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晚報新媒體播出的一則新聞引起許多北京市民的關注:北京站門前的人行橫道上新鋪了色彩斑斕的斑馬線,隨著信號燈的變化而變色,這個在路面閃爍的「霓虹燈」成為首都的一道風景。
這個神奇的斑馬線是正宗的「南通製造」,它的研發和生產都在南通,領軍人物叫沈標。
「網紅」斑馬線驚豔城市街頭
10月15日,海門藍泰公司董事長沈標赴山西出差,特地從北京站轉車。創業30年來,他無數次在這個已有近120年歷史的火車站進出,從來沒有像這一次心情舒暢。走出北京站時,華燈初放,車站正對面北京站街的地面上,斑馬線在閃閃發光,行色匆匆的旅客在這裡按序行走。
北京站站前廣場較大,道路交通複雜。從今年7月開始,沈標團隊先後在這裡鋪就了16條會發光的斑馬線。他在當天的朋友圈裡寫道:從北京站東街大羊毛胡同口,一路走到北京站西街,坐在勞模廣場的入口,打卡完所有藍泰發光斑馬線的路口,走出星光大道的感覺……
北京站不是沈標在首都鋪就神奇斑馬線的第一站。在北京海澱區中關村等許多路口,「會發光的斑馬線」默默提醒著南來北往的行人注意安全。
不僅是首都,自從前年9月第一條發光斑馬線在無錫清揚路口亮相以來,它陸續出現在國內許多城市道路和學校門口:蘇州中山北路永康路口、南京水遊城旁……在全國30多座城市,「會發光的斑馬線」成為當地的「網紅」,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先後多次聚焦沈標團隊,從《新聞聯播》到《走近科學》《時尚科技秀》《創新進行時》等專題,「會發光的斑馬線」不斷在央視屏幕上閃爍,沈標和他的團隊也成為業界的明星人物。
「斑馬線之憂」觸發「守護情結」
沈標是從一條新聞萌發念頭,獲得開發科技斑馬線靈感的。
2017年6月,沈標讀到一則關於斑馬線交通事故的新聞:《公安部:近3年斑馬線上發生交通事故1.4萬起,奪命四千》。讀到這則新聞,沈標心情沉重。從統計情況看,機動車未按規定讓行導致的事故,竟然佔了事故的90%。
「為什麼不能把斑馬線設計得更加醒目一些,讓機動車和行人提高警覺呢?」聯想起道路、交警服裝和安全雨披上的反光條,沈標一下子腦洞大開。
說做就做,沈標立即組織團隊開始調研。他們在網絡上搜集了大量斑馬線安全事故資料,冷靜分析事故原因,發現除了當事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外,斑馬線可視度較低是事故一大誘因。
為了讓斑馬線更加醒目,沈標想到了發光地磚技術。選用材料時,他首先想到了玻璃。但當第一塊玻璃材質的發光磚進行試驗時,沈標和團隊夥伴們的心一下子涼了:玻璃雖然透光性不錯,但極其脆弱,承受不了馬路上的人踩車碾。
發光磚是個多學科領域知識交叉融合的產物,從選材到設計,從實驗室到街道測試,沈標一絲不敢懈怠,常常一個人翻閱大量資料到深夜。他和南通大學徐海黎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反覆試驗了數百次,終於攻克了地磚發光部件的設計難題,研製出透光性高、機械性能良好、耐高溫和耐紫外線輻射的高分子複合材料,獲得多項國家專利。隨著智能模塊的引入,團隊又為產品增加了更多科技元素,發光地磚運用到更多的場景。
發光斑馬線,讓城市文明發光
發光斑馬線研製成功後,迅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僅在中國30多座城市發光,還鋪到韓國世宗市和龜尾市的馬路上,成為韓國從中國引進的「國際合作項目」。
這個科技新產品能夠有效壓降多少交通事故呢?數據顯示,去年首季常久公路八匡路等3個路口發生了58起交通事故,在採取了智慧發光斑馬線等管控手段之後,今年僅僅同期僅發生了4起,事故壓降率達到80%以上。海門電視臺報導後,被上海東方衛視和福建新聞頻道等多家媒體轉載報導。今年8月,國務院安委辦督導組專程赴G228-民生路路口藍泰智慧發光斑馬線和「基於微波雷達的無信號燈路口相互預警」系統案例現場,察看項目落實情況和事故壓降效果。同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將藍泰公司在南京鋪設的一條智慧發光斑馬線作為典型案例,向全國交警系統推廣。
事實上,發光斑馬線除了閃光提示的特性,藍泰研發人員還賦予系統人工智慧的基因,研發了人臉識別多功能人行燈、毫米波雷達,分別針對交叉口燈控場景、城區路段非燈控場景、國省道與農村道非燈控場景進行交通管控,並和5G以及車聯網對接,對經過斑馬線的車輛提前警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遞交了一份《建議在學校門口過街通道鋪設智能發光斑馬線保障學生出行安全》的提案。他建議在學校周邊配置智能化的交通監測設備,如車速反饋儀等,實時監測車輛的行駛速度,並通過LED數值顯示及明顯的文字提示方式,有效提醒駕駛員注意限速。
讓施校長欣慰的是,他的這份提案迅速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很快就收到回復。與此同時,沈標團隊也將校門口發光斑馬線的鋪設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先後在重慶市璧山中學、武漢市晴川實驗學校、南通大學、海門實驗中學等學校門口鋪設了發光斑馬線。
看到一條條會發光的斑馬線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城市交通路口落戶,沈標很欣慰。在藍泰的藍圖上,沈標還有更多的夢想,他和他的團隊還會研發更多的智慧交通安全設施,守護行人的安全,讓城市文明發光。
本報通訊員 範軍
本報記者 宋捷
蘇州市吳江區永康路和中山北路交叉路口的「智慧發光斑馬線」(資料照片)。