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源頭樂章

2020-11-28 民主與法制網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和在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時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繪就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深刻闡釋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青海作為黃河流域源頭區、幹流區,必須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實踐中展現青海作為、作出青海貢獻。

  地位特殊,責任重大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青海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黃河發源於此,境內黃河幹流長度1694公裡,佔黃河總長的31%,既是源頭區,也是幹流區,在黃河流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站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切實肩負起守衛黃河健康安瀾的源頭責任和幹流擔當。

  肩負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保護生態、涵養水源、創造更多生態產品,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上遊地區提出的重大要求,充分體現了對黃河源頭及上遊的高度重視。黃河青海流域是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東部乾旱山區生態功能板塊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生態系統集中分布和交錯分布的典型區域,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水源涵養區。黃河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發源,多年平均出境水量達264.3億立方米,佔全流域徑流量的49.4%,出省幹流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源源不斷地向下遊輸送清潔水源。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事關青海自身發展,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把守護好源頭活水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牢牢把握「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重大要求,扎紮實實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提升水源涵養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具有推動綠色發展的特殊優勢。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從過度幹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堅定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青海擁有世界上最大面積的高寒溼地、高寒草原、灌叢森林等生態系統,是世界四大無公害超淨區之一,生態資源價值總量18.4萬億元,每年的生態服務價值7300億元;在已發現的139種礦藏中,有11種儲量居全國第一,尤以鹽湖資源得天獨厚,且清潔能源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與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觀共同構成了現代旅遊開發的獨特優勢。黃河流域是全省開發歷史最悠久、開發程度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流域內人口、經濟總量分別佔全省總量的86.4%和74.9%,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承擔著講好黃河故事的特殊責任。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青海聯藏絡疆、通甘達川,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西域之衝」等稱謂,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河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民族聚居所形成的自然禁忌、民風民俗以及與自然相融合的生產生活方式,無不體現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原真性原生態的樸素生態觀。講好青海「黃河故事」,既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也是增強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的必然要求,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深入挖掘河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加強歷史文脈延續保護和傳承,講好黃河文化「青海故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行動堅決,成效初顯

  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加強黃河保護和治理擺在突出位置,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提出的「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地位,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推動黃河治理不斷取得新進展。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後,第一時間分別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黨組會傳達學習會議精神,成立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組長的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推動工作高點起步、開局良好。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內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正在積極推進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制定推進《保護中華水塔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一期和二期、青海湖流域綜合治理、祁連山生態保護等重大工程,在黃河流域累計完成國土綠化1297萬畝。全面建立五級河湖長體系,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網絡監測體系,在全國率先構建縣區級橫向補償為主、水量和水質一體式的生態補償機制。黃河源頭重現千湖美景,水源涵養功能不斷增強,平均自產水資源量持續偏豐,出省幹流斷面水質連年保持優良。

  安全體系逐步健全。黃河幹流防洪主體工程全面建成,布置73處防洪工程,整治河道186千米。事關青海可持續發展的引黃濟寧、共和盆地及其外圍水資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引大濟湟石頭峽水庫、調水總乾渠、湟水北乾渠一期工程乾渠投入運行,西乾渠、北乾渠二期水利樞紐工程加快實施,沿黃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建成。積極配合全流域開展生態調度、防洪調度,有效減輕了中下遊防洪防凌壓力,為保障流域水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資源管理不斷加強。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2019年全省用水總量26.18億立方米,控制在37.76億立方米年度目標之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82.5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了25.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25.3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了25.6%。黃河流域用水量14.41億立方米,耗水量8.89億立方米,低於國務院分配指標,有力支援了中下遊省區發展,連續6年全面完成「三條紅線」年度目標。大力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省會西寧市被命名為全國節水型社會示範區。

  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統籌建設國家公園、清潔能源、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高原美麗城鎮、民族團結進步「五個示範省」,積極培育生態、循環、數字、飛地「四種經濟形態」,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2801萬千瓦,「綠電三江源」百日活動再創清潔能源發展世界紀錄,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達300萬畝,蘭西城市群建設步入快車道。同時,「一戶一崗」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設立生態管護公益崗位3042個,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教育、衛生、就業、社保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文化魅力日益彰顯。深入挖掘黃河流域特色文化資源,建立了以國家級項目為龍頭、省級項目為骨幹、州縣級項目為基礎的四級非遺名錄體系,熱貢文化、格薩爾文化(果洛)、藏族文化(玉樹)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等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大力弘揚「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鬥」的新青海精神,各族群眾保護黃河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信念越來越堅定,凝聚了保護黃河的「青海力量」。

  任重道遠,奮進當時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責無旁貸的使命擔當。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實際,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守護好流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青海貢獻。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持續深入強化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確保「中華水塔」豐沛堅固、水質清潔。主動順應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時代大勢,持續統籌「五個示範省」建設、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樣板。

  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略,統籌開源節流並舉、水量水質共保,綜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硬性工程措施和柔性調蓄手段,管好、治好、用好黃河水。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水定業,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提升水資源配置效率,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有效平衡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高效轉變。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自覺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流域區域功能定位,把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分區分類推進保護和治理,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探索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多種模式和實現形式,做強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供給地,培育打造蘭西城市群經濟增長極,打造對外開放通道樞紐,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實現動態平衡,帶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

  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牢固樹立全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一盤棋」思想,立足於全流域和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統籌謀劃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的保護和治理,統籌生態環境系統治理、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統分結合、協同聯動、高效運行的工作機制,凝聚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長信長星)

相關焦點

  •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黃河流域溝域經濟奏響新安鄉村振興新樂章 2020-12-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閃電評論|黃河落天走東海 激揚時代新樂章
    一年來,山東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扛起主體責任,主動擔當作為,努力在「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事業中貢獻山東力量,在齊魯大地上激揚演繹著生動的時代新樂章。生態優先是樂章序曲,更是主旋律。
  • 高中音樂《黃河大合唱》說課稿
    《黃河大合唱》是人教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的一節欣賞課;作品分樂章包含F調、D調等作品,節拍包含4/2拍、4/3拍等,情緒慷慨激昂,旋律婉轉動情,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共八個樂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感受作品中熱愛祖國、堅強不息的民族思想,提升音樂鑑賞能力。
  • 奏響「黃河之魂在臨汾」的新時代強音——訪臨汾市知名學者馮彥山
    奏響「黃河之魂在臨汾」的新時代強音 ——訪臨汾市知名學者馮彥山 臨汾日報 記者 王長波
  • 九月九日,沿黃九省區記者齊聚山東向九曲黃河出發
    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一周年之際,由中廣聯廣播新聞節目工作委員會指導,山東廣播電視臺發起,山東綜合廣播、閃電新聞攜手其他沿黃八省區省級廣電媒體共同啟動「高質量發展黃河行」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走萬裡黃河沿岸,看生態保護及高質量發展,聽新時代「黃河故事」,共同奏響「黃河大合唱」。
  • 【兩會特刊】同飲黃河水 共奏大合唱——沿黃九省區省級黨報聯動...
    為進一步全面展現沿黃流域九省區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進展和新成效,反映沿黃流域九省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黃河流域保護與發展的深入思考,甘肅日報社聯合青海、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八個沿黃省區省級黨報,在全國兩會期間開展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聯動採訪報導,共同聚焦母親河,奏響大合唱。
  • 「兩會連連看⑤」同飲黃河水 共奏大合唱——甘肅等沿黃九省區省級...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甘肅日報社聯合青海、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八個沿黃省區省級黨報,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聯動報導,共同聚焦母親河,奏響大合唱。滔滔大河,蜿蜒九曲現在就讓我們從黃河源頭開始徐徐展開一幅壯美的母親河畫卷青海青海省位於我國西北,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著「中華水塔」的美譽。
  • 《黃河大合唱》八十年 [查太元]
    它有包含混聲合唱、女聲合唱、獨唱、對唱等不同形式的八個樂章,相較於同年問世、亦是冼星海作曲的《生產運動大合唱》(塞克作詞),更加集中表現音樂的聽覺美感,也在當代中國不同時期,於不同意識形態環境下被唱響。稱《黃河》是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的代表作品,應不為過。
  • 大型交響合唱《黃河入海》唱響「未來你好」
    擔綱現場演奏的是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山東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大合唱陣容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中央歌劇院合唱團、山東歌舞劇院合唱團、山東新產業工人合唱團共同組成,現場指揮李心草,合唱指揮孫瑩。
  • 跟著黃河入大海丨黃河向東方 源頭之水入汪洋
    帶著一場以「送黃河源頭水入海」為主題的線下活動來到了山東東營站在入海口,回望黃河源活動現場設置的「黃河大合唱」「共繪黃河圖」>「詩讚黃河」等環節無一不在表達人們對於母親河的致敬一首氣勢如虹的《保衛黃河》體現的是黃河的雷霆之勢更是孩子們對母親河的熱愛以及他們對黃河精神的理解
  • 盛世且為黃河舞——響徹雲霄的中原迴響
    這一年,河南高舉發展的旗幟——培育「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的主地標地位,「在黃河全流域率先樹立河南標杆」,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濃墨重彩的河南篇章!偉大的時代值得濃墨重彩的書寫,時代華章值得一讀再讀——9月1日起,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啟動了「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大型系列報導,我們一路行走一路看,一路感慨一路贊,一路風光無限裡,只見氣象萬千滿目新——16.7萬平方公裡的河南大地上,一億人民凝聚起磅礴之力,放眼璀璨的未來和時代舞臺,我們信心滿懷,我們激情澎湃!
  • 《黃河大合唱》實景演出,每天16:30在陝西壺口景區免費精彩上演
    陝西《黃河大合唱》實景演出,是以黃河壺口瀑布「黃河之心,民族之魂」這一中華民族精神最形象、最完美的象徵為形象,結合光未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經典音樂作品的創作歷程。依託地域特色、風景奇觀、歷史韻致、時代變遷等內容進行了重新編創;演出選取了《黃河頌》《怒吼吧,黃河》《黃河謠》《保衛黃河》等經典曲目,使《黃河大合唱》的歌魂貫徹始終。
  • 《奔跑吧》兄弟團黃河岸邊震撼演繹《黃河大合唱》唱哭網友
    視頻:黃河之洲,《奔跑吧》震撼演繹《黃河大合唱》 本周,「兄弟團」與景甜、賈玲兩位嘉賓來到了歷史文化名城延安,在黃河邊與鋼琴家李雲迪、西安交響樂團以及80名合唱團員一同上演了一場前所未見的「真·黃河大合唱」。
  • 《奔跑吧》兄弟團黃河邊演繹《保衛黃河》迪麗熱巴變「音痴」
    視頻:李雲迪伴奏 兄弟團黃河岸邊震撼演繹《黃河大合唱》奔跑吧第五期預告 本周,兄弟團又將來到母親河黃河邊,與景甜、賈玲以及特別嘉賓李雲迪一同上演一場綜藝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黃河大合唱」。
  • 舞蹈史詩《黃河》盛世開幕,這個夜晚因黃河而激昂澎湃
    這部新作品是從山西省歌舞劇院走出去的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導演闊別家鄉32年之後,回到母團帶領全體演員經過艱苦卓絕、精雕細琢並回歸舞蹈本體創作排練的一部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舞蹈史詩,是張繼鋼導演對舞蹈和黃河近30年深入思考、醞釀和積澱的結晶。舞蹈史詩《黃河》一共有三個樂章。
  • 《永遠的黃河大合唱》七城聯動新書發行捐贈儀式在延安舉行
    11月15日,由延安市委宣傳部、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主辦,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編委會承辦,西北民族大學《黃河大合唱》研究中心承辦的《永遠的黃河大合唱》七城聯動新書發行捐贈儀式在延安文藝紀念館舉行。
  • 九曲黃河V挑戰|千裡黃河一壺收!記者帶您「高處」看壺口
    蜿蜒的黃河以奔騰之姿而下,千百載,有多少泥沙沉積入海,就有多少故事折戟沉沙。&nbsp&nbsp&nbsp&nbsp「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錘定音。
  • 【用青春踐行五四精神】 凝聚青年力量 奏響青春樂章
    【用青春踐行五四精神】 凝聚青年力量 奏響青春樂章 2020-05-06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旅資訊】看金婚老人曬幸福丨奏響小康社會新樂章
    【文旅資訊】看金婚老人曬幸福丨奏響小康社會新樂章 2020-11-2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奏響「三高四新」戰略的龍嶺最美樂章
    本網記者 劉吉 通訊員 何駿「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及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為建設現代化新益陽提供了總牽引,為龍嶺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建設我市落實「三高四新」戰略的高地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