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2020-12-24 華夏小康網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經濟發展何去何從?會不會重回粗放發展的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捨,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一年來,在大江南北考察調研時,在國內國際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護生態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念茲在茲,統籌全局,擘畫長遠。

歲末回眸,綠色發展成績單亮眼:11月份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與此同時,一幅青山綠水、江山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美好圖景,正在神州大地鋪展。

良好生態環境,正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綠色,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落日清暉下,景石、駁岸、畫舫令人陶醉。

汾河山西太原城區晉陽橋段東岸,散步的市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11月10日,「汾河晚渡」景點在汾河景區建成開放。古晉陽八景之一的「汾河晚渡」重現。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今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聽取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匯報,沿河岸邊步行察看汾河水治理及兩岸生態保護、城市環境建設等情況,對太原汾河沿岸生態環境的滄桑巨變表示欣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汾河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

山西省今年印發《汾河流域生態景觀規劃(2020—2035年)》,將在15年內投入870億元,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城市環境建設。「總書記的關心和囑託,為我們的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耳東說,「我們將堅持系統治理,控汙、增溼、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列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湖畔蘆葦等水草叢生,海鷗早已如期而至,遊人絡繹不絕……初冬,雲南昆明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呈現一幅人鳥和諧的畫卷。

今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溼地,聽取雲南省和昆明市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總體情況匯報,察看滇池、撫仙湖、洱海水樣和滇池生物多樣性展示。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這個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決不能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滇池一度成為我國汙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經過多年不懈治理,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滇池是鑲嵌在昆明的一顆寶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再接再厲,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滇池水質穩步好轉,今年1至11月保持四類,曾經的城市傷口逐漸癒合,並成為優質生態資產。」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長付文說,「我們將繼續實施水質目標、汙染負荷削減目標『雙控制』,重點開展河道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等工作,全力以赴讓河湖面貌更加亮麗。」

嚴控PM2.5排放量,遏制臭氧汙染,治理黑臭水體,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各地各部門持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前11個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9%,同比上升5.4個百分點;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2%,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廢物均得到妥善處置。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好,最終將葬送經濟發展前景」

一江碧水,東流不息。

安徽馬鞍山市,地處長江岸邊的薛家窪生態園,過去這裡集中著3家非法碼頭、7家「散亂汙」企業,經過綜合整治,已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生態岸線和城市生態客廳。

今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詳細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長江十年禁漁等工作落實情況,並走到江邊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

「總書記了解到薛家窪的前後變化後,十分高興。」馬鞍山市委副書記吳勁說。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要治汙、治岸,也要治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禁漁是件大事,關係30多萬漁民的生計,代價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態保護還是值得的。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手裡搞沒了。」

如今,馬鞍山長江幹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在薛家窪,陳蘭香和其他200多位漁民退捕上岸。上岸後,陳蘭香家用補償款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子。她的丈夫加入護漁隊,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陳蘭香參加就業培訓後,和幾位退捕漁民一起搞起了勞務服務。

「這些年,在江裡能捕到的魚越來越少,個頭也越來越小。」陳蘭香說,現在有政府的好政策,漁民上了岸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日子越過越踏實。

「經濟發展要設定前提,首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就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不好,最終將葬送經濟發展前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秦嶺巍巍,群峰逶迤。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陝西商洛市柞水縣,來到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

「我和同事們正一起參與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督促景區完善生態環境方面的管理制度,修編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堅決守衛好大秦嶺。」時任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副主任,現調至柞水縣文旅局的孟如意表示。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柞水縣委書記陳璇說,柞水將全縣劃分為81個網格,建立了項目準入、常態督查和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守衛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力量。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需要一場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今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為執行《巴黎協定》作出的重大貢獻。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行動,為世界重新燃起了希望。」正如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前外長法比尤斯所言,中國擔當,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國家電投白音華二號露天煤礦,曾經寸草不生的排土場和工業廣場上長滿了植被。草灘上,牧民正把曬乾的草捆,整齊地碼放到貨車上。

今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仔細詢問全國人大代表、錫林郭勒盟盟長霍照良:「露天煤礦還有多少?」霍照良說:「還有一些……」

「今後不再上了?」總書記所指的,是不在草原新上礦山開發項目。霍照良回答:「不再上了!全盟六成以上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了。」

「留在那兒,子孫後代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讚許。

「現場聆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我更加堅定了保護大草原的信心和決心。」霍照良說。

今年,錫林郭勒盟大力整治礦山環境。「按照自治區的要求,2025年所有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我們自加壓力,要求2023年全盟礦山達標。各個旗縣只能提前,不能推後。綠則存,不綠則退。」霍照良表示。

「我們逐條對照標準整改,植樹種草綠化礦區,節能降耗,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努力改善礦山環境。」白音華煤礦總工程師賀希格圖說,煤礦已從沙土飛揚變為綠草如茵。今年,礦區內約3000畝土地具備打草條件,煤礦把近一半牧草無償贈送給周邊牧民。

以傳統畜牧業和採煤行業為支柱的錫林郭勒盟,致力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現代畜牧業、清潔能源產業、文化旅遊業,向綠色要未來。

阿巴嘎旗巴彥德力格爾嘎查牧民巴亞斯古楞於,這兩年忙著「減羊增牛」,已處理了1000多隻羊,購進了100多頭優質西門塔爾牛。

「載畜量下來了,草場生態好轉,更讓人驚喜的是,家裡收入至少是過去的兩倍。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家的經歷就是最好的體現。」巴亞斯古楞於喜笑顏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今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江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沿著綠堤、福堤,察看溼地保護利用情況。他指出,溼地貴在原生態,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對我們的鞭策,也為我們增添了動力。」西溪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劉想說,為了增加水的流動性,溼地公園正嘗試通過暗管將溼地內的野塘連通,並對水質進行全天候監測。

水面波光瀲灩,蘆葦隨風搖曳。「通過各類措施,西溪溼地水質已經提升到了二類。今年以來,鳥類多了5種,植物多了15種,昆蟲也增加了25種。」劉想說。

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基礎上,西溪溼地開發旅遊產業和文創產業,打造花朝節、探梅節等節慶活動。今年,西溪溼地進一步擴大免費遊覽區域,讓溼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已累計接待遊客480萬人次。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十三五」規劃確定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有8項已提前一年完成,剩餘1項今年底將圓滿完成。

開啟新徵程,揚帆再出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目標。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我們一定能贏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劉毅、寇江澤、趙貝佳、付明麗、李茂穎、韓俊傑、高炳、吳勇、方敏)

相關焦點

  •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2020-12-20 16:50:50   來源:人民日報
  • 創新發展,第一動力勁頭足(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湧現,「奮鬥者」號萬米深潛,逐夢深藍;嫦娥五號九天攬月,築夢蒼穹;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跨入世界前列……   創新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增勢良好,新產品廣受青睞,高技術製造業支撐作用凸顯,經濟活力進一步迸發,中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綜述
    2019年,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今天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總書記進一步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總書記的話言簡意深,內涵豐富,充滿哲理。
  • 走好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著眼於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定不移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體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中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把民生用能放在首位,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建設高標準能源市場體系,深化全球能源治理合作。一些重大舉措、重大部署,推動中國能源發展邁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經濟發展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堅毅前行。2019年,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今天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 狠抓廣清一體化 高質量推進綠色發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來到這裡,留下了對粵北山區發展的殷切期望。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親自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和廣東改革發展提出明確要求、作出重大部署,給了廣東全省上下極大的鼓勵。」
  •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實際行動助推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當前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把會議精神切切實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 擘畫藍圖,吉林未來這麼幹!從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看吉林省未來發展
    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全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入研究吉林振興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省未來發展謀定前進方向,擘畫藍圖願景。
  • 這次會議,將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這是意義非凡的高光時刻——  作為重要議題,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總書記諄諄囑託。,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方向清晰、步履堅定。
  • 巴基斯坦中國問題專家沙基勒·拉邁:中國經濟發展藍圖令人鼓舞
    巴基斯坦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問題專家沙基勒·拉邁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在「十四五」即將開啟的關鍵節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基調,令世界矚目。拉邁表示,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國內外嚴峻挑戰。
  • 殷昭舉:全方位狠抓廣清一體化 高質量推進綠色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特色產業。充分發揮我市「三農」獨特的生態優勢、產業價值和市場空間,打造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打造一批「粵字號」農業品牌,全市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吸納農民就業9.1萬人,實現聯農帶農6.9萬戶。三是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每日一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1月14日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 廣西日報社論:擘畫發展藍圖 吹響奮進號角
    剛剛閉幕的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廣西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擘畫藍圖,吹響了壯美廣西建設新徵程的奮進號角,發展更高質量、民生更有溫度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動人色彩
    在赴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後,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長江一路向西,先後到江蘇南通、揚州考察調研。行程中,始終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體現了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綠色發展理念。2005年,習近平在浙江安吉餘村考察時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 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南?聽聽專家學者怎麼說
    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南?《湖南日報》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湖南」。11月24日,省委書記許達哲赴嶽陽、常德、益陽調研時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綠色+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綠色+創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1-0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的內在關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闡明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即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在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重塑經濟發展方式。時至今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有15年的時間了。這一理念歷久彌新,煥發著新的時代光輝,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邁向新臺階。
  • 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 推進眉山竹高質量發展
    竹產業是當前我國重點發展的一項綠色產業,四川是產竹大省,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眉山市竹產業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色和發展潛力?  做「竹」文章 打造美麗鄉村風景線  作為全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培育縣,眉山市青神縣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因地制宜發展竹產業,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重要指示精神,高質量建設最美竹林風景線。
  • 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經濟發展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號」巨輪乘風破浪,堅毅前行。  2019年,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臺階。今天的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