的大寫意,也是奔騰在華夏文明中波瀾壯闊的大歷史。天地開合之時,黃河邊流傳著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的遠古傳說;舊石器時代,黃河哺育著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許昌人;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繁衍著磁山文化、裴李崗文化、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齊家文化;3000多年文明繁榮,黃河流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滋養著鄭州、西安、洛陽、開封等古都;在星星之火燎原當中,黃河見證了紅軍長徵的英雄史詩
  •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源頭樂章
    青海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黃河發源於此,境內黃河幹流長度1694公裡,佔黃河總長的31%,既是源頭區,也是幹流區,在黃河流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站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切實肩負起守衛黃河健康安瀾的源頭責任和幹流擔當。   肩負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
  • 黃河每天有大量「淡水魚」被衝入海洋,它們都去了哪,怎麼生存?
    ,不僅僅是在國內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河流,同時也是一個系統的生態圈,許許多多生物諸如魚類等就在這裡極為常見,而在北方的黃河流域,就有著許多的淡水魚生活在此,作為一條重要的「外流河」,黃河每天都在將大量淡水魚衝入海裡。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山東臺記者史欣亮帶你去曲阜三孔,傳承歷史...
    1 編者按:黃河之水天上來山東是黃河最後流經的省份,在東營黃河入海口,九曲黃河滔滔東進,經千萬裡壯闊迂迴,匯於大海。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讓這裡擁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這裡孕育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
  • 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看到碗口大小泉眼,網友:有點出人意料
    黃河的源頭在哪裡?看到碗口大小泉眼,網友:有點出人意料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不僅哺育了中華的億萬兒女,在千年前的黃河流域,還產生了最初的華夏文明之火,中國的歷史文化古城,就有一大半在黃河流域,如西安、洛陽、開封、曲阜等,足以可見黃河對中華民族文明進程的重大推動作用和對現代人民日常生活的重大影響。
  • 「中國夢黃河情」丨保護千年母親河 打造黃河上遊的綠水青山
    蜿蜒環繞在廣袤無際的原野,以一百八十度的優雅風姿形成了」黃河九曲第一灣」的壯美景觀。與之相映成趣的是發源於紅原壤口鄉境內的白河,也以同樣曼妙的舞姿,自黃河的南面徜徉而來。兩條河流在紅柳成林的藍天下交融匯合,似乎在傾訴著千年不變的誓言和約定。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鳥瞰泰山秋色 名山人文交相輝映
    編者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什麼是黃河?一部《黃河史》的現代啟示
    文丨段棒棒(方塘智庫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實習研究員)新時代背景下黃河流域要想得到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黃河「從何處而來,向何處而去」,而其本質就是黃河是什麼?作為物質載體的黃河,因黃河水與黃色泥沙的相遇,造就了多少讓人驚嘆的自然景觀,激蕩了多少風流人物的胸懷,豐富了多少中華文化的寶庫。正如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離不開攜泥帶沙的黃河水的視覺點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慷慨激昂正是黃河景觀具象化的體現,黃河以其獨特之處給了觀賞者強烈的視覺衝擊,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一處處文化地標。
  • 大眾日報重磅推出8000字報告文學《黃河入海千頃綠》,講述黃河三角...
    萬裡黃河治理,更需「一盤棋」思想。地處入海口的東營,在黃三角保護治理中,正彰顯了這一點。黃河入海口,有一遠望樓。盛夏七月,登高遠眺,三角洲平坦廣袤,綠色蘆葦無邊無際。黃河滾滾,奔入大海。雄渾黃、滄桑藍、蒼莽綠,在這裡塗抹出一幅天然畫……畫卷之間,一隻只鳥兒,飛起飛落,飄然而來,怡然遠去。鳥類是生態質量的晴雨表。
  • 智小兜黃河尋根之旅青海站——終抵黃河之源
    時間就像流水,過得十分快,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黃河尋根之旅的最後一站青海瑪多縣。一路上我們從黃河入海口一路探尋至發源地,看河海交匯、涇渭分明等獨特景象,解讀黃河文化,最終來到著名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在這裡我們將一起探尋黃河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